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原创]舒婷印象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金凤

#1  [原创]舒婷印象

舒婷印象 (旧文新贴)

金凤
             

  那一年初春,在厦门机场,我第一次见到舒婷。

  告别了送行的客户,我拉着行李走进机场候机厅,才发现我搭乘的班机晚点了。坐在临窗的椅子上,望着熙熙攘攘的人潮,我既焦急又无奈地等待。有人在公共电话亭大声地打电话,估计是打给在远方接机的朋友。喂,我是舒婷!飞机晚点了,不知什么时候起飞……舒婷?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我不由自主地向旁边的电话亭望去:这是一位带着眼镜30多岁的年轻女子,留着短发,衣着素雅。难道这就是那位诗情画意的朦胧派诗人舒婷吗?

  我正在想着,只见她提着包向我这边走过来,坐在了离我身边不远的地方。我同她攀谈起来,一了解,原来她与我乘同一班飞机去北京。她告诉我这次去北京是参加一个笔会。听她这么一说,我便确定此舒婷一定是我猜想的彼舒婷了。她又问我来厦门干什么?第几次来?当她听说我已经来过七八次时,感到有点惊讶。我告诉她我每年都要来厦门出差几次,因为我就职的法国公司经营感光工业的原料明胶,而我正好负责明胶在中国市场的经销和使用,所以,国内的几家感光公司都是我的客户。最近厦门公司进口了我公司的产品,我厦门来得相对频繁。谈话中,我还告诉她在我的大学时代,我和班上几个喜爱文学的同学非常喜欢她写的诗,那首《致橡树》,我们基本能背下来:

    我如果爱你,

    决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

    决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阳光。

    甚至春雨。

    ……

    我们分担寒流、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

  从这首诗,我们谈到我们那一代人的爱情观、价值观。我提到七八年我们上大学的时候,谈恋爱的不多,一来学校管得严,二来同学们都很单纯,十分珍视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同学们心目中的爱情是那么崇高、那么神圣,绝对没有一点世俗的铜臭味。这也是为什么舒婷的这首爱情诗当年受到年轻人热爱的原因。它抒发了人们崇尚精神生活,追求纯洁爱情的心声。谈到后来的大学校园里恋爱成风,社会上人们一切向钱看的现象,我们两个人都有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感慨,更对过去的生活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她告诉我她非常喜欢七七、七八两届的大学生,因为这一代人人生经历最丰富,最富有理想,最富有才华。

  等飞机起飞的时候,我们两个已经象老朋友一样谈了很久。在夜色朦胧的时刻,我们顺利到达首都机场。分手时,舒婷递给我一张印有她家庭地址电话的名片,让我去厦门时一定通知她。

  几个月后,我又一次来到厦门,这次我住在位于繁华闹市中心鹭江之畔的鹭江宾馆。鹭江宾馆与“海上花园”鼓浪屿隔海相望,景观十分优美。忙完公事后,我拨通了舒婷的电话,约好第二天星期日中午见面。舒婷问我喜欢吃什么?我说想吃普通餐馆的地道海鲜。以前几次来厦门,都是同法国同事一起来,他们每次都要住到豪华舒适、却远离市区的悦华酒店。吃饭不是感光公司请客,便是光顾悦华的餐厅,很少有机会自由自在地品尝风味十足的当地小吃。

  舒婷如约而至,她提议带我去鼓浪屿。于是我们坐上开往鼓浪屿的渡船。那天天很蓝,海风轻轻地吹着,飘起我们的衣裙,吹乱我们的头发。下了船,舒婷带我穿过几条街,走进一家清静别致的小餐馆。她同老板打着招呼,一副很熟悉的样子。那天到底吃了什么,我已经记不太清了。印象最深的是餐馆的左边墙上有一幅很大很大的画:波涛汹涌的海面,一座雄伟的大桥凌空而起。不知为什么,我一眼认定那就是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那一年的早些时候,我的先生形单影只地去了美国,留给我浓浓的离愁,深深的思念。那时候,一切与美国有关的东西都令我倍感亲切,都让我想起大洋彼岸的亲人。多年以后,当我定居湾区亲眼见到真正的金门大桥的时候,才意识到那幅画上的大桥不是桔红色,风景也根本不是美国的旧金山。吃饭的时候我们又聊了很多。付帐时,我坚持要交钱,说反正是法国公司报销。舒婷拨开我的手,连连说不行。到了厦门,我一定要尽地主之谊,那有客人付帐的道理。我只好客随主便,看着她利索地交了钱。

  我们一起走到外面,鼓浪屿绿树成荫,美丽宜人。海风阵阵吹来,令人心旷神怡。我们在风中走着谈着,舒婷不时地发出朗朗的笑声。她很健谈,为人也很豪爽。她邀请我到她家里小坐。记得她的家很明亮、很明亮的。她的先生和儿子都在,那时她的儿子还很小,上小学的样子。打过招呼后,她就领我到了里边的屋子,她说你先生出国了,你也会很快离开的,咱们这一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呢!边说边从衣橱里拿出几件衣服要送给我留作纪念。我推说不要,她挥挥手叫我不要客气:都是我穿过的衣服,这条真丝的裙子夏天穿着很舒服呢。见她这么说,我知道她是一片真情,就挑了一件上衣,一条丝绸裙子。后来我真的带着舒婷送给我的衣服飘洋过海,先去了法国,又来到美国。每次穿上它们,我便想起了舒婷,想起了她朗朗的笑声,她如火的热情。

  在厦门的时候,还正赶上电视台播放新闻好像是审理一个什么个体户的案子。详细的内容我不了解,只听说舒婷为她的个体户朋友两肋插刀,作为辩护方的证人出庭作证。那时人们法制观念不强,对法律诉讼的程序和过程都不十分了解,好像一同官司有了牵连,就不是什么好事,躲都来不及呢。象舒婷这样文坛上的名人能够勇敢地站出来,还的确需要勇气和正义感。我从未同她谈起过这件事,也不知个中底细,只觉得舒婷为人真诚热情,有那么一股侠骨仗义的豪爽,为朋友抛头露面的这种事应该符合她的性格。

  八八年出国以后,就再没有见过她。时光荏苒,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刚出来的时候,我们通过几封信,她曾给我寄过印着她诗文的精美书签。后来我搬了几次家,就没再联系。等生活安定下来后,又觉得美国的日子平平淡淡,乏善可陈,实在不知该向才华横溢的诗人朋友说些什么。偶尔在报刊杂志上看到她的诗文,就非常想同她联系上。但一直未能如愿。直到今年年初,我翻箱倒柜找出她九年前的来信,按着上面的老地址寄出了一封信,心里才平静一点。很快地,一封来自美丽的鼓浪屿的信翩然而至。一看到那熟悉的笔迹,我就象见到了舒婷,她告诉我她仍然住在鼓浪屿。多少年来,许多失散的朋友都是因为有她的老地址而失而复得的。

  我期待着和舒婷重逢的日子,期待着在鼓浪屿的习习海风中再次听到舒婷那朗朗的笑声。

□ 寄自美国

刊登在 2003 华夏文摘 cm0307a.


2006-9-19 18:07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2  

镜像:解读舒婷的“致橡树”

        “致橡树”呕歌了“我”与“你”坚贞不移的爱情,而“我”又是通过对镜中“他者”的赞颂来进一步识别并完善“自我”形象的。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橡树”即“你”或“他者”,“木棉”即“我”或“自我”。全诗可划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我如果爱你──”到“不,这些都还不够”;第二部分从“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到“却又终身相依”;第三部分从“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到“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在第一部分,“我”说不能象“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一样爱“你”,因“这些都还不够”。其中的原因实际上很简单:“橡树”属乔木,而这些东西跟“橡树”根本不是同类,不会产生互动交流的情感,充其量只能成为爱情的陪衬和点缀。

        所以,“我”只能以同是乔木的“木棉”的身份去爱“橡树”。第二部分具体展现了爱的方式及内容,这一过程同时也是“镜像”化的过程。“我”“......和你站在一起”,造成“观看”存在的可能性,“镜子”里的“他者”经由“观看者”---“我”的认同,使“我”感到心灵上的满足,由此更加巩固并提高“自我 ”形象和意识。“他者”和“自我”既联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又有距离(“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他者”既是“自我”(“却又终身相依”),又不是“自我”(“仿佛永远分离”)。“他者”和“自我”并置而存,阳刚阴柔互为补充,构成人格的完整统一:(“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正是由于“镜像”投射出无比理想的魅力,“自我”形象也同步得到强化和完善,并与“他者”合二为一,不再分彼此:“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第三部分既是“他者”和“自我”合一的总结概括,又是“镜像”化过程的继续延伸:“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仿佛只有和“你”永远在一起,“我”才会不断升华充实;“我”必须不断迷恋“镜像”,因为“自我”的存在毕竟要依赖“他者”的目光。


2006-9-19 18:4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3  

舒婷是笔名吗?很好听。


2006-9-19 18:5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冰花

#4  

这文使我想起了夏门鼓浪屿, 我去过一次, 很美的地方.

舒婷的“致橡树”也是我最喜欢的, 读大学时我都能背下来, 现在不行啦. 老啦, 嘻嘻!


2006-9-19 19:18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八十一子

#5  

金凤很厚道。


2006-9-19 20:00
博客  资料  信箱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金凤

#6  

先磨好,应该是笔名。她把姓去掉了。

冰花:在这坛上,你可是没有资格摆老滴!


哈哈,老八,说什么呢?

-----金凤很厚道。


2006-9-19 22:2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July

#7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八十一子 at 2006-9-20 01:00 AM:
金凤很厚道。

我读了几篇写舒婷的文章,都提到她送旧衣服给别人。这好像是她的一大嗜好,她一定有很多衣服:))我都搞不清她是写诗的,还是干什麽的?


2006-9-19 23:5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seeyourlight


#8  

写文章可能就是聊聊家常, 也不一定只是谈她写诗.

在大学的时候有一本五人诗选, 里面有她的诗.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神女峰>>:"与其在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2006-9-20 07:09
博客   编辑  引用

金凤

#9  

七月真逗。我还真没注意这点,其实这样更显出了她的实在。我喜欢。因为我也送旧衣服给别人,这不是很正常吗。。。


2006-9-20 12:38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xzhao2

#10  

舒婷's my idol.

My god daughter's 1st name is 舒婷 because 舒婷.


2006-9-20 16:05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11  

好像女人之间常这样。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金凤 at 2006-9-20 01:38 PM:
七月真逗。我还真没注意这点,其实这样更显出了她的实在。我喜欢。因为我也送旧衣服给别人,这不是很正常吗。。。



2006-9-20 16:0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July

#12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xll at 2006-9-20 09:09 PM:
好像女人之间常这样。

说着玩玩,因为印象特深:)我喜欢舒婷早期的诗。她没有幽默感,太正经,所以我不喜欢她的散文,觉得特说教。他们那一代人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我还是很喜欢北岛的散文。


2006-9-20 16:20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pugongying

#13  

要是有一天,在哪里,我旁边的人说“我叫金凤“,
我能确认出是伊甸的金凤就能感到很美呼。


2006-9-20 21:2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4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July at 2006-9-20 05:20 PM:



说着玩玩,因为印象特深:)我喜欢舒婷早期的诗。她没有幽默感,太正经,所以我不喜欢她的散文,觉得特说教。他们那一代人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我还是很喜欢北岛的散文。

同意July妹妹.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6-9-21 00:0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散文天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