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转载]《泅渡的方舟》评论与鉴赏完整版。年前出版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蔡培国

#1  [转载]《泅渡的方舟》评论与鉴赏完整版。年前出版

评论与鉴赏
  《个人•诗人•爱人》
           略评蔡培国的三首短诗(选摘美论论)   
                            文/刘荒田
     青年诗人蔡培国,远在山东,却是以美国为基地的文学网站“美华论坛”上,锋头正劲的短诗写手。按照古今中外不成文的准则,文学样式,字数越少级别越高。诗是金字塔的顶层,微型诗则是塔尖。字数越少难度越高,专攻微型诗的诗人,每次执笔,都是和永恒拔河的悲壮战役,赢则众口相传,乃至进入不朽;当然,输掉的时候居多。胜算的机率之低,看中国这个诗的泱泱大国,历朝历代有多少短诗传下来就知道。我喜欢蔡培国的诗,首先就冲着他“四两拨千斤”的勇气。笼统而言,蔡培国的短诗,不以精警取胜(当然佳句不少),而在于整体的经营,气氛的酿造,感情的氤氲,对人生全方位的拥抱。如果警策之句是高标的竹竿,那么,蔡培国的作品是一小片一小片深藏若虚的土地。
以下,从他的诗集中,选出具代表性的三首,谈谈感受。

《日  记》

面对坎坷的命运
我不愿诅咒纵横交错的路
我知道——
存在就是现实
想象不能代替日子
此刻  脚
是最高真理
我的崇高
便是把脚  坚实地
踏在大地上
那时刻   命运
就能握在自己的手里

    现实,路,脚,这一类关键词所指向的哲学,早已被人发挥多次,难以出新。这一首没有勉为其难地制造惊奇,但让人感受到诗人脚踏实地的稳重。面对着多种选择,逼人的现实难题,难以取舍,难以预测后果,怎么办?把生命交给脚,它就是真理。诗人的崇高,不体现在天马行空的想像,大而无当的幻想,而在于行走的能力。行走在大地上的人,掌握着自己的命运。
蔡培国一边担当沉重的生活,一边坚忍地写诗,他的生存方式,就是这首诗的写照。

《妻  子》

很长时间以来
她一直用柴米油盐击打我
恼怒时 更会用房子
——城市里最大的一块砖头
狠狠地砸向我
我知道她是情有可原
生活这条疯狗常常追咬得她
半夜里失声抽泣
她不知道  
我的道路上还有一位相悦的女子
——让我终生敬仰终生厮守的女子
想到这些
我为她充满一种同情
一望无际的草原上
那个女子放牧的马
(天堂里生出的马)
闪电一样仰鬃红尘的时刻
我禁不住为她彻夜难眠

今天    一盏灯光里
我忽然看见妻子身上的伤口
才觉出 这些年来
我暗中厮守的那个女子   已经
将她深深地刺伤


    诗人生活在一个并不如意的怪圈中:被“生活这条疯狗常常追咬的”妻子,“半夜失声抽泣的”妻子,这样对付没有“发”起来的丈夫:平时用柴米油盐来打击,恼怒时则砸“房子”“这城市最大的砖头”。丈夫晓得妻子的难处,原谅了她。同时,他对妻子隐瞒了一个秘密:他另有“终生敬仰终生厮守的女子”,“她”该是诗神缪斯。尘世的一切缺憾,都由这虚幻的异性来补偿。诗人在彻夜难眠的时光,骑上缪斯放牧的“天堂生出的马”,驰骋在诗的草原上。然而,现实不是要甩就能干脆地甩开的。灯光下,他停下笔来,看见妻子,这位独力撑持家庭,替沉醉于诗的丈夫阻挡尘世风雨的伟大女人,身上有伤口,原来,丈夫暗中厮守的缪斯,将她“深深地刺伤”了。这是现实与诗的悖论,灵魂与肉体的冲突,永恒的对峙,无从解开的死结。诗人没有提供答案,只陈列残酷的现状。
   然而,在人间,谁不辗转于类似的精神困境呢!

《烟及其它》

摇曳的灯光里  烟
一支接一支地抽着
其实  我的女人不喜欢我抽烟
她说  我抽烟的时刻
魂就会跑到另一个世界里去了
那里没有她的影子
(女人的逻辑啊)
可是  她很喜欢
时刻把她噙在唇沿上
吧嗒吧嗒地吮吸着
她说这样我就不会忘掉她了
看着她一副满足而幸福的样子
我开始
吧嗒吧嗒地说起一些恩爱的话来

     这是别开生面的情诗,诗人的匠心,通过一次神不知鬼不觉的“置换”实现。灯光下两人相对,她该充满爱的期待,然而诗人不理她,一个劲地抽烟。她不喜欢他抽烟,因为这阵子他的魂儿随着烟篆周游,也许进入诗境,也许进入哲学思辨,也许思谋一项事业。这么一来,女子的嘴能拴酱油瓶了,依据她的逻辑,这个夜晚该属于她,属于爱情。可恶的男子,却心不在焉。然后,轮到女人以幻想来“代入”了——她变为男人两唇之间的香烟,被吧嗒吧嗒地吸着,彼此不再分离。因此,她满足而幸福起来。
   “置换”终于成功,男子以吧嗒吧嗒地吸烟的方式,说起恩爱的话来。男子的不在乎,女子的痴,爱情的凯旋,以不带感情色彩的白描展开,不着痕迹地推向高潮,收束在皆大欢喜中。
      《走进心灵的天空》
              文/冰花(选载美华论坛)
         ——《心空的流云》序

已出版过六本诗集的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诗联谊会会员,中国黄河文化促进会会员蔡培国先生,曾数次向我表示, 希望我能为他将出版的新诗集《心空的流云》做序。
首先,我去他的博客和他到过的论坛了解他的作品和读者反应。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用精品说话,要穷尽一生!”的诗观。他的诗观先让我感动了,一个对诗歌如此挚爱、对作品如此求精的人,一个明知作诗人穷、做诗人苦的人,却宁愿选择做诗人,不在乎穷苦一生。这是诗人的宣言,更是真正诗人的素质。这样的人出诗集,不管我是不是名人,只要需要我支持,我都应该支持。
    但是,诗人最后还是要用作品说话,于是,我把重点放在读他的作品上。当我静下心来,读他的一首首诗作时,我发现我不由自主地一步步走近了诗人的心空,我真的看见了他心空上的那一朵朵流云,在我的头上飘过。
路的纵横交错里  那个人
噙着秋天的泪
痴痴地寻觅着岸

海水起伏着  
浪一浪高过一浪  猿声
已经变成了一种传说
几片流浪的云
无情无绪地白着

那个人小声抽泣起来  他
没有注意到
有一个人已将他哭泣的姿势
烙在她春天的心里
——《那个人》

     那个人是谁?在秋的交叉路口,噙着泪,痴痴地寻觅。头上一朵朵白云在流浪,那个人在云下低泣,而另一个人,把他哭泣的姿势烙进了她的春天里。

    用电影的艺术手法,把一个有泪不轻弹的男人为情而泣,给描绘了出来,而最后一行里出现的“她”,把一段爱情故事凄美地表现了出来。这首小诗感动了我,我想它也一定会感动你。

同样感人的诗还有:
  
他已经习惯了这条幽深的巷子
多少年过去了
他一直像今天这样走着

日出日落
有时候他也幻想  能在
一个星光的夜晚
邂逅一个传说中的奇缘

此刻  他头发白了
秋风有些冷
一个问题让他哆嗦了一下
这些年来  为什么
没有想过走出这个巷子
(外面的世界不是很精彩吗)
看海 爬山  抑或
赴约那个流泪的女子

太阳落山了
他忽然发现 这条巷子
也和他一样苍老了

——《这条巷子》

    看,多少年过去了,那个痴情的男子,还在这条巷子里,幻想着和她的奇缘。“无情未必真豪杰”,那个深情的男子,从日出,走到太阳落山了,忽然发现这条巷子也和他一样苍老了。此诗对一个痴情男人刻骨铭心的爱描写得非常真切,很能打动像我这样的读者。再看:


匆匆忙忙的路上
每一次看见闪着灯光的窗口 都想到
这扇窗为我而开吗

就这样
我走了一个世纪  也
想了一个世纪

后来
返回的时候  发现
每一扇窗都已敞开

我又一次想
是为我而开的吗
脚步——已不敢再靠上前


——《闪着灯光的窗口》

     那个人,走了一个世纪,想了一个世纪,等来了每一扇窗都已为他敞开,可他却“脚步——已不敢再靠上前”。为何不敢上前?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是因为爱。不同的人,爱情的经历不同,对爱情的反应也不同,不同的读者因此也会有不同的解读,但真正的爱却只有一种。

    这本《心空的流云》,可以说是情的天空,是爱的流云,在这本诗集里,你会随处见到那个人,那个走了一百年却走不出那个小巷的痴情男人,和一个令人怀念的女人,她!

     爱情,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人可以没钱,不可以没有爱情,你怀念你的爱情吗?你想念你的爱人吗?请读《心空的流云》这本诗集,走进诗人的心空,走进你的记忆,和诗人一起看看情感的流云。
              2008年11月23日 于美国
《冲淡平和亲切动人》
——谈谈蔡培国抒情诗的情思
杨光
作为一位出色的抒情高手,蔡培国情感诗歌受到了众多诗人和诗评家的赞扬和喜爱。蔡培国善于从平常的事物中捕捉富有情趣的诗意瞬间,并用浅近的语言将所见、所闻、所感表现出来。诗人用自己独有的笔调抒写“人人心中所有”而“人人笔下所无”的细致景致,蕴涵冲淡平和亲切动人的生活化情思。
蔡培国的诗歌少有大喜大悲、大起大落的情感,但诗人并不“囿于抒发个人的情怀,而是广及大众,广及人类的共同情感,致力于用自己的诗歌引起读者的共鸣。”(贾绍玉《《以树的形式向天空突围》——蔡培国新诗集《滴血的春天》读后》)他“善于用浪漫的词语,温存的调子,把自己的内心悄然打开,引诱我们走进那诗人的心境。”(赖杨刚《读诗,也是心灵的一次艳遇——乱读蔡培国之《心灵的对话》)。在诗人满盈情感的心境上,有对生活坦诚平和乐观幸福的态度;有对生活普通人、事、物的深切牵挂与爱恋。诗人用多情的心语,弹奏一曲曲诗意动人的旋律,牵动我们共鸣的神经,与他一起同苦同乐,同悲同喜。略举几例同赏。“ 沿途上一朵小花/使我情不自禁泪水涟涟//静寂的夜里/我轻轻地对着小花喃喃自语  并/写下了一首又一首的诗”(《生存日记》)、“远处  一枝梅花的争艳/还是让他留下了一滴眼泪”(《一生》),“不要偷偷地议论我/我是你失散多年的兄弟”、“我正深情地喊你:兄弟”(《不要偷偷地议论我》),“有些话最好不要说出来”、“你一边让自己幸福地活着一边/让她幸福地活着 ”(《有些话最好不要说出来》),“看着她一副满足而幸福的样子/我开始/吧嗒吧嗒地说起一些恩爱的话来”(《烟及其它》)。
诗人通过普通人、事、物表达自己的生活观——坦诚平和乐观幸福。这样的生活观离现实很近,离普通人的心灵很近,平凡实在亲切动人,难说不是生活的真谛。诗人的天空是“湛蓝湛蓝”、“小小的一角”,“我朴朴素素  怀揣着/爱情和苹果/在下面幸福地活着”。(《我的天空》)诗人将自己当作一枚音符,“在大自然的琴弦上/和万事万物一齐歌唱”(《无题》);当作一片茶叶“让滚烫的水在我的躯体上面沸腾/请允许我将自己的芬芳  散发在/水的柔情里”,让他们“将我一口一口饮下肚”,他们圆润的手抚摸过我的生命(《一片茶叶》);“作为一棵树的形式立在高原/呼吸着阳光和春风/鸟鸣的此起彼伏里/体验树的抽芽开花结果”。《无题》推己及物,将自己融如他人的生活甚至万事万物当中,与他们一起同苦同乐,于是我们体味了生命的幸福,发现了自己的平凡伟大;“感觉出自己深深地拥抱了生活”;(《一片茶叶》)“作为一棵树生长/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无题》。诗人注意到阳光下自由自在地生长着一朵小花,“一片片花瓣   尽力/吐着芬芳/一只鸟儿飞来/她禁不住扭起腰来”。(《一朵小花》)一朵小花如此努力地为自己为他人展现生命的活力与幸福,诗人不禁“惊叹它的安详和欢乐”,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她禁不住扭起腰来”,拟人的妙用,让小诗亮色不少,也让幸福的小花情态宛然动人,可爱之形象如在眼前。“一望无际地绿着/朴朴素素地绿着/默默无闻地绿着/风雨泥泞地绿着”(《小草》),排比和反复吟唱,再现了小草对生命绿的执着,再现了小草平凡本真的生活观,她幸福乐观、活力四射。诗人虽然用普通的语言再现小草对生活的“绿绿”热情,但这种“绿绿”热情仍然强烈地打动了我们的心。推草及己,诗人还穿过文字深深感叹“小草呀  小草/就像此刻无语的自己”。在诗人情思的感染下,也许我们也有小小的触动。在一只睡眠中的鸟身上,“我”发现了她梦中飞翔的幸福,“我多么希望  自己/也有这么一刻”。(《一只睡眠中的鸟》);“看到了山/便想到了人死后的样子/若山/该选择怎样的活法”、“看到了鸟/便想到人活着的样子/若鸟/该开拓怎样的空间”(《无题》),我们再看看蔡培国诗歌里普通人、事、物的幸福生活观。无名的花,“星星 点点/象一枚紫红色纽扣/扣着春天的衣襟/淡淡的芬芳/弥漫着春天的光华”;《无名的花》);“雪野上吐香的梅花/使他陡然清楚 生活/还有很多的美好/还不能将自己交给回忆”(《无题》);“小草 脚下的小草/执着地绿着/就像我的父母兄弟认真地生活着”(《无题》);“雨过后/一定打电话叫朋友来  与我一道/看——雨后的彩虹”(《这场雨》);“你一边让自己幸福地活着一边/让她幸福地活着 ”(《有些话最好不要说出来》)……
“蔡培国所关注和表达的内容似乎并不新颖,但这并不妨碍他敏锐地感受生活,准确地把握人的情感律动,以不同凡响的诗写功力,创造并完善着属于自己的诗意世界。”(陈亮《浅谈蔡培国的短诗创作》)他对身边的人、事、物倾注了真诚的关怀爱恋,并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融合,其情思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如心灵絮语。诗人在亲和淡然的抒写中,往往运用人格化、画意、哲思提升等手法来发掘拓展诗歌的思想情感内涵,提升诗歌的诗意韵味。生活的朴实平淡幸福快乐在他的诗歌里如溪流般汩汩流淌,清新自然、亲切感人,别有一番动人的韵味。如《致孩子》,一曲感人至深的情感之歌,妻子对丈夫的关爱、母亲对孩子的爱意、父亲对孩子的牵挂,在生活化的琐碎絮语或叙述中汩汩流淌,亲切动人。“你捧一朵我捧一朵/嗅一嗅它的芬芳  听一听/花蕊的心跳/我相信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们会恩爱一生的”,(《致妻子》)絮语式的诉说,一如夫妻情语的再现,平淡朴实而有情有意,虽不是海誓山盟,但情真意切的朴实诉说,也别有一番动人趣味。“你冷吗/很想开口问它一句 又怕/惊吓了它”,不仅如此,诗人还“树一样静止不动 /悄悄打开诗笔 听/肩上的小鸟/唱歌或说话”(《一只小鸟》)。诗人对穿破云雾突然站在自己的肩上的一只小鸟满含同情与关爱。一丝丝温暖亲切的情思,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情态刻画中,悄然沁出。诗人为一片飘落的叶子黯然神伤,将其当作是大自然的孩子,和自己一样,并同病相怜。如果她能再一次跃上枝头,握住春天,“我愿/给它我的童年  我的/青春我的梦想——/当然午夜时分的那滴泪 亦/会给它”、“我愿意/用乡音呼唤它”。(《一片叶子》)诗人将深深的关爱之情移注到拟人化的叶子身上,一片真切之心可见。游走苦与乐的人生,在头发白牵挂无的时候,还留有一颗感动的心,为“远处  一枝梅花的争艳/……留下了一滴眼泪”(《一生》)。
我们再接着欣赏蔡培国饱蘸诗情诗意的几首诗歌。诗歌《湖》没有直接抒写对故乡的恋情,而是借拟人化的湖来间接表现诗人的心灵世界。在“在你(湖)的静默里”,“故乡/更加翠绿透明柔软”,涌动着青草、阳光、百合花、牛儿、春风、泥土的生命气息与幸福。“我踏过冰封的河流/将爱和诗歌/放在你的怀里”,我也踏入你(湖)的心灵世界,同你一起感知对故乡刻骨铭心的爱。物我合一,“此刻 我和故乡/融为了一体”。融为一体还有你(湖),故乡的青草、阳光、百合花、牛儿、春风、泥土。诗歌素雅的画意和淡然的情思相映成趣,令人回味。长相厮守的妻子在柴米油盐的打击下,在工作房子职位的压榨下失去了动人的容颜和女性温软的柔情,“生活这条疯狗常常追咬得她/半夜里失声抽泣”,而我却在意想相悦的女人,还“禁不住为她彻夜难眠”。“今天 一盏灯光里/我忽然看见妻子身上的伤口/才觉出这些年来/我暗中厮守的那个女子 已经/将她深深地刺伤”(《妻子》),是一盏灯光照彻了诗人浮动的灵魂。诗歌平朴叙述中加一个意想出轨的小插曲,让“我”可叹可笑又点可悲的情态鲜活有趣,让“我”的悔意更加亲切真诚。《一种鸟》中,诗人不动声色地叙写南来北往的候鸟,并有点不屑地将他们称为“墙头草”。“突然一场大雪的寒冷”,“使我升起一丝忏悔”,随着结尾笔锋轻轻的一转,诗意、情感和哲思都流淌来开。悔意的亲切真诚,与《妻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蔡培国诗歌对生活和人生有着独到而平实的思考,浸润情感的哲思洋溢生活化的感悟。其诗歌虽简练精短,少有铺陈,情思平凡琐碎,但其所包含的人生思考、生命感悟却是异常广泛而深刻。诗人在时刻弥漫着自己的“完整而破碎的世界”,“为了更接近世界的真相、一遍遍地切割自己”(《无题》)。“当进行思考时  我听见/一枚果实的冷笑声/于是  我不再存有任何想法/只像故乡的那棵树/自由自在地生长/拔节的绿  肆意涂满母亲的眼睛”(《一枚果实》),诗人在耽于思索而忽视生活的虚空里,在“一枚果实的冷笑声”中回归实在幸福的生命;在花开花落,孩哭孩笑里,在鸟的来去里,发现了“细微而繁琐的情节”,“让一个诗人/看到了永恒的影子”(《短歌》);“更多时候/我握着手中的刀/迷茫一片”、“杀人或被杀/常常因为这把刀的存在”(《手中的一把刀》),透视诗人对战场上或生活中永无止息的杀伐深沉反思。生活不只有轻松和快乐,还有更多的苦难,我们“一个劲地往前走着”、“不去感受脚下的路多么泥泞”、“不去远望翻越的山峰多么惊险”、“知道凄风苦雨会弥漫自己的征途  滚滚红尘/会纷扰自己的心跳”、“或许还会/扑倒在一场大雪飞舞的冬季”,“犹如一棵生长不息的树/高举着春天的梦想 一次次撞响秋天的果实”,在苦乐相交的世界,我们无法选择,我们“听见了彼岸的欢歌/并看见梦想的花朵正一瓣一瓣地绽开”,我们“必须把自己涌入那个梦里 才会/触摸到自己的墓碑。”(《自题》)诗歌对生活的苦难有很深的体悟,并对如何活出一个具体实在的自我有朴实而独到的看法。这就是这首诗歌的亮色所在,也是激起我们情感共鸣的情思所在。在《尽管灯火已经熄灭》、《在昙山以南》中,诗人对生活的苦与乐深情关注并有了形而上的思考。“尽管灯火已经熄灭/我还不能就此歇息”,诗人敏感的心牵挂苦难多多(参见《尽管灯火已经熄灭》中列举的诸多苦难)。诗人敏感的心牵挂幸福多多,他要期待“花朵与蝴蝶能够亲密的相爱/小草与大树不再做攀比的梦/每一朵浪花欢笑着流进大海/每一条道路平坦地通向彼岸/呵  我还要等待/头顶上的太阳照亮每一个角落/温暖的春天进驻每一颗心灵”(《尽管灯火已经熄灭》)。诗人的牵挂和期望亲切真诚,反复修辞的运用强化了诗歌的情感节奏和氛围。“难以想象 一株枣树/为什么会在这里扎根千年/难以想象 一场小雨/为什么会在这里布满生机/难以想象 一匹烈马/为什么会在这里扬鬃驰骋/难以想象 一把二胡或者一团火/就构成冬天的一种温暖或一种怀念”,《在昙山以南》以一系列的排比发问,让生命的激情与幸福飘扬起来。接下来诗人以不经意的笔调略述生命的烦琐与无常,心态平和淡然。结尾顺势推出诗性的哲理总结,“这是在昙山以南/一种观念抑或一缕歌谣  就把/生存的人类/整个生命贯穿”(《在昙山以南》)。哲思形象深远,冲淡平和幸福达观的生活观从昙山以南开始蔓延,“把生存的人类/整个生命贯穿”。
上文花了很多笔墨,不厌其烦地叙说蔡培国的诗歌情感。一方面是因为感动于诗人诗歌冲淡平和亲切动人的情思;一方面也是为了强调诗歌的抒情本质。祝愿蔡培国在诗歌情感的求所上有更高更深远的拓展。
2008-11-21
《诗艺出彩的灿烂》
——谈谈蔡培国抒情诗的诗艺
杨光
艺术须在情思和技艺上都要出彩,经典艺术是情思与技艺的完美结合。只讲情思而无视技艺的“艺术家”,仅仅是情感倾诉者;只讲技艺而忽视情思的“艺术家”,也不过能工巧匠而已。出彩是诗歌的眼睛,是我们透视诗歌的心灵窗口。蔡培国是一位注重情思和技艺的诗人,他的诗歌情思自然朴实亲切动人,诗艺娴熟老道,出彩之处多多。一如诗人所言,“我的诗/炽热着血 涌动/道路/激起丝丝的灿烂”(《无名的花》)。我们且去看看,蔡培国诗歌的灿烂与出彩。蔡培国诗歌情思在《冲淡平和亲切动人——谈谈蔡培国抒情诗的情思》一文已有涉及,这里重点谈谈蔡培国抒情诗的诗艺。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首诗的优劣。蔡培国的诗歌语言浅显平淡清新自然,言虽浅但有情有意。这些诗歌语言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是生活化口语的诗意精选和提升。虽雕凿少、打磨少,但洋溢生活元生态的本真之美。“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梅尧臣《赠杜挺之》)平淡是语言的一种重要风格,其所展示的艺术实质具有很高的思想审美境界。蔡培国善于用平淡浅近的语言抒写富有诗情诗意的人、事、物,再现冲淡平和亲切动人的情思。这是其诗艺出彩的地方之一。“雨停下来了/太阳火球一样滚动在故乡的上空//一颗生长旺盛的庄稼 /让一个滴着汗珠的女人 沉浸在/一种喜悦里/不远处几朵小花/忙碌地盛开着//忽地 一只鸟儿的飞翔/使那个喜悦的女人/看见了秋天”(《故乡速写》),语极通俗,少了些晦涩,读来明白晓畅,亲切动人。我们随便看看《因为她的倾听》、《一片树叶》、《一只睡眠中的鸟》、风筝》等,感觉莫不如此。
蔡培国在运用浅显平淡清新自然的语言抒写冲淡平和亲切动人的情思时,还交叉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提升诗歌的诗意文采。这些拟人、比喻、通感、对比等清新别致通而不俗,丰满鲜活自然亲切地再现了人、事、物的微妙情态,让诗歌文彩斐然、妙有气韵。这又是蔡培国诗艺出彩的地方之一。“我看见雨落在草叶上/绿油油的/我看见雨落在花瓣上/红彤彤的/还看见雨落在鸟翅上/飞翔着”(《下雨啦》),在通感的妙用里,雨是“绿油油的”、“红彤彤的”,可视,色彩艳丽;“在鸟翅上/飞翔着”的,可看可感,动感有形。无名的花,“星星  点点/象一枚紫红色纽扣/扣着春天的衣襟/淡淡的芬芳/弥漫着春天的光华”(《无名的花》)、“你像一棵草/对大地充满了敬畏//这时  夕阳/被风吹成一朵菊花”(《独坐黄昏》)、“有一盏灯在窗口/雪亮着/像一滴泪”(《无题》)……这些比喻雅丽清新别致诗意贴切自然,本体和喻体都饱满鲜活,栩栩如在眼前。“树整个身心都在激烈地颤抖”、“树已经舞蹈起来”(《春天一瞥》),拟人化,将树赋予人的情态动作,动感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勾画了树的幸福与活力。诗歌《湖》诗人没有直接抒写对故乡的恋情,而是借拟人化的湖画意地间接表现诗人的心灵世界。在“在你(湖)的静默里”,“故乡/更加翠绿透明柔软”,涌动着青草、阳光、百合花、牛儿、春风、泥土的生命气息与幸福。“我踏过冰封的河流/将爱和诗歌/放在你的怀里”,我也踏入你(湖)的心灵世界,同你一起感知对故乡刻骨铭心的爱。物我合一,“此刻 我和故乡/融为了一体”。融为一体还有你(湖),故乡的青草、阳光、百合花、牛儿、春风、泥土。诗歌起承转合收放自如、自然紧凑。素雅的画意和淡然的情思相映成趣,令人回味。“尽管灯火已经熄灭/我还不能就此歇息”、“我还不能就此酣然入睡  我要等待 ”,诗人敏感的心牵挂苦难多多,牵挂幸福多多。诗人的牵挂和期望亲切真诚,反复、对比、拟人、排比修辞的运用强化了诗歌的情感节奏和氛围。(《尽管灯火已经熄灭》)。
蔡培国的诗歌画面感很强,尤其是人情化的诗意画面最为出彩。这种风格与王九城的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为自己为他人建构诗画相映成趣的意境,连自己也“突然升起一种冲动/自己应该走进那幅画里”(《画画》)。“有一盏灯在窗口/雪亮着/像一滴泪”(《无题》)、“此刻 秋天的河流上 /爱情的帆在白云下徐徐升起”(《我突然爱上了一个女人》)、“她走远了/我才将那滴泪流出//留下来的时候/才知道那是一场‘梅子雨’”(《那滴泪》)、“看着她一副满足而幸福的样子/我开始/吧嗒吧嗒地说起一些恩爱的话来”(《烟及其它》),一幅幅特写场景式的画面,清丽含情形象诗意。“只记得她花朵般妩美的脸上/始终坦露着一种微微的笑/宛如身边徐徐迈步的春天/浑身洋溢着一种痒痒的暖”,(《因为她的倾听》)动感温情诗意的倾听画面,泄露她蒙娜丽莎的微笑,洋溢幸福而激动的浪漫情调。在一只睡眠中的鸟身上,“我”发现了她梦中飞翔的幸福,“我多么希望 自己/也有这么一刻”。(《一只睡眠中的鸟》)对鸟眠图的融会情思的细腻构描,对鸟人情化的抒写,推物及己,画意里的动人情态,颇能感染人。晚上静听“屋外的风穿梭着/听月亮升上柳梢/听时近时远的虫鸣……”,“我” 成了一缕风里的一枚音符,“在大自然的琴弦上/和万事万物一齐歌唱”,在天人合一的旋律里,“我”体味了生命的幸福,发现了自己的平凡伟大。(《无题》),一幅安谧雅丽的画面,飘逸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幸福温馨。“炊烟/一条透明的手臂 调皮地/伸出屋外左右招摇”、“云朵/远远赶来又/被屋脊上的鸟儿/——啼破”、“天宇/漏下/一挂斜阳/此刻 草甸上/牧笛声声”(《乡村黄昏写意》)乡村黄昏人格化写意图,清新亮丽,声色并茂,温暖和美,天人合一。移情手法的运用又让画意沁满人情化的情思,别有一番趣味。“立在高原/光秃秃的枝 高举/整个冬天的雪”(《一棵树》),立体撼人的画意,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冬雪里一棵树伟岸坚强屹立天宇的形象。“ 高举”一词,让画面动感十足,也让树人情味十足。人格化的树让人融入了高处不胜寒的意境,让“远处的我/很想对它说话”,但言难尽意,我只能“动了动唇又咽了回去”,---面对伟岸坚强独立的树,远处的我又能说些什么呢?“后来我淡淡地写下/冬天 一棵树/在举着冬天的雪”,也许诗人只能在诗中重现树伟岸坚强屹立天宇的形象。诗歌首尾两节相互照应,复现冬雪里一棵树伟岸坚强屹立天宇的画面和意境。相映成趣,耐人寻味。
在亲和淡然的抒写中,诗人往往水乳交融地交叉运用留白、移情、情画、哲理提升等手法来发掘拓展诗歌的思想情感内涵,提升诗歌的诗意韵味。其诗歌字句篇具有余味余意,耐品耐读,情意悠悠。在《一种鸟》中,诗人不动声色地叙写南来北往的候鸟,并有点不屑地将他们称为“墙头草”。“突然一场大雪的寒冷”,“使我升起一丝忏悔”,随着结尾笔锋轻轻的一转,诗意、情感和哲思都流淌来开。长相厮守的妻子在柴米油盐的打击下,在工作房子职位的压榨下失去了动人的容颜和女性温软的柔情,“生活这条疯狗常常追咬得她/半夜里失声抽泣”,而我却在意想相悦的女人,还“禁不住为她彻夜难眠”。“今天 一盏灯光里/我忽然看见妻子身上的伤口/才觉出这些年来/我暗中厮守的那个女子 已经/将她深深地刺伤”(《妻子》),是一盏灯光照彻了诗人浮动的灵魂。诗歌平朴叙述中加一个意想出轨的小插曲,让“我”可叹可笑又点可悲的情态鲜活有趣,让“我”的悔意更加亲切真诚。“更多时候/我握着手中的刀/迷茫一片”、“杀人或被杀/常常因为这把刀的存在”(《手中的一把刀》),战场上或生活中永无止息的杀伐,在诗人逻辑悖反的原因归结中无比的撼人。“一望无际的草原以及/嫩嫩的草香/此刻正被我一个人/独自拥抱”,(《暮色中》)本来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嫩嫩的草香拥抱我,却被诗人说成“一望无际的草原/嫩嫩的草香/正被我一个人/独自拥抱”,有悖常理的轻轻一挑,令人回想,耐人寻味。在常理与悖理相互交融与渗透中,草原、草香、我,我们谁拥抱谁呢?或许我们是在相互融合中彼此拥抱。这样的逻辑悖反新颖独特,对诗情感诗意起着强调提升的作用。诗人用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消解现实的英语阴郁孤独,在常理与悖理相互交融与渗透中,我们不禁为诗人坦然豁达的心态感动。《题一匹吃草的马》诗画了一幅人归马闲乡韵图。草绿、山伏、马食草、风云“屏住了呼吸凝神/谛听你(马)咀嚼青草的声音”,安闲平和清爽诗意的意境。全诗八行,前六行,写意山原马儿食草图。后两行在前六行铺写景致的基础上,由景而情,抒发心灵感慨。“呵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能从战场回到故乡”,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即让画意融注了思想,又让诗歌流泻悠悠情思。诗人托马言志,是荣归故里,卸一身的块垒?还是短暂的小憩,正备装待发?“战场”是真正的战场?还是普通的生活战场?诗意留白为我们打开了无穷的想象空间,留给我们去联想意会。《一个午后》诗歌语言、画意和情思素朴婉约,动人富有趣味。诗人精选简洁明丽的意象(“一杯热茶”、“一声鸟鸣”、“一个天空”、“你们”),信手描摹午后的品茗絮语写意图,恬淡,温馨。“你们同时看到一个春天/走进杯子里/呵那么多的春光/被你们饮下肚/一声鸟鸣 让你们/抬头望了望远方”,情境动态甜美,想象新颖独特,韵味浑然飘逸。这几句诗让诗意陡然提升,也让诗情流淌开来。“很多年以后/她都认为这是一个幸福的时刻”,一个午后品茗絮语竟让她如此缅怀,你们说了些什么?你们是谁?亲人、友人还是情人?诗意的留白拓展丰富了诗歌的主题意蕴和想象空间,让人浮想联翩。
“蔡培国是一位善于发现的诗人”(巫逖、蒋登科),他在诗艺上的精彩发现还有很多,从上文中我们已领略到了其诗艺的“灿烂”。我们热切期望“用精品说话,要穷尽一生”的诗人在诗艺上有越来越多的“灿烂”。
2008-11-22
             《美,与诗歌比肩而行》
                     ——蔡培国现代诗歌浅读
                                    文/雨荷吟月
     诗人蔡培国的诗已经到了能够搅动人的灵魂的境界,相信读者比笔者更能够感觉到他诗歌里的这种浑然天成的境界(钱志富①语)

    作为诗坛著名的微型诗人,蔡培国先生因着“用精品说话,要穷尽一生”的诗观,孜孜不倦地求变求新,三行里藏着一个巨大的世界(吕进②语)。他的诗作构思精妙,视觉独特,内涵丰盈,在微型诗届享有“菜三行”的美誉。在现代诗歌领域,蔡培国先生行走在通往灵魂的密道,用美的视角和镜头摄取生活、生存的迹象和际遇,融入个体经验和静观,构建、运行、定格出生命的厚度和高度。
   
                一、诗情的绵柔美
    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作为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属性,作为分解和抽取出来的元实体,它在诗歌中彰显着特别的魅力,折射着无穷的精神价值与文化价值。诗歌,从美的层面去挖掘和拓展,它有着其他手法和技巧所无法比拟的优胜。蔡培国先生深谙此道,在诗歌的创作中,他轻车熟路,信手拈来,起承转合收放自如,一首首佳作应用而生。

酸酸  甜甜  涩涩
一枚青苹果
轻轻一咬  就是
一个星光灿烂的子夜
偶尔 细细抚摸
则是一片湿热的呼吸
更多时候  
是窗口的一片云  蕴集着
风雨雷电
动感着我仰慕的一生
      ——《题你的名字》
   “酸酸  甜甜  涩涩”叠字的运用,婉约,柔美,舒缓;然后“轻轻一咬”就是“一个星光灿烂的子夜”,从具象到意象的组接,从味觉到视觉的转换,很优雅、从容;“细细抚摸”“则是一片湿热的呼吸”,从触觉到嗅觉的过渡,更显自然和流畅;“更多时候”“是窗口的一片云”,爱情是浪漫的云,飘逸,出尘,令人神驰荡漾,魂牵梦系;接下来从听觉的角度着笔,“风雨雷电”暗喻着人生的酸甜苦辣。但爱情是人生最高的情感境界,它“动感着我仰慕的一生”,画龙点睛之笔,主题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这首诗的通感手法特别好,短短几十个字,即巧妙地把“味觉、视觉、触觉、嗅觉和听觉”五种感觉不显山不露水地运用进去,弥散出一种柔和的美。细腻,美妙,光华,有如轻羽抚摸着情感谷地,亦如毛毛细雨,缓缓溪流,丝丝点点渗入心灵深处。

没有那场春天的相遇
就不会发现
铁树也能开花的秘密
曾经是红尘中一粒辗转的石子
因为那场春天的相遇
就感觉出固守一方的旖旎
呵  红泥小屋
桃树  烛光  失声的
呢喃
都像春天的花朵  敲打出
秋天的光华

那场春天的相遇
我懂得了一个词:沦陷
魂牵梦绕
      望穿秋水
一种颤栗里:醉
     ——《春天的相遇》
    这首爱情诗中,诗人注重诗歌内在的核,把浓郁的情感融进“小屋”“桃树”“呢喃”“烛光”“花朵”等意象中,诗意的空灵柔暖与诗风的深情从容交辉相映,清新、质朴、温婉的语言道出了爱情的真谛——醉、沦陷,读来极具亲和力。
                  二、诗思的工笔美
      上世纪八十年代,诗坛出现了以北岛、舒婷、顾城等为先驱者的“朦胧诗派”,他们善于用细腻的意象表达诗歌的情感浓度、思想深度、思维向度、生命强度。蔡培国先生善于吸纳这些优点,他的诗歌浓彩重墨的不多,大部分简约轻盈,却能用丰富的想象,睿智的构建,精巧的意绪,勾勒出一幅幅雅致图景,留给人无穷的想象空间。
从她离开的那一刻    那场秋雨
就一滴一滴渗透躯体
日夜潮湿
他还看见那雨是从细小的骨缝里
渗进来的
在胸腔积成海
泛起的浪花
无休止地击打他夏天的火焰   是他
一次次经历春天的颤栗
那段日子
他一直看不清楚远方的模样
     ——《那场秋雨》
    这既是一首爱情诗,也是一首哲理诗。在波澜起伏的人生之路,谁不会遇到坎坷和困难?谁不会遇到困惑与迷茫?而诗中离别的痛,是一滴一滴渗入人的躯体、骨髓、灵魂,然后汪洋成大海,一次次扑灭爱的火焰,把一颗渴望的心淹没。写诗如同作画,诗人善于慢慢勾勒出轮廓,然后用“染”和“罩”的技巧,整体着色,注重光与影的组合,注重虚与实的并存,用心灵的呓语,抵达思想、精神和灵魂的通道。

在你的静默里  故乡
更加翠绿 透明  柔软
青草
在远方涌动着绿  阳光
吐着百合花的暖
一头牛儿
在春野上 呼哧着
春风
深耕破冬的泥土
我踏过冰封的河流
将爱和诗歌
放在你的怀里
此刻 我和故乡
融为了一体
     ——《湖》

    故乡在诗人的心湖里,是为翠绿,透明,柔软,间有青草,阳光,百合花。这种爱,是对故乡的依恋,在对故乡刻骨的思念中,把“爱和诗歌放在你的怀里”。诗歌,是一种精神,一种传达人生坚强、坚毅、坚韧的精神。诗人在表情达意的过程中,没有渲染和煽情,也没有暗设玄机,而是用意象构建着整个意境,在一个大的框架下精心设计铺排,用四两拨千斤的手法,把所要表达的思想深化、升华,承接向上的精神,抵达灵魂的坐标。这种藏而不露,沉着冷静的技法,更能达到寄情于景、状物抒怀的效应。
               三、诗心的写意美
    诗作为精神的本质存在,它是一种抽象的物体内核。当诗人把思想火花用个体经验梳理出来,用“真”的理念去提纯,用“善”的修为去打磨,用“美”的镜头去定格,缜密跳跃的思绪纳入其中,一首好诗便脱颖而出。水乳交融的诗作,着笔简练,意趣生动,充盈着一种诗画相应成趣的雅淡神韵。

草   一望无际的绿着
山   在远方起伏着


   云
屏住了呼吸  凝神
谛听你咀嚼青草的声音

呵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
能从战场回到故乡
      ——《题一匹吃草的马》
    以马作为意象切入,描绘出一副游子归来的图景。故乡,山青葱,草翠绿,风闲淡,云飘逸,游子从商场、职场回归故里,在家乡这片热土上,对慈母呢喃,对妻儿私语。作者掩饰不住归家的欣喜和热望:“呵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 能从战场回到故乡”,是荣归故里?是卸下一身的块垒?留给人无穷的想象空间。
    这首小诗在意象、技巧、托物言志的运作上,已然达到娴熟的程度。诗人先把握意象的特征,“草”——“绿着”,“山”——“起伏”,接着用诗意的语言进行裁剪,“风”和“云”“屏住了呼吸”,然后在“犹抱琵琶半遮面”中十分传神地表达出来,“呵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只轻轻一跃,便圆满地完成了质的飞跃。这和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杯热茶袅袅着
交谈和沉默
已经变得无足重轻
你们同时看到了   一个春天
走进杯子里
呵   那么多的春光
被你们饮下肚
一声鸟鸣    让你们
抬头望了望远方    远方
正在天空里蔚蓝着
晶莹而透明
很多年以后
她都认为这是一个幸福的时刻
        ——《一个黄昏》

    这是一个含蓄的爱情场景,这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恬闲,温馨,浅浅的舒适,淡淡的浪漫。多少年过去了,那个黄昏,那杯茶,依然清香,浓郁,溢出幽幽的芬芳。赏读这些文字,可以触摸到诗人冷静从容、唯美矜持的气调,如同他为人行事的谦逊和沉稳。
    这首诗突出之处在于意象的选取精炼,延伸递进。“一杯热茶”“一声鸟鸣”“一个天空”,简洁明丽的意象,剪辑成幸福底片。从物象、时间、空间到人生,层层推进,以小见大,以少胜多,如同一副写意画,留白的手法更呈现出空灵的意境。同时也契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整首诗呈现出优美的气息与优雅的气韵。
                  四、理性的恬淡美
   在物欲横流、利欲熏心、精神灰白甚至缺失的年代,诗歌越来越边缘化,民众对其采取一种淡薄,疏离,冷漠,甚或遗忘的态度,能够坚守心灵阵地的诗人少之又少。但蔡培国先生没有追逐浮华的名利,而是在乌托邦的世界里,辛勤耕耘于多元化的诗学体系中,探索诗歌艺术美学的质素。他的诗歌朴实,大方,纯净,摒弃了喧嚣的世俗、不实的夸饰,既有古典诗的美,又有现代诗的美,用理性的沉凝营造出一种祥和的意境。
不像草原那般一望无际
小小的一角
在故乡的上空湛蓝着
果实在上面挂着
渴望在上面涌动着
我朴朴素素   怀揣着
爱情和苹果
在下面幸福地活着
      ——《我的天空》
    每个人有着不一样的境况,不一样的际遇,不一样的历练。那么,诗人的天空是怎样的?是否都是甜美、如意和圆满呢?我想,世上既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亦没有完美无缺的人生,“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可是,对于苍凉、悲怆、困苦、艰辛、苦难等况味,诗人从不着一字,而是用平和、平淡、恬然的心态对待这个多变的社会。在他的诗歌里,看到的是绿草,鸟鸣,春天,金秋,以及勃发向上的思论,他用一种非常满足的心态生活着,幸福着。他的天空是“湛蓝湛蓝”“小小的一角”,“我朴朴素素  怀揣着/爱情和苹果/在下面幸福地活着”,多么容易满足啊,这是一个高贵的诗人才能达到的境界。

难以想象  一株枣树
为什么会在这里扎根千年
难以想象  一场小雨
为什么会在这里布满生机
难以想象  一匹烈马
为什么会在这里扬鬃驰骋
难以想象  一把二胡或者一团火
就构成冬天的一种温暖或一种怀念

在昙山以南
一条小河没有连接天南地北  捣捶洗衣
仿佛是天经地义的事
一则童话没有八仙玉皇  猎手弓箭
实实在在挂满山林
一些故事发生的过长或过短  太阳
从来不曾过问
就是一只老鹰栽下天空死了  喉结
也不过是唏嘘两声而已

这是在昙山以南
一种观念抑或一缕歌谣  就把
生存的人类
整个生命贯穿
     ——《在昙山以南》
    这首诗作,语言委婉,情思深致。动物,植物,自然现象作为表现意境的意象,虚实结合,相得益彰,明晰的方向和独特的视角构建出一个精神界面。诗人对现实生活进行观照,对生存状态进行诘问,对生命真谛进行探究。生活、生存、生命的交互式思索、思考、思辨,透视出人类生存狭缝的一种坚强毅力和对生命永恒的信仰。
          五、智性的灵动美
    在诗歌文本创作中,需要对物理时空进行缜密的审视,对物理内心精微的洞察,然后根据个体的认知,用语言作为代码,将智慧形态与精神潜能纳入其中,描绘出与之休戚相关的场景和体验,以此来明晰地表达人性的本真,哲思的意向。蔡培国先生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语言这种表达工具,娴熟地将感性思源融入理性的意象,让透彻飘扬的情思,在诗歌的领域里凌空飞翔。

树一定听懂了鸟儿的话
我看见鸟儿说话的时候   树
整个身心都在激烈地颤抖
阳光从天空落下来
温暖着我的家园
我选择了谛听
鸟儿的话一定很幸福   树
已经舞蹈起来
          ——《春天一瞥》
    这首小诗中,主客体的聚焦、摄取特别的到位,拟人手法运用也好。鸟的话儿使树“颤抖”、“舞蹈”,形象逼真地把树的情态描绘出来,栩栩如生,动感十足。通过诗人的心语,我们能够顿悟幸福蕴藏的涵义,它是一种境界,一种心与心的贴近,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致。树能听懂鸟的言话,鸟能懂得树的守候,他们心领神会地幸福着。动植物尚且如此,何况人呢?人和人的相知相惜,只为有着共同的心灵契语,只为懂得。
云朵越来越来瘦 风
越来越软
咩咩的羊  也
离开了草原
一种辽阔里 我看见了
星光
站起身的时候 发觉自己
并不孤独
一望无际的草原  以及
嫩嫩的草香
此刻 正被我一个人  
独自拥抱
        ——《暮色中》
    云瘦了,风软了,咩咩的羊离开了草原。那些浪漫的,美好的,陪伴自己左右的,渐渐远走,视野之内寂寥、空旷,落寞。可是诗人没有因这些消失的东西黯然神伤,而是用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诠释着人生的好。我看见了“星光,一望无际的草原,嫩嫩的草香”正被我一个人独自拥抱。诗人心怀善念,充满爱心,并执著地坚守着这个信念,所以他是乐观的,向上的,富有的,“山东大汉,用精品说话,富甲天下。”(巫逖③语)
    阅读蔡培国先生的诗歌,常常有一种春光明媚,绿意茏葱,小鸟啁啾的云雅之致。他的诗融抒情,感性,智性为一体,语言的提纯凝练深刻,意象捕捉明丽鲜活,节奏把持弛缓有度。在感性与理性的契合点,他掌握了诗歌穿透时空的密码,他的诗蕴藏着无限的美丽和深邃,让读者与诗者达成心灵上的交汇,灵魂处的碰撞。在此,衷心祝愿蔡培国先生在现代诗歌领域里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注:①、钱志富: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七月派诗人论有影响。
       ②、吕  进:中国西南师范大学新诗研究所,专家博士生导师。
       ③、巫逖:《澳洲彩虹鹦》顾问。
       《读蔡培国老师的诗有感》
                   文/一粒阳光
    读蔡培国老师的诗有一段时间了,从他拿手的清新婉约的三行诗到朴实无华的长诗再到灵秀隽美的散文诗,期间各个创作阶段的作品都曾拜读过,应该说是感触颇深了。透过他的诗,他的那些萦萦绕绕的梦,我看到一个清晰的灵魂,一个在芸芸世界当中苦心构筑一种完满的唯美的灵魂。是在对人昭示一种追求,一种对于美的执着探究,即便是同现实存在距离,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作王,本身便是一种幸福。尤为重要的是,这一路走来,我的内心竟也因为诗人的这种幸福变得明媚,重新开始相信血肉和梦想。还有爱恋。
     或许,这就是诗歌所能给予我们的最大惠赠吧。作为一种简约的文章体裁,诗歌有着粗放与精细的双重特质,通篇思维跨度大,细微之处不吝笔墨,描写刻画巨细无靡。因着这种特质,直观地看,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作品,跟诗人原本想要表达的东西或多或少会有差异,这种差异甚至诗人本身都无法避免,当诉诸纸端之时,就已经不是彼时的“胸中成竹”了,况乎读者。而一个优秀诗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将心中所想尽可能完整地表述出来。
    蔡培国老师的短诗多的是援引景致,借景抒情,鲜活的景物描写,首先将美的意念植入读者头脑中,只待到结尾处,笔锋浅浅一抖,便与个人情感自然顺接,浑然天成,不落窠臼。这样的诗歌清新自然,浅浅的,淡淡的,美美的。由于景物描写相对少一些主观思想在里面,所以不会让读者觉得晦涩难懂,读者追随着一系列的铺垫不断地接近诗人的思想,心甘情愿地、舒服地接受导引至诗人想要表达的主题。
     如果说蔡老师在三行诗方面的造诣缘于他是这一诗体的开创者,那么他在长诗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就更为难得。从脱胎于三行诗架构的借景抒情到寄寓心情的细腻描写再到从容大气的意识流写法,一步一步,不断尝试、学习和超越,有诗为证:《在昙山以南》/难以想象  一株枣树/为什么会在这里扎根千年/难以想象  一场小雨/为什么会在这里布满生机/难以想象  一匹烈马/为什么会在这里扬鬃驰骋/难以想象  一把二胡或者一团火/就构成冬天的一种温暖或一种怀念/在昙山以南/一条小河没有连接天南地北  捣捶洗衣/仿佛是天经地义的事/一则童话没有讲述八仙玉皇  猎手弓箭/实实在在挂满山林/一些故事发生的过长或过短  太阳/从来不曾过问/就是一只老鹰栽下天空死了  喉结/也不过是唏嘘两声而已/这是在昙山以南/一种观念抑或一缕歌谣  就把/生存的人类/整个生命贯穿。将这首诗的大气磅礴同三行诗的婉转轻扬相比较,诗人不仅仅是写作手法上的改变,思维、诗观上的跨越之大,可见一斑。  
    我是比较喜欢蔡培国老师后期写的长诗的,诗人在后期的诗歌创作中采用意识流写法,着重于思维活动的描写,我将此看做是诗歌本性的回归。事实上,诗歌相当于其它文体的优越性本身就在于它的大气,即便言语轻柔,因有着巨大的思维跨度,同样给人一种知无不言,言又不尽的优雅拿捏。古语说得好,正所谓“大音稀声,大像无形”想来这便是诗歌的真谛所在,而直抒胸臆并且刻意扩大思维跨度的写法,让读者在轻易对诗歌本意获得一知半解余后,又得以凭借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去参透那另一半的答案,这是蔡培国老师后期长诗的一个特点。
    相较于其它诗歌,蔡培国老师的诗歌应该是比较清新亮丽的了,这同诗人的思维操守不无关系,也得益于起先他的三行诗创作,因为面对着大自然的美好,再怎样阴郁的心情也会瞬间亮堂起来。心存善意,笔下的世界也定会是美好的。
     我认为丰富的意象是诗歌的魂灵所在,是诗歌区别于其它文体的最重要的标志,意象的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创作的成败。要命的是意象同灵感一样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一个诗人的写作功底可以修炼,文法辞藻可以日臻丰腴,句式结构可以变换绝妙,甚至思维情感也可以无中生有、以假乱真,却独独唯有意象,只存乎灵光一闪之间,来无影去无踪,是生造不得的。回过头来说蔡培国老师的诗,从刚开始着手诗歌创作一直到现在,我们完全可以从字里行间,从写作功底,从文法辞藻,从句式结构……许多方面看到其诗歌创作生涯的发展轨迹,但有一样东西是一直没有改变过的,那就是丰富甚至汹涌而至的意象。事实上由于三行诗的体制更为简约,思维跨度更加广阔,对意象的需求也就更加迫切,从这一点上讲,诗人三行诗上面的成功在很大层面上得益于他头脑中丰富的意象。
    而基于上面一点却更加令我不解的是,丰富的意象应该植根于生活当中才不至于枯竭,而蔡培国老师的诗歌创作倒更有些“闭门造车”的感觉在里面。作为一名劳动密集型传统企业的普通员工,他和我们众人一样过着朝八点半晚五点半的平淡生活,对于这样的生活,文学创作很难从中汲取素材和养分,他也没有像其他创作者那样去大自然采风,他只是在夜深至半时,几页素纸,一只老笔,开始涂写头脑中的那个唯美世界,有点鲁迅先生“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的味道。我不知道这叫不叫天分,但对于他那“不劳而获”的、穷穷不绝的意象,看得我流口水。
      忍不住拿海子和蔡培国老师作对比,一个专业诗人,一个业余创作;一个豁达豪放,一个婉约清迈;一个为诗歌可以抛弃生命,一个秉承“用精品说话,要穷尽一生”的诗观……相同的是都有一种别致在里面,不同的是海子是为绝对创作而创作,蔡培国老师是为享受生活而创作。相比之下,我倒宁愿本着蔡培国老师赏花赏月赏秋香的那种生活态度,而没有必要如海子不成神魔便成庸人做得那般决绝。不管怎样,我们终究无法做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那么对于美的审视和界定,也便脱离不了生活本身。事实上,对于诗歌抑或生活,你认为它是美的,那么它便是美的,不是主观唯心,关键在于我们看待生活的视角以及由此产生的思考。一千人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诗歌而言,不必执拗于它的本意,重要的是作为读者的你,怎样将它发散得至真、至纯、至美,有句哲言说得好:我思故我在。
    至今我仍在蔡培国老师诗歌的海洋中游弋、学习并且思考,同时没有忘记继续想念他诗歌当中丰富的意象直到想得流口水。对于他的怪才,我无可奈何。


2008-12-15 00:1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2  

“用精品说话,要穷尽一生”

很好!


2008-12-15 23:2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诗苑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