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转载]虚心竹有低头叶——茅盾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xzhao2

#1  [转载]虚心竹有低头叶——茅盾

from 红楼艺苑

茅盾,本名沈德鸿,字雁冰。一八九六年七月四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一九八一年辞世。茅盾十岁丧父,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因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同时,参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国共合作破裂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幻灭》、《动摇》、《追求》和《虹》,左联期间有《子夜》、《林家铺子》、《春蚕》问世。抗战时期,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等。

建国之后,茅盾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史无前例" 的日月,挨批靠边,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茅盾是文学史界公认的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坛主。

茅盾完全可以作为党史人物而不朽。

茅盾与胞弟沈泽民同为中国共产党早期50位党员之一。沈泽民是在茅盾的影响、介绍下投身革命的,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他已是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长,同年4月,被派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鄂豫皖省委书记。惜1933年11月20日,在大别山以身殉职。后之李先念、许世友、刘华清等要人,鄂豫皖时期多是他的属下。

茅盾与《红楼梦》多有瓜葛。

茅盾最早的红学活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其时有一号曹慕管者,任澄衷中学校长。给杨贤江写了一封信,辱骂《红楼梦》是性欲小说、《水浒》是盗贼小说、《儒林外史》是科举小说。初登文坛不久的茅盾即发表文章——《红楼梦水浒儒林外史的奇辱!》,对其进行驳斥,认为"只把它们当作文艺读,不当作伦理教科书读,就丝毫没有不合理的地方";上世纪三十年代,茅盾又专门为中学生改过一个《红楼梦》洁本;中共延安卧薪尝胆时,茅盾与毛泽东纵论天下之际,亦以《红楼梦》风雅;一九五四年知识分子改造运动开始后,茅盾作为文化人大头领(部长),参与红学事务,曾出席文联、作协主席团扩大联席会议(因李希凡、蓝翎文章而有),作《良好的开端》的发言;一九六三年,纪念曹雪芹诞辰二百周年,茅盾又撰《关于曹雪芹》一个;改革开放后,茅盾又任中国红学会与《红楼梦学刊》顾问。

茅盾强闻博记,"红楼"故事了然于胸。

据周惠斌透露,一九二六年,在商务印书馆供职时,茅盾与距印书馆不远的开明书店老板章锡琛交好。每日了却公事,往往到开明书店去,与郑振铎等得意盘桓。章锡琛曾言于郑振铎曰:茅盾可诵《红楼梦》,郑不信。一天下午,章锡琛请茅盾、郑振铎、夏丐尊、周予同等吃饭。酒至三巡、菜过五味,章说:"吃清酒乏味,请雁冰兄助兴。"茅盾问:"以何助兴?"章说:"听说你能背《红楼梦》,来一段怎样?"一起吃饭的郑振铎同时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红楼梦》,并点出回目,要试探茅盾深浅。茅盾本是谦逊内敛之人,只因多吃了几杯,就有些把持不住,陡然而生几许炫耀竞胜之意,于是昂起头颅、琅琅而背,一气竟背半个多小时,将近一个回目。郑振铎等"口呿而不能合,舌举而不能下"。

茅盾属黏液质的性格类型——做事力求稳妥,不做无把握的事;低调谦虚,行贤而去自贤之行。

他洪才河泄,创作经验丰富,虽然不是专业红学家,但深得《红楼梦》精髓,一些言论很有道理,基本为定评之论。如,他说《红楼梦》人物所吟咏的诗词作品,能" 按头制帽";又如,他说《红楼梦》人物对话,"几乎隔房可辩其为何人口吻"——然茅盾对《红楼梦》存有敬畏之心。周雷说,他"曾和茅盾先生谈过,认为他最有能力续后三十回。茅盾先生谦虚地说他也续不了,能续的人还没有出生。"

茅盾文章好——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但现实中却"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在《红学泰斗周汝昌传》中,梁归智说,"茅盾,建国后第一任文化部长。他比周汝昌年长二十二岁。在一九六二年前后,他也参与领导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的活动,在讨论曹雪芹卒年的讨论会上,与周汝昌有三四次同桌讨论的机会。由于吴恩裕总是坐在茅盾旁边,而且比较健谈,别人说话的机会不多,周汝昌几乎没怎么和茅盾说话。印象里茅盾虽身为部长,但穿一套已经有点旧的蓝布中山装,不太修边幅,没有一点官架子,好像也不太善谈,还有点口吃,总是倾听别人发言的姿态。"

茅盾奖掖后学,善从大处作红学文章。

邓遂夫说,当年自己一文不值,但碟子里洗澡——不知深浅,以《曹雪芹续弦妻考》寄茅盾。茅盾不仅没有鄙薄他,反而向冯其庸推荐说:"邓遂夫寄来的《曹雪芹续弦妻考》一文,我已看过。我不是研究《红楼梦》的专家,提不出什么意见。不过看到他的文章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在提倡百家争鸣的时候,我看是可以发表的。作者自称抛砖引玉,也许发表后引起大家注意作新的探索,会有新的发现。"

一九八O年春节,商务印书馆在北京召开纪念建馆一百周年座谈会,邀请茅盾、胡愈之、周建人等老编辑参加。会上,茅盾呼吁"应该与台湾学人进行学术交流。"在港台引起反响,香港《明报》月刊发表题为《国共两党合作研究》的文章,响应茅盾的呼吁。中国红学会理事会发表《致台湾红学界同仁书》,提出通过红学研究,沟通两岸交往。

茅盾爱红楼女儿之精神。一九七八年秋天,《社会科学战线》杂志创刊伊始,编辑《一九七九年红楼梦图咏月历》,特请著名画家刘旦宅绘制《红楼梦》故事图十二幅,茅盾曾作《题红楼梦画页诗》四首,俱描摹入微,读之使人感慨:

补裘撕扇逞精神,清白心胸鄙袭人。
多少晴雯崇拜者,欲从画里唤真真。
——《补裘》

无端春色来天地,槛外何人轻叩门。
坐破蒲团终澈悟,红梅折罢暗销魂。
——《妙玉》

茅盾的红学贡献。

茅盾的红学贡献,在于专门为中学生改过一个《红楼梦》洁本。一九二一年,亚东图书馆铅印本《红楼梦》印行,在该书序言中,陈独秀说,"我尝以为,如有名手将《红楼梦》琐屑的故事尽量删削,单留下善写人情的部分,可以算中国近代的文学作品中代表著作。"受陈独秀的蛊惑,茅盾一时手痒,就开始作这样的工作。

洁本一九三五年由开明书店出版,占原书内容(加续书)的五分之三。茅盾重订了章回,改题了回目,未保留原回目的联语形式,只用一简单的词语标出,求其切题而已。如第一回作"贾府的历史",第二回作"林黛玉初会贾宝玉",第三回作"薛蟠",十二回作"黛玉多疑",第十九回作"鸳鸯抗婚",第三十三回作"抄检大观园",第四十四回作"黛玉之死",最后第五十回作"宝玉出家"。

茅盾对删削拟定了三条原则:1、书中关于"太虚幻境"、神仙幻术等神话性质的情节,一般予以删除;2、除"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外,诗词、酒令、谜语一类描写,也是删削的重点;3、为缩减篇幅,部分故事情节如"茗烟闹书房"、"蒋玉函的故事"等,也割爱。

在洁本导言中,茅盾谦虚地说,"在下怎敢自称'名手',但对于陈先生的这个提议,却感到兴味,不免大着胆子,唐突那《红楼梦》一遭儿。" 他还说,"想从《红楼梦》中学一点文学技巧的人,或许还有一点用处。至于研究《红楼梦》的读者,很可以去读原书。"

洁本妙处多端,最宝贵的是,既保持了故事的完整,又未伤其精华。我有一个朋友,以屠猪宰狗为业,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听说毛主席都认为《红楼梦》是讲正经学问的,于是特购一部,要好生风雅。可三日过后,却心灰意冷,要知难而退了。烦文中的诗词、烦复杂的人物关系、烦拖沓的故事节奏——倘不读这《红楼梦》,他着实精神;可一打开书就犯困。出于成人之美,我送其茅盾洁本一部,这朋友始觉有趣味。且感叹说,"曹雪芹差劲,茅盾了得"。

《红楼梦》对茅盾小说创作的影响。

《红楼梦》对茅盾小说创作影响极大。一是对《红楼梦》的女性观的深刻继承,二是女性性格创造上的借鉴,三是结构方法的效仿。继承女性观决定了他女强男弱的小说特点,在他的作品中,没有生气灌注,顶天立地的男性形象,而多美丽,干练,温贤的女性。女性性格创造借鉴决定他对静美倾心、对动美爱慕,描写梅行素、吴荪甫夫人幽怨、沉静,其余的女性则充满着热烈、亢奋,悲壮、迷惘。效仿结构方法就是把社会矛盾,时代矛盾融入家族的结构基元之中展示。如,《霜叶红似二月花》所写四大家族,张府,黄府,王府,赵府。张府与黄府存在着姻亲关系,它们都是昔日显贵,有着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但如今已经尽显末世之象。

注:《“治”红学的那些人》是张义春从有无趣味的角度,为一些个性峥嵘的红学人物而作的评传。从2008年7月起,该稿将陆续在红楼艺苑发出。

关于作者:张义春,男,山西应县人,1988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山西电大大同分校教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

附录:

蒋巍、雪扬《奔向延安的女人们》(节选)

1940年5月,一桩新闻轰动了延安:大文豪茅盾先生携夫人,带着女儿沈霞、儿子沈霜,逃出军阀盛世才统治下的新疆,到了延安。茅盾长袍马褂,戴一副金丝边眼镜,拄着文明棍。夫人穿着镶白毛边的旗袍,抱一只雪白的小狗。这身装束成了延安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花絮。茅盾原打算在延安长住下去,以体验生活,写写抗日根据地艰苦卓绝的斗争。但这年的秋季,周恩来从重庆拍来一封电报,点名要茅盾去重庆工作。

3个月的观察体验,茅盾夫妇对延安印象颇佳,想把两个孩子留下来锻炼锻炼,沈霞和沈霜也愿意。而且茅盾之弟沈泽民的遗孀张琴秋也在这里,担任女大的教务处长,可以对孩子有所照顾。10月,茅盾出发前去毛泽东那里辞行,他激动地说,我把两个孩子交给党了,请党教育他们吧。

毛泽东风趣地说,你把两个包袱扔在这里,可以轻装上阵了。

沈霞,1921年生,乳名亚男,她听从张琴秋的建议进了女大。在家里娇生惯养的沈霞初进女大时,很不习惯。3年后,张琴秋给茅盾夫妇写信时,说沈霞"过去只知道享受,不知道劳动,现在大不相同了。以前依靠妈妈的许多事情,现在都是自己动手来做——————-劳动结果,不仅能独立生活,而且把身体锻炼好了,长胖了。"这时的沈霞已从女大毕业,在中央编译局的俄语训练班攻读俄文,而且成了班里的高才生,无论笔译还是口译都呱呱叫。在政治思想上也进步多了,入了党。张琴秋每和她谈一次话,都感到她的突飞猛进。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中共中央要派大批干部和军队挺进东北,而且急需俄语翻译人才。沈霞热切盼望自己能奔赴东北,但一个障碍突然横到自己面前,她发现自己已经怀孕两个月了。思忖再三,她决定做人工流产手术,以便赶上去东北的队伍。

1945年8月 l7日,即日本投降消息传来的第2天,兴奋异常的沈霞在延安和平医院做了手术。19日早晨,沈霞感到呼吸困难,腹部胀痛,不久即发生休克,这天张琴秋和沈霜约好要去看沈霞,但因山洪突然暴发,延河猛涨,无法过河,两人只能站在河边,望着浊浪滔滔的河水一筹莫展。

上午11时,经抢救无效,年仅24岁的女共产党员沈霞溘然长逝。经解剖检查发现,这一医疗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手术之前消毒不严,刀口感染了大肠杆菌。主刀医生为此受到严肃处理。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茅盾夫妇听说这一不幸消息,禁不住老泪纵横,张琴秋也大病一场。


by 张义春



是非是我非我
2008-7-27 13:3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文史哲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