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一个印度记者的感概:在中国吃像一种宗教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thesunlover

#1  一个印度记者的感概:在中国吃像一种宗教

如果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是中国人,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几乎肯定会换成“我吃故我在”。在中国,吃几乎是一种“宗教”,它深入中国文化的骨髓,以致中国人的问候语都是“吃了吗”。

对于一个像我这样刚学会讲汉语的人来说,如果有人在他赴约吃午饭时问他吃了没有,他会觉得非常不解。而对习惯吃素的印度人来说,这还不是在中国所遭遇的唯一的饮食挑战。中国的饮食文化实在太复杂了,对它的条分缕析有赖于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知识。

●越精美,越古怪  

在中国,吃什么不仅代表你是什么,还代表你值多少。请客吃饭是公认的拉近关系的法子。在这种场合,往往越精美的菜越古怪,越贵的菜就越好。猴脑、龟鞭、燕窝汤,要想真正给客人留下印象,这些就是不可缺少的。  

我曾参加一个省为来访记者设的宴席,上的菜有海胆以及其他不知名的水生动物。那场持续3个小时的午餐对我来说简直就是折磨。好不容易等到上了一道像椰子汤的菜,我赶紧咂咂地喝起来,心想总算找到对自己口味的东西了。这时,旁边的一位中国记者用充满敬畏的语调悄悄对我说,那是菜单上最贵的一道菜。我赶快放下勺子,问那是什么菜。  

在中国,问这种问题显得很怪异。人们很少问吃的是什么,只要味道好、花钱多,就值得吃。  

如果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是中国人,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几乎肯定会换成“我吃故我在”。在中国,吃几乎是一种“宗教”,它深入中国文化的骨髓,以致中国人的问候语都是“吃了吗”。

对于一个像我这样刚学会讲汉语的人来说,如果有人在他赴约吃午饭时问他吃了没有,他会觉得非常不解。而对习惯吃素的印度人来说,这还不是在中国所遭遇的唯一的饮食挑战。中国的饮食文化实在太复杂了,对它的条分缕析有赖于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知识。

●点多少菜、花多少钱有讲究  

在中国的一些酒席上,诸如鸡丁、饺子这些家常饭菜不得出现,因为它们太普通了,上这种菜被视为是对客人的不尊重。更不能跟主菜一起点米饭,不然就是对主人的侮辱,因为这暗示着其他食物难以下咽,连最平常的米饭都比其他饭菜好吃。  

中国酒席的复杂性还不止于此。不仅点什么菜、花多少钱关系重大,点多少菜也至关重要。  

常见的做法是,点的饭菜得是客人所能承受的量的两三倍。客人一般只品尝每种菜的一小部分,剩下的就不去动它了。对一个经历过饥荒的国家来说,这种巨大的浪费似乎有些不可思议。其实,恰恰因为中国历来是一个土地相对匮乏、食品稀缺的国家,因而酒席上的排场往往成了身份的无与伦比的象征。  

●谚语和吃  

经济改革之初,中国社会最显着的变化之一就是餐馆纷纷冒出。上世纪70年代,中国平均每300万人只有一家餐馆。如今,每400个中国人就有一家餐馆,下馆子成了中国人的头号休闲活动。每到生日、举行婚礼,甚至圣诞节,大家都爱到餐馆大吃一顿。  

中国人沉迷于吃,这可从中国的俗语看出。比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以及许多新式词汇。报纸上短小的文章被称为“豆腐块”,员工被老板解雇叫做被“炒鱿鱼”。  

●印度和中国相互为吃烦恼  

如果说饮食是文化的基本要素,那么喜马拉雅山两边的印度和中国显然差别巨大。在印度,对食物的挑剔象征着贵族婆罗门的身份地位。他们不吃肉、大蒜、洋葱,总之厨房里不会出现非素食的食物。  

而在中国,你所吃的菜花样越多、肉越多、越古怪,就越代表你的地位高。据说即便西藏的喇嘛也吃牦牛肉。北京的一些素食餐馆供应仿制的肉类,这样一来,那些因为健康原因不得不吃素的可怜人就能吃到“肉”了,甚至还能吃到豆腐制成的“羊肠”。  

在印度,即便非素食者也只是食用某些动物和某些动物的某些部位。所以,印度人吃鸡肉但不吃鸡爪,吃羊肉但不吃羊肠,吃对虾但不吃章鱼。  

但是对一般中国人来说,印度人这种对食物的歧视态度不可理解。一些找不到对策的中国贸易官员总是向我抱怨,招待印度商业代表团真是一份苦差事。他们向我诉苦:“印度人什么都不吃。”而印度商业代表团成员又向我哀叹:“这些中国人什么都吃。”

ZT.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6-8-24 16:5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诗鸿

#2  

不久前回国,院长教授热情招待。怕女儿儿子寂寞,带去野生动物园。两个小坏蛋私下用英语悄悄说,等着吧,到时候见了动物,”他们“肯定要谈怎么吃它们。果然。

我们的祖先肯定是饿怕了。翻开历史,每个朝代都记载着饿极吃人的事。我怀疑这种恐惧已经进到中国人的基因里了。


2006-8-24 17:4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searain

#3  

印度有好吃的吗?干乎乎辣乎乎的。我手笨不会做菜,吃上不挑剔,可是去过2回印度馆子后,再也不去了。


2006-8-24 18:1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杜欣欣

#4  

自抄一段德里的日记,关于印度饮食的:

"厨娘端上来烙饼,沙拉和炖菜。汤汤水水的素菜,黄黄的,加了好多咖哩。除了素菜,还有一盘鸡肉,那是特别为我准备的。主人茹素,主人家的狗也茹素,它不去碰肉食,总在素食附近磨磨蹭蹭。

虽然盘子里的蔬菜不同,但是吃起来味道都差不多---过咸过辣,除了咖哩,还加了许多不熟悉的香料。印度人对香料的热爱真是无以复加,他们甚至在咖啡糖里搀入孜然,在水果糖里加进辣味。他们也会将许多中国人认为不搭边儿的东西放在一起吃,比如在煎饼上抹酸奶,烤红薯时浇柠檬汁。印度人很喜欢甜食,甜食做得‘喉’儿甜。一次在奥兰加巴德的婚礼上,我吃到一种壳壳糖水。饭店服务员一手从盆子里抓出一个油炸过的面壳壳,另一只手从另一碗里给这个壳壳舀糖水。那种壳壳吃到嘴里,黏黏的,有点臭,不知是糖水臭,还是壳壳臭,也许是手汗?由此我想到<<哈利波特>>书中提到的那鼻钮儿耳屎糖。

按照中国的观点,在吃的方面,印度人真是毫无享受。那里大多数人茹素,而茹素又分成净茹素和茹素。因为鸡蛋可能变成小鸡,净茹素者是不吃鸡蛋的。其实以前信仰婆罗门教的雅利安人是吃牛肉的,后来他们受佛教和蓍那教的影响,加上农耕的原因而不再吃牛肉。我遇到一些印度素食者从未吃过一颗鸡蛋,但也长得高大魁梧,壮壮实实。有时我常想,如果印度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像中国那样的吃法,这世界不知会成什么样子。"

从精神层面来说,印度人主要是崇尚简单生活,他们以为太多的感官享受会让人贪婪.从物质层面来看,这样一个大国,食素较食荤更容易供养.


2006-8-24 21:05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诗鸿

#5  

我倒是喜欢印度饭。比如tandoori或是vinderloo,撕下一块馕来,蘸着辛辣的浓汤吃下去,风味独特。不过得有肉(尤其是羊肉)。chai茶也很好。有些非洲饭跟印度饭很接近,比如埃塞俄比亚。


2006-8-24 22:5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fancao

#6  

上贴有些乱,有几段重了吧?

中国的吃文化真能震惊世界,尤其是吃公款的时候。

我曾经吃过一次带金箔的点心,那金箔拉得可是真有水平,透明,柔软,但是要吃下去?我们都害怕。倒不如让孩子拿回来玩了。

印度餐馆也有好的,去过一些,好的不多。诗鸿说的“馕”,是否像中国的葱油饼?还是像新疆的那种干烧饼?两种我都吃过,葱油饼的那种我更喜欢。


2006-8-24 23:04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八十一子

#7  

连中国人‘民以食为天’都不知道,这个记者该打屁股,再罚到北大去念书。


2006-8-25 10:22
博客  资料  信箱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8  

这句话真绝:我吃故我在。

难怪一次去印度自助餐,没有多少种花样,大呼上当。难怪印度人普遍比我们更乐
天知命,除去宗教因素,看来还与饮食习俗有关。

曾看到一幅在台湾拍的照片:一只老虎被四肢拉吊在一个大笼子的中央,等待着自
己被屠宰吃掉的命运。

看了心里很痛。但如果是一头牛呢,感觉怕就两样了。相对论避不开的。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6-8-25 11:2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诗鸿

#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fancao at 2006-8-25 04:04 AM:
印度餐馆也有好的,去过一些,好的不多。诗鸿说的“馕”,是否像中国的葱油饼?还是像新疆的那种干烧饼?两种我都吃过,葱油饼的那种我更喜欢。

凡草:是像新疆的那种,不过是烤炉烤出来的。单吃那馕没什么吃头,蘸着印度菜的汤汁却十分美妙。


2006-8-25 12:0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综合类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