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人之初﹐性本善﹖(舊文)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海外逸士

#1  人之初﹐性本善﹖(舊文)

“三字經”和“百家姓”據說是原來私塾裡兩本必讀的啟蒙讀物。還有本“千字文”﹐
一千個字裡沒有一個相同的。但最為人所引用的恐怕是“三字經”裡的“人之初﹐
性本善”了。想想也對。剛出生的小孩連罵人也不會﹐當然更不會去殺人﹐不是
“性本善”嗎﹖但不知人到了幾歲﹐這句話的理論使命就完成了。我想當然因人而
異。人長大了﹐過了那個“初”字階段﹐性是不是還善呢﹖我們最好從生活中去觀
察一下。
       
有個遠親的男孩﹐據說智商極高﹐十歲不到時﹐有一次他爸因他調皮搗蛋要打他﹐
他對爸說﹕“現在我小你大﹐你可以打我﹐等我大了﹐你老了﹐我就打還你。”聽
了令人愕然。這麼小的孩子居然想得出這種話﹐真不知該對他寄於極大的期望呢﹐
還是表示很大的失望﹖但他爸講給我聽時﹐還臉帶得意之色﹐大概以為只有他這樣
智商高的爸才能生出這樣高智商的兒子。
       
一次﹐我看見一個鄰居小孩在一棵樹下﹐在用腳把那裡走來走去的螞蟻都踩死。我
看不下去﹐走過去對他說﹕“為什麼要把螞蟻都踩死﹖”他看看我就走開了﹐也沒
有對我說他長大後要打我之類的話。大概因為﹕(一)我不是他爸﹐(二)他的智
商沒有那麼高。他可能只適合做打手一類的人。另外一個可以搖鵝毛扇﹐做智囊團
中的人物。
       
由此可見﹐書上的話不可盡信。人之初﹐未必性本善。寫書的人只表示他一得之見﹐
並不能涵蓋所有的面﹐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當然﹐有些話還是具有真理性的﹐
像孔子所說的“食色性也”。其實那位孔老二先生倒是個可人兒﹐說話很實事求是﹐
毫不虛偽掩飾。以後的道學先生們為了利用他﹐把他打扮得道貌岸然﹐大違孔子的
本性。如果他的弟子在記錄他的話時﹐不是加以刪減﹐而是每句話都照錄﹐一定還
有許多有趣的話可讓我們後世人讀到﹐就像“老虎不刷牙﹐牙齒好得很”那樣。

在美國就提倡人的本性自然流露。要穿著亞當夏娃的衣服到公園裡去走一圈也未嘗不
可。記得在中學時代﹐有一位語文老師在指導寫作時說﹕“不管你現在做得到做不
到﹐你說總得這麼說。你這麼說了﹐表示你對這個問題有了認識﹐現在不一定要做
到﹐從認識到實踐本來有個過程。如果你連這點認識都沒有﹐那就不對了。”這話
聽來似乎很有道理。說歸說﹐做歸做。後來文革中出了許多兩面派﹐恐怕與這種要
人做偽君子的教育不無關係。



天生我材竟何用﹖
2009-5-5 10:19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兰若

#2  

善与恶这个two-state 模型太简单了。。。基因是先天,教育是后天。。。


2009-5-5 13:35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综合类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