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原创]文学不能承受之重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枯荷

#1  [原创]文学不能承受之重

  对于文学,总听见一些人在说大气与深度却不想,大气,能大过历史学?深度,能深过哲学?为何不能把文学身体上附着的灰尘掸尽,把缠绕其身的蔓藤根除,恢复其本来面目,使文学之翼得以张扬,而不是裹在一层又一层的桎梏中难以翻身。

  文学走到今天,已经远离了文学产生的初衷,更与其最初功能大相径庭。文学成了擀面杖,把诸如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等等一系列的学科象揉面一样揉在了一起,成了什么都不象,统统在文学的范畴内如群魔之乱舞,任谁都来踩上几脚,任谁都以文学为幌子,既不追求历史之明晰,也不追求哲学精确,更不追求社会之责任,只笼统的把所有的糨糊往一起灌,要文学既是哲学的,又是历史的,还要是社会的,要有明确的主题思想,要有深刻的文化历史内涵,要有能担当的社会道义,总之要具有法律的审判功能,又要有教育的说教功能,只在文学空泛的理论概念中浑水摸鱼。于是文学成了包罗万象,无所不能的怪物。

  当我们无法区分其是否文学或者哲学时,统统如清扫垃圾般都倒进了文学的筐,也不管文学是否能承受,也不管文学是否愿意承受。文学之毁灭,来自文学者妄图一霸天下的独断权。文学极尽其能的吞噬着其他学科,以为文学比任何学科都更能承载社会之责任,更能改变社会之面貌,于是,文学拖着越发臃肿和疲惫的身躯前行,越发的缓慢迟钝,越发的让人感觉垂死的到来,远远就能闻到那腐朽的气息。

  一直以为文学再是高明,也仅仅解决个体的心灵问题,自心灵改造开始,是间接性的逐步渐进的社会改良过程,这些从宏观上是无从体察的,但是在对心灵构筑的时候,实则是社会变革,社会改良最基本的催化剂。如果先缺失于心灵,社会外部如何的变革,对于人性本身是没有根本撼动的,社会的真正意义上的变革也流于空谈。

  就文学改良而言,五四的新文化运动是最显见的对于整个社会的变革和推动的一次文化史上的盛事,人的思想在蜕变中对社会的认知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而对整个社会的变革起到内动引发外动的作用。由文化产生变革,这该算是最为成功的例子。而大多的时候,文化的推进并非那么显而易见的,更多的是水滴石穿的渗透作用,不知不觉中对社会造成影响,并使之改变,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的。

  一味地夸大文学的影响作用,是对文学本身的不负责任,是一种用文学取代其他学科的专权意识,文学本身的作用是有限的,是要依赖于其他学科和艺术门类得以推而广之,并在吸纳其他优秀学科成果的基础上得以辉煌的。文学既解决不了社会问题,也解决不了社会矛盾,能于混沌与迷茫中解决心灵之困惑就已算是文学之功,为何还要强把一些不属于文学的功能扣在文学之上,使得其难以轻装前进呢。

  大多的文学人沉醉在一些虚幻的文学表象上自得不前,总以为文学是拯救人的上帝,是社会缺一不可的组成。实则,文学不过一精神,一种介于现实和虚幻之间,人们的精神得以依存的载体之一。

  我们通常概念上的文学本身并不是普遍的,可以被任一阶层所广泛接受的载体。就一些最普通最基层的民众而言,当文化程度和生活水准还没有达到可以消费文学的时候,文学无疑是奢侈和多余的,是一种时间和金钱上的极大浪费,远不如大米白面来得更为实在。文学远远离开着他们的生活,尽管多数的文学都以贴近他们而塑金造银,那不过是文学者一相情愿的造梦,并自以为是的认为是唤醒民众,体贴民众,是为民众而文学,却忘记了,民众根本连阅读的机会都少的很,哪里有时间看这些饥不能饱,渴不能饮的东西。大多的文学得以被广泛接受并为人们所熟知,更多是依托于其他艺术载体而非文学本身,如评书杂弹,民间曲艺,舞蹈,音乐,戏曲,电影等。这些艺术形式对文学起着起死回生的作用,大多僵死的文学经由这些艺术形式而重获新生。但是文学却不肯承认这样的现实,而孤傲独立,并且蔑视其他艺术,标榜自己的高贵。

  文学本身是带有自我宣泄,自我满足,向外展示暴露自己的一种手段,这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东西要肩负起社会的道义和责任本身是牵强的,也是乏力的。文学能在一定范围内陶冶情操,提升一部分人的精神生活水准,是感受感知的交流与传达。

  就目前中国社会之现状而言,文学为大众服务,这样的倡导或许是积极的,但绝非现实的,群众基础这个提法本身存在着不科学性,就一个层次的人而言,对于精神的追求都是不一样的,更何况不同层次不同追求的人。而大众口味,本身也是一种千篇一律的陈旧观念,文学之所以能得到繁荣昌盛,就在于其百花开放的绚烂多姿,而不是单调的色彩。文学作品的芬芳争艳,是大众精神口味多样化的一种需求上的满足。一枝独秀,意味着文学的匮乏和精神的严重缺式。

  文学何去何从?文学是否要取代其他的社会学科,成为无所不能的上帝呢?成为社会的拯救者呢?我想,是行不通的,至少目前还没有一部文学作品有过这样的功能,那么我们为何还要一条路走到死,非要把文学压得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呢?


后记
每个人能代表的只能是自己,不能代表一个群体,做一个群体的发言人只能是后来者为了某种目的特定的,而非发言者自定的。推举出来的发言人也仅仅代表推举者所要表述的部分意思,不是全部意思,也只能代表某时某刻的意思,而不能代表所有时间的意思。


做好自己,用自己影响他人,而不是代表他人。


除了奴隶需要主子,一般人都不需要。


中国人有一个毛病,就是生怕自己站错队伍,所以一种盲目的从众心理影响着自己内心的选择,而这几乎就是扼杀了很多人创造性的根源所在。


中国不需要代言人,只需要独立思考的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别把文学打造得那么高尚,实则都是发泄的过程,大多的作家都有暴露癖,暴露自己的思想,暴露自己的生活,大多的也都是意淫者,恨不得人人被他们意淫了还要跟着喊好。


文学就是一个自恋的东西,越低级的作家越自恋,越自恋越要写。当不自恋的时候,就彻底的放弃写作了。所以伟大的作家一辈子只有一部或者两部作品,而这得以不朽。


2006-6-6 11:0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QQ  编辑  引用

文章

#2  

谢枯荷好文。

我一直觉得自己写的东西不深刻,挺自卑的。现在可解脱了。其实任何东西,写的人开心,读的人高兴,就达到目的了。



足球妈妈
2006-6-6 15:0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3  

赞同。文学先是个体的、个性的,然后得到群体的认同,具有普遍的价值。

----文学本身是带有自我宣泄,自我满足,向外展示暴露自己的一种手段,这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东西要肩负起社会的道义和责任本身是牵强的,也是乏力的。文学能在一定范围内陶冶情操,提升一部分人的精神生活水准,是感受感知的交流与传达。

----每个人能代表的只能是自己,不能代表一个群体,做一个群体的发言人只能是后来者为了某种目的特定的,而非发言者自定的。推举出来的发言人也仅仅代表推举者所要表述的部分意思,不是全部意思,也只能代表某时某刻的意思,而不能代表所有时间的意思。


2006-6-6 15:1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4  

枯荷目光锐利,理论功底深厚,铺陈展开论述的本领于女网友中出类拔萃,男网友
大多也望尘莫及。佩服之余,自叹不如。

别人不叫好,我就需要多使点劲。

这篇还可以发现匆忙行文的痕迹,最好再加加工。不论怎样,一篇佳作!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6-6-7 07:5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benfangd


#5  

以小说为例,开始因为读者面广,所以,很多其他的家就用小说的形式来表示一些哲学思想、科学思想,比如,鲁迅写小说,凡尔纳写科幻。
当读者平均教育水平提高后,读者会读杂文去学新思想,看“时间简史”这样的科普书去学科普。所以,小说中也没有必要在去表达深邃思想、或者科学知识了。
当然,御用文人还是需要用小说的形式去支持付钱人的政策。
对于自由写作的人,表达自己感情就足够了。


2006-6-7 08:55
博客   编辑  引用

pugongying

#6  

咱不是你们文人,但是咱也要搅和一下。

没有看明白为什么“文学不能承受之重”.
〉,就一个层次的人而言,对于精神的追求都是不一样的,更何况不同层次不同追求的人。
又说;
〉而大众口味,本身也是一种千篇一律的陈旧观念,文学之所以能得到繁荣昌盛,就在于其百花开放的绚烂多姿,而不是单调的色彩。

你这不是反了正了不想让文学为百姓服务吗?

研究工学,理学,天文学,地理学等等,都有为社会服务的前提,
怎么就文学没有这个任务了?

你们要是只为了自我宣泄,自我满足,那得看你们宣泄的是什么,
没有读者买你们的帐,你们宣泄的还有意思吗?;)


2006-6-7 23:02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pugongying

#7  

del


2006-6-7 23:40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兰若

#8  

同意蒲公英,没有必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看不出鲁迅写“阿Q”时有多自恋。。。


2006-6-8 00:00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况也

#9  

读来很畅快, 尽管对某些太绝对的观点不能全然苟同. 文学的包袱太重确实不利于文学的发展. 不知道学术上是怎样定义文学的, 按我自己的理解, 文学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学科(历史, 哲学, 科学, 神学等)实际上在于它满足了人的表述欲望, 和艺术差不多(形式不同而已), 而且这表述的结果就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其他什么东西, 例如一个科学家也可以用文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表述科学内容, 但其产品充其量就是科普文章 - 文学的一个种类, 而不能成为一篇科技论文. 所以我认为文学不是不可以承载其他学科的内容, 而是一部文学作品, 不管其其他学科的含量多高, 都不能取代相关主题下该学科正宗产品的作用. 举个例子, 郑义的"中国之毁灭", 确实是一部关于中国环境危机和制度冲突的不可多得的巨献, 里面有他和同道呕心沥血收集来的大量详实资料,  但整个架构是文学的, 缺乏科学的严谨逻辑性和求证的完整性, 因此它是一部高质量的严肃报告文学作品, 但它不能替代环境评价的科学报告.


2006-6-8 08:5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枯荷

#10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pugongying at 2006-6-8 12:02:
咱不是你们文人,但是咱也要搅和一下。

没有看明白为什么“文学不能承受之重”.
〉,就一个层次的人而言,对于精神的追求都是不一样的,更何况不同层次不同追求的人。
又说;
〉而大众口味,本身也是一种千..

蒲公英好~

我从来没有说文学不要为大众服务。很多现在的文学都自居大众的代言人,谁推举了?这些大众又是谁?有没有科学的划分,谁做过市场的调查,哪些大众需要曹雪芹,哪些大众需要鲁迅。比如我喜欢林语堂,而并不推崇鲁迅的作品,那么我这个大众和另一些大众的矛盾如何解决?为一部分人服务了,就要冷落另一部分人,始终一个文人都不能满足大众,那么大众的提法意义在哪里?

很多的文人在生前都是穷困潦倒的,没有市场,那么他们写的作品在当时是不是就不是为大众服务的,是不是就是脱离大众的。什么是经久不摔的文学?为了哪些文学类型而创作?


文学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说白了,除了极其有道义的人,圣人角色,基本从事的创作都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而文学表现的尤其突出。

一个朋友说的:文学就是作者的自言自语,明不明白是读者的事。也就是文字写出来后,注解的权利在读者那里,任何符号的烙印基本都是读者给打的。如果一部作品完全是作者解释出来的,那么作品的价值基本也就没有了。文学就是要有想象空间,就是要有读者发挥想象的空间。一句老的很的话: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人的哈姆雷特。


放下包袱,给文学减压,减负。说实话,看一些文学作品看得很累,为作者累!面面俱到,就是谁也照顾不到。


2006-6-8 09:2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QQ  编辑  引用

文章

#11  

鲁迅也自恋啊,他恋自己的文字。

>>同意蒲公英,没有必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看不出鲁迅写“阿Q”时有多自恋。。。



足球妈妈
2006-6-8 09:3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12  

鲁迅要是不自恋,写文章弄那么多马甲干什么?后期一天到晚和人家笔仗,“一个
也不放过”干什么?都是为了劳苦大众,谁信呀?依我看,老鲁不是一般的自恋,
所以上世纪文学成绩数他最高,可惜后来惨遭中共强奸。

古往今来,真正的圣人作家有几个?我几乎想不起来一个。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文章 at 2006-6-8 10:36 AM:
鲁迅也自恋啊,他恋自己的文字。

>>同意蒲公英,没有必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看不出鲁迅写“阿Q”时有多自恋。。。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6-6-8 11:3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冷热

#13  

一个有意思的大题目。有一些概念不清楚,能不能缩小一点范围,比如文学包括小说诗歌,也包括报告文学杂文,甚至包括文学批评,其观照和反映的领域和方法很不一样。比如集中在文学性方面,问题可能比较好谈。


2006-6-8 12:0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散文天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