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一首美好的诗歌,一曲壮丽的吟咏及其他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xzhao2

#1  一首美好的诗歌,一曲壮丽的吟咏及其他

(一) 一首美好的诗歌

妈祖啊,妈祖啊,
你是那慈航普渡的圣母,
你是那平安远航的依靠,
巨浪在你的凝眸中平息,
大海在你趾股间退潮。

大海啊,大海啊,
太阳在你怀中升起,
月亮在你怀中停靠,
生命在你怀中孕育,
人类在你身旁长高。

怎么样?无论你作为一个普通读者一位诗歌爱好者或者是一名诗人,都不能不承认这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是不是啊。

这是诗歌吗?当然应该是!

这是诗歌吗?偏偏它又不是!

这是零九央视春晚中的一个节目。你会说我怎么没有看到呢?回答是——这是零九央视春晚一台戏曲晚会中的一个节目。

编剧是戴英禄/黎中城/梁波。由于编剧的高水准发挥,我们就读到了这么一首美好的诗歌。

(二) 一曲壮丽的吟咏

作曲是刘庭禹/尹晓东。同样由于作曲的高水平,我们就听到了这么一段壮丽的吟咏。

真想不到,京剧尤其是花脸行当能够这样子演唱。动听的旋律,既保留了相当的传统底蕴,又糅合进去了咏叹调的韵味。这样子的中西结合妙极,这样子的京剧还不能够征服世界听众?——尤其是在西方极力“哈”中的时候。

前后两段的开头,“妈祖啊”“大海啊”都是舒缓的慢起板,孟广禄一开口就是进入特定场景的感情。第一个靠字是常规拖腔,第一段的收尾也是常规的尾腔。到第二段的再一个靠字就有了变化,到最后的收尾就明显地不是京剧常规花脸唱腔(也可推而广之不是京剧生角旦角的常规收腔),而是在那重复的“在你身边长高”一句里全面创新。后一个“身边”两字伴有层层推进的音乐节奏,到最后的“长高”两字则是清唱。等到最后一个“高”字吐出,轻轻的伴奏声又响起——这儿的收尾是轻缓的,一反往常的高昂尾腔,却是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渐渐地慢下去低下去引发一种余音不绝的体验。

之前听过孟广禄演唱的“卜算子——咏梅”(老生花脸联唱),已经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不过那新是因为听惯了旦角演唱的咏梅所致。花脸唱腔本身的变动还不算是太大,说不上有很大的突破。

因为年轻时嗓子的关系脸盘的关系,从来没有去学过花脸行当的唱(作为戏迷当然喜欢看喜欢听,从不排斥净行)。可这一段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跟着哼哼。也是因为这一段唱段,不由得使人要去剧场亲眼看一看这部新编历史剧《郑和下西洋》。

这就是名家名段的莫大作用。

(三) 意犹未尽

孟广禄一直是我喜欢看喜欢听的青年花脸演员。看过他在青研班的汇报演出,看过他在好几届春晚包括北京春晚戏曲春晚的演唱。

硬要说他有啥缺点,那就是作为花脸演员脸盘不够大——比之尚长荣老先生就小了一圈,再就是他像斯琴高娃一样天然有一粒痣。恐怕这样子部位的痣也不好想办法去除——应该是不能轻易动刀的地方。可这次郑和的扮相好啊,那种花脸式的俊扮实在是好看!服装设计的样式也很好看。一句话,从上到下从脸蛋到身段从嗓子到表情从静到动从动到静无一不佳。

如果说再加上这是一部新戏,不是那些老掉牙的传统(老传统固然百听不厌),那末如果戏曲春晚也来一个评选最佳节目的话,我举双手赞成投票给孟广禄的这个节目。也来发一个奖金红包!

整段节目录制中有一个没有必要的空镜头——就是在前后两个四句中间,唱完那个“潮”字之后。不过那是央视摄影的事儿,和编剧作曲演员都没关系。

字幕上也有一个问题——不应该写成"表演:孟广禄";而是应该写为"演唱:孟广禄"才对。大概是这些搞字幕弄惯了舞蹈杂技一类的表演,把戏曲“唱做念打”排在第一的唱给忽略掉啦。

(备注:这是戏曲春晚点评系列第一篇,特别希望戏迷网友予以关注)



是非是我非我
2009-2-18 11:0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艺术之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