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甜酸苦辣话裁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金凤

#1  甜酸苦辣话裁员

甜酸苦辣话裁员

金凤

我曾在旧金山湾区的一家IT公司任职近五年。97年刚进去时,正赶上公司业务蓬勃发展,员工猛增,旧金山金融区的办公室人满为患。於是,公司决定在东湾开辟一处新办公室。由於我半路出家,懂点网络,所以一开始就参与了新办公室电脑网络方面的筹划工作。97年6月,新分部正式运行时,我也从旧金山的办公室被派到新地点来,负责这个分部的网络管理及技术支援。

从这家办公室最初的轰轰烈烈,到中间的凄凄惨惨,到最后的关门大吉,我一点一滴的都经历了。这期间的甜酸苦辣,荣辱兴衰,真是令人感慨万千。

我们的新办公室并不大,能够容纳五十多人。当时我们加州分部共有二百多人,但大部分的consultants都长期在客户那里工作,并不来办公室。每天固定来办公室的都是公司的管理、行政及销售人员。那时,生意兴隆,两个会议室常常客满。从美国其它分部以及世界各地来加州开会的本公司人员及客户络绎不绝。办公室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一到各种节日,秘书就把办公室布置起来。万圣节时,同事们都异常隆重地把自己装扮得“鬼模鬼样”,午餐时,大家汇聚一堂选出最佳万圣服饰,得奖者可得到一百美元的奖金。每年圣诞节,办公室里一片节日气氛,圣诞树上彩灯闪烁,五颜六色的饰物令人赏心悦目。

圣诞节的Party也十分隆重,记得第一年是在旧金山的一家豪华酒店举行。那家酒店滨临大海,从落地的大玻璃窗望出去,夜幕中的海湾大桥明灯耀眼,又雄伟、又壮丽,美极了。出席晚会的男同事们个个西装革履、风度翩翩,女同事们也浓妆淡抹、妩媚动人。我也穿了一件中式旗袍,同我先生一起出席。那天人很多,应该有一、两百人吧。席间,烛光美酒,笑语欢声。公司的领导首先举杯祝大家节日欢乐,然后又为大家描绘公司光辉灿烂的远景。当时,每个人都兴奋无比。音乐起时,大家又翩翩起舞。现在回忆起来,那时候应该是公司的鼎盛时期。由於千年虫问题的困扰,各个大小公司、政府部门都有IT方面的需求。我们公司的项目一个接一个,各个项目都人手不够,把几个负责招聘的人员忙得不宜乐乎。记得有几次公司开会,大家还专门讨论要把那些利润不是很高的项目推掉不做。

一九九八和九九年,我的业务非常繁忙,不但要负责办公室的网络和技术支援,有一段时间还被抽去到一个千年虫的项目上帮忙。

不过,这个期间公司也面临了严重的人才外流问题。我们公司不是上市公司,没有股票。因此,许多员工纷纷跳槽,攀上高枝,欢欢喜喜地离开了。当然,临走时,必定会经意不经意地透出消息让大家知道新公司给他(她)加薪多少,股票多少股。开始时,谁离开,我们都会一起出去吃饭,表示欢送。走的人兴致勃勃、跃跃欲试,仿佛自己马上就要成为那些电视上、报纸上报道的一夜致富的百万富翁一般。我们留下的人,又羡慕又嫉妒,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酸溜溜的滋味。尤其是我,每个人离开时,都要到我这里报道,把属於公司的手提式电脑、电话交还与我。他们大部分人都会真心地或假意地劝我也离开公司,并信誓旦旦地向我保证凭我的经验和能力,一定能够找到更好的。

就这样,我前后左右的cubicles几经易人,我的心也随着这些同事的离去而上下起伏,难以平静。曾几何时,原来熟悉亲近的同事,都纷纷拣高枝而栖,想想自己,有时也觉得真象个loser,守着上市无望的公司浪费大好时光。於是我也开始找新工作。

那时,真是有点不知天高地厚,心气高得很。离家太远的不去,没有股票的不去,俨然一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样子。后来,我的一位跳槽到电子商务公司工作的同事打来电话,问我想不想去他们的公司。仔细一了解,才知道已经有好几个过去的同事都在这家公司,都是通过熟人一个一个地介绍进去的。那时,各公司求才若渴,介绍一个人进来,公司还发奖金。这种利人利己、一举三得的事情当然吸引人。所以大家当然就相当卖力地把自己的朋友、同事、熟人一个个都象拔萝卜一样拔到自己的公司来。我的同事也是一样,他也想把我拉进这家公司。在他的安排下,我被邀去见面。一走进那家公司的大楼,就让人感觉公司财大气粗,气度不凡。门口接待室,有两个小姐负责接待、听电话。公司里人来人往,一片生机勃勃、昂然向上的气氛。在我等候面谈的十来分钟里,看到的人不下二十个,在我眼里,他们人人都是美国电脑网络这场神话般的革命中创造出的年轻的百万富翁。我也白日做梦地想象着自己也会很快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后来,阴差阳错地,我没有能够进入那家公司。有一阵,那家公司的股票一路狂飙,我天天恨不得掐自己两把,后悔自己错失良机。

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句话还真在我的身上得到了验证。没过多久,随着网路经济泡沫的破裂,那家公司就开始裁员。由於我同我的同事一直保持联系,每次裁员,他都向我通报。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我所认识的几个调到那家公司的同事几乎无一幸免地统统被裁了下来。后来,那家公司又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股票也一泄千里,从最高峰时的几十元降到几毛钱。

象许多IT公司一样,我所在的公司也开始受到经济缓慢的影响。从2001年初开始,公司业务开始滑坡。第一批裁员开始。当时我们办公室一下子裁去四个行政人员。由于是第一次,大家都很震惊,被裁的和留下的都很伤感。他们四个离开的那天,我们几个平时相处得不错的同事还一起出去吃午餐告别。

九一一事件之后,公司裁员的脚步越迈越大。一波连着一波。办公室的人越来越少。最后有七、八个月的时间,常在此出入的人员只剩下八、九个人。每天走进空空荡荡的办公室,心情格外的压抑。有时赶上有人出差或休假,那就更让人觉得又凄凉,又悲伤。记不清有多少回,整个办公室的北半边只剩下我和另外一位美国小姐。没有电话声,没有人声,只有令人窒息的寂静。办公室的照明系统是那种声动感应的,我有时在电脑前坐久了,一动不动,我这边的灯就静悄悄地全部熄灭了。偶尔起身上厕所,脚步一动,所有的灯又哗拉拉的全部亮了。后来我干脆就和照明系统玩起了游戏,灯一灭,我就站起来走一圈,闹点动静。看着一片片的灯光在我身后亮起来,心情似乎也开朗一点。

由于我是负责电脑的,所以每个被裁掉的人临走之前最后都要来我这里,将属于公司的手提式电脑,手提电话等等交到我手上。记得以前,每当公司招聘新员工进来,我都要为没有足够的电脑而发愁。在我任职期间,也为公司购买了上百部新电脑。然而,随着一波高似一波的裁员潮,储藏柜里和主机房里的各种新旧电脑也成了灾,桌子上放不下,我索性把它们放在主机房的地上。我在的时候,曾经处理过一批。但是,裁员不断,电脑仍然源源不断地被交送回来。

虽然躲过数次裁员厄运,但留下来的人每天如惊弓之鸟,同事之间很少再谈笑风生,大家都为自己的前途担心。有时,办公室的气氛也令人神经紧张。有一次,负责人事的经理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进去之后,他关上门,然后表情严肃地让我坐下。我马上感到大难临头了,就问他,这次是不是该轮到我了。听到我的话,他马上笑起来,连声说对不起。原来,那天加州其它部门要裁一批人,他让我下班之前一定记住把这批人的电子邮件帐户注销。

在这场大刀阔斧的裁员潮中,我也经历了一些让我十分感动的事情。那就是几乎所有被裁掉的同事都表现出难得的职业风度,没有人怨天尤人,没有人咬牙切齿,更没有人对公司恶言相对。有一些人临走之前会给公司的全体同仁发一封电子邮件,说一些感谢公司、感谢同事的话,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说在公司度过了生活中许多美好的时刻。有一位同事的电子邮件中还写什么一扇门关闭了,另一扇门就会打开之类的话来比喻失业也意味着机遇。也有人写人生的路途遥远,也许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还会相逢,再续同事之缘。我曾经仔仔细细地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每个人都能够这样理智、这样有风度地面对生活中的厄运。当然,美国人都知道不要过河拆桥,所以为了今后的事业发展,一定要同原公司保持良好的关系。也许他们知道裁员已成定局,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什么,干脆不如潇潇洒洒、有风度的离去。也许他们对这种资本主义社会的雇佣关系已经非常习惯,明白生意不好、没有钱赚,老板就自然会请员工走路。

裁员的事经历得多了,也就有点麻木了。最后,我干脆想开了,该裁到你,躲也躲不过,还是随它去吧!于是,每天都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就这样潇萧洒洒、轻轻松松地逍遥了几个月,直到公司宣布彻底关闭办公室为止。


2006-4-28 16:12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金凤

#2  

发篇旧文。

祝大家周末愉快!


2006-4-28 16:14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3  

这个细节写得好:

----每天走进空空荡荡的办公室,心情格外的压抑。有时赶上有人出差或休假,那就更让人觉得又凄凉,又悲伤。记不清有多少回,整个办公室的北半边只剩下我和另外一位美国小姐。没有电话声,没有人声,只有令人窒息的寂静。办公室的照明系统是那种声动感应的,我有时在电脑前坐久了,一动不动,我这边的灯就静悄悄地全部熄灭了。偶尔起身上厕所,脚步一动,所有的灯又哗拉拉的全部亮了。后来我干脆就和照明系统玩起了游戏,灯一灭,我就站起来走一圈,闹点动静。看着一片片的灯光在我身后亮起来,心情似乎也开朗一点。


2006-4-28 20:1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4  

没想到金凤也是IT的人,现在还搞网络吗?


2006-4-28 20:4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冷热

#5  

满头鲜血,四顾惘然,IT 从业人员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就生活的戏剧性而言,除了抢银行和中649,少有比 IT 更有色彩的了,曾经握住一把花花绿绿的股票,房子挑大的买,汽车拣好的开,一旦叫你走人,也就是30分钟的事,一脚高一脚低,分不清东南西北。几位朋友虽然一直坚持在公司里,但是到了星期五就条件反射一阵,煎鱼似的,这边翻翻,那边翻翻。

金凤写部小说吧!五光十色的生活背景,和照明系统玩游戏的无奈心态,走人时的哭哭笑笑,既有马克吐温的幽默也有阿瑟黑利的流畅。


2006-4-29 02:0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searain

#6  

你们那还是裁员,我们那是一家伙整个公司就倒了。11月我回国探亲,回来后,公司里又雇了好多新人,从原来的7,8人一下子增加到14-5人。还买了好多新电脑,准备再扩充。

原来的老板后来说,当时本地房地产特别是商户房地产很萧条,市中心的房子都租不出去。市政府有极其优惠政策鼓励商家去市中心不远的却满萧条的CHINATOWN附近发展。

有一栋旧银行楼,3层楼,好高的层高,门口好粗的大石柱,沉重的大铁门,老贵族的气派。废弃久了,租金极其便宜,承租这样的房子,对发展社区有利,政府还有低息贷款补助。公司当时还想把那栋楼给租下来,想在3个月内扩充到30-40人,半年内扩充到100-150人,正好够用。但是清理,布线,入驻第一笔钱大概要25万。银行说他们拿出5万,银行就贷款。他们手头没钱,想等等吧。

12月几个大客户中止了合同。1月,一个周末,老板就悄悄的进村,把东西都搬空了,打电话让我和英国佬程序员周一在家休一天。那天公司把其余人都解雇了。周二我来上班,办公室空了,对过小吃店的老板说,昨天被裁的人到他的店吃了回分手餐,我才知道发生了什么。而后,公司的2个老板,英国佬和我又在老板的APARTMENT里坚持工作了一阵,想东山再起。老板也还开工资,但有时得拖个10天半月。直到911后,彻底没新生意了,工资就再也开不出了。


2006-4-29 15:5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冷热

#7  

> "好高的层高,门口好粗的大石柱,沉重的大铁门,老贵族的气派"

忽啦啦似大厦倾,昏残残似油灯尽。


2006-4-29 16:3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fancao

#8  

>>>>我曾经仔仔细细地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每个人都能够这样理智、这样有风度地面对生活中的厄运。当然,美国人都知道不要过河拆桥,所以为了今后的事业发展,一定要同原公司保持良好的关系。也许他们知道裁员已成定局,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什么,干脆不如潇潇洒洒、有风度的离去。也许他们对这种资本主义社会的雇佣关系已经非常习惯,明白生意不好、没有钱赚,老板就自然会请员工走路。<<<
凤凤,
写得有意思.你这段话说得很有见识.因为Lay Off 和fire 不同,裁员是因为公司本身无法支持,被裁了的人还会有遣散费,以后找不到工作还可以拿失业救济,所以很少会发生争执,也无法争执.但是,要开除一个员工可就麻烦大极了,赶走的人也就不会这么大度了.我曾经干过一件"坏事",赶走过下边的一个雇员.可麻烦了,搞的自己也好几个月都不开心.以后有空说给大家听听.


2006-4-29 18:17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金凤

#9  

谢谢各位的评论。

回为力:不在IT界了。现在改教书了。那段经历很难忘。以后有时间,再回忆。

-----没想到金凤也是IT的人,现在还搞网络吗?


2006-5-1 11:1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beige

#10  

看过这篇文章,印象很深。资本主义的冷酷最主要也就体现在裁员上。记得刚到美国的时候最不能适应的也就是这个, 因为在国内我们吃大锅饭端铁饭碗习惯了。


2006-5-1 13:2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散文天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