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再读《岳阳楼记》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八十一子

#1  再读《岳阳楼记》

再读《岳阳楼记》

八十一子

近日偶读汪曾棋先生《湘行二记》,其中提到岳阳楼,说是写《岳阳楼记》时,范仲淹先生被发配在延安,并且有可能根本没有到过岳阳。本人孤陋,以前倒没有听说过。赶紧把《岳阳楼记》找出来再读一遍,果不其然,“岳阳楼”本是范先生的心中楼台。

稍微留意就会发现,《岳阳楼记》无一处写实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这完全可以是对任何一个大湖的想像。所有的具体景象一言以蔽之: “前人所述备矣”。笔锋一转,“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来往行旅或遇“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或遇“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这些览物之情乃借题发挥,实在无需附之于任何实景。

写文章的目的是立言。范先生把悲字和喜字发挥得淋漓尽致之后,立下了激励中国读书人千余年的十四字真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了官替百姓发愁,丢了官为皇上发愁,压根没有替自个儿发愁的时间,更不用说找乐子了。多好的人啊。这么好的人,连范先生自己也知道不太好找,叹道“微斯人,吾谁与归”。

可是要说这十四字真言就是中国知识分子品德所系,却让人不敢十分恭维。按说,当了官成天琢磨怎样管好境内百姓的事,这是本职工作,本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丢了官呢,被发配到天边,替皇上发愁根本没用,讲话他听不着,写字他看不到。要说愁,那是愁。愁的是如何渡过劫难,愁的是怎样官复原职。“进也忧,退也忧”,是没法儿乐。可这十有八九是替自己发愁啊,哪里是在为别人愁呢?

孔孟以下,立言者如范先生以《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十四字而为百世师,名垂千古,可称罕见。再读之后才知道,一篇文章,脍炙人口,读着有劲,却原来近乎假大空。

August 19, 2005



签名散见于信用卡帐单
2006-5-27 09:24
博客  资料  信箱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散文天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