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北京又开始严控媒体舆论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thesunlover

#1  北京又开始严控媒体舆论

有些问题太敏感 北京又开始严控媒体舆论

多维社


中国已经开始收回四川大地震后让许多媒体和网站获得的自由。最近几天收紧对新闻报导的限制,网站的帖子也被删除,并加强对互联网的过滤。

澳大利亚时代报报导说,中共宣传部和国务院已向国家媒体发出指令,并列出了禁止报导的内容。这些禁报内容包括:伪劣的学校建筑,政府的救援工作是否滞后,北京是否知道地震会发生但未发出警告,等等。

媒体专家指出,北京所采取的包括严厉打击群众抗议在内的强硬态度,反映出围绕这场造成至少7万多人死亡大地震的故事性质正在不断变化。 

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周,媒体主要介绍了救援人员的英勇努力,困境之中的灾民,以及大地震给这个国家造成的震惊。这些都有助于团结民众,并赋予中国人性,尤其是在北京因镇压西藏抗议而遭到批评之际。

文章指出,由于针对贪污腐败、挪用公款以及政府对校舍倒塌的反应,而批评声音四起,这场灾难已经进入在政治上更加复杂的阶段。

校舍倒塌造成数千学生死亡,曾是中国官方媒体关注的一个焦点。甚至四川省的教育官员都承认,建筑质量差是导致校舍倒塌的一个因素。不过,现在它已被北京列入禁报范围。

洛杉矶时报指出,6月3日,几位记者在都江堰灾区遭到警方短暂扣留,上百名扬言要控告与校舍倒塌相关官员的学生家长,则被警方强行带走。6月4日,警方和武装警察开始阻止记者和民众进入已经倒塌的校舍废墟。

一些分析家指出,北京最终会输掉这场试图限制媒体、网站和更广泛的人权的战斗。汕头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陈婉莹(音译)说,“现在发生的一切都是历史性的,生活已被转变。”

洛杉矶时报说,北京已经给予外国媒体前所未有的自由,然而在不久以前,许多西方记者都被这个国家视为间谍。但北京最近对媒体的控制程度也是远不一样的,6月4日当天,一名外国记者就可以在聚源中学附近与当地居民进行交谈,而警察和武警都在场。

分析家指出,虽然北京经常表现得很一致,但危机已经加剧了一场正在内部展开的辩论。更强硬的中宣部则倾向于对媒体的更严格管制,而倾向于改革的国务院则主张更开放的做法。

加大伯克利分校中国联网项目主任肖强说,“学校的问题是非常敏感的,他们现在正试图捂住盖子。但这个问题实在太大了,他们无法再把它进箱子里。”

中国试图阻止媒体进入其他受灾城镇,许多情况下,当地官员会搬出他们所称的新实施的媒体管理规定,虽然他们自己对这些新规定也知之不详或给出自相矛盾的解释。这些新措施似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媒体在地震后获得的报导自由。

美联社说,在受灾严重的都江堰市,警方驱散了在一座法院大楼前抗议的100多位家长,他们的孩子在地震中因学校倒塌不幸遇难。据报导,一位美联社记者、两位摄影记者以及两位日本记者因为试图报导抗议事件而遭到警方短暂扣留。

几位目击者表示,家长们想进入法院递交诉状,但他们被数百名警察挡在了外面。一位不愿透露全名的王女士说,这么长的时间,政府一直说要进行调查,但我们仍然没有得到答复。她的侄女在聚源中学不幸遇难。

悲痛欲绝的父母们表示,是豆腐渣工程害死了他们的孩子。这些家长的愤怒控诉已经成为了中国政府的敏感问题。距万众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仅仅还有两个月的时间,但中国政府目前不仅需要应对救灾工作,同时还要有效处理家长日益增长的不满情绪。

研究中国政治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吕晓波表示,中国政府在地震报导中给于新闻媒体相对自由的报导空间,但他们迟早会改变这种态度,这不过是个时间问题。他说,当局担心不满情绪逐步蔓延,他们希望以一种能够控制的方式处理问题。

华尔街日报报导说,6月3日下午,汉旺镇进行了一次和平抗议,在场的该报记者遭到了当地警方的反复询问,一位官员还试图阻止记者拍摄照片。随后,宣传部门官员跟随记者离开该镇,又对记者进行了询问。

当天,警方还封锁了进入五福镇的道路。这里的学校在地震中倒塌,四周的建筑却保存了下来。据在场者表示,警方也不让几位中国记者进入当地报导。

但目前新规定似乎限制了记者进入家长抗议的地区进行报导。绵竹宣传部门一位官员对记者表示,从周一(6月2日)开始,记者需要获得当地政府的报导许可,四川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颁发的媒体通行证不再有效。

四川外事办一位发言人证实,该部门正在颁发新的媒体通行证。但她表示,通行证适用于全省,因此记者不需要从各市政府获取单独的许可。这位发言人表示,新规定已于周一实施,但新通行证目前还没有发放,申请通行证的具体办法将公布在四川省政府的网站上。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当天在北京对记者表示,他不清楚四川的任何新规定,新闻报导公开透明的原则不会改变。秦刚的表态进一步凸显了新规定自相矛盾的状况。(记者蒋绍峰编译报导)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8-6-6 08:2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2  

“分析家指出,虽然北京经常表现得很一致,但危机已经加剧了一场正在内部展开的辩论。更强硬的中宣部则倾向于对媒体的更严格管制,而倾向于改革的国务院则主张更开放的做法。”

这是最重要的,小民总是被当做棋子,就象19年前一样。


2008-6-6 08:3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3  

一声叹息:国家发改委如此听取人民意见!


中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决定,成立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负责组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编制和相关政策的研究。其门户网站同时开设了《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建言献策》专栏并发布公告:“从即日起至8月20日止,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如下截图)。

看到此条消息,很是为之振奋,一是在抗震救灾紧张进行中,政府把灾后重建规划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可见政府尊重科学放眼长远;二是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海内外华人的意见,充分显示了政府的开放态度和政府对人民意见的尊重。相信不少的海内外华人,对灾区重建十分关注,满腔热血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可是很遗憾,今天登陆国家发改委的网站,看到了如下画面(截图),真的是一声叹息。

自公告发出了一个礼拜,“截至2008年6月5日,共有5位网民对 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建言献策、发表意见”。14亿海内外华人,在此共有5位网友建言献策?颇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当然不排除有许多网友在其他网站或通过其他渠道建言献策)。多少人为地震灾情牵肠挂肚?多少人天天盯着电视看了就哭、哭了又看?多少人至今还在为灾区祈祷为灾区募捐?多少人至今仍然奋斗在救灾第一线?多少人在关注着灾区重建?多少人为灾区的重建挑灯夜战积极建言?这里“共有5位网友”,让我觉得很心寒!

是中国人冷血,还是发改委武断?是国人不关注灾后重建,还是发改委走形式主义障碍总理的双眼?堂堂的中国发展改革委员会,是国务院的核心机构,实权在握,执掌着实际的政府大权,竟然如此不严肃地对待灾区重建规划的意见征集,竟然拿我们开涮“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衷心希望国内外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提出真知灼见,为灾区人民重建尽一份力量”,今日的结果,真的让我们这些天天激情、日日流泪、茶饭不香、夜不能眠的人,无法接受!

也许我们提出的不是“真知灼见”,真知灼见只有你们这些达官贵人才能判断,但是至少你们应该表白:“许多网友提出了意见,现将部分网友的意见公布”,也是对我们的尊重,也让我们觉得心里好受些。本来也不寄希望于你们采纳我们的意见,但是至少应该承认我们对灾民的关怀和对重建的关注。你的一句“共有5位网友”,让我们的脸面往哪儿搁?情何以堪?

国难当头,我无意对抗震救灾说什么。叹息过后,也有所理解,官员或许忙于救灾,顾不上网络审查;人手紧缺,志愿者未必可靠,无法代替官员把关;所以只有一并封杀。不过话说回来,灾后重建,听取各方意见,只在纸面;无论什么意见,哪怕是“豆腐渣”意见,你不采纳,也震不垮,冲不烂,更不会造成人员伤害,有什么大不了的?!倒是你们城乡规划建设了N多年,对处于地震带的灾区的许多建筑,包括学校建筑的抗震级别都说不清楚,还推给几百年建制的历史来承担,那你们这么多年来,天天白吃饭来着?真的让人贻笑大方了。

某种意义上讲,一味把大众视为阿斗,进行过于严格无情的网络封锁和新闻管制,连老百姓善意的发言和评判的机会都不给,官僚者将更加官僚,腐败者更加腐败,更可怕、更令人担忧的是,普通官员和民众,以为经过改造、经过修饰、经过加工的长官言论才是唯一正确,不加思考地接受,天长日久,慢慢会使国民弱智化,会使国家竞争力降低,会让我们走回过去的老路,发生更大的悲剧。我们关注灾区的灾情,我们更为灾民的安置和灾区的重建忧心忡忡。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0806/news-gb2312-623545.html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8-6-6 15:2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4  

某种意义上讲,一味把大众视为阿斗,进行过于严格无情的网络封锁和新闻管制,连老百姓善意的发言和评判的机会都不给,官僚者将更加官僚,腐败者更加腐败,更可怕、更令人担忧的是,普通官员和民众,以为经过改造、经过修饰、经过加工的长官言论才是唯一正确,不加思考地接受,天长日久,慢慢会使国民弱智化,会使国家竞争力降低,会让我们走回过去的老路,发生更大的悲剧。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8-6-6 15:2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冬雪儿

#5  

对主流媒体现状只能“一声叹息”,基本不看新闻了。


2008-6-9 09:34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综合类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