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朱健国:央视帮助陈一文批评中国地震局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廖康

#1  朱健国:央视帮助陈一文批评中国地震局

尽管有些人自以为是,固守自己的信仰,不屑于读这类文章,我还是要把它转抄下来。看看吧,国内的知识分子比我们思想更解放,更敢于说真话,更敢于批评政府。歌功颂德不是知识分子的责任,那是太监、弄臣的行当。监督批评才是知识分子的责任。

朱健国:央视帮助陈一文批评中国地震局

“汶川5、12大地震”到底事前有没有人预报?中国地震局负责人近日对媒体的说法是,既不可能,也从来没有收到任何预报。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顾问陈一文(见图)则怒斥中国地震局此言为谎言,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明确说:“中国地震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2008年5月18日15时许,陈一文在通过电话向笔者说明有关背景后,又传来了一段简明的备忘录。

5月14日,中央电视台CCTV9频道英语节目有一个讨论“汶川5、12大地震”的嘉宾访谈节目,在有关专家涉及到汶川地震造成如此巨大伤亡是否有个责任问题时,主持人杨瑞说,我们现在联线一位权威人物就此发表意见,他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顾问陈一文先生。于是陈一文通过电话用英语回答:中国地震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2006年三年来,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就汶川地区可能发生强震,曾经向中国地震局提出过三次中期预测,特别是2008年5月3日,陈一文亲手又向中国地震局发了一份汶川地区可能发生强震的预报。据陈一文所知,还有其他人也向中国地震局提出过汶川地区可能发生强震预测。但是,这些严肃科学的预报一再泥牛入海无回音,中国地震局的领导与中国地震预测研究所的所长们从来没有就预报访问过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的专家,从来没有深入了解过他们地震预测的工作。因此,中国地震局的领导们现在称也从来没有收到任何预报,完全是胡说八道的谎言。

尽管当天晚上央视重播这个节目时,因压力将陈一文上述意见删除,但是由于当时的节目是实播,陈一文关于“中国地震局对汶川5、12大地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信息已通过央视揭露于全世界!陈一文至今坚持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符合“科学发展观”。陈一文补充说,与“汶川5、12大地震”的实际震中相比,他们的预报在经度上只相差一度,基本准确。陈一文欢迎各媒体和网站转载他的观点——《陈一文顾问网站》(http://cheniwan.sea3000.net)上的《地震预测》专栏与《科学共同体及其规则》专栏中,有他对中国地震局的所作所为有大量评论与附录。

据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拥有曾准确预报了唐山大地震的一批着名专家,如郭增建教授、汪成民教授、耿庆国教授、黄相宁副研究员、徐道一研究员、徐好民研究员、张网厚研究员、强祖基教授、曾小苹研究员、钱复业研究员、赵玉林研究员和地震预测专家孙威等。

陈一文是孙中山的秘书陈友仁之孙

陈一文困惑的是,他不仅是个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而且出身名门,乃孙中山的秘书陈友仁之孙,周恩来、宋庆龄、康克清当年或给他亲笔写信,或当面鼓励他积极为建设新中国建言献策,为什么今日竟然不能将事关千万人民生命的地震预报上达主管部门?陈一文虽然属于英籍犹太人(母亲为犹太人,亦可称英籍犹太人,犹太人以母亲血缘为准),但对新中国感情深厚——祖父陈友仁既是孙中山先生亲密的外事秘书、顾问,也是杰出的爱国外交家,曾于1926-1927年担任广州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长,1927年曾与毛泽东、宋庆龄等人在汉口举行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会议时合影;他虽然1942年出生于英国,1950年因父亲陈依范(英籍新闻工作者、1938年与1946年访问过延安,1947年协助新华社创办伦敦分社)应邀来新中国帮助新华社开展对外宣传工作,随父从英国伦敦定居北京;1968年毕业于北京机械学院后,在原一机部抚顺挖掘机厂从事生产劳动、技术革新工作、技术情报研究工作;1979调回北京安排在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工作;1980年代初担任全国青联一机部系统特邀委员;1981年至2000年,担任〔美国〕嘉利华公司驻北京联络处首席代表,后为北京市凯利华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自1990年以来开始跟踪调查研究中国地震预测实践研究者自主创新科技成果的发展及其遭遇的困难与阻力,2002年被聘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顾问、2004年又被聘为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研究专业委员会顾问,现为义务扶持中国被压制的科学新技术发明者的社会活动家和科技先锋思想探索家。

熟悉陈一文的科技界人士说,陈一文先生近二十年来致力于地震预报研究,发表多篇关于中国科技创新发展、能源与环境、大气污染、强子力学等问题的重要论文,在海内外产生积极反响,特别是其2004年以来多次被权威报刊文库转载的《中国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健康发展呼唤向传统科学技术基本理论提出挑战的科技创新成果》、《中国必须走世界任何国家从未走过的新型能源环境发展道路!》等论文的核心观点,深受科技界关注。

民间业余地震预报研究者孙威被压制

陈一文指出,民间业余地震研究专家孙威,数次准确预测地震,遭专业的人士和机构压制。

1、向地震部门预报四川的松潘—平武7.2级地震被压制。1976年8月16日22点06分,在四川的松潘——平武地区发生了7.2级地震。孙威在在8月14日就断定两三天之内会发生7级左右的地震,用电话向包头市地震办和包钢地震办预报了,结果未被采纳。

2、向地震部门预报宁夏的巴音木仁地区6.2级地震被压制。1976年的9月22日8时,孙威和观测点同事一起乘火车从包头赶到呼和浩特市向内蒙自治区地震办汪丹主任预报:1976年的9月23日,包头东部偏南200-500公里范围内,可能发生5.5-6.0级地震,震中列度约为8度。此预报从1976年的9月3日就向包头有关部门预报了,但一直不被采纳。结果,1976年的9月23日04时07分3.8秒,在宁夏的巴音木仁地区,真的发生了6.2级地震,震中列度约为8度。

3、在地震局会议上预报天津宁河发生6.9级地震被压制。1976年10月21日,孙威在赴京向国家地震局预报新震情报受阻后,给国务院写了一封预报地震的信:党中央、国务院、华国锋主席,从我们包头钢铁设计院地震观测点得到的观测资料表明,在11月上中旬,华北地区还有可能发生破坏性强震,望能予以重视。六天后的10月27日,孙威又在冶金部科技大会上代表和在京直属单位地震观测点负责人的汇报会上,准确预报:在11月7日到17日的10天内,中国可能发生两次7级左右的地震,一次可能在京津唐地震老区,天津钢厂要做好防震准备。

1976年10月30日,国家地震局刘英勇、卫一清等局级领导在木犀地河边木板棚召开“京津唐地区震情分析会商会”,孙威在会上再次预报上述震情。但是会议结束时,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负责人否定了孙威的再次预报,宣布上报国务院的“会议记要”是:京津唐地区今冬明春没有大于6级地震,京东南天津、宝坻一带没有大于5级地震。然而事实恰恰相反:1976年11月7日02点04分,四川盐源泉西北川滇藏交界一带发生了6.9级地震;11月15日21点53分,天津宁河发生6.9级地震,天津市第二毛纺厂正在交接班的工人全部遇难!老百姓气愤地喊着,明明知道有地震还对老百姓保密,一气之下砸了天津市地震局的牌子,还把砸坏的牌子倒挂在原地示众。

更可愤的是,一如唐山大地震后,国家地震局没有在任何文字材料上留下有多人曾预报过这次地震的痕迹,此次,国家地震局再次向上级和公众隐藏了许多地震预测实践研究者曾准确预报过这次地震的资料。

据陈一文了解,地震局某些漏报地震致灾后,或者地震系统内部坚持“地震当代能够预测”的地震预测专家或民间地震预测专家提出了正确的预测而且被发生的地震所证实后,地震局至少数次向公众隐瞒真实的情况,目的是使国家地震局“地震当代无法预测”的谬论能够维持下去。

4、国家地震局曾肯定孙威研制发明的地震前兆监测仪器的先进性,后却因私利而拒绝推广应用。1977年2月16日,国家地震局下达005号文件称∶“今年一月我局在山东省济宁市召开土地电、土地应力测报地震经验交流会,在这次会上包钢设计院地震组介绍了地应力测报地震的经验,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会议建议建议在重点地震监视区扩大试验,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为此组建试验小组,并邀你单位孙威同志参加此项工作……。”

1977年3月28日,国家地震局下达052号文件进一步称∶“今年一月我局在山东省济宁市召开土地电、土地应力测报地震经验交流会。会议认为包钢设计院研制的简易地应力仪通过前阶段实践有预报大震临震的苗头,有必要选择一些重点地区〔京津唐渤张、苏鲁皖、冀蒙晋交界地区〕进行观测试验。……试验费用……,由局群测群防经费中开支。”并明确规定,筹建29个试验点,以国家地震局文件的形式,正式立项。

在书稿中,孙威强调指出∶“这是对我发明的‘包头应力’的肯定,是对我们1976年多次成功预报地震的肯定。”

然而,不久,国家地震局在人事变动后,突然将周恩来主持制定的“群测群防”地震防范方针视为“文革遗产”,内幕却因一些主流权威认为鼓励“群测群防”会给漏报震情的国家地震局带来问责之灾甚至有致命威胁,于是制造由头将多年辛辛苦苦建立的全国地震群测点全部砍杀和“清理”,致使被实践证明确实“有预报大震临震的苗头”的孙威地震预测仪器“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因包头钢铁设计院地震观测点属于“群测点”被砍掉,海内外尊重的中国最杰出的民间地震预测专家孙威“下岗”待业,失去地震前兆监测试验点17年。直到1995年,辽宁省地震局两位尊重孙威的地震预测专家升任有关职务,有权请孙威到辽宁合作继续“孙氏地震预测法”试验,“孙氏地震预测法”才重获为民为国分忧的机遇。后来孙威得以在北京电业中学再建群测点,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又聘请孙威作为“客座教授”与长期合作共同实验研究探索孙威仪器神奇性能的物理机制。

孙威还将“群测点”建到美国,在加州建了多个地震前兆监测点。

近年来新的科学实践证明,孙威的仪器能够在不同大陆〔亚洲与美洲〕、不同地质条件下的不同地区不断重复对多次新的地震再次抓住他的仪器1975-1978年期间已经多次抓住过的“确定性地震前兆”〔即“地震不可预测”专家们承认他们始终未能抓住的可以用来预测地震的地震前兆〕:如1999年11月29日12时10分辽宁省岫岩5.6级地震;2000年1月12日7时辽宁省岫岩(偏岭)5.1级地震;2003年5月28日19时09分21.6秒美国5.0级地震;2003年8月16日18时56分43.2秒内蒙古巴林5.9级地震;2004年3月24日09时53分45.0秒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5.9级地震;2004年12月26日08时58分55.2秒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6.7级地震等。

三十年来,国家地震局一直对国内坚持“当代能够实现地震预测”的所有地震预测实践研究者进行排斥与压制。陈一文先生举出20多个采用不同仪器、技术、方法实践检验证明成就卓着的非主流地震预测专家。他们中的代表队人物张铁铮、沈宗丕、李均之教授、郑联达教授、吕大炯研究员〔旅美华人〕、寿仲浩〔旅美中国人〕、韩延本研究员、任振球研究员、孙威客座教授、王文祥研究员、杨武洋博士研究生、徐秀登教授、陶守正教授、宋松、刘承昌、李阶法、高发金、郭宝昌,王斌、马未宇等。不仅如此,国家地震局系统内所有坚持“当代能够实现地震预测”具有创新精神的专家也都一再受到打击与冷遇。地震局系统坚持“当代能够实现地震预测”的代表人物包括:郭增建教授、汪成民教授、耿庆国教授、黄相宁副研究员、徐道一研究员、徐好民研究员、张网厚研究员、强祖基教授、曾小苹研究员、钱复业研究员、赵玉林研究员等。

为何孙威等许多民间业余地震预测一再胜过了国家地震局专业地震预测?

陈一文认为,从1966年邢台地震中总结出了“小震闹,大震到”经验对震前有前震的许多地震的预测来讲是成功的经验。但是,辽宁省地震局以此成功地预报了1975年2月14日辽宁海城至营口7.3级地震后,国家地震局某些权威人士误认为它是预测一切地震的经典模式。但地震的发生模式是多元化的,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以及1978年再次发生的海城地震前就没有前震。1976年唐山地震前,虽然唐山地区许多群测点利用自己研制开发的“土仪器”监测记录到清楚的地震前兆、其它地方张铁铮、孙威等不少民间地震预测实践研究者根据自己抓住的地震前兆分析也报告自己的预测意见,皆因为不符合“小震闹,大震到”模式,也不符合国家地震局地震分析预报负责人梅世荣等人当时坚持认为华北不再有强震的判断以及因而受到否定。唐山大地震悲剧发生之后,国家地震局梅世荣等权威一方面上骗中央,谎称唐山大地震前毫无前兆,因而无法预测,拒不检查自己背离“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群测群防”地震工作方针的严重错误所造成的不可原谅的后果,几十年来却一再搬出“地震不可预测是近几代人也无法克服的世界性难题”陈词,蒙哄公众。

其实,1976-1978年期间,孙威等民间业余地震专家的预测一再胜过国家地震局专业权威的地震预测,首先是因为他们研究开发的“土仪器”优于国家地震局专业队伍的“洋仪器”:“洋仪器”在1975年海城地震前、在1976年唐山地震前、在1978年再次海城地震前未能够监测到可以作为地震预测可靠依据的地震前兆信号,因而声称“没有前兆”,而孙威等许多群测点开发的高灵敏度仪器却能够监测记录到专业“洋仪器”根本监测不到的确定性的地震前兆,并且非常清楚,可作为地震预测的可靠依据。

此外,孙威等民间业余地震专家的监测方法先进——国家地震局专业地震预测当时对许多地球物理信号采取的是“一天定时记录几个数据”的时点观察法,而孙威等某些群测点的监测记录方法更为先进——采用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连续记录。远远胜过专业“洋仪器”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土仪器”,以及不会遗漏任何地震前兆信息的新方法,缘于孙威等敢于怀疑和挑战传统地震成因理论——现行的、传统的构造地震理论,是以板块学说为基础,以观测断裂带活动为目标,认为断裂活动是地震的成因;方法是以监测地震活动性为重点,用前震序列及统计规律“以震报震”(小震闹,大震到);指导思想是长期观测地形变,认为地下能量需要很长时间的聚积,应力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使地壳发生形变直到被压坏,能量突然释放。有了这种片面的指导思想,就会认为一天只要定时记录几个数据就足够了,用不着连续可视的自动记录。殊不知这种长时间守株待兔的办法,丢掉了对地震预测非常重要的许多前兆信息。

近十多年来,国家地震局尽管把卫星遥感、数字化遥测台网……等最先进的常规技术都用上,还是事倍功半,因为他们沿用的地震孕育触发基本理论存在着严重的片面性、局限性和错误……。而且,采用更先进的数字化时,如果方法不得当,就会像国家地震局已经造成的恶果那样,投资了数千万元的数字化设备,某些重要的地震前兆信息却已经严重失真,成为“垃圾信息”。国家地震局如果继续迷信这些错误理论或过时观念,即使再多引进现代化技术设备,也只会南辕北辙,事与愿违。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地震监测先进的国家,半个世纪的研究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孙威等民间业余地震预测专家采用的地震前兆监测仪器,大多是根据自己探索的新地震预测理论——追踪前兆信息,循序渐进地逼近“龙头”——自行新研制的,而国家地震局专业地震预测权威们则采用的是进口的或者仿制的传统地震活动监测仪器。理论的保守,方法的因循守旧,形式虽洋但是实际上相对落后的仪器,国家地震局专业地震学权威们一再败阵于孙威等民间业余地震预测专家。

从1976年到2008年,整整三十二年过去了,孙威等民间业余地震预测专家继续遭到国家地震局专业地震预测权威们的排斥与压制的状态,竟然毫无改善!当年的壮年小伙孙威而今已成为白发苍苍的古稀老人!孙威的《为唐山的悲剧不再重演》书稿,从2005年开始寻求有胆识的出版社,但至今因国家地震局无形压力而被重重关口压制难以问世!

掀起一个重新反思唐山大地震的热潮

鉴于国家地震局今日对公众监督的打压,已从早期的只压制不同意见者扩大到所有支持创新地震预测理论和实践的网络媒体,鉴于近期新地震不断出现,不断漏报,“汶川5、12大地震”后国家地震局仍然拒绝反思,陈一文对国家地震局的严厉批评和对建立科学民主的中国地震预测监督和问责机制的深切呼唤,更显得切中时弊,极其可贵,得到了国内外众多地震预测实践研究者的支持与尊敬。据悉,已经有人认真考虑,要依法状告国家地震局,提出不作为渎职行政诉讼,追究其长期压制地震局系统内以及民间业余地震专家、逃避公众合法监督的法律责任。

对于陈一文的工作,唐山大地震悲剧的研究者、知名作家张庆洲先生(着有畅销书《唐山警示录——七、二八大地震漏报始末》)高度评价道:陈一文对中国地震预测实践研究者跟踪调查研究与社会活动工作的意义不亚于中国地震预测实践研究者群体的地震预测研究工作本身!

可以说,只有在科学民主的中国地震预测监督和问责机制建立健全之日,“汶川5、12大地震”悲剧才可能终结。唐山大地震的真正悲剧在于三十年拒绝反思地震预报中的思想专制——2006年纪念唐山大地震三十周年时,只知歌颂重建唐山的丰功伟绩,而毫不反思追究当年对科学预报的残酷压制——如果“汶川5、12大地震”仍然坚持唐山大地震预报中的思想专制,那么中国人民只有永远在唐山大地震悲剧之中彻底控制地震之灾之时。

能否通过“汶川5、12大地震”的惊醒,迅速掀起一个重新反思唐山大地震的热潮,将地震预测中的专制者一并追究责任,由此追究“汶川5、12大地震”的压制科学预报的专制者?如是,中国人民可能会少受一点天灾人祸!

2008年5月18日于旅途

□ 《议报》


2008-5-20 11:2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July

#2  

Ding! LaoLiang has his judgement as well as his heart!


2008-5-20 12:52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pbxie

#3  

昨天成都市发布强烈余震警报,广播中反复要求大家离开住房,后来果然有很强的余震发生。


2008-5-20 14:45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4  

“尽管有些人自以为是,固守自己的信仰,不屑于读这类文章,我还是要把它转抄下来。看看吧,国内的知识分子比我们思想更解放,更敢于说真话,更敢于批评政府。歌功颂德不是知识分子的责任,那是太监、弄臣的行当。监督批评才是知识分子的责任。”

其实我们离震中很远,特别是隔着太平洋。这次廖康、宝瑜都坐不住了。为什么啊?不就是因为那些压在废墟下的孩子们,死得太惨了!


2008-5-20 15:3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月满西楼

#5  

逃避事实和责任不是办法。应该勇于面对失职,只有这样以后才会避免所谓的“天灾”。于悲痛中反思,生活总要继续。


2008-5-20 16:24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笑雨

#6  

监督批评不光是知识分子的责任,也是所有公民的责任。尊敬并支持所有真正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真正忧国忧民的人。


2008-5-20 17:0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青冈

#7  

读过陈依范的《美国华人史》、林语堂当年是受陈友仁之邀入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工作的,
陈一文的先人都是响当当的。相信他,这次政府应该负责任。
痛心啊,中国政府目前真的是这样的治理模式,陈一文所述有道理。


2008-5-20 20:57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悟空

#8  

Liao Kang, care to comment on this :

In early 2004, a group of scientists at the UCLA, lead by Dr. Vladimir Keilis-Borok, predicted that an earthquake measuring M6.5 in strength would occur in a 12,000 square mile (31,100 km) area of Southern California by September of that year. In April 2004, after a careful evaluation of Keilis-Borok's prediction , the California Earthquake Prediction Evaluation Council (CEPEC) reported to the California State Office of Emergency Services.(CSOES) that the "uncertainty along with the large geographic area included in the prediction (about 12,400 square miles) leads (us) to conclude that the results do not at this time warrant any special policy actions in California.” The predicted time window came and went, with no earthquake taking place. Paraphrasing it in plain Englsih, the prediction of those scientists were brushed aside by the California authorities. I guess nobody challenges the decision made by the California authorities was wrong .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is? For most people in their right frame of mind, it can be readily derived that earthquake prediction is very difficult, if not impossible. Not any prediction, even by renowned scientists, should automatically trigger massive policy action. Now, in the article whose viewpoints you hold so dear to, only the few “predictions” that actually materialized are mentioned, but do you know how many he has “predicted” in total? What is his success rate or failure rate? If this person does not have an established track record, if his methodology is not deemed sound by other scientists, why should the authorities follow his advice, not that of others? Having said that, I can understand the indignation of those individuals who felt their predictions were ignored. But as in any other intellectual circles,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also has its own modus operandi, a time-hornored standard that has overall served science pretty well. Have you heard about the peer-review process?

If one claims he holds a crystal ball of predicting EQs based on current science, I suspect he is positioning himself next to an astrologist. Oh wait a minute, since when has the reputation of astrology become so bad?

Bottom line: Earthquake prediction in its current form is more an art than a science. More precisely, it is an art that is scientifically and socially useful, and will remain so for some time to come.  Any correct predictions to date, even the famous Haicheng one, were more coincidental than outcomes of a well-founded, well-established scientific methodology. Someday well into the future, 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vance to a certain level, near-term EQ prediction may become possible. IMHO, nondestructive detection technology, remote sensing and imagery, high speed supercomputing w/ power orders of magnitude beyond today’s level, as well as earth science itself, jointly hold the key to credible EQ prediction. In any event, when mankind finally unlocks the mystery of EQ prediction, I am pretty sure there will be no part for astrology, alchemy, and their siblings to play.


2008-5-20 21:2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晴山

#9  

觉得悟空的这段话本身可圈可点,但用来回应楼主贴文,读来总觉得有点miss target。我觉得那篇贴文的主旨并非是让土法PK进口仪器,也不是讨论scientific rigor, 而是挑出官僚机构的弊端 - 冷漠,迟钝,不作为,畏首畏尾,打压异见,这些弊端发生在其他地方,后果也就是浪费一点国家的银子,但在灾害预防上,可能就是几万人的性命。如果国家地震局能拿出确凿证据证明他们对科学家和民间的地震预报或警告已经采取过如悟空提的CEPEC那般的careful evaluation, 并将其过程和结论公布于众,那至少我是愿意一定程度上原谅他们的。拭目以待。

另外我在想,炼金术和星相学难道历史上就对化学和天文学的发展没有一点贡献?我们不能后验地站在现代科学的高地对人类早期探索自然的活动一言以蔽之,这本身就是有违科学的。


2008-5-20 22:4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纪实录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