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转载]一个新音乐作曲家的梦呓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更其

#1  [转载]一个新音乐作曲家的梦呓

陆培

——新时代。一个崇尚“新”的时代。
——新观念。新方法。新思想。新理论。
——新哲学。新文艺。新美学。新音乐。

贴上了“新”标签的旧玩意,标榜“新”内容的旧东西,铺天盖地,张牙舞爪,连滚带爬而来,形成汹涌澎湃的新潮流。神瓶的封盖已经揭开。一个硕大的“现代主义”妖怪脱身腾云而出,再也不愿回到细窄的小瓶子里去。

弗洛伊德。卡西尔。苏珊.郎格——老掉牙了。不曾听说过?新的!
老聃。庄周。道,佛,儒。阴阳八卦。——尘封,灰蒙,年代久远。可这大洋此岸有人潜心修研,大有方兴未艾之势。新!
十二音技法。序列主义。整体序列。——在这边,大洋此岸的美国,已成强弩之末,日趋衰落,“过时”了。在那边,大洋彼岸的中国,突然风行一时,“新”的。
集合论。总体论。电脑作曲。——任何不知作曲为何物的人,只要会算,会按键,
就是“作曲家”了,还要吃干饭的作曲家做甚?
古典主义。浪漫派。现代主义。表现派。——统统过时。代之而来的,新古典主义。新浪漫派。後现代(後後现代),新表现派,揭竿而起,登高振臂,昙花一现,各领风骚不几天。

音乐何之谓“新”?

要耍弄别人不曾弄过的花样!
让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在坟墓里不得安宁!
什么“调性”,陈旧不堪!
任何种类的调式,来来去去就这么七八个,十来个音,“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好听的调子早让人写尽了。那么几个音,那么些人——大师,小师,天才,蠢才——翻来覆去写了几百年,几千年,还能写不完?
“一根稻草压死一只骆驼”。
哈!这骆驼真的是被最後一根草压趴下的,後来死了。但此前已压在他背上的那些沉重的不是草的东西是什么?不是东西?!现代作曲家的背上可是有着那么多的“不是东西”?谁知道什么时候那根要命的草会轻轻地,潇洒地,从容地,端庄地,劈头盖脑地,雷霆万钧地——飘下来?

我写音乐,调性。无调性。十二音。系列主义。玩过。

问小朋友:“好听不?”答,“难听死了。”直言不讳。不能与音乐评论家的“纯
思辩”深奥性比。他们的脑子太简单。理解不了。问老人家:“如何?”答,“怪里怪气。”思想保守,不能接受理解新事物,只知道老掉牙的梅兰芳,程砚秋。那玩意儿,男腔女调,这才是“怪里怪气”。问朋友:“感觉如何?”答,“求你让我耳根清静点儿吧!”这位钢琴家,音乐素养不可谓不高,可怜他一天泡在柴可夫斯基,萧邦,李斯特的“甜水”里,浪漫主义东西听腻了,又不领现代音乐之妙,可怜。

认识一群新派的美术家,画抽象画的,来侃山。要领教领教啥是现代音乐这玩意儿。他们说,现代音乐节奏强烈,激奋人心。想,他们懂高更,毕加索,波洛克,或弗郎兹.克莱因,没准一定能听懂安东.威伯恩,点描主义嘛,跟此类画技有渊源。给他们听一首《室内交响乐》。天可怜见!一个个瞠目结舌,口若悬河的断了流,谈笑风生的闭了口。隔行如隔山。他们所谓的“现代音乐”,是不值钱的摇滚,迪斯科。可悲的艺术精英(悄悄告诉你,我也喜欢摇滚。别告诉别人!)!

知音难觅。

噪音之美。
不协和之美。
无中心之美。
非均衡,不对称之美。
纯理性或无理性或反理性之美。
现代音乐美的主旨。
你无法理解,语言不通。

问一个著名的作曲家:“您认为世界上有多少人真心实意地在搞现代音乐?”想了想,“你我都算在内,”说,“不会超过三千人。”
地球上有五十亿人。
五十亿人中有那么三千人在搞现代音乐。一小撮而已。“多呼哉,不多也”。
但也不少。不是?许多曲子分不清你写我写还是他写,听起来都差不多,乱弹一气。在国内时,我们成立了一个现代音乐学会,北京的一个大电台闻风前来采访,叫我们每人说一句话作现场录音。我说,“什么叫现代作曲家?他们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勤勤恳恳地,兢兢业业地,一丝不苟地,沤心沥血地在制造着人们不需要的产品。”

哈!废话,活该!人家不要,你自作多情地在那里“沤心沥血”干吗?卖不出钱的东西,你搞它干嘛?!不知道这个世界是物欲横流,金钱万能吗?没人同情你,哥们儿!
这是直感。
没有什么美学家高深的理论,比如“情感符号”之类。但这是直感。据说东方人的直感是最灵的。西方人迷信东方人的直感,但东方人自己不信。西方的现代音乐也有过同样的困惑。本世纪最伟大的现代主义大师之一梅西安,音乐会上一出现他的作品时,便嘘声不止,以致于人们在音乐会上大打出手。半个世记过去了,现在的西方音乐,变得“简单些,纯扑些,明了些,动听些”了。

物极必反。事物总是螺旋式向前发展的,不是崇尚八卦吗?朴素辩证法。阴柔阳刚,相辅相成,互补互助,乾长坤消,坤盛乾衰。(老祖母的衣服,小时候你觉得整个像“出土文物”,惨不忍赌。现在你穿上它,没准在巴黎最有名的时装表演上大放异彩,风头出尽。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散序思维。整体思维。散序思维。
唯理。唯情。唯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系列主义。能不能情理合一?
现代世界难道就是一个无人性的,冷冰冰的,机械的世界?现代文明=无情?
情感——乡村文化的主题。过去时。
孤独——城市文化的主题。现在时。
人与人在心灵之间如何沟通?每个人都有某种程度上被人类抛弃的孤独感。
感觉到了吗?
那你应该知道那五十亿里的三千人的那些“不被人们所需要的产品”的内涵了?是的。每人都会最终地离开人类——在他死亡时——于是,死又成为了历久不衰的哲学命题。孤独呀孤独。

群体是群盲的思想。孤独是精英的思想。而历史是精英创造的,是精英的历史。
超人——英雄——精英。尼采如是说。不新。
真要孤独?关在你自己的小屋子里,自己孤独去。不要到处鼓吹,让不曾孤独,不愿孤独,不求孤独,没想过孤独的人也变得孤独起来。

能否用我们的工作使人类变得亲近些,温暖些,友善些,平和些而不是相反?
是否能使人类在更高层次上“返回”情感?我们的音乐是不是也应当更多一些内心情感的交流?
很大的美学问题。
不要随便地把别人的尸体抬出去焚烧。因为明天别人也会把你的尸体给烧喽——黑格尔如是说。

我怎么办?
还要写,还要作曲,在困惑中,在迷惘中。
像在一条漫长的小路上彳亍而行。


2008-9-16 14:4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2  

伊甸园是缺少这些“新东西”,谢更其转帖。


2008-9-16 20:0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艺术之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