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Anti-world Man] 一个严重的虚无主义者(主题随笔集)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fanka

#1  [Anti-world Man] 一个严重的虚无主义者(主题随笔集)

一个严重的虚无主义者

基器/著

《开始的话》
对我来说,多一个故事少一个故事无所谓。我看书希望人家提供给我一些思想方式。哪怕极端化的,不完全正确的观察世界的方式。我会觉得,还有人这么看待事物呢。
                                         ----陈染
清晰明了的思想而让人可以领会的东西,到头来却不产生任何神奇的东西。每一种思想的发展动力就是它的极端形式。
                                         ----茨威格
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不是没有思想的人的日常家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娱乐。
---钱钟书
我希望人们看着我,就好像我是从世界外面进来的。
                                         ----基器

《人类无规则运动》

1
从不喜欢去说服别人,你拥有这样的想法,他拥有那样的想法,但那又有什么不同,他们都只是人的想法,你拥有这样的经历,他拥有那样的经历,这又有什么不同?你拥有你的朋友,我拥有我的朋友,你拥有你的生活,我拥有我的生活,但那又有什么不同。
我们都是人,都只是在生活。

开始倾向于做一个没有看法的人,不是宽容的接纳一切。因为宽容也不过是一种看法。而是一种完全空无的内心状态。觉得有没有看法其实都是一样的,这样的看法和那样的看法其实都是一样的。世界不需要我对它有什么看法。
激烈的争论在我看来是可笑的。我一点也不喜欢各种观点的讨论争执,我希望我一发言就能超越所有一切的观点。

为什么没有一种东西,看待人类所有的一切如同人类看待动物界一样呢?所有的一切都会消解在一个平面上。
看,这就是狗的生活。
看,这就是人类的生活。

2
有时候我走在大街上,生活在那些人群中,感觉却像是无数个蝌蚪般的抽象的原点在随机的无规律的游动一般。类似中学物理中学到的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图像。没有规律,也没有意义。那么无聊,那么微小,那么混乱,也那么可怜。
那些密密麻麻的排列在大地上的人群,全是一次受精结果的产物,其实就是一个精子和一个卵子的结合体。他们竭尽全力的生活,我看到的却是这个结合体如同分子无规则运动般的图像。

3
每个地球人生活在这个叫世界的环境里,忙忙碌碌,不会怀疑自己的生活。就好像每只蚂蚁在它的巢穴里忙忙碌碌,不会有一只蚂蚁能够飞翔到巢穴的上空俯视它们的生活,像某个正蹲在地上俯视这群蚂蚁的人类觉得这只不过是一种微小动物的生活,感觉到“可怜”与“有限”。同样,也不会有一个人类的在地球的上空去俯视这个星球的生活,觉得这只不过是一种微小的叫“人类”的生物的生活,感觉到“可怜”与“有限”。

4
有人问我讨厌什么,喜欢什么,很多人都有明显的价值取向。他们会明显的表明自己讨厌哪一类人,喜欢什么事物,对我来说,这种情况不存在。我并不是对他们说的那些事物没有任何的厌恶或者喜欢的情感态度。但我会在同一个价值层面上去看待这个人类的所有活动。
如果说真的厌恶什么,那么我要说是整个人类获得这一整体。当你把所有的活动、现象汇集到一起来看待时,你就会产生一种“没意思”的感情。而当你沉浸进去,你开始生活,成为人群中的那种人,获得具体的感受,拥有各种的态度取向。
因为每个生命都是具体的,所以有不同的感受和取向。就好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有各种的方向与轨迹,而当我们跳出这些具体的时候,所有的感受都只是一种感受,所有的取向都只是一种取向。
所以遗憾的是我们都太具体了。我们沉溺于每个分子的运动,不知道其实所有的分子的运动都是一样的。所以需要的不是关注每个分子的轨迹和方向、许多分子的碰撞关系。所有的分子其实都是一样的,都只是分子。我们要研究的是这都属于同一个本质的分子的一般性的本质。
所有的喧嚣都在一粒尘埃中。

《没有什么值得信仰但一切都值得去爱》

1
没有一种生活是具备充足理由的,但每一种生命都是充满充足理由的。
你可以选择任何一样生活。这样的生活,和那样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爱好。和那样的信仰,又有什么不同。
但当你的选择是面对生命做出的,每一种生命都是具备充足理由的。没有人有权反对任何一种生命。
生命和生活是生存(或者说是存在)这枚硬币的正反面。

2
世界是平的,没有什么值得过分信仰。
世界是平的,没有一种生命不是应该被尊重的。
名言说:“困境造就美德,选择彰显品质”。这句话前半句说对了,困境的确造就了美德,但所谓选择彰显品质却很虚妄。
人类只有在被动的时候才显得是人类,才显得美好,人类在主动的时候往往乱七八糟。

3
从某种完全概念化的角度说:
我们不应该过于宣扬和崇拜一种(一些)价值观,而鄙弃另一种(另一些)。任何一种价值观都只是“一种”。任何一种价值观的都有某种的缺陷,都带有某种的束缚。都是人类这个动物群体的产物。

没有什么是必须的,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如果说这世界有什么绝对真理的话,那就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科技领域除外的文明其它领域,基本都是这样。很多的所谓格言、警句都经不起推敲。格言、警句往往强调一个方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让人们深切的赞同认可甚至信仰,却不知道这些句子往往忽略了其它可能的方面。

5
没有什么值得过于信仰。但很多时候我们在完全的甚至盲目的投入到一种信仰的过程中,淋漓尽致的释放了生命的能量和快乐。
永远也别为完全信仰某一种生活而得意,因为每一种生活都有对立面,某些人正在你信仰的生活的对立面好好的生活着呢。

6
追求某些别人建立的价值信仰在这个时代尤其流行。人选择一种生活的时候,应该很清楚是从外部选择了它,还是从内部选择了它。

7
你可以完全的活在现实中,也可以完全的活在幻象中。

8
对于个人来说,我说的是对于那种纯粹的绝对的个人来说,真理是不存在的。这个说法的意思是,个人可以接纳一切的思想为真理,也可以拒绝所有的思想以为不是真理。要理解这句话可以借用一句俗语:幸不幸福只有自己知道。人的外部选择可以有千万种,却由内部决定幸福与否。说现实(比如物质因素,比如人与人之间的比较)会影响到这种幸福感是错误的。因为只要内心无比强大,外部的影响便为零。所以佛典有云:旗未动,风未动,是人心在动。
但是因为一般的个人只能是具体的,不纯粹的,不可能极限的。所以他只能生活在这中间,过一般的生活。


《世界的本质是可怜》

1.世界的本质是可怜
我从来也没有反对过生命,我也从来没有敌视过生命。相反,我热爱生命。可是,这个我如此热爱的生命却是如此让我感觉难于满意。我对它感到厌烦和不满意,同时在心底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期待。(我说的不是我个体具体的生命,而是存在在我身上同时在存在在其他人类身上的那个一般的生命。)我只是觉得它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样子,而应该是另外一种样子。一种更那个“什么”的生命。可这个“什么”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不是更有希望,也不是更幸福,也不是更高级更文明。也不能用“超越”这样简单的词语来形容。不是我能描述的。它只是“另一种”。它在这个星球上寻找不到。
我不知道生命到底应该什么样子的。但我心底很清晰很强烈的知道或者说是觉得它不应该或者说可以不是现在的这个样子。
我不知道这个星球上有几个生命有这样的感受。
我们如此热爱生命,可是它不是我们期待的那样。我们觉得它应该是另外一种样子。这就是我们的热爱。我们的热爱不是表现在占有,使用和消费生命上,我们的热爱表现在希望和期待生命上。我们希望它是另外一种样子,我们对生命的爱就表现在这里。
或许是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过于强烈和纯粹的原因。
而生命让我们失望,它从来不表现出有另外一种脱离现在这个它现在这个面目的可能。所以我对它感到厌烦和痛恨。我们如此热爱的生命却从来不表现出超越它现在这个我们不喜欢的模样的一点点可能,我们的厌倦和痛恨就表现这这里。这是作为一个人的生命的悲哀。我不是对现实失望,而是对生命失望。我也不是对我一个人的生命失望和不满意。(那样看起来不就是一个不成功者的牢骚吗?)我说的是存在于我们整个人类生命的每一个个体上的那个生命。我是对生命本身不满意。

一切的生命都是那么的有限和可怜。

还记得第一次坐火车的时候,也就是第一次坐火车离开故乡那个封闭的山村去一个大城市求学的时候,面对汽车上看见的那些匆忙奔走的人群,面对火车站里那些等待着的行李和面孔,看着远处城市里那些盒子一样耸立的楼群,看着乡村里静默的河流,道路,农田和房屋,我第一次的感觉到自己看到了“世界”,第一次的感觉到自己“来到”了世界上。并且在第一次的见到这个世界的同时也突然的灵魂出窍般的明白了它那可怜的本质。我第一次的为这个世界感到一种说不那么明白的可怜和悲哀。那些人类的面孔和身影,那些城市和乡村的景观,这一切组成的画面都在展示着某种从未领悟到的超验般的东西,似乎在告诉我,这个世界的本质是那么那么的可怜。就像世界脆弱的心脏露出来了一样。我突然在一瞬间感到:大地是可怜的。人群是可怜的。这个星球是可怜的。生活在这个星球上也是可怜的。

并不是当时看见的那些景象展示出来的某个特征比如贫穷麻木或者喧嚣浮躁让我感到伤心,而是世界在一瞬间展现出来的它的那种本质真正的触击到我的内心深处。我突然感到它那么的可怜。那么的令人辛酸。那么的需要和渴望有一种被理解和认识。那么值得那么应该被疼爱和关怀。那些人群的面孔,那些大地上的景观,此时展现的不是某种具体的特征,而是展现的“世界”。我在一瞬间看到了全部“世界”,我也在一瞬间看穿了它完全不是像我想象那样的本质。那是一种可怜。
我看到所有的人都在生活,所有的人也都逃离不了生活,但那天,我跳出某个具体的生活,我看待着这所有的生活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着,这时候,我无比清晰强烈的感觉到,活在这个星球上,拥有这种所谓人类的生命,其实是极其有限和可怜的。
无论富贵,还是贫穷,是享受幸福,还是忍受苦难,是被束缚,还是自由,都显得那么有限和可怜。

我为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生命感到可怜。虽然我也知道这种情感显得有些过分夸张,但我却觉得这种有点好像超越了一切到达极限的体验至少你也能感受到一点点吧。

加缪说,世界的本质是荒诞。也许他是对的。但我理解的世界,最终的本质,不是荒诞,而是可怜。只要想想这个星球上所有人的生命,都在如此这样的生活着,你就会产生一种清晰的可怜感。这种可怜并不太多表现在人类遭受的苦难,人类本身的混乱和毛病,而更多表现在人类生活的本质。那就是说,即使人类完全摆脱自身的混乱和毛病,这种可怜的本质依然存在。甚至或许,那时候,这种可怜感会因此而更加分明,不像现在被其他的东西而蒙蔽。

所有人都在生活,过着这种所谓人类的生活,这其实也是种荒诞。

存在着另一种生命。生命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样子。就是我那时候想到的。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少人会有这样的体验,就像我不知道这个世界脆弱可怜的心脏会多少次的无意的坦露出来给它里面的某个生命个体看到。有时候我想我很难向人们解释我的感受,可是有时候我又想难道我的这种感受不是作为一个生活在世界上的人的最正常的最应该的感受吗?难道我的这种感受不是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可能真真切切感受得到的吗?

2.另一种生命
存在着“另一种”生命。我知道。我能感觉它的存在。

生命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我们的文明耐于建立起来的最基本最原始的要素---我们人类的生命----其实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它的本质有另一种可能。

存在着另一种更应该的更具备充足理由的生命,在我们生活的现实的另一个空间里。它一直就在那里,只是它从来不出现。有时候我觉得,只要我的想法更开放一点自由一点,它就会降临到我的身上,我就能拥抱它。(准确的说是更“那么”一点,但这个“那么”究竟真正是怎么,我同样也不知道。我能模糊的感觉到,却无法描述。)现在的这个生命并不具备充足的理由。它很脆弱。另一个更应该的生命一直在等待着我们。一直在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它。它没有形状,无法言语,也无法自己现身出来或是打扰我们来告诉我们它是存在着的。他一直在我们身边围绕旋转,一直在看着我们。它可能非常期待我们能知道有它存在着,我们能找到它。他的内心甚至是焦急的,但是它只能看着我们。无形的存在在我们身边,无法与我们打个招呼,只能那么的看着我们。但是我们无法看到它,找到它,和它发生什么联系。虽然我们知道它似乎是存在的。这是我们的悲哀。
有的时候,我似乎在一瞬间感觉到它那么的一闪而过。灵魂出壳一般。我似乎看见它在一个深深的巷子那头一个影子一闪而过,然后消失。一种捉迷藏的感觉。

我永远也找不到它,我只能一直感觉到它是存在的。这另一种的生命。
或许我们永远也找不到它,这是我们的命运。

有一种普遍的说法是,上帝是一直在看着我们的。看着我们的难道是上帝吗?不,那是另一种生活。她无法与我们对话交流,也无法进入我们的生活,只能那么悲悯的看这我们。就像上帝看这我们一样。

有时候我想,或许,我们创造出“上帝”,就是因为有另一种生命存在吧。它无法被我们证明存在,但我们一直会感觉着它存在着。
当然,上帝并不是那另一种生命。上帝被我们创造出来,从此,它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发生,只是看着我们,接受我们的祈祷,就是因为存在着这另一种生命吧。
他在看着我们和那另一种生命的距离。可笑的,又可怜的看着我们永远也找不到它得不到它,甚至和它时时擦肩而过也不能察觉。
我们人类的命运因此充满了可怜的味道。


《生命》

人们活过
就好像他们没有活过一样
人们活着
却好像他们不知道一样
他们拥有生命
却好像他们不知道他们拥有一样

有时候我真想
跑到大街上随便的抓住他们中间的一个
朝他喊叫
你拥有的是生命啊

我只想这样的喊叫
可是生命真正是什么
我却不知道

我只想这样的喊叫
可是我的生命究竟应该怎么过
我却不知道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鬼使神差的写了这样一首诗。这是真实的生命感受。
我想我的确有点疯狂,但我想我也应该真诚,不要虚假的掩饰什么。

一直以来,我默默的在内心发展着关于生命的种种感受-------对于抽象的生命本身强烈和清晰的关注,对于它长久的、无比细致入微的感受和观察(大多数人对生命本身是没有太大的知觉的,只在乎此刻本能的满足与快乐),对于世界上一般的普遍生命的不满意,对于一种似乎并不在现实中存在、而只生活在我内心中的“一种纯粹的真正生命”的无限幻想和热爱(我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样的,似乎我越是幻想和热爱它,它就越显得纯粹美丽)。
直到有一天,这种强烈的不满和强烈的幻想与热爱,发展到极限,我在一瞬间内心爆发,无比强烈的想表达一下我内心的真实感受-----那种一直以来发展形成的奇特的“生命观”,那些强烈的厌弃,幻想和热爱的感受-----我突然想像一匹野马那样的冲出自己的窗口,跑到大街上,随便的抓住一个人,一个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在阳光下朝他喊叫:你拥有的是生命啊!“你拥有的是生命啊!你拥有的是生命啊!”我一遍遍不停的喊叫着这个单调的句子,表达着我内心难于抑制的强烈感受。幻想中我同时流下了真诚而丰盈的泪水。这泪水中含着恨铁不成钢这样的遗憾,同情和爱。
“为什么生命是这样的啊?为什么我们所有人的生命不是另外一个样子啊?”然后那个真诚的孩子开始小声啜泣,抑郁的喃喃自语。大街上的人们围观着这个疯子,而这围观更让他觉得他们可怜。“你们就只能做类似这样的事情吗?”他在心底想。
这是幻想中的情形。我只是想用这样夸张的形式去表达我的感受,我强烈的渴望和爱。但我并没有真的这样做。在现实世界中去实施这样的行为是可笑、不理智和不合时宜的。而且大多数时候我把自己隐蔽得很充分。无论内心世界狂野古怪得多么繁华茂盛,在外表看来我不过是个表情淡漠的普通人。没有人知道我内心在想什么,我习惯所有一切的想法都是秘密状态下进行的,有一种天然的我喜欢的神秘和激动的乐趣,同时也适于那些想法更加自由肆虐的生长。恩,记得当时我内心世界的感受是那么的强烈,但我习惯性的坐在那里,让它们----那些感受那些幻想-----自由生长了一会,肆意的把自己浸染,让它们肆意的在情绪的血液里蔓延铺张,及至沸腾,然后彻底的把自己淹没。然后幻想的泪水真实的流出了现实的眼眶。只有一滴,被我随手轻轻的揩去。再然后我又回到了平静的俗世生活中。
然后我写下了这首诗。

对于生命,我有强烈的热爱。这种热爱发展到极致,最后甚至以一种反常态的面目出现。我热爱的生命不是那些普遍的生命,我热爱的是我内心幻想的那个纯粹的生命。
事实上世界上几乎所有人的生命在我看来都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生命,我似乎只为那种我幻想中的真正的生命而活。可是这真正的生命是什么,我却不知道。它是我说的“另一种生命”。我只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却无法知道它具体的面目,也无法找到它。它似乎只是作为现在这现世的一切生命的对立面而存在。
其实我不知道生命是什么,但我想它至少不应该是我现在见到的大多数生命的这个样式。其实我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和方向,但我能无比强烈的感受到自己身上生命的涌动,并不知道如何使用。
这就是我的感受。

这是真实的生命感受。对于生命,我比谁都感受强烈。我从来不关心哲学这一类高深宏大的东西,但是我关心自己拥有的这个生命。在日常的思考中总是会毫不犹豫的直接联系到“生命”这个词语。在记录我生活和思维轨迹的日记中,我也会毫不含糊和毫无顾虑的直接和它打大量的交道。
这源自我对它的存在过于强烈的感受和爱。任何一个人可能不理解哲学,但是不可能不感受到生命。因为生命是每个人都拥有的,都能感受得到的。
只是与别人不同的是,我对自己生命的感受更加强烈,而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
我觉得生活不值得我们去关注,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生命。
曾经我在日记中写过一句话:我们不应该为生活而活,而应该为生命而活。
只有当生活作为我们渴望的生命的载体的时候,它才值得我们关注。
而大多数的人,沉溺在具体的生活里,早忘记了生命。

有时候,我会长久的一动不动的独自坐在那里,默默的纯净专注的面对着这样一首简陋的诗歌。这些貌似幼稚的句子对我来说似乎拥有无穷的魅力和魔力。我喜欢它们。
“只要不对生活发问,什么样的生活都是好生活。”作为对这首有些极端的诗歌对我的折磨的反击,我写下这样一个句子送给我动荡的内心。


《人类不能俯视人类》

对人类的一种可怜感,这是我自己的一种真实情感。

人看其他的动物的生命是会感到“有限”的。比如人看狗,觉得狗这一生没有什么意思,不过是出生,长大,打架,看家,交配这些事情,然后老了死去。没见过说一只够要去周游世界的,那是我们人类可以做的,却是狗的生命范围之外的事情。我们人类的选择范围当然比狗要广阔丰富的多,于是很多人觉得人的生命很有意思,狗的生命没意思,殊不知从某种同一性看,人的命运何尝不是另一种狗的生活呢?狗的生活只有那么几件事,人的生活虽然丰富,其实也是有限的几件。狗不会周游世界,人的生活也有人的能力范围之类的事情,人不能做那样的事情,就好像狗不会想周游世界。
只是这生活还没有被我们看到,也无法被我们发现,大概因为没有一种俯视人类的生物来作为参照。

我看屋檐下的燕子做窝,那么辛辛苦苦的衔来一口泥巴或是草叶,然后又飞回去,还要去也许很远的地方寻找,然后才是衔来再一口,还要飞那么远才回来。我就很生感触,我不知道为什么它还感觉那么有意思。
不是燕子这种生活的艰辛让我觉得难受,而是那么渺小里的无意义让我感受强烈。这样努力的生活,也不过是建立了个自己的窝那么点意思。我觉得无意义。
我知道并不是它思想里要追求快乐才这样的生活,而是生命里某些控制的物质带来了这样生活。燕子没有人那么复杂的思想,更多的只是在按照生命的模式机械性的度过一生。人或许本质也是一样。

人会很这样的看待动物比如燕子的生活,但是人类却不能很这样的看待自己的生活。
人总是很热衷于自己的生活,沉溺于自己的生活,献出自己的生命热情。就像燕子也是热情的生活着,但是人类看燕子的生活是低级的,却不觉得自己的生活是低级的。
人能够以俯视着的姿态去看燕子的生活,但却没有一个人类,也没有一个其他的生物去俯视着看待人类的生活。
没有一种其它的生物俯视人类,所以人类觉得自己是最高级的。所以人没有觉得自己的生活其实也是一种极其的有限。

我会以一种觉得“有限”的眼光看待人类。
人类能够建立文明,拥有社会,就以为是高级动物?蚂蚁还不是照样是在改变世界,蚂蚁把植物的果实般回自己的家里,也不是改变了世界了吗?
放在宇宙中看,人类对他生存的地球这个星球的改变,是不是和蚂蚁对他巢穴周围环境的改变一个级别呢?

每个人生活在这个叫世界的环境里,为自己的生命而忙碌,(追求生命的闲适也是一种忙碌),就好像每只蚂蚁在它的巢穴里忙忙碌碌,不会有一只蚂蚁飞翔到巢穴的上空俯视它们的生活,像某个正在俯视着它们的人类意识到这只不过是一种动物的生活。同样,也不会有一个人类会在人类的上空去俯视着人类的生活,觉得这只不过是一种“人类”的生活。

《我可以厌倦一切生活》

我想我可以厌倦一切的生活。
开始,我厌倦了很多的音乐。我觉得所有的音乐都不好听了 。然后,我发觉,既然我可以厌倦音乐,那么我也可以厌倦一切其他事物。厌倦音乐是因为我听了太多各式各样的音乐,我感觉大概把所有的音乐式样都听遍了,我觉得各种音乐我都经历体验过了,无非是那么回事。曾经激动的后来也就渐渐平淡了,开始以为惊艳看多了也就觉得一般了。量的积累最后形成的不是惊险的波涛,而是平静沉默的深海。
我想,那么,要是我把各种各样的生活都过一遍,那么我也可以,也会厌倦所有的生活。当然我无法过完所有的各式各样的生活,但是,我想,既然我能达到感觉所有的音乐没意思的感觉,而达到这种感觉的时候我并没有真正的把所有的音乐都听过,我只是达到了一个量,一个我感觉充足的量,我并没有达到极限,然后我就形成了这种厌倦的感觉。那么,虚拟的,我想我也能够在某天达到所有的生活都被我厌倦的时候,那一天至少在感受上我感觉过完了所有的生活。
也许,需要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甚至更多的生命。(我要生活几条命几个时代才能厌倦所有的生活呢?) 但是,我想,这是可以达到的。
既然我可以感觉到厌倦所有音乐的一天,那么我也可以感觉厌倦所有生活的一天。
那一天一定会非常美好,将是完全新鲜的一天。想想,对于一个人,当所有的生活被厌弃了,会出现什么呢?他会找到什么新的东西吧,因为之前的各种生活的“量”的累积并不会浪费。

对于整个人类,我也希望有那么一天。如今每个人都是热爱生活,可怜的热爱着这种叫“有限”的生活,没有人出来说怀疑和反对自身的生活。因为量的累积没有达到,人们不会去从根本的基础上去思考和质疑生活。
人类的每一次科技革命,文化革命,大抵都是在这一类别的事物累积到一定的极限,然后出现跳出这一类所有事物的极限领域的新的目光和思想,用一种完全变异的模式去看待和对待传统的事物。每一次变革都是超越曾经身处其中无法看清的局限。
那么文明呢?文明如何才会被超越呢?

希望对于整个人类,有那么一天,所有人感受到厌倦厌烦生活,感受到他从来身处其中的生活值得鄙视和反对。
然后,一种完全和现在的生活本质和模式完全不一样的生活,一种可以替代覆盖现在人类的“生活”的并把它完全更新的生活,那种一开始出现我们都不敢不习惯叫它为“生活”的新生活,就会出现吧。
那或许就是我们终极寻找的希望和出路。


《世界像什么》

如果要把世界比作什么,我想把它比作一个巨大的摩天轮,它一刻不停的在转动着,并且伴随着转动,摩天轮的半径在缓慢的增长着。它像一个庞大而迟缓的生物那样缓慢的无言的向四周发展,扩大自己身躯体积,同时肩负着一种无名的使命一样的运转着。这不需要理由,世界在运转,世界在增长,都以一种天然的说不出来的也不需要证明的力量前进着。多数人的生命只是在维持摩天轮的运转,少数人的生命使它增长发展、膨胀。但无论这种运转,还是这种膨胀,都是不具备什么理由莫名其妙的。
它生来如此。
有时候我看着这个巨大的缓慢的美丽的轮子,我看着它总是那么无言的缓慢的不断的转着,增长着,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和要求,但也永远不停下来。它不发表什么声明来表明它有什么目的,也不表露什么情感来证明自己是个什么,就那么的转着,没有感觉一般。它似乎是木然的,但是它的行为又是那么的坚定不移。让我这个看着它的人内心升起那么的一种既厌烦、荒谬、又敬畏和恐惧的感情。
也许你怎么看它,打它踢它,挑战它,在内心希望它,祈祷它,哀求它,同它讲代价,它也就这样的转动生长着。这让人感觉厌烦和荒谬。而它永远的这样着,本身又生发出一种无言的荒诞力量。这力量荒诞,但也很有力。它让你敬畏甚至有点恐惧。这就是我们的星球,我们的世界。一个巨大的莫名其妙的轮子。
它在前进着,但是目标不明。
不是没有目标---没有的目标会造成堕落,但它没有------而是目标不明。这似乎是一种更大的悲哀。这个轮子身上微小的臣民都为着具体的目标生机勃勃的生活着,但是这个轮子却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也不知道现在为什么要这样。
它只是现在已经这样了。因此它就这样。并且继续。
它不停的向四周扩大和生长,这似乎代表着希望和方向,但实际上这也是目标不明的。不知道它为什么要这样。它是莫名其妙和令人伤感的。

为什么它要转动?为什么它在生长?它在干什么?这个缓慢的美丽的生机勃勃却莫名其妙的轮子。
这一刻不停的“世界”究竟是无比有意思还是无比傻逼?

世界以一种看似无比正当的方式在运转,实际上它非常莫名其妙。


《今天也会变成古代》

有一次我走在街道上,听到一首叫《一千年以后》的流行歌曲,这首歌是讲爱情的坚贞的,但是却引发了我一些似乎没有道理的遐想。
一千年前的人们听着评述看着戏剧,一千年后的我们看着电视电影,谁知道,今天的电影电视在一千年以后会不会如同今天的京剧这样面临衰败消失的危机呢?一千年以后的人们看着今天的电影作品是不是像今天的我们看着古人的戏剧评书呢?
一千年以前有科举,一千年以后科举被我们视为阻碍社会前进的毒害,但依然有各种的考试制度。一千年以后的人们会不会痛恨今天的考试制度,以为它可笑又害人。
一千年以前有皇帝和朝廷,一千年以后朝廷这种方式被完全否定,但有了政府和国家元首,再一千年以后,那时候人们会不会像今天的我们否定朝廷这样否定政府这种东西呢?
一千年以前的某场战争(比如汉朝和匈奴的战争)对于当时的国家来说至关重要,而对现在的我们来说不再那么重要甚至可以忽略,那么,今天,我们刚刚经历的一战二战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是不是对于从今而后再一千年的人不那么重要甚至可以忽略?
一千年以后,今天的某些道德规矩和法律或许像今天的人们鄙弃“三从四德”一样完全的抛弃和废除吧。(人不能超越时代,今天的我们即使把法律完善到我们认为几乎完美的地步,一过了这个时代,就会发现仍然有无限大的空间可以改善,就像清朝的人也会认为自己的某些方面已经达到饱和,但是一过了封建社会时代,一切就完全改观了。)
一千年以后,今天这些盒子一样的楼宇房屋也会成为另一种古代的建筑吧?(所以那些刻意要保护胡同什么古建筑并强调它们对于今天的我们的意义的行为在我看来是可笑的,是典型的太把自己生活的时代当“现代”,看不到时间一直在往前流动的思维。)
这是一些拙劣的没有什么道理的联想和对比。

现在的我们看待一千年以前的事情有更高级更开阔的眼光和方法,我们自然的把那个时代当成一种较为低级的时代,那么从现在而起一千年以后人们看待我们,是不是也像今天的我们看前人一样呢?这样说来,我们并没有很充足的资格总是以一种“近代和现代”的思维方式来生活,因为我们的生活本就是另外一个“汉朝,唐朝,宋朝”。
人们总是以一种错误的知觉感觉自己生活的时代是“现代”,这是错误的,因为任何一个时代的人,比如汉朝,唐朝,宋朝的人,也总是也是这样的感觉着自己生活的时代是“现代”。

日本人杉浦康平说:“所谓“现代”,充其量只是一瞬间,可我们却把一瞬间看做了一切。”这句话实在很对。“现代”真是一个可恶的词语。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把他生活的时代当作现代。“现代”的意识充满了人类历史的时间长河。这是一种很局限的思维,人们需要多理解今天的其实也是一种古代,今天的生活会被后来的生活理所当然的覆盖。

今天的我们往未来看去,看到的是一片未知.而古代那些朝代----比如汉朝----的人往未来看去的时候,看到的也是一片未知,他们不会想象到我们的今天的情况,我们今天的任何细节.正如我们看到的未来也是一片未知,一片空白. 我们今天可怜的斤斤计较熙熙攘攘的生活在当代过着我们的生活.而汉朝的人也正是这样斤斤计较熙熙攘攘的生活在他们那个时代啊.汉朝的某个官员或者民众大发对于当时世事的议论,正如我们今天的这些人对着自己的时代无比关注并大发议论啊.我们某些人为了这个社会做出的努力,和汉朝的某个官员为当时的社会做出的努力有什么区别呢?那么,我真的有这样强烈的感觉,我们今天的生活,是不是另一个汉朝呢?我们今天用那种看待一个不发达的原始的封建社会的眼光去看待汉朝,几千年后,同样有一个朝代的人用这样的眼光看待我们?我们就是他们眼中的“汉朝”?
那么,我和一汉朝的人有什么区别?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似乎就和一个汉朝的人一样在生活着。
当然,我知道,我们生活的外部形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历史在进步,改变的就是这些东西,但是,我们生活的本质没有变化-----我们都只是历史长河里一个朝代里一个普通的生命。我们出生,活过,然后死亡。我们生活的本质不是高级和低级的关系,也不是进步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关系。
社会在进步,我们生活的外在环境和条件在变化,但是人类,尤其是具体每个个人生活的本质没有变化。

说到底,我们都无法超越自己的时代,无法预知从今而后许多年后的社会面目从而使自己在这个时代的生活有所改变,我们都只能斤斤计较的生活在自己的时代里,生活在那些已经积累的知识、文明和经济的容量里----这些东西一直在往前发展扩大,我们却只能沉溺在这个时代已经积累的“世界”的容量里,斤斤计较,熙熙攘攘,最终消耗掉自己的生命-----并最终在无数个时代后被那个时候“世界”的容量发展到完全是我们这个时代数倍的人们以为原始和低级。既然我们只能生活在现有的世界的容量里,就不要太把自己和自己的时代当回事,不要太斤斤计较,因为你我都知道世界的容量一直正在扩大,很多年后一切都要从新估算。每个时代的人都把自己生活的时代当成“近代和现代”,这或许是文明进步的一个小小的阻碍?
我们今天熙熙攘攘斤斤计较无比专注的生活在自己的时代里,正如汉朝的人也是这样狭隘的沉溺在它的时代里啊。那么是不是可以说,今天其实就是另一个汉朝?我们生活在今天,就像一个汉朝的人生活在汉朝。我们的生活状态其实是一个汉朝的人的生命状态。我们一样在自己生活的时代里斤斤计较的活着。
举例说,我们今天对于国家和政府事物的关心,是不是和汉朝的人对于他的国家和朝廷事物的关心,并无二致?我们今天对于自己国家领导人名字和正在发生的社会事物如雷贯耳,而汉朝的人对于那时候宰相的名字和正在发生的事情也是如雷贯耳,而我们一般人今天已经不知道也不需要去知道汉朝的官员的名字和汉朝的事情,几千年后的一般人人们也不需要知道我们今天的太多细节。(这也是我几乎从不看报纸的原因)我们的生活----作为世界、社会、文明的组成部分的生活,很多是繁琐的没有价值的垃圾。我们却沉溺在里面不能自拔。人总是太沉溺在自己的时代。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都是自己时代的“井底之蛙”。
十五世纪每个人都相信地球是平的,只有哥伦布和少数几个人知道真理。但是到今天地球是圆的已经成为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今天我们竭尽心力想破脑壳努力追求而达不到的真理,大概也不过是未来世界里小孩子都知道的常识。
有时候我看着今世的人们对自己生活的时代和社会那么认真,就觉得可笑。

必然会存在一个时代,那时候的人们会以我们今天谈论一个封建王朝的语气和方式来谈论我们今天的时代。那个时代的人们看待今天的我们就像今天的我们看待汉朝一样的感觉。
其实我想说的是,今天也不过是一个朝代,也会变成古代。人不应该太沉溺于自己的生活,也不应该太沉溺于自己的时代。


《时间在不停背叛我们》

1
此刻的生活不值得经历,我时常有这样的奇怪感受。

我有一些这样的经验。
小学运动会上,老师要求每天每个人要写五十篇通讯稿,这是个已经超常的数字,大多数人被弄得焦头烂额,洒脱一点的还好,本真一点的就会被自己坚持的原则搞得心神不安。因为无论如何也达不到那个数量,很多人晚上失眠了好久。多年后我们谈起的时候为此哈哈大笑,觉得毫不应该。
1993年,港台音乐开始传入大陆,在中学生中间广为传唱,一时间出现了“追星族”一说,社会上因此起了一些争论,开始有广范围的讨论“中学生应不应该追星”,一时各种观点激烈上场,针锋相对。今天想想也是好笑,会觉得毫无意义,因为今天随便一个大街上就可以看见无数的明星广告。
一个著名的朦胧派的女诗人在90年代说,她在80年代写的那些诗歌现在她自己都不敢看。

这些零散的经验让我思考,我们今天经历的生活,几十年后,会不会也会被自己觉得可笑,觉得不值得?会不会觉得今天的很多思虑很多感受都是多余的?觉得生活让我们全力的投入了生命的热情和精力,却是毫不值得的?
时间很能背叛。
很多时候我们太认真的生活在当代在此刻的生活中,而时间往往无情的背叛我们,让我们后来回想起来只感到可笑。

2
在书架上选了“80”“90”“00”三个年代的文学杂志来读,打开目录,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对比。
比如80年代的目录是这样:架起心灵的桥梁。直白坦诚的心灵。××人的胸怀。耕耘在父辈的领域里。让理想起航。90年代的目录是这样:生命是一种缘。心安即是家。咸淡人生。宽容是首歌。随缘不变心。00年代的书就不要举例了,大家身处其中都知道。
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潮流,上一代的潮流被下一代淹没,被下一代的人感觉落伍,感觉低级,难于理解,甚至加以嘲笑。
有时候我想,那些写“心灵桥梁”“耕耘”“理想”这些词语的人的写作,在下一代的人心目中怎么建立意义。写“人生”“心安”“宽容”这样的写作,又对于下一代有什么意义。

他们当时热情投入生命的事情,这样的写作,在本质上是不是没有意义的?显然,他们中大多数的创作,似乎在一过了那个年代,就变得低级过时。
那么我想,他们投入生命的热情去这样的生活是不是也是没有意义的呢?

3
打另一个比方,封建时代有身份地位的人的出行工具是轿子,今天的有点钱的人的出行工具是轿车。
封建时代的权贵们无论如何想显摆自己的尊贵和福阔,想让自己最大限度的享受,也只是享受着轿子,他们不会享受到今天一般的交通工具,连公共汽车这样的普通工具他们见到也许都会觉得无比高级。他们也不会知道已经进入普通百姓生活的冰箱空调。同样,今天彰显身份,让某些人羡慕的轿车,也许就是未来世界人们眼中的“轿子”。无论你今天的轿车多么豪华多么快速,你也只是在这个年代的最高级,而也许就是未来年代的最低级,你无法预见和享受到未来的事物。也许未来世界的人们,早上一打开门,就能坐上某个交通工具去太空遨游一圈呢。

很多事物都只是在当代有意义。
有时候想想,今天狂热的追求购买汽车,以为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许就好像古代人追求升官发财追求一辆轿子一个意思呢。

4
几百年后,我们今天认真对待的事情,为之烦恼的事情,那时候的人们,会觉得简单可笑。就像一个古代的宰相操心的事情,以为是天下之大事,而今天我们看来只不过是一个封建王朝的故事。
今天的生活,也会被以后的时代演绎。以后也会有人会像我们今天在电视剧里看着那些古装人物,民国人物的历史传奇那样的看着我们今天的生活。
当年张学良奉命撤出东北,很多人骂他“卖国”,不知是蒋介石的命令。我们对今天的世界,这个信息杂乱的世界看不透,正如那个时代的真相,那个年代的普通人也看不透一样。但是历史终将沉淀 在不远离那个时代之后,陈清真相,所以我们也不必为今天的事情忧心。

个人生命中的时间,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时间,都是会被背叛的。
某些时候真感觉此刻的生活不值得经历。
但是我们无法不经历此刻的生活。我们只能更多的跳出此刻的极限,把那些多余的,无意义的消耗我们的事物去掉,单纯的活在时间里。

一个服装大师在自己创造的潮流落伍后,依然很自信的说道:潮流会过时,但风格永存。
因为那风格能单纯的活在时间里,不会像潮流那样被时间背叛。那是能够抵抗永恒的虚无的事物。


《单纯的活在时间里》

1
许多人会在某天突然问我你对今天发生的某个新闻怎么看,今天某地发生了什么事你知道不知道。我特别不喜欢这种很实在的生活在现世的感觉,因为我觉得如果我生活在汉朝的话,我肯定也会关注当时的日常时事新闻,皇帝发了什么昭告之类的,但是如果我是从今天时空穿梭去回到那个时代去做个普通人的话,我肯定回觉得那些东西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是可怜,甚至是可笑的。
这样有点像在说,今天的生活其实是不值得经历的。

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关注现实,不读报纸杂志,不关心今天发生了什么。我反问:如果让你回到汉朝,你会怎么生活?你肯定会遵从汉朝的一切,关心汉朝的那个时代发生着什么,在汉朝有限的容量里生活。
同样的问题还可以扩展为:如果让你活在汉朝,你会参军去攻打匈奴吗?如果让你生在战国时代某个国家,你会去参加那些征战吗?如果让你生在明末,你会去清军作战吗?都是一些没有意义的行为。(当然,为了捍卫正义和平除外)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你会觉得那种生活非常局限,一种“有限”或者说“低级”的感觉会将你包围,同样,我猜想,将来也会有某个时代的人看我们今天的生活,今天的思维的疆界影响下的一切都觉得“可怜”“低级”。
这就是我不愿意沉溺在今天这个时代的生活的原因。

我看见今天的人们对自己生活的时代和四周的一切那么当真就觉得可笑。他们给我一种非常“热衷于自己的时代,热衷于自己的生活”的感觉。其实,无论是这个时代,还是我们的生活,都是一种极其的“有限”。他们都在这有限里拼命的打着转转,还觉得乐趣无比。

有时候由衷的生出一种清晰的感受,他们太像人类了。

2
我之所以不愿意去生活,因为我已经看懂,所谓生活,其实只不过是在“有限”里打转转。每个人都在生活,只不过是每个人都在有限里打转转。我并不是要反抗这种有限,这有限无法反抗,这有限是永恒,因为这就是人类生活的本质。但是人应该意识到这个事实,意识到自己是有限的,自己的一切都是有限的。从而以一种客观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完全投入。
就好像你现在给一个乞丐五毛钱,他会知道这是钱,但也能意识到这不过是五毛钱。同样,人们应该学会感受到:生活,也不过是生活。应该学着指着生活说:这也不过是生活,是一种有限里的运转,一切用不了那么当真。

3
我不读报,也不关心今天的世事。因为如果我生活在汉朝的话,我大概也要关心汉朝的事呢。我不愿意只生活在当代。这并不说要追求永恒,而是要摆脱局限。我要视当代为无物,只单纯的生活在时间里。
所谓“单纯的生活在时间里”,并不从出世入世的角度看待问题,而是一种新的生活态度的处理方式。试图把自己和自己生活的当时的时间,当地的空间所有那些不必要的多余联系减小到最少,从而脱离过于现实、狭小和庸常的生活,获得一种平凡但暗含超越性的生活。一种超越自身时代与社会限制,一种单纯的生活在时间的长河里的感觉。

4
现在我挺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今天的一切和我无关.
开始这句话的版本是:所有新闻和我无关。一方面,因为我挺穷的,小民一个,一无所有,那些网络报纸上的新闻大多和我没有什么关系。另一方面,信息的过于爆炸把人搞得焦头烂额,引起一种反面的效应。好像人要刻意去摆脱这种过于繁多炫目的资讯。所以我说了那句话:所有的新闻和我无关。这是一个小民的真实感受。

一个汉朝的小民,大概也是这样的感受吧。


《对于一切不屑的权利》

如今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的金字塔形的,一直都是这样,就是说总是有人在告诉你要怎么样朝一个方向进步,要更有钱,要更有知识。。。。。告诉你应该朝某一个方向攀登,用俗语简单说就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其实也并不是哪个具体的人跟你这样说,那样反而你能够拒绝。而是社会整个意识形态是个金字塔形的,是那个意识形态在主导人们的思维和生活。人都被号召和要求往金字塔顶端的那部分攀登,那部分被赋予完全正当并且不容置疑的意义,被给与掌声和关爱。比如文化领域就是精英,政治领域就是领袖,经济领域就是富人。金字塔低端的就是被污名的,被鄙弃的,被认为是原始低级的,比如无知无能,需要被抛弃的,被给与负面情感的。
这个金字塔结构就是文明的形态,显示了世界极其不平等的一面。

安迪×沃霍曾经预言:未来世界人人都可以当十五分钟明星。这个预见渐渐被证实,未来世界的特征渐渐闪现。我把这句话理解为他预见的未来世界的特征的一个具体的传达。那就是,未来世界类似一个平面的,点状散布的世界,类似散落一地的玻璃珠,没有特别的重点,特别的分类,谁都有一定的光芒,谁都有一定的权利。也就是说,未来世界并不是金字塔形的,而是散落了一地的玻璃珠。强调渐渐消失,被平等取代。
因此不是说,你要在金字塔顶端你才有发言权,你才是明星。不是说,你是文化精英,你是政治领袖,你才是明星。人人都是明星。
这或许是在表明,未来世界是平等的。但是未来世界还要等多少时间完全才会来到,现在还不知道。

网络时代近来开始出现一个叫“装逼”的词语。“装逼”开始我理解为对那种伪装的处在金字塔顶端的骗取利益或者哗众取宠的人的攻击。这至少还是表达出对金字塔结构的认同。后来我渐渐发觉“装逼”的使用在某些人那里发生了变化,它成为一个简单的没有特别深意的人身攻击的词语。它们可以对任何有装逼没有装逼的人骂上一句“装逼”,就好像骂某人“去死”“滚开”一样。它们可以对任何事物表现出不屑,不管那个事物到底是怎么样的,是好是怀,不管那个文明意识形态里的一般标准。它展现出现代社会可以对于任何一项事物表达出不屑的权利。它成了世界是平等的看法的一个拥护和展示。

对一切表示不屑的权利的时代开始到来。
你可以对任何某一个事情表现出不屑。我觉得它是人存在的一项本质的权利。
当任何人有意识无意识的对你强调某些金字塔顶端的事物时,你可以表现出完全的不屑。
当世界上的任何事物被某些人强调的时候,你都可以表现出不同意不认可不屑。你的内心可以这样做。你不可能对所有的事物表现出认同,因为总有些事情是错的。但你可以认为所有事物都是错误的。就因为你想不认同,就因为你觉得你有这样权利,而不是世俗的还去寻找一个正当的理由,某个社会常识认可的理由。你可以不接受任何一件你不愿意接受的事物。

这里展现了两个现实:
1.现实的世界是不平等的。这是个残忍的现实。总有人向你展示某些他们认为更高级的东西,压迫你。
2.世界的本质是平等的。因为你可以从本质上对任何别人宣扬的事物表达出不屑。你可以用心灵的强大去反对现实的强大。

这也就是哲人说的,他人也许有偏见,但命运没有偏见。文明也许有金字塔,但人的内心可以不屑的把金字塔当成狗屁。


《没有我世界照样运转》

没有我世界照样运转。我喜欢这句话。
这句话并不是要人们去放弃生命,也不是要人在看透人生后放纵堕落胡作非为,而是以一种更为坦然通透的态度去看待生活。

我是一次偶尔走在大街上想到这句话的。那一次,是一个黄昏,我刚刚洗玩一个舒服的热水澡,也没有什么事,就穿着一件干干净净的单薄衣衫,随意的走到大街上随意的去游荡。我经常这样。洗完澡之后穿上一件干净的衣服让我感觉浑身非常轻盈和舒服。我喜欢以这样的状态到大街上独自慢悠悠的晃荡。大街上人们都忙忙碌碌,而我无所事事。没有人认识我,也没有人注意和关心我,我就这样拖着我的烂拖鞋,随意的四处张望,缓慢的游荡着。所有人都拥有自己的生活,他们专注的生活着,没有人注意到我这个无所事事的孤独的人。突然间我意识到这个世界也可以完全不知道我的存在,就像现在这样。似乎我独立在世界的外面一样。我想着,即使我现在死去,世界----与我相关的那部分世界------也只是短暂的改变生活的轨道和节奏,但是用不了多久,它们就会恢复和现在一样的繁忙面目,每个人都忙忙碌碌,专注着自己的生活,没有人过多的注意和关注一个生命已经消失。突然间我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真的无足轻重,意识到其实这个世界没有我也是可以的。加上当时洗完澡后穿着单薄而让我感觉身体轻盈,这种感觉越发强烈。
然后我在脑海里飞快的写下了这样一个句子-----没有我世界照样运转。
我感觉自己发现了一个“事实”。一个关于我在世界上的存在的“事实”。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没有心思关注这个“事实”,相反,一般人会以为是一个不好的悲观的、不应该过多关注和应该避忌的事实,因为如果坚持在上面纠缠的话可能无法生活,变成一个偏执和悲观的人。但是对于我,事情并不是这样。我并不因此感到不开心、悲伤和绝望。相反,我非常平静的接受和感知着这个现实,内心感到非常的坦然,有些许淡淡的欣喜和舒服。我感到自己非常喜欢这个句子。它让我感到非常的自由和舒服。是的,它展示的那个“事实”让我感到自己生活在世界上非常的轻盈和自由。我的大脑和身躯似乎因此变得非常的轻松。甚至可以说它让我褪去了“凡俗之胎”的杂乱与沉重。神仙是不存在的,但我的确因此而获得了生命的轻盈。

我知道,其实对于世界上大多数人一样,这个句子展示的事实也是无比正确的。每个具体的个人对于世界都没有那么重要的意义。即使对于那些改变世界的伟人,这个句子也依然成立-------没有他们,世界照样运转,只是运转的方式变化了而已。
但是没有人愿意过多的关注这个“事实”,而我,却甚至带着许多的喜爱热衷的迷恋着这个简单的句子,以及它展示的那个“事实”。

我感到一种“无”的快乐和自由。这并不是虚无,而只是一种干净的“无”。它没有虚无者的激烈沉重,相反,拥有一种安然接纳空荡的舒服。这是一种和谐的“虚无”,与世界友好相处的“虚无”。就好像假期的校园,所有的孩子都离开了,偌大的操场上只有无言的树木与球门伫立不动,往日喧嚣的一切现在只剩下空荡与安静。又好像是刚刚洗完澡,穿着干干净净的宽松衣服,噼里啪啦拖着我的拖鞋,轻轻松松自由自在的游荡在没有人认识我的陌生街道上。

是的,没有我世界照样运转。我很清晰的感受着这一点。但它并不让我偏激颓废,我只是无比清醒也无比安然的感知和接纳着这个像水一样平静的事实。
从此这个句子无比深刻的印刻在我的内心深处,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一个基本的对于世界和我的关系的认识的存在,一个我的生活态度和每一个具体现实生活中的言语动作的隐秘的指南针。
从那以后我开始感觉自己的身体变得卑微和轻盈,走在大街上------同时也是走在世界上-------我感觉自己像一根燃烧后只剩下灰烬的躯干的火柴棍,随时可能会轻轻“噗”的一声倒塌消失。

没有我世界照样运转。这就是我的生命态度。它让我感到生命的自由和轻盈。

没有我世界照样运转。好的,现在请跟我一起念这个句子。平静的、客观的、不带任何感情的念这个句子。注意,你要抛弃任何的感情色彩,就当你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同时向内,念到你心底去。
你不觉得它是非常正确的吗?

《孙悟空先生》

我时常有这样的感觉,好像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最值得热爱和珍惜的,就是自己的生命。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这样感受生命的。大概很少有人像我这样,时时刻刻的,对流淌在自己身上的生命力有一种清醒与明显的认识和感受,并因此感受到一种天然的清澈的喜悦。进而喜欢秘密的在内心刻意的的强调与放大这种对生命存在内在的感知力,使之更加清晰明了,感受到更多拥有的快乐。
有时候,甚至想创造出一个词语,叫自己为“生命主义者”。
大概用这样一个词语才可以表达出自己对生命这个事物强烈的情感。这个词大概可以简单解释为:
一种对生命本身强烈的热爱和特别的关注,一种对生命存在明显的感知与强调,好像一种热烈的拥抱与赞美一样。这些强烈与热烈的情感极其过度,甚至达到了某种病态的地步。一种拼命要这么样的感觉。
把能够来到人世,拥有一次生命,看作是极其神圣,幸福和神奇的事情,时刻感受到自己神上拥有和流动的生命力,也时刻充沛的热爱着这种生命力,并充满对它感激,敬畏,真挚,认真和负责的情感与态度。
感觉到唯一重要唯一需要完全热烈投入和拥抱的是生命。唯一需要专注关注和打理的是自己生命的状态。唯一需要特别表达特别与人交流谈论的也是自己的生命的状态。而不是其他东西。其他一切都只是生命的附属品和装饰物。
能够清醒感受到,人,最需要最值得投入的其实是自己的生命。
难道还有什么不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实现去做到的吗?

那么,这如此热爱的生命该如何使用呢?
一直特别向往去做一个孙悟空那样的人。特别希望自己拥有孙悟空那样的生命状态。无所畏惧,活力四射,尽情生活。世界那么广阔,历史那么漫长,而人生如此短促,为什么不竭尽全力去闯荡一番,去完全放纵自己的本能,追随自己的渴望,尽情生活一番,去看看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就好像一只猴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总会胡乱蹦跳一番。并不期待什么巨大的收获和认可。只是希望竭尽全力的在这世界上蹦跳一番,完全的耗尽自己的生命力,不浪费一点点,在这跳动中感受到生命的的活力和快乐,然后,随便看看那老天给予我的结果。什么结果我是不在乎的。我只在乎这蹦跳过程的痛快淋漓。如果我全部的生命力量已经在这胡乱的节奏中挥洒尽了,那么上天给予我砖头还是鲜花我是完全不会在意的。
四周的目光更是无足轻重。孙悟空式的人生样式就是完全放纵的追随生命的活力,自我的本能,尽量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中完全自我的HIGH到顶点,然后OVER掉。
而且反过来想,既然那充沛的生命活力完全的展现出来了,总还是会响起一些掌声的吧。

生命其实只是体验,一次性的体验。
我们来到世界上,体验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和生活、事业、社会、爱情、家庭、友情诸如此类的东西,然后死去、消失,这就是我们的生命。这就是好像一张餐巾纸在体验过一些嘴角的油污后被扔掉,一包方便面体验过一次开水的浸泡和肠胃的消化然后化成大便。这其实是一样的,不是吗?
所以,重要的是生命本身。无论如何,没有什么其它是值得斤斤计较的。
无论快乐与悲伤、得到与失去,你都要记得,这只是一种体验,一种生命的体验。其实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命的快乐自由与痛快淋漓。所以,尽最大的潜力去生活,永远不要浑浑噩噩。
永远记得:不要为了成功和利益去活,也不要为了他人和荣誉去活,也不要为了所谓梦想去活,也不要为了所谓信仰去活,要对着、为着、冲着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去活。
一个旺盛肆意的生命力会存活得比上面任何一项都长远。
要像个猴子一样跳到世界面前告诉他们:我到这个世界上来展示我旺盛的生命力来了。
如果你能做到,你会一直感受到一种快乐。这并不得到什么东西的快乐,而即使是失去除去生命之外的任何东西这种快乐也不会消失。这是生命本身的快乐。这是让你觉得生命本该有的、只要拥有生命就会拥有的快乐。这种快乐并不像一般的快乐那样是短暂甚至瞬间的,它绵长而无穷尽,不需要召唤,也不会丢失,永远附属在你那充满活力的躯体上。从此,你的生命为这燃烧的快乐所充满,而不再庸俗的在世俗生活里那些庸常的快乐悲伤、得到失去的体验里斤斤计较。

人应该为生命而活,而不是为生活而活。

我羡慕的并不是那些伟大人物如何在后来的人们心目中不朽与伟大,受到多少尊敬与膜拜,而是他们自己有生之年生命的淋漓与痛快。我们和他们的差距与区别并不是我们没能不朽,而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平庸无味。可以选择和他们完全不一样的生活道路,而同样获得这种痛快和这样的生命状态。生活的外在样式可以是不一样的,但生活的内在感受却是相通的。所以,我希望你们,或者说我们,这些有无数种不同生活的道路和方式的我们,都能获得这种彻底生活尽情生活的过瘾感和痛快感。Live life to the full。把生命活满。不要遗漏浪费。

我只想活得痛快。
我是孙悟空先生。你是谁?你是否和我一样?

《严重的虚无主义者却拥有旺盛的生命力》

我是一个奇异的虚无与激情的结合体。

有时候走在路上,突然想无缘无故的大吼一声,不是神经质,也不是有什么憋屈,只是身体里那种强旺的生命力要迸发出来的感觉。我需要用这种方式展示一下或者说是发泄一下我旺盛的生命力。而奇怪的是,很多时候,我是一个冷淡的人。人类的许多活动在我看来都是没有意思的。我完全不屑去做那些事情。我是一个严重的虚无主义者,而实际上,我又是一个无比旺盛的生命力的拥有者和感知者。这该如何是好?而事实上这两者就是这么奇异和和谐的并存在我的身体上。
在我身上,有一种奇异的生命涌动,让我总想去做点什么特别的事情,让我能感觉到生命的事情。但又不知道到底要做什么事情。很多事情我看不上,不屑去做。而最想做的那件事情,至今没有出现。
作为严重虚无主义者的我,时常对生命有一种厌弃的感觉,同时又无时不刻在内心怀着一种对真正生活的饥渴之情。虽然我不知道那真正的生命是什么,是什么样的,所以我只有等待。在一片虚无之中等待着一次能真正反抗和杀死这虚无的东西。一种辉煌,一种释放,一次淋漓,一次痛快,一种真正能让我感觉到生命的东西。

我最好的朋友评价我说:你不是一个那么好商量的生命。是的,我也很清醒我内心生养的那个生命。它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也不是那么好说话好商量的。很多时候,它难于被安妥。而那种难于被安妥的,我一直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是一种奇异的生命涌动。那种奇异的生命力,一直在暗暗涌动着,我一直知道它的存在。

也许从外表看来,我是一个严重的虚无主义者。但是人们应该理解,这种虚无其实是另一种热情,另一种无比的热爱。是的,毫无疑问,我对生命怀有无比的热情。当这种热情达到一种无与伦比的浓度的时候,事情便不会以那种浅显明了的方式呈现,相反,以一种叛逆、极端和疯狂的形式表现出来。那就是虚无。
正因为我对真正的生命无与伦比的热爱,无与伦比的向往与期待,我才会如此冷漠的对待一切的生命以及我自己的生命。在我身上,有一种奇妙的结合。那就是对生命最强烈的热情与最巨大的虚无感的完美并存,最夸张的占有欲和最彻底的冷淡的奇怪结合。它们并不是冲突的,相反,非常合理。

要么占有一切,要么抛弃一切。前者不可得到,于是选择后者。真正明白生命的人会知道:虚无就是热爱。是最极致的爱。只是我的热爱太极致和纯粹了,我才会如此虚无。

很多时候,我总有一种渴望,要去超越所有一切人类生命体验的疆界。我幻想着成为任何人。我知道我做不到。所以我选择拒绝过任何一种人类的生活。
我不知道如何去生活。生活好像在我面前完全敞开着,我好像可以选择千万条道路,于是我不知道走那一条路,我好像可以成为任何人,于是我不知道成为什么人。无论如何生活,在我看来都只是一种。
我是一个面对自己的生命不知道如何使用的人。

《超级文明之瞎想》

1
当童年的你我趴在路上看着蚂蚁并感叹它们的生命感叹它们的渺小可怜局限的时候,是不是有个生物同样这样的看着或许是安放在一个玻璃箱中的这个星球的上的我们的一切并发出同样的感慨呢?他悲哀我们的文明,就象我们悲哀蚂蚁的文明。蚂蚁有蚂蚁的社会和文明,这文明主要由巢穴,阶层,冬藏夏出,用触角和气味交流信息组成。而人类的文明主要由社会,科技,房屋,道德,用语言交流信息等等组成。从某个角度看,这二者没有什么不同。依次推类,应该完全有可能有一个俯视人类的文明存在。这个文明无法与人类沟通,也觉得人类文明渺小,正如人类文明无法与蚂蚁文明沟通觉得它们低级一样。正如蚂蚁无法穷尽一个城市的疆域以为是无限,人类也无法穷尽宇宙的疆域。正如,人类有蚂蚁没有的器官与功能来建设蚂蚁无法想象的文明,那个俯视人类的文明也应该拥有人类没有的器官与功能,从而成就人类无法想象的文明。还想远点的话,是不是还存在俯视这个俯视我们人类文明的更高的文明?而这种俯视关系是不是一级一级的无限延伸下去呢?或者可以说,宇宙的无限只是针对人类的,正如城市的无限是针对蚂蚁的,每一种无限只是针对特定的生物的,而只有这种一级一级”文明俯视“关系是无限的?
从这样想来,所谓的星球大战、外来生物、高级文明的种种观点都是低级的有限的,因为虽然他们认为这些想象创造了超越人类的高级文明,但这种文明从我的角度来看还是和人类文明在一个层面上,只是在比较上有高低之分,就好比是人与人之比,而不是人与蚂蚁之比。他们的想象里没有这种”俯视“的级别关系存在,所以他们往往想出什么“外星人入侵”“星球大战”之类的低级故事。按照我们人类对待蚂蚁文明的关系来看,这个俯视我们我们的文明也根本不会来伤害我们人类的文明。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明白,不明白什么语言,书籍,道德,电脑和火箭有什么意思?他们完全是生活在另一套文明系统里。
最后来解释人类文明的所谓很多迷团,诸如,金字塔、UFO、百慕大三角区、通古斯大爆炸、尼斯湖水怪以及更多我们穷尽所有智力也无法解释的迷团,那些想象外来星球的文明的存在也许正确,但明显可怜的有限。正如,一个孩子杀死蚂蚁或者移动蚂蚁的食物给蚂蚁带来的是无法明白的迷一样,所有这些怪事只是那个俯视我们的文明里的一个淘气鬼的恶作剧而已。仅此而已。

2
有人在看着地球吗?我总想这样的问题。
小时候挑起捣毁的蚂蚁巢穴里的一块土块,上面爬满了惊慌失措的弱小种群。我长久的细致观察它们。我想,会不会我们宇宙也是另一个更高级的文明生物脚下的一块土块那样的东西呢?会不会同样有那个生物群里的一些幼年成员在这样的注视着我们呢?它看着我们的生活,就好像文明看着蚂蚁的生活。只是它们比较文明,或者处于某个不知道的原因,他们几乎从来不来打扰我们的生活,就像我们那些忙忙碌碌的大人也是无暇关注蚂蚁的生活的。
也许说他们比我们更加高级并不恰当。高级这个词大概更适合用来比较我们和外星人。这生物的智力完全是超乎人类思维智力想象的极限的,大概是无穷次方倍,这对比就好像蚂蚁之于人类,无论视线智力都只是人类的无穷根号分之一。
瞧,我的想法多么有意思。那个创造出“外星人”这个概念的人大脑真是可怜,忒没劲也忒没意思。
人类是一种文明,那么其实动物也是一种文明,外星人也是一种文明,这三个其实是一个级别的。而且甚至可以说微生物也是一种文明。比如微生物有自己的习性,易于繁殖什么的,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极度低级的文明的特征,只是文明没法理解罢了。其实说来,这些文明都还是在一个范畴内。
我有时候想,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原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那么,太阳系,地球这些东西会不会是另一个物质世界的“原子核”和“电子”呢?你知道,电子绕原子核是有轨道的,而且相对来说,两者也是无限远的。这是不是有点像太阳系?
再者,也没有可能电子、原子核这些东西又是另外一些星球呢?某个星球上面也有一些“生物”,有我们无法理解的“文明”,它们的“容量”只是我们的无穷根次方,但照样有它们的意思有它们的滋味,也有它们的烦恼,就好像我们人类生活在这个星球上一样。

Oh My God!一片瞎想!

《生命是一次玩耍》

1
在余华的小说《在细雨中呼喊》的第四章第一段写到这样一个画面:
“我成年以后,在一天中午,一个站在街道边的孩子以其稚嫩而有趣的动作,使我长久的注视着他.这个衣着鲜艳的小家伙,在灿烂的阳光里伸出胖乎乎的胳膊,专心致志的设计着一序列简单却表达着他全部想象的手势.其间,他突然将右手插入裤裆无可奈何的进行了现实的瘙痒,而他脸上则维持住了被想象陶醉的痴笑.面对如此嘈杂的街道,孩子不受侵犯的沉浸在小小的自我之中.”

这是让我感动的画面。
面对如此喧嚣的世界,小小孩儿不受侵害的沉浸在他自己玩耍的世界里。这画面对于我显得像诗句一样动人美妙,有一种简单纯粹的美。
我一直没有忘记这个画面。就像杜拉斯在《情人》最开头满怀深情的写到对赞美她苍老容颜的那个男人没齿难忘一样,我也没有忘记这个小孩。我时常的去读这段文字,就好象我自己站在路边,在阳光中,长久欣喜而怜爱的看着他在街道边的独自玩耍.
我为这独自玩耍的深情所感动和眷恋。

2
另一个画面。
一个天光暗淡的傍晚,一个无人的安静小院里。一个孩子背对着你蹲在那里玩耍,我看不见他在玩什么,但我知道他在那里独自玩耍,似乎还伴随着喃喃自语。他长时间的蹲在那里,专注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只留给一个微小的蜷缩着的背影给我们。偶尔看见他的腿脚挪动了一两步。
后来,在夜晚的黑暗的光芒渐渐到来后,他终于直起了身子。我们看到地上铺满了一地的泥巴做成的汽车。许多的,很小的,泥巴做的各式各样的汽车,凌乱的排成一个很大的方阵。
突然感受到一种梦幻的感觉。这童真的场景带给我们微微的震撼。也带来一种神秘的感受。

然后那个孩子开始往家里搬动这些汽车。天晚了,他要把它们搬进家里去。
在暮光之中,那个稚气的孩子迈着娇小但灵动热情的小腿,像个忙碌的大人那样来回的奔走在屋里屋外,一趟趟小心翼翼的把那些小巧的泥巴汽车搬回屋子,储藏在床底下,或者是某个大衣柜子底下,那些不受大人干扰的世界。而我知道,在第二天放学之后,他又会小心翼翼的把它们从那里搬出来,放到院子里,独自和它们玩耍。
他像一个游戏的国王一样对那些泥巴的汽车寄予了沉默的深厚感情。

我不知道这个孩子是不是我。这似乎是我梦里经历的一个画面。又或许是我经历过的,只是后来忘记是我自己的经历的了。我只是一直记得这个画面。
那个沉浸在独自玩耍中的孩子同样的那么感动我。那画面里深藏着纯真的诗意和美好。

3
这些玩耍的场景常常让我感动。
我在某篇日记里写到:一个孩子长久的观察一群蚂蚁时所达到的心灵的丰饶程度是一个成年人长久的面对一个电视机或一张报纸所难以想象也难于超越的.
我渐渐的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玩耍”这个意象,也迷上了它。

克尔凯格尔曾经认为记忆和回忆是有区别的。他说,现在我们能够记得某件事,却不再能够回忆起它。他说的“现在”,意思是高速科技的现代社会对个人体验的侵蚀。
是这样的,小的时候,全班同学出去春游,留下的是回忆。长大后某个假日,和朋友出去游玩,后来却只是记得这么个事情。而不能再回忆起它。

同样的,我发现了玩耍和游戏的区别。
成年以后,我们依旧能够游戏,但却似乎不再能够玩耍。现代科技社会充斥了各样的游戏,但是玩耍似乎已经渐渐远离了我们。
游戏就好比克尔凯格尔说的“记忆”,是干涩的,玩耍就好比克氏说的“回忆”,充满了深情和趣味。前者更多是物理性的,后者更多充满了人的情意,和我们的心灵息息相关。

4
命若琴弦,大概是根据史铁生的同名小说得来的一个词。
老瞎子的琴盒里装着一幅药方,师傅告诉他说弹断一千根琴弦就可以打开琴盒,取出药方去抓药就能治好眼睛,去看一看这世界。小瞎子跟着师傅走江湖,未经世事,充满种种欲望和冲动。老瞎子终于弹断一千根弦,急匆匆的去镇上抓药。却因此大病一场,一蹶不振,原来琴盒里装的并不是什么药方,只是一张空白纸。老瞎子最终还是明白了师傅的用意,绝世良方是并不存在的,只不过是镜花水月,但是有了这目标,生命却因此有了奔头,几十年的人生就这样叮叮当当有生有气的走完了,也是快活。老瞎子于是又去找下瞎子,把药方塞进他的琴盒,告诫他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就能取出药方抓药,治好眼睛看一看这个世界。
小说显得很哲理。讲的是生命的目标的重要性,即使那目标的虚设的。大概是意思是说:对于生命,目的是必须有的.人生应该被那虚设的目的拉紧,才能使生活叮叮当当过得拥有生气。就如两个瞎子琴盒里永远完不成的药方,带领着瞎子充满希望的走完一生.

读完小说,我对这样的哲理感到难于理解。为什么非要目标不可呢?只要感到快乐,琴弦照样会叮叮当当响亮得有声有气。人生为什么非要个目的呢?拨弄着琴弦,叮叮当当弹着到老,这不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享受吗?为什么非压迫自己盯着那药方,而不盯着你的已经拥有的带来快乐的音乐,为什么非要盯着目的而不享受着美妙的过程呢?
在我看来,生命就应该是一次玩耍。没有目的,过程美好的玩耍。
如果生命是琴弦,那么快乐沉醉的玩耍就能一辈子把生活的琴弹得响亮生气,并不需要一个特别的目标来牵引。

5
某次的日记里写了这样一篇:
我以为;我们的生活,应该是这样的;有自己喜爱的事,然后我们满心欢喜的沉浸到里面,在那里干着,或者说玩着,从中寻找着乐趣.我们的心中没有一丝的急噪和焦虑,因为那是我们喜爱的东西,无论生活得好坏,我们都在那里干着,因为这些东西是作为一种天性的爱好而存在,而不是什么追求.追求意味着功利,而爱好仅仅是爱好,是一种义无反顾的献身.事实上我们也用不着义无返顾那么大的力气.追求的路上充满了不得的痛苦,而爱好的路上,一点点微小的长进都会给我们带来满心的欢喜和真正的快乐.因为本来我们便没有期待,我们只是爱.我们只是从爱好本身得到快乐.当不期然的成功来临时,我们会象小孩子面对无意间用积木搭建成的一座辉煌的城堡那样快乐,那颗心会象孩子那样欢呼雀跃.
成功,因为我们投入全身心的爱,总是会到来的,在不经意间,就像一只滚落到玩耍的孩子脚边的皮球,是意外的礼物.面对这礼物,我们也接受它,轻轻的捡起它,看一看它,摸摸它拍拍它.我们并没有必要大声的表明某种超凡脱俗的拒绝姿态.但是后来,我们默默的把皮球放到了一边,然后又投入到积木的搭建之中,因为那才是我们的真正乐趣所在.
我们就这样的沉醉的玩耍着,面带着微笑和满足,直到不知不觉中生命到了尽头.
我们把我们的一生当成一次玩耍。

5
在存在主义文学家加缪的哲学随笔《西西弗斯神话》里,描述了这样一幅画面:
众神判决西绪弗斯把一块巨石从山脚推向山顶,巨石由于自重滚了下来,西绪弗斯不得不再次走向山脚把它推上去,永不休止.这没有尽头的苦役便是西绪弗斯的全部生活.
加谬用这样一幅图画来形象的揭示他理解中人的存在的本质中--荒谬。
这种注定的无法改变的循环往复,没有尽头,虚无空幻的寓言一样的命运就是人类荒诞命运的写照。而且这荒诞不可克服。
然而我幻想,或许西西弗斯也是在玩耍呢。
想想看,他一遍遍的从山脚下推动巨石到山顶,其实也许是一种玩耍。

用不着用藐视去面对这沉重的命运,去严肃的克服这苦难和荒诞,去展现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胜利。
只需要低下头,沉迷的把这工作当作一种玩耍。荒诞便没有了,荒诞便被化解了,因为玩耍也是没用意义的。手臂在无数次的锻炼后,也许已经适应了沉重的巨石了吧,它强壮有力,而巨石显得轻盈。
一万次的工作,就是一万次的玩耍。是我喜欢的玩耍。荒谬消失了,剩下的只有沉迷的快乐。
无所谓荒谬,无所谓苦难,也无所谓胜利,那个孩子只是在玩耍着,一遍遍的把石头推上山顶,一遍遍的那样玩耍着.兴味怏然,不知疲倦.他甚至爱上了这种工作。
他在那里.他没有受苦,他只是在玩耍.
没有什么存在的苦难,也没有什么存在的荒诞,也没有必要那么严肃和沉重的面对我们的存在.我们所拥有的, 只是玩耍.充满宁静,平和,沉醉和美好的玩耍.

昆德拉说每个真正的小说家是在寻找人类存在的可能性,画出自己的"存在之图".如果想想,西西弗斯是在玩耍,加缪画的这幅"存在的图"的意义又会完全改变吧。

6
而新小说派关于世界的理解是:世界既不是有意义的,也不是荒诞的.它存在着,仅此而已.
我喜欢这个定义,既然这样,那我们就玩耍吧。既然世界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玩耍呢?因为,玩耍,也是没有意义的。然而玩耍是美好的。

世界是仅仅存在着仅此而已,但是人可以选择美好诗意的存在.我希望所有人的一生都是一次美好的玩耍.像开头那个小男孩拥有的那样,在阳光下,沉迷的,没有干扰的玩耍.

也许在未来世界,人人都只是安静的玩耍着。

7
《给我一个角落独自玩耍》

我们是谁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到哪里去

我们不是谁
我们不从哪里来
我们也不到哪里去

我们在那里
玩耍

作为一个人
我需要的
只是一个角落

一个角落
一个安静的角落
我呆在那里
玩耍

这便足够
我是一个角落里的玩耍者

这星球
从拥有生命到最后灭亡
大概也只是一次玩耍吧

生命
也只是一次玩耍

Give me a corner
to play alone
Give me a corner
to play alone
Give me a corner
to play alone
......

《活着》

黄昏,我朝着市中心的大广场走去。我去那儿,并非为了观赏繁华热闹,生气勃勃的景象。对于那些我早就司空见惯了。我是去那儿寻找地上一小堆褐色的东西。它发出的甚至不是声音,而只是一个单独的因素。这是一个拖得很长的,翁翁作响的低音“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音量不降低,也不升高,然而它却持续不断地响着,甚至从广场上各种嘈杂呼叫声中也总能让人辨别出来。这是杰马-埃尔-夫那广场发出的固定不变的声音。它通宵达旦地响着,每天晚上都是这样。
离得很远我就竖起了耳朵。一种难以名状的不安感驱使着我朝着那个方向走去。其实即使没有这声音,我也会到广场上去的,那儿还有很多别的东西吸引着我。我并不怀疑能够重新找到它,找到所有属于它的东西。惟独这种被压缩成单音素的声音使我惶惑不安。这个由接近于生物的东西发出的声音,它所体现的生命,只是由这个音素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构成的。一路上我充满渴望却又心惊胆战地侧耳谛听。每当我走到一个地方,而且总是在同一个地方,我会突然听到那种像昆虫发出的翁翁声:“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顿时,一种不可思议的安宁感在我全身扩散开来。在这之前我的脚步还有些犹豫,而眼下我朝那声音迈去的步伐突然坚定了起来。我知道它在哪儿。我熟悉地上那一小堆褐色的东西。我所看到的只是一块深色的。粗糙的布料。我从未看到过那张发出“啊-啊-啊-啊-啊”声音的嘴,从未看到过它的眼睛,面颊和脸上的任何部分。我不能断定这是不是一张瞎子的脸,或者说,它能不能看见东西。那块褐色的,龌龊的布料就像一块头巾从上到下遮盖了一切。这生物---它肯定是个生物---蹲伏在地上,在布料下躬起了脊背。它看上去很轻很弱,又不大像生物。这就是人们能猜测到的一切。我们不知道它有多高,因为从未见它直起身来。从它蹲伏在地上的姿势看,它是那么的低。倘若它发出的声音一旦停止,人们很可能会不知不觉地绊倒在它身上。我没看见它走过来,也未曾见过它离去。我不知道是有人把它带来放在这地上,还是它自己用双脚走来的。
它为自己寻找的这个栖身处一点也不隐蔽,这是广场上最暴露的地方。在它四周,来往的行人终日传流不息。在热闹的夜晚,它声息微弱的蛰伏在人们的脚下。尽管我知道它在哪儿,也一直听到它的声音,却要花很大劲才能找到它。随后人们从广场上散去了,它的周围变得空空如也,然而它还是在原来的位置上。它躺在黑暗中,就像一件被搁在一边的,龌龊的旧衣裳。这景象如同有人打算扔掉它,又怕引起别人的注意,于是混在人群中悄悄地把它丢在一边似的。现在人们都走开了,只剩下那堆东西孤零零地蹲伏在那儿。我从来没有能等到它自己站起身来或者被人取走,而总是怀着一种令人窒息的,软弱而又骄傲的感情悄悄离去,消失在黑暗之中。
软弱是针对我自己而言的。我觉得我不会采取任何行动去揭开这堆东西的秘密,我害怕它的形象。因为我无法改变它的形象,所以就让它蹲伏在那儿的地上。每当走近它的时候,我竭力不去碰它,好象一碰它就会伤害它,损坏它似的。每天晚上它都在那儿。每天晚上当我从嘈杂的人声中一辨出它的声音,心脏就会停止搏动;当我一看到它的形象,心脏就会再一次停止跳动。对我来说,它来去的道路比我自己往返的道路更为神圣。我从未秘密跟踪过它。我不知道夜里余下的时光以及翌日清晨它栖身在哪儿。他是一种非同寻常的造物,或许它自己也这么认为。有时候我很想试着用一个手指头轻轻碰一下那块褐色的头巾。它肯定会感觉到我的触动,或许它会对此做出反应,还会发出第二种声音。然而由于软弱,我总是很快又打消了想尝试一下的念头。
我说过,在我悄然离去的时候还有另一种情感使我感到窒息,那就是骄傲,因为它活着。至于它在人海的底部呼吸时究竟在想些什么,我却无从知晓。它的呼唤声所表达的意义同它的整个存在一样,对我来说,永远是个难解的迷。然而它活着,每天都在相同的时间重新出现在那儿。我从未看见它捡过人们扔给它的硬币。扔给它的硬币少得可怜,至多不过两三个。也许它没有胳膊,不能去拾那些硬币;也许它没有舌头,不会发“Allah”中的“l”这个音,缩短为“啊-啊-啊-啊-啊”。然而它活着,并以无与伦比的勤奋精神,顽强不屈的毅力发着那个单调的因素。它一小时又一小时连续不断地呼唤着,直到整个广场只剩下这唯一的声音为止。万籁俱寂,只有它的声音在延续......

――(英国)埃利亚斯*卡内蒂《不可捉摸》

只要自己还活着,就把自己当成一个优秀的人。
以前在心理学书上看读到这个句子,觉得难于认同和做到,以为不过是虚假的说教学理,没有实际的用处。但是读到这篇小文后,就想起这句话来。原来还有人只是单纯的活着,单纯的拥有着生命,但是活得很“优秀”。就是看到这个形象的感受。
非常的喜欢,网上没有这篇文字,就亲自打字上来,发给那些最好的朋友看。

有时候在梦里就看见那个生物,那个“褐色东西”,卑微,肮脏,甚至显得低贱,就那么的蛰伏在那里,在城市喧嚣的广场上,像被人丢弃的一件粗糙的衣服。但是他不停的发着那个单调的音节。“啊-啊-啊-啊-啊”,一刻不停,日复一日。似乎是在表明他活着和存在的证明。他再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但是无论风霜雨雪,他总是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方出现,这样的叫着。
在他的周围是川流不息的人群和喧嚣的尘世生活。谁也无法改变他,改变这个形象,无法改变那个顽固倔强的“啊-啊-啊-啊-啊”的喊叫。
那个声音一小时又一小时连续不断的叫唤着,直到整个广场只剩下这唯一的声音为止。万籁俱寂,他的声音仍在延续。
那声音似乎就是在说,我在 “很优秀的活着”。

喜欢这个生命。这个一直趴在地上却不放弃喊叫的人。
卑微的生命因为坚韧而美丽。想起尼采说的,the suffer has no right to pessimism,受苦人没有悲观的权利。我想说,受苦人却因为没有悲哀而显得美丽和崇高。
有时候在黑夜里,反复的读那篇文字,字斟句酌的仔细读每一个字,仿佛害怕遗漏了字与字之间潜藏着的什么秘密似的,想要搞清楚这文字的魔力从哪里而来。我反复的品味那个形象,细致到每个细节,让他在我心目中更加清晰和强化。内心的喜爱越来越无与伦比。那个褐色东西,渐渐在黑夜里呈现出某种独特的意味,进而迸发出一种独特的有些接近神性的光芒。
那光芒将我照亮。生命渐渐坚韧了很多。

这么一个形象,让我无比喜欢也无比感动。
但是那代表了什么呢?有时候我想,他在我的心目中代表了什么呢?我说不出我的感受。
一个简洁有力的形象的言说远远大于一切复杂的思想语言。
那个形象一直在那里。这就够了。
他的倔强姿态,渐渐从纸面上脱离出来,衍化成了脑海中的一个象征,一个暗喻,某种神一样的存在。虽然这是一个蛰伏着的神,我们只能用精神的跪拜去景仰他。
我甚至想,如果有一天,有人问我,生命的真谛是什么?我就把这个“褐色东西”指给他看。看,这就是。

我去图书馆和网上寻找文章作者的资料。几乎没有找到。没有照片,也不知道她还写了什么其他的作品。文学编年史上没有她的名字。网络上也很难找到有关她的资料。她只是一个不知名的也没有影响力的作家。
但是她却写出了这样杰出的作品。我不敢想象,一个无名的作家同时也是这么伟大。
觉得好像完全不了解她,又好像非常了解她。一篇文章好像很少,却又好像已经够了。
唯一的资料里介绍到:这个我无比陌生的德国女人笔下的主人公总是陷入社会与他人的厌恶和敌视之中,只能固守身内的一方净土来避免受到更深的伤害。
也许这个“褐色东西”就是其中一个,我想。
而对这个“褐色东西”情有独钟赋予无比的爱怜和赞赏的卡内蒂的日常生活离她的主人公也不会太远吧。否则她不会写到:“他来去的道路比我自己往返的道路更为神圣。”这个简单的句子深藏着她的感情,而多年后读到这字句,在遥远国度的我又迷恋又感动。
卡内蒂因此是心目中无名却伟大的作家。

没有想到,一个最严重的虚无主义者,最热爱的竟然是这样一篇文字。

《不合规则的言说(代后记)》
据说小孩子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因为对语言的掌握不够成熟,会自己生造一些词组,不合乎一般的规范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就亲自体验过。我的两岁侄女某天在拒绝我们强加给她的要求时候,显得很愤怒的自言自语到:很不行!很不行!我们都觉得很好笑,也很新奇。“很不行”这个词组一般不会存在在规范的汉语环境里,大人们从来都不会这样说,他们说“完全不行”,这是他们受到后天文明的教育后养成的习惯。但是,没有人这样说,并不代表这样说就是完全错误,完全不能存在。很显然,一般人都能理解“很不行”三个字的大概含义。只是这个说法不适合一般的习惯而已。这样看来,就是说,文明是按照惯常的模式在运转在思考,而这一切是有漏洞的。按照文明的思维,根本造不出“很不行”这样的词组,但是这个词组完全可以存在。所谓文明,有时候不过一些习惯而已。
我们从不这样言说但这言说可以存在。

这就是我写下这些胡思乱想的态度和意义。就好像是我侄女说出“很不行”这个奇怪的词组。
过于合乎常识和规范的写作,有什么意思呢?所以,去冒犯常识吧,去制造新的常识吧,即使最后失败的把自己搞得像个假冒伪劣的先知似的。
我们的宗旨并不是要耸人听闻,我们只是在创造一些新的东西。还是不能免俗的把最喜欢的某老太婆的话抄在最后。


2009-11-19 03:4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2  

欢迎 fanka!

作品很有深度,需要认真拜读。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9-11-19 11:5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晨思

#3  

拜读了,喜欢,不少段落够精彩。有些类似的念头也曾在脑中闪过,某时刻人沉浸于极端的思绪里,是不是在enjoy life?人的想法在不同时期会变化,也会受情绪的支配,思想本身是在自己与自己捉迷藏,当然是有趣的游戏,想法前后互相抵消,如同没想过,所以想的过程本身是乐趣。如同人生出来,又会死去,一加一减相抵消,但生命的过程本身是乐趣。


“从不喜欢去说服别人,你拥有这样的想法,他拥有那样的想法,但那又有什么不同,他们都只是人的想法,你拥有这样的经历,他拥有那样的经历,这又有什么不同?你拥有你的朋友,我拥有我的朋友,你拥有你的生活,我拥有我的生活,但那又有什么不同。
我们都是人,都只是在生活。”
~赞同。

“人类只有在被动的时候才显得是人类,才显得美好,人类在主动的时候往往乱七八糟”
~是的,主动的时候人们都在战争中, 你抢我夺。柔弱是人的好品质 

“这些零散的经验让我思考,我们今天经历的生活,几十年后,会不会也会被自己觉得可笑,觉得不值得?会不会觉得今天的很多思虑很多感受都是多余的?觉得生活让我们全力的投入了生命的热情和精力,却是毫不值得的?
时间很能背叛。”
~同意,不必几十年,前几年的想法,现在都觉得可笑.

“Live life to the full。把生命活满。不要遗漏浪费。”
~看自己如何定义满。星期六在家里大扫除别提多有成就感了。


2009-11-21 17:3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晨思

#4  

想了半天,最后发现脚踏实地的生活,爱身边的人是最rewarding的,最令人满足的。普通人的小康生活最有乐趣。


2009-11-21 17:4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散文天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