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旧作] 西藏随想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潮声

#1  [旧作] 西藏随想

西藏随想

By 潮声


列车沿着新建的青藏铁路朝青海格尔木方向行驶。我坐在窗前,一动不动地凝望窗外向后退去的褐黄的草原、冰冻的河流和白雪覆盖的唐古拉山脉。我的耳边响起在拉萨听过的一首歌曲《弦子的传说》。歌中唱道:

有多少人问起弦子的传说
小时候,妈妈曾经告诉我
弦子是天上美丽的彩虹
她把七色融进了我们的生活
……

我起先以为弦子是一位姑娘的名字,但越听越不像。

弦子是高原燃烧的天火
弦子是我们希望的寄托
弦子是雪域深情的袒露
弦子是高原心灵的魂魄
……

弦子在歌中成了无所不在的精灵,她既是美丽圣洁的象征,又是希望和梦想的象征。这些象征在歌中表达得如此鲜明而又带着一丝神秘色彩,使我不由想起美国宗教学家伊利亚德在《神圣与世俗》一书中描述的人在神圣空间与时间中的心灵感受。伊利亚德泛化了宗教情结,把宗教经验视为人类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在我的西藏之行中,有三组场景久久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它们是辽阔的草原和嶙峋的群山;幽暗神秘的佛堂和燃烧不熄的酥油灯;以及面色黝黑,一步一磕头,千里迢迢去拉萨的香客们。我一直在思索,在寻找这些事情之间的联系。

一望无际的高原,天苍野茫。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自己和大自然是如此贴近。这是一种亲密,简朴而单纯的关系。人在大自然中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远离虚伪,欺骗,歧视等等尘世的恶行,仿佛来到一片人间净土。在这里,心灵可以无拘束地诉说,歌喉可以尽情地欢唱,不必提防异化了的人与人,人与世界的种种关系。

然而,青藏高原的自然与我们平时所熟悉的自然是有区别的。青藏高原的自然异常粗犷,喜怒无常,威力慑人,使人在亲密之间又感到一种距离。人在其中被深深震撼,觉得自己是那么渺小,那么孤立无援。当高原的气候变得恶劣时,甚至能给人带来一种恐惧。因此,人在高原一方面能够体验到放松和亲切,另一方面又能感到神秘和敬畏。人的心灵在得到慰籍的同时,也对高原升起在一种崇敬。人知道,弥漫于青藏高原的神秘力量是不可征服的,它被一种人不能理解但能够感知的灵气所主宰。人在这种灵气的主宰中看到了神圣。

这种对高原的敬畏也可以从高原粗糙恶劣的生存条件中得到说明。在物质条件匮乏的高原,要对付寒冷的气候不是一件易事。茫茫草原和光秃的山上看不见树木,也没有别的燃料,于是藏民们将牛粪晒干储存起来,作为煮食和取暖的工具。生存的艰辛和生命的脆弱,教会了人敬畏上天。

有一天从羊八井回拉萨的路上,我们遇到五位藏族妇女。她们磕着五体投地的等身头,一看即知是去拉萨的香客。旅游车在路边停了下来,我们下车后好奇地向她们问这问那。她们的汉语水平有限,只能作简单的回答。我们把钱递给一位年轻姑娘,她没有拒绝。上车后,游客中的老徐说:“真是太愚昧了,蠢得要命!”另一位游客也附和着,说了类似的话。导游闻后,沉着而缓慢地说:“这是信仰啊!”我顿时对导游生出几分敬意。独处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信仰的力量是多么奇特啊。那些朝圣者的面色是那么安详,柔和,温顺的表情里流露出坚韧和希望。她们专注于心中要实现的愿望,一步一磕头,在灼烈的阳光下沿着漫长的青藏公路向拉萨行进。她们的脚步驮着生存的重负,她们的目光燃烧着希望之火。需要怎样的信心,才能走完这段路程?要有怎样的毅力,才能将注意力从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转向生命的终极关怀?望着她们瘦削的身影,我十分渴望理解她们的行为和精神世界,我不愿把“愚昧无知”这样的字眼随意加在她们身上。我宁愿将这样的字眼解释成单纯。对于她们来说,在向往已久的菩萨面前,在酥油灯金黄色的火光中,献上自己虔敬的俯拜和平日省吃俭用而储蓄的金钱,该是一种多么大的精神快乐啊。朝圣本身是一种仪式--一种生命的仪式。在这种仪式中,人的生命得到了升华。也许今后的日子里,当高原的暴风雪向她们简陋的小屋袭来的时候,当疾病和痛苦象石头无情地砸向她们的时候,当厄运向她们张开血盆大口的时候,她们的心会因信仰和希望而变得平静,不会惊惶失措,不会怨天尤人。

其实,虽然文化习俗不同,我们也许和她们一样,也在寻找灵魂的安歇之处,也在追求自己的精神家园,尤其是在这个充满焦虑和失落的物质世界。我们渴望回家,渴望找到生活中的支点,找到生命的意义。

在布达拉宫,我曾经为眼前所见感慨不已。那些佛像,那些经幡,那种鲜丽厚重的色彩,那种精致细腻的布局,在神秘的佛堂中,在酥油灯火苗的影幢中,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那像是一种幻境,然而又的确是在眼前闪烁的真实。这是人类伟大的想象力吗?我不禁在一刹那间变得恍惚起来。对于在佛像前双手合十,俯身下拜的善男信女来说,对于那些在北风呼啸中走出简陋小屋的劳作者来说,这些佛像佛灯就预示着一个大放光明的极乐世界。一旦站在佛像面前,他们就获得了宽慰和保证,他们坚信那个闪闪发光的极乐世界决非与自己无关。我在想:如果去掉这些佛像,去掉这些酥油灯,去掉这座佛堂,那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呢?那将犹如天上的星辰和月亮突然消失了,人们会因眼前一片漆黑而看不到任何希望,生命将变得毫无意义,成为行尸走肉和不堪忍受的苦刑。

我想起美国一所著名私立大学人文各系的选课中,宗教学被列为必修课。其理由是不管从正面看还是从反面看,宗教在人类文化及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影响和所起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我十分赞同这种看法。不了解宗教,我们就无法全面理解人类的历史和文明。

我未曾想到自己的首次西藏之旅会是在冬季,而不是在格桑花开遍草原的夏天。同团的几位游客因饱受高原反应的折磨表示着后悔,说以后再也不来西藏了。我也因高原反应在夜间头痛得难以入睡,不得不起来服止痛药。但此刻在我的脑海中,那拂过草原的风仍在向我招手;那蓝色的苍穹和白色的雪峰仍与阳光一起进入我的眼帘,仿佛是在邀请我再次漫步于雅鲁藏布江和拉萨河畔,再去拉萨街头听一遍《弦子的传说》,再次走进幽暗的佛堂,让心屝被长明的酥油灯点亮。


2009-4-5 11:37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晨思

#2  

好文!

宗教信仰是人有灵性的表达方式之一,人不同于动物的一个层面。物质生活贫困或是富足,灵性需求都一样存在。宗教的核心多是向善的,人利用宗教挑起战争冲突,说到底,是人自身的罪孽。

信仰代表着希望,对人的生活产生着积极作用。缺乏信仰,人容易陷入忧郁,绝望,酗酒,有自杀的倾向,缺乏面对苦难挫折的勇气。信仰靠自己寻找,只要在路上,就有希望。


2009-4-5 14:5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3  

"青藏高原的自然异常粗犷,喜怒无常,威力慑人,使人在亲密之间又感到一种距离。人在其中被深深震撼,觉得自己是那么渺小,那么孤立无援。当高原的气候变得恶劣时,甚至能给人带来一种恐惧。因此,人在高原一方面能够体验到放松和亲切,另一方面又能感到神秘和敬畏。人的心灵在得到慰籍的同时,也对高原升起在一种崇敬。人知道,弥漫于青藏高原的神秘力量是不可征服的,它被一种人不能理解但能够感知的灵气所主宰。人在这种灵气的主宰中看到了神圣。"

同意潮声。似乎宗教本身,也有地理环境影响的因素。


2009-4-6 19:0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潮声

#4  

谢谢晨思!完全同意你的看法,我也这么想。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晨思 at 2009-4-5 07:56 PM:
好文!

宗教信仰是人有灵性的表达方式之一,人不同于动物的一个层面。物质生活贫困或是富足,灵性需求都一样存在。宗教的核心多是向善的,人利用宗教挑起战争冲突,说到底,是人自身的罪孽。

信仰代表着希望..



2009-4-6 21:0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潮声

#5  

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会有宗教。地理环境也许与宗教的具体形式有关。有山的地方,某座特别雄伟的山会被称为圣山。有水的地方,某条大河会被称为圣河。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eili at 2009-4-7 12:00 AM:
同意潮声。似乎宗教本身,也有地理环境影响的因素。



2009-4-6 21:18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齐物

#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潮声 at 2009-4-7 02:18 AM:
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会有宗教。地理环境也许与宗教的具体形式有关。有山的地方,某座特别雄伟的山会被称为圣山。有水的地方,某条大河会被称为圣河。


在生存环境越恶劣的地方,人越容易接受宗教,环境恶劣,就时时面临死亡的危险,宗教可以帮助
他们减少死亡的恐惧。

国内曾经花了很大力量,要铲除宗教,结果是徒劳。

这让人意识到,人性不是泥做的,可以随便捏成个东西。人性更像是一个弹簧,有方向性,沿着弹簧方向拉,比较容易。把弹簧想侧面扭,不但吃力,不多多长时间,你一松手,它就恢复原来形状。


2009-4-7 05:4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如梦

#7  

看这段文字,让我想到几年前在夏威夷大岛火山的感觉。那天没什么游人,山上下着蒙蒙细雨。四周连一棵草都没有,只有黑色的熔岩冷却时形成的沟壑和流动的形状,空气里弥漫着很浓的硫磺味。那时人真的有种错觉,好象置身于远古时代,到处隐藏着不可测的怪物,危机四伏。。。。那时的感觉就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对天地造物的敬畏,甚至恐惧的感觉,好象自己就象一只蚂蚁,天一怒就会被捻成粉末。想象远古时候的人就那样活着,难怪会对各种神顶礼膜拜。因为人如此渺小。

“青藏高原的自然异常粗犷,喜怒无常,威力慑人,使人在亲密之间又感到一种距离。人在其中被深深震撼,觉得自己是那么渺小,那么孤立无援。”

多年前游普陀山,看到好多背香袋的善男信女,一步三叩头地爬山。心里也为信仰的力量所震撼。那时我还没有出国,没有接触过基督教。


2009-4-7 21:0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潮声

#8  

说得好。人穷则呼天。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齐物 at 2009-4-7 10:45 AM:

在生存环境越恶劣的地方,人越容易接受宗教,环境恶劣,就时时面临死亡的危险,宗教可以帮助
他们减少死亡的恐惧。

国内曾经花了很大力量,要铲除宗教,结果是徒劳。

这让人意识到,人性不是泥做的,可..



2009-4-8 22:57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潮声

#9  

谢谢如梦分享感受。我出国前也游过普陀山,还去庙里拜了佛。不过,那似乎只是游览的一部分,并未上心。真正使我感到内心震撼的是夜里独自一人在千步沙与海相遇的那一幕,大海在我面前作为“你”与我对话,而不是作为“它”被我观赏。后来才意识到,那也许是一种内心自然升起的宗教情结――如果将终级关怀释为宗教情结的内涵之一的话。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如梦 at 2009-4-8 02:03 AM:
看这段文字,让我想到几年前在夏威夷大岛火山的感觉。那天没什么游人,山上下着蒙蒙细雨。四周连一棵草都没有,只有黑色的熔岩冷却时形成的沟壑和流动的形状,空气里弥漫着很浓的硫磺味。那时人真的有种错觉,好象置身于远古时代,到处隐藏着不可测的怪物,危机四伏。。。。那时的感觉就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对天地造物的敬畏,甚至恐惧的感觉,好象自己就象一只蚂蚁,天一怒就会被捻成粉末。想象远古时候的人就那样活着,难怪会对各种神顶礼膜拜。因为人如此渺小。

“青藏高原的自然异常粗犷,喜怒无常,威力慑人,使人在亲密之间又感到一种距离。人在其中被深深震撼,觉得自己是那么渺小,那么孤立无援。”

多年前游普陀山,看到好多背香袋的善男信女,一步三叩头地爬山。心里也为信仰的力量所震撼。那时我还没有出国,没有接触过基督教。



2009-4-8 23:0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冬雪儿

#10  

“信仰的力量是多么奇特啊。那些朝圣者的面色是那么安详,柔和,温顺的表情里流露出坚韧和希望。她们专注于心中要实现的愿望,一步一磕头,在灼烈的阳光下沿着漫长的青藏公路向拉萨行进。她们的脚步驮着生存的重负,她们的目光燃烧着希望之火。需要怎样的信心,才能走完这段路程?要有怎样的毅力,才能将注意力从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转向生命的终极关怀?望着她们瘦削的身影,我十分渴望理解她们的行为和精神世界,我不愿把“愚昧无知”这样的字眼随意加在她们身上。我宁愿将这样的字眼解释成单纯。”

——读着这样的文字,浮躁的心会有片刻的纯净安宁。真感动这组文字。


2009-4-9 00:5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如梦

#11  

我去普陀山是和同学一起去的,所以虽然我们晚上也躺在百步沙的沙滩上,感受却完全不同。使我真正感受到大海的,是我后来自己一个人坐海轮出差的时候。和你说的感受很相似。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潮声 at 2009-4-8 11:09 PM:
谢谢如梦分享感受。我出国前也游过普陀山,还去庙里拜了佛。不过,那似乎只是游览的一部分,并未上心。真正使我感到内心震撼的是夜里独自一人在千步沙与海相遇的那一幕,大海在我面前作为“你”与我对话,而不是作为“它”被我观赏。后来才意识到,那也许是一种内心自然升起的宗教情结――如果将终级关怀释为宗教情结的内涵之一的话。



2009-4-9 22:0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潮声

#12  

冬雪儿好!谢谢你的感动。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冬雪儿 at 2009-4-9 05:56 AM:
“信仰的力量是多么奇特啊。那些朝圣者的面色是那么安详,柔和,温顺的表情里流露出坚韧和希望。她们专注于心中要实现的愿望,一步一磕头,在灼烈的阳光下沿着漫长的青藏公路向拉萨行进。她们的脚步驮着生存的重负,她们的目光燃烧着希望之火。需要怎样的信心,才能走完这段路程?要有怎样的毅力,才能将注意力从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转向生命的终极关怀?望着她们瘦削的身影,我十分渴望理解她们的行为和精神世界,我不愿把“愚昧无知”这样的字眼随意加在她们身上。我宁愿将这样的字眼解释成单纯。”

——读着这样的文字,浮躁的心会有片刻的纯净安宁。真感动这组文字。



2009-4-12 23:20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潮声

#13  

很高兴如梦有同感。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如梦 at 2009-4-10 03:02 AM:
我去普陀山是和同学一起去的,所以虽然我们晚上也躺在百步沙的沙滩上,感受却完全不同。使我真正感受到大海的,是我后来自己一个人坐海轮出差的时候。和你说的感受很相似。




2009-4-12 23:2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散文天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