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待业中年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查维成

#1  待业中年

搬进新居后,买了张乒乓球桌。近期目标是培养女儿的业余爱好,通过打球提高她的身体素质;远期目标是想通过提高女儿的球艺使自己将来有个打球的对手,锻炼自己日渐衰老的身体;潜意识里可能还有想弥补儿时酷爱打球却没有球桌的那份遗憾。令人失望的是,女儿学会了基本的推挡技术后就没兴趣了,每次叫她练球都要耐着性子求她,到后来甚至还要按小时给她付工钱,最后我也就失去了耐心和信心,不指望她在这方面为校争光或为县争光,并以此为将来上好大学加点分。崭新的球桌成了废物,还占据着整个客厅。

后来小区里搬来一位广西南宁人,姓谢,我跟他攀上了半个老乡,因为广西和江西都共有一个西字,南宁和南昌都同有一个南字。不管怎样,他与我还真有一些共同之处:都是七五年高中毕业生,读大学前都在社会上闲混了几年,都喜欢打乒乓球。后来,他也失业了,在家吃软饭,又多了一项共同之处,而且是最明显的共同之处。

失业之前老谢常在周末来我家打球,他的球艺总体上跟我差不多,正手大力扣杀命中率很高,堪称“稳、准、狠”,但缺乏“变”,且控制球的能力稍逊一筹。平时练球他还可以,一打“冠亚军争夺赛”他只能屈居亚军,因为我尽量把球搓到他的反手位置上,不给他正手扣球的机会。几局下来,老谢总是毫不服气地带着满身的臭汗扫兴回家。

老谢失业后,整天在网上忙着,起初主要是找工作,偶尔看看别的东西,后来主要是看别的东西,偶尔找找工作。一日,他告诉我有一位前乒坛世界名将也住在我们这个地方,而且跟我们住在同一个县。我的这位谢老乡以前也曾给我带来一些地方新闻或小道消息,诸如健美专家简•方达就住在离我们不远的邻县,前总统吉米•卡特的图书馆门前最近停了许多车,某某著名文人将来我们这个城市访问并计划参观《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的故居等。那些都不能提起我的兴趣,惟独这回我兴致勃勃,立马决定去拜访这位乒坛名将,跟他打几盘球,合个影。跟他打球主要是想尝尝跟名将打球的滋味,领教他的厉害,开开眼界。至于合个影,那还有一段值得回忆的往事。

出国前我有个邻居,姓李,在江西省人民医院当医生,平时喜欢下象棋。七十年代中期常在医院大门口的传达室外与我们这些待业青年下棋,还惹一大群人观战,最后总是被他老婆大大咧咧地骂着回去睡觉。后来可以考大学了,待业青年们都忙着准备,“要把‘四人帮’耽误的时间补回来,”谁也没心思下象棋。再后来大家都劳燕分飞了。八十年代末期,一次我去他家,托他替朋友开张病假条,见客厅墙上挂着一张他与聂卫平对弈的巨幅照片,我大吃一惊,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能跟聂棋圣下围棋,那可不是一般的水平,没想到我昔日的象棋棋友居然还有这一手。他可从来没告诉过我,看来真人不露相。从那以后我对这位总是因贪玩而在大庭广众之下挨老婆骂的大夫多了一份敬意。出于好奇,我颇想跟他走盘围棋,但我围棋走得不好,不好意思开口。后来我实在忍不住,鼓足勇气冒冒失失地请他跟我下一盘,还说跟他走棋相当于跟聂卫平走棋。他微微一笑,我猜那意思是嫌我太嫩。我也不能强迫人家围棋高手跟我这个业余水平都够不上的人下棋,但我心里还是觉得异常遗憾,高手近在咫尺,我却不能领略他的风采,不能尝试被高手打败的滋味,不知道会败到什么程度。这遗憾一直陪着我来到美国。

眼下赋闲在家多时,不知是出于闲得无聊还是出于自我安慰,我想起了七五年后在家待业的那两年多游手好闲的日子,自然也就想起了那些日子常与我下棋的李医生,忍不住托人弄到他的电话号码,给他打个越洋电话,问个好,聊聊天。交谈中我还念念不忘没跟他这位围棋高手下棋的遗憾。他说他刚退休,在家闷得慌,无人跟他说话,院子里再也找不到能跟他下棋的年轻人,很愿意跟我这位海外赤子多聊聊。于是他终于说出大实话:八十年代他曾在北京的一家高干医院进修,聂卫平的父亲碰巧在该院住院,还碰巧是他协助分管的病人之一。一天,聂卫平去医院探望父亲,李医生抓住机遇,提出与聂九段合影留念,还专门要拍对弈的架势,老聂欣然答应。两个单人沙发之间的茶几上正好有一副围棋可作道具,于是就有了李医生家挂在墙上的那副令人羡慕的照片。他还特意补充说,他根本就不会下围棋,连围棋规则都不完全懂,说完哈哈大笑,俨然一个老顽童。

老谢除了打球,还经常跟我聊天,谈话内容无所不包。我把这段轶事告诉老谢,希望博他一笑。但近段时期老谢情绪越来越低落,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他的语言和行为让我猜测他可能患上了抑郁症。我与他惺惺相惜,同病相怜,安慰他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于是我把以前课本上的各种心理咨询理论都搬过来为他服务。他不耐烦地说,我的安慰只是在试图改变他对事实的看法,却改变不了事实,他依然没有工作,依然没有收入,因此他心里依然着急。

我说心理安慰若能改变事实那就不叫安慰了。心理咨询的关键就是要改变人们对事实的看法,这样心情会好些。因为我们是否感觉幸福,并不取决于某种事实,而是取决于我们对该事实的看法。我们是否心理健康,不在于我们有多高的社会地位,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现实,怎样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怎样使自己的情绪适应环境的变化。在找到工作之前,在改变事实之前,我们只能改变自己对事实的看法。许多疾病都是由于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和痛苦引起的,心情快乐可以减缓精神压力,提高人的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抵抗和防御各种疾病的能力。所以心理安慰具有实实在在的积极作用。看上去我在向他提供心理咨询,其实我是通过安慰他来安慰我自己,我在设法与他共勉。

我劝他珍惜眼前难得的大好时光,好好享受生活,等以后有了工作忙起来就没机会了。我用亲身经历和感受告诉他:现在回想起来,这辈子最值得留恋的日子,是我七五年高中毕业后在家待业的那两年多时间,真可谓美好的时光,美中不足的是当时忧虑太多,担心长期待业在家,担心不能成为工农兵学员。这么多年过去,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这么多的坎坷,还有什么没看透?还有什么想不开?我们当时为之担心操心的,到后来却被证明是非常渺小的事情,像评职称,调住房,加工资等。我当时如果把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看淡点,心情定会轻松得多。如果让我从头再来一次,我定会采取视世上万物为粪土的态度,让自己感觉幸福得多。所以趁现在有时间,尽情玩吧。等将来不小心成了百万富翁时回头一看,才发现公元二十一世纪初叶在大洋彼岸待业的这两年居然竟是人生中最悠闲、最值得回忆的时光。

我不希望他整天呆在家里无所事事,总想那些烦恼的事,于是建议他陪我一道去拜访乒坛名将,坐在车上兜兜风看看外面的景色,人的心情会好些,到时候也可以顺便帮我抢拍几张大板扣杀的照片。我要向李医生学习,把照片放大,挂在客厅的墙上,向所有的客人炫耀,让来访的年轻人对我肃然起敬,就像我当年对李医生那样。他愿意陪我去拜访乒坛名将,脸上露出难得的微笑,微笑中带有明显的嘲笑成分。我说世界上“认真”二字有时是非常可怕的,咱们可千万别太讲认真。

车子发动后我请他上车,还没开出大院他叫我回头,说我的车太旧太难看,没有空调,闷热难忍,发动机的噪音太大,像敲锣打鼓接新娘似的,开着这样的破车去见世界乒坛名将有失身份,还是开他的车去。

他的车好,当然是他自己开,开到小区门口他问我该往左拐还是往右拐,其实我和他一样,根本不知道他在哪个方向,只好叫他往一所少年业余体育运动学校开,没准儿他在那里教孩子们打球。

窗外的景色,加上现在的处境,自然让我联想起三十年前待业时与难兄难弟们泛舟于家乡东湖上的情景。我对老谢说,美国公路两旁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如果将来哪天海归了,我定会留恋在这异国开车兜风的时光。老谢回答说景色美丽的地方适合自杀,如果哪天他要寻短见,一定挑个漂亮的地方。我说看在壮丽景色的份上,咱无论如何也不能自杀,世上还有数不尽的美景等着我们去欣赏,现在咱们只有时间没有钱,等哪天既有时间又有钱,咱俩一定要去旅游,饱览世界各地的大好河山,饱尝世界各地的美味佳肴,饱看世界各地的漂亮女人。他说我的“三饱”是痴人说梦,痴心妄想。我说这叫满怀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尤其是身处逆境的时候。他停顿一会儿,然后认真地说:“现在回国不经海路,而是乘飞机从空中走,不应再称为海归,而应叫做空归,正好是空手而归的简称。”

说着话不知不觉就到了业余体校,那学校其实就是两间大教室加一个练功房,里面热闹非凡,推门进去立即能够听到震耳欲聋的童声。我现在人到中年,特别怕喧闹的尖叫声,赶紧用双手捂住耳朵。女校长说那位国家级教练曾经在这儿辅导过孩子们练球,后来自己单干,利用业余时间在家当教练,收了不少对乒乓球有兴趣的学生。我连忙问他家在哪儿,回答是“我不知道。”我接着问他的电话号码,回答仍然是“我不知道。”我最后问有没有什么线索与他取得联系,回答还是“我不知道。”我顿时觉得眼前这位女校长简直就是那位“生得伟大,死得光荣”的女英雄刘胡兰。

我哼着“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继续上路,以前在国内养成一个习惯,只要对方连给我几个“我不知道”的答复,我就爱当着人家的面嘻皮笑脸大声哼“我不知道”这首曲子,既可为自己打圆场,又能聊以自慰或自嘲。

“天上一个太阳,水中一个月亮,我不……”老谢打断我的歌声说,还是那帮无忧无虑的孩子幸福。那些吵吵闹闹的孩子让老谢羡慕了,伤心了,我赶紧开导老谢:“咱们都是过来人,实际上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很幸福,他们像大人一样有欲望,更容易受欲望的支配,他们不懂事,对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处理不好,会为失去一个玻璃弹子、一根橡皮筋而苦恼好一阵子。在他们眼里,那些小东西相当于我们大人的工作、汽车、房子。其实我们成年人在某种程度上也像小孩子一样不懂事,终将有一天会意识到我们曾被欲望折磨得死去活来。人到中年,应该是顺利时不得意忘形,不顺时不悲观失望,始终保持平稳的心态。因为我们知道一切都是暂时的,都会变的,健康快乐才是硬道理。再说人生都是以悲剧结束的,许多有钱有地位的人一想到总有那么一死就黯然神伤,咱俩不会,因为咱俩达到了视世上万物为粪土的境界,对吧?”说完我忍不住大笑起来。

这时车子经过一个华人教堂,我急忙叫老谢把“粪土”开过去,请上帝帮忙指路。来美国后我渐渐养成一个习惯,凡遇到尽了全力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星期天就去教堂坐坐,求神开路,也算是作最后的一次努力,然后把那解决不了的问题交托给神,由他去处理,由他去作决定,请他看着办。所以这教堂我以前来过多次,牧师我也认识,向他一打听,他说那位乒坛高手曾经在周末来教堂辅导过孩子们打乒乓球,说着就翻开通讯录,找了半天没找到他的电话号码。牧师说一定是记在以前的本子上了,但他曾经去过他家探访,还记得大概的位置,说完给我画了一张“仅供参考”的草图。

在草图的帮助下,十分钟后我们驱车来到一栋可能是他家的房子前,从老谢的“粪土”里钻出来时我才忽然想起我把相机和球拍忘在自己那辆破车上。关键的东西没带。“昏招,昏招,肯定是受了老聂的影响。咳。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我自言自语。

老谢反过来安慰我:“结局并不重要,重在参与,关键是过程。”说完开心地笑了。看着他脸上又一次露出难得的笑容,我甚感欣慰,跟着他笑了。


2006-4-25 10:0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2  

你们看,这老查,写得都是上好的散文,却偏偏要明珠暗投,往“侃山闲聊”里凑,
难道真的铁了心当侃爷?(你那两篇5元钱俺自说自话给你转去散文类了,你要是不
高兴再给你转回来?)


2006-4-25 10:1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seeyourlight


#3  

人家是把文学和生活融为一体!


2006-4-25 10:39
博客   编辑  引用

查维成

#4  

爱阳:我不敢把我写的东东称作散文.在我心目中,散文都是挺美的文章.有随笔这个栏目吗?若有,就请归入随笔吧.谢谢.


2006-4-25 10:4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冷热

#5  

>> 人家是把文学和生活融为一体!

信息量大得很。


2006-4-25 10:4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seeyourlight


#6  

信息量很大的生活!))


2006-4-25 10:55
博客   编辑  引用

冷热

#7  

、、、和感情里的一些东西,比如我也做过待业青年、待业中年,却写不出来。


2006-4-25 10:5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8  

散文栏目里有随笔呀,查大傻!


2006-4-25 10:5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9  

我可知道有好几个人,为了写作辞了职;写不出来,又回去干活。我们这个年龄了,真得学会随遇而安。

凡事有利有弊呀!


2006-4-25 11:0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hotel

#10  

老查的文字耐读,有味道! 他写的东西大部分都是他自己经历的事情,没有那些不着边际的小布尔乔亚式的无病呻吟。文章要感人,首先要拨动你自己心底的弦。所写的内容,语气,场景等都是自己感同身受的。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那样,连一声叹息都是你自己的。老查已经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越写越好了。


2006-4-25 14:2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余立蒙

#11  

查兄的幽默达观是我要学习的. 再祝查兄好运!
HOTEL兄已把我想说的说完了. 我说也说不到他那样好.
"连一声叹息都是你自己的", 多有味道的话! 文学三昧尽在于此也!


2006-4-25 14:55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12  

含笑带泪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出来的。类似老查的苦俺当年也吃过不少,整天怨天尤人的,哪有老查这等功夫。

衷心希望老查走好!


2006-4-25 15:1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查维成

#13  

写此文是想安慰失业的同龄人,却得到楼上各位的夸奖,这对我确实是一种安慰和鼓励。谢谢。
这园子里颇有几位擅长评论的行家,以前在CND还真不知道,这新开张的园子太需要你们了。
土干怎么还没出现?我很想念他。


2006-4-25 20:2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查维成

#14  

衷心希望老查走好! [/quote]

爱阳:你要我往哪走?^_^


2006-4-25 20:28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zgbgsd

#15  

查维成: 原来你也是江西人?我家在九江。南昌我是82-84年在那里的,在南昌外贸大楼,老福山那里。人民医院我也去过,有个熟人,说不定还见过你那位医生呢。围棋我已不太玩了。愿你在太平洋彼岸生活好。


2006-4-26 08:56
博客  资料  信箱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查维成

#16  

雷亮,你好。我在九江外婆家长大,说一口流利的九江话,七五年高中毕业后在九江地区印刷厂做过临工,晚上常在延支山上吹笛子,你知道九江的延支山吗?我还在甘棠湖畔吹过笛子,那有一座九曲桥,通向烟水亭。夏天的晚上,许多女孩子在湖畔洗衣服,用的肥皂都是“友谊”牌的。


2006-4-26 10:05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7  

“我傻呼呼的,真的去借。那肥皂是“友谊”牌的。”

老查,你逗死我了!你得天天来这里,不然我就“想”你!


2006-4-26 10:1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查维成

#18  

你这里也有肥皂借吗?什么牌的?


2006-4-26 10:3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zgbgsd

#19  

查维成:
哈哈!原来是半个老乡了!我的祖籍(也就是我父母的籍贯)是江西玉山,后来到南昌,又到九江,我就在九江长大。你说的甘棠湖,我就住在甘棠湖旁边的新桥头,现在又搬到庐峰小区(九江二中旁边)。九曲桥那里我是经常游泳的。我是74年从四中(十里铺)高中毕业,之后待业,在五中(现在好像是外语高中?)教英语。不过,延支山我倒是不知道哇。
另外,九江的女孩皮肤白白的,有山有水,养得好啊。
你有时间可以看看我的网站: www.LeiLiang.com


2006-4-27 02:12
博客  资料  信箱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pugongying

#20  

”说我的车太旧太难看,没有空调,闷热难忍,发动机的噪音太大,像敲锣打鼓接新娘似的,,,“

读了这段,差点控制不住,笑出声来。

”我们当时为之担心操心的,到后来却被证明是非常渺小的事情,“

确实,世上做的最无用的事情就是担心。(^ o^)

“到中年,应该是顺利时不得意忘形,不顺时不悲观失望,始终保持平稳的心态。因为我们知道一切都是暂时的,都会变的,”

真的得相信,世上只有一件事是不变的,那就是“变化”永远是不变的。


2006-4-27 03:2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查维成

#21  

雷亮:刚流览了你的网站,好漂亮,原来你是大艺术家。幸会,幸会。

我这几年不务正业(无正业可务),写了些回忆和感想,若有兴趣,百度一下或古狗一下,暂时还没有与我同名同姓的人。

我以前上班地点在江西外贸大楼,站在窗前就能望见你们那栋大楼。

愿你将来有机会来美国办画展。

葡公英:你上的那几道菜好可爱,可能都是甜食吧。谢谢。你有“金粒餐”的照片吗?能否上几张让咱开开眼界?


2006-4-27 10:22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杜欣欣

#22  

“来美国后我渐渐养成一个习惯,凡遇到尽了全力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星期天就去教堂坐坐,求神开路,也算是作最后的一次努力,然后把那解决不了的问题交托给神,由他去处理,由他去作决定,请他看着办。”

同感同道,虽然有点功利,但神慈悲,普度众生,不计小民之肤浅功利。想起达赖的话,大意为:如果此事,你能解决,不用担心,如果此事你不能解决,就更不用担心。


2006-4-27 12:0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余立蒙

#23  

>>>
我是74年从四中(十里铺)高中毕业,之后待业,
>>>

又是一74年高中毕业的! 是否也是57年生的? 好家伙, 这一下子把我和雷明拉近了么. 不过我很快就下乡了. 还有一张照片衣装特象友明兄下乡那张, 可惜没他俊帅, 不然一定贴出来让大家过过目.


2006-4-27 14:57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杜欣欣

#24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hotel at 2006-4-25 07:29 PM:
老查的文字耐读,有味道! 他写的东西大部分都是他自己经历的事情,没有那些不着边际的小布尔乔亚式的无病呻吟。文章要感人,首先要拨动你自己心底的弦。所写的内容,语气,场景等都是自己感同身受的。正如叶圣陶老..

好评!正是俺想说的,可惜还没说不出来,就被HOTEL抢先了


2006-4-27 17:3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hotel

#25  

看来俺侃的太贫了,那好吧,自罚戒网两天,认真读一下杜欣欣的游记。


2006-4-27 17:5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pugongying

#26  

老查,这种事你也能相信,我在日10多年从没听说过“金粒餐”。


2006-4-27 21:35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lantian

#27  

建议像这么多人参与评论的文章要置顶!


2006-4-27 21:4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pugongying

#28  

老查,光顾狗骨“金粒餐”,忘回答你的问题了。
我上的那些有些是甜点,也不全是。


2006-4-27 23:17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兰若

#29  

很多时候不是看不破,而是放不下,说是“享受过程,不问结果”,其实这句话的作用是大部分时间让自己好受点,真正做到的能有几人呢?对别人诚实比较容易,对自己诚实是最难的。。夜深人静的时候,还是有阵阵心痛的,除非真修炼到家了。。

喜欢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阿城,贴一下棋王中的最后一段:

夜黑黑的,伸手不见五指。王一生已经睡死。我却还似乎耳边人声嚷动,眼前火把通明,山民们铁了脸,肩着柴禾林中走,咿咿呀呀地唱。我笑起来,想:不做俗人,哪儿会知道这般乐趣?家破人亡,平了头每日荷锄,却自有真人生在里面,识到了,即是幸,即是福。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倦意渐渐上来,就拥了幕布,沉沉睡去。


2006-4-27 23:23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yuyue

#30  

老查这篇散的好,将两个生活里的小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示给我们,形形色色,有血有肉。

写自己而不自恋,多调侃又不油滑--拿自己开心,别人也就跟着开心。

老查的东西,我是篇篇爱读。


2006-4-27 23:3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余立蒙

#31  

>>>
土干怎么还没出现?我很想念他。
>>>

查兄是啊, 我也想他想得不行. 咳, 这尚兄也老不好, 土干又不上网, 真是闷煞吾也!


2006-4-27 23:58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zgbgsd

#32  

笛子独奏《扬鞭策马运粮忙》、《牧民新歌》都是我在中学宣传队演出时吹奏的。但有时特别高的那些调子我吹不上去。另外,还学过小提琴、二胡。不过我没有一个女孩在旁边伴奏,倒是很多女孩在那里跳舞,我来伴奏。至于中年失业,不可怕啊。画家很多都是自己画画、卖画,自己养自己,很自由的。我82年毕业分配到江西外贸大楼,经常去江西师大,还去过音乐系哟,听到学生的钢琴,不知是否碰到过你那个秦小姐啊。不过你们现在还可以做一个朋友,对吗?另外,那个刁老太婆你也对她太客气了,我就没有这样好声气。
(刚在百度把你的文章搜了一遍看了)


2006-4-28 00:00
博客  资料  信箱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33  

忘了告诉你们了:土干在我们这里注册后,就回国腐败去了。估计也快回来了。我让他在国内看看我们这个网,也是忙吧,祝他一切顺利>


2006-4-28 13:2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beige

#34  

“老查这篇散的好,将两个生活里的小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示给我们,形形色色,有血有肉。

写自己而不自恋,多调侃又不油滑--拿自己开心,别人也就跟着开心。

老查的东西,我是篇篇爱读。”


和yuyue 兄 同感同感。


2006-4-28 14:22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散文天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