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转载]季国平: 共创21世纪越剧艺术新辉煌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xzhao2

#1  [转载]季国平: 共创21世纪越剧艺术新辉煌

博客上的戏迷很多,开博短短两个月,已经深切地感受到这些戏迷们对传统戏曲、对话剧的热情。戏迷中有很多越剧爱好者。越剧百年纪念时,杭州市委宣传部和杭州电视台主办了“百年芬芳——越剧艺术论坛”, 我在论坛上有个发言,既简要回顾了上一个百年,也为下一个百年的越剧繁荣说了点想法。最近大家说到越剧的话题,于是,我把那次发言提纲贴在这里。发言主要是理论性的阐述,是说给专业工作者和文化主管部门听的。不过,我也说了,百年越剧的成就是艺术家与观众戏迷们共同创造的,下一个百年当然也不例外。



    欣逢越剧百年华诞,应杭州电视台邀请并就给我们出的题目“老观众还是新观众”、“传统还是新潮”、“城市还是农村”等,做了一些思考。实际上,新老观众都是越剧的立身之本,传统与时代密不可分,而城市农村同样需要越剧。

    特别是有关城市与农村的话题,让我想了2003-2004的两年里,《中国戏剧》杂志曾开展了“中国戏剧之命运”和“重建中国戏剧”两次大讨论,我曾以《扎根乡土、占领都市》(《中国戏剧》2004年第12期)等文章参与讨论,就都市戏剧与乡土戏剧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现在仍然觉得这些看法可提供给越剧工作者参考。只是可以改一个字,叫“扎根乡土、引领都市”。基本观点请见该文,在这里结合对越剧的思考,从以下两方面简要做一些补充。需要说明的是,一字之改,既是从百年越剧的成长经历、剧种特点和舞台魅力而来的,也是对下一个百年越剧前景的期盼。



一、保持和发挥剧种的独特优势和魅力

   

    越剧有着鲜明的有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和优势,我以为最重要的是以下三点。这是百年越剧的突出成果,也是再创未来百年辉煌的优势和基础。

    首先是女子越剧。尽管越剧最早由男演员起家,现在仍然有男女同台,但女子越剧是主流。这种女班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原因,在这里我们不作分析,我们要说的是,女子越剧已经形成自己突出的特点和艺术风格,并广为观众接受和喜爱。在未来,我们仍应该积极探索男女合演,但就我新时期以来观看越剧的经验,男演员的参与虽有积极意义,但至今成名的很少,尚难形成主流,未来能否形成男女合演与女子越剧并驾齐驱的局面,有待观望。目前,我们进一步把女子越剧的魅力加以发挥,比较切实可行。女子越剧仍大有可为,如越剧的女小生,潇洒倜傥的神韵是一道独特而靓丽的舞台风景线,是男小生难以成就的。

    其次是成长特点。越剧起源于乡村,迅速成长、成熟于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在我国,传统艺术形成于民间,成熟繁荣于城市,是一般的发展规律。越剧也不例外,只是越剧都市化的发展更为突出,特别是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成长、壮大、繁荣,并反哺浙江,辐射全国。上个世纪30年代,越剧在上海大发展之际,正是著名戏剧家张庚先生明确提出“传统戏曲现代化”命题之时。越剧的成长过程就是传统戏曲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地方戏曲都市化的成果。至20世纪末,传统戏曲在城市遭遇危机,作为重振都市戏曲的方略,上海的戏剧工作者提出了“地方戏曲都市化”的口号。地方戏曲的都市化,本质上追求的是传统戏曲的现代化。显然,越剧在上海的成熟和发展,被赋予了与时代同行、兼收并蓄、创新为先的艺术精神,传统与时尚并存,古典与现代同在;而都市化的另一个结果是市场化,越剧要以广大观众的欢迎为前提,是雅俗共赏,贴近观众,百年越剧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也在于此。越剧都市化的成果反过来也馈赠给了形成和养育过她的乡镇百姓,形成了繁荣于“长三角”城乡并影响全国的局面。应该说,在戏曲都市化的发展中,越剧在都市就不仅是一个“占领”的问题,在当代的地方戏中,越剧有走在时代前列的优势,在传统艺术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引领”的积极作用。

    其三,是剧目特点。才子佳人、家庭伦理、儿女情长、靓丽唯美是越剧剧目显著的特点,并以唱腔委婉、表演细腻、风格缠绵的柔美取胜。百年来,特别是真正形成独创风格和影响的越剧“十姐妹”以来,越剧产生了一批优秀剧目,其中《祥林嫂》《梁祝》《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影响最大,名家辈出,流派纷呈。我们非常敬佩从袁雪芬《祥林嫂》开始的对越剧题材和表现力的拓宽,也很赞赏80年代以来成长起来的浙江的越剧艺术家们所做的多方面的开拓,视野更为广阔,取材更为丰富,风格更为多样,但经过广大观众检验认同后的越剧剧目,其基本特征仍在。其实,在新的世纪,擅长家庭伦理、儿女情长以及柔美缠绵的艺术风格是越剧的财富,决不是越剧的包袱。当然,越剧不应“作茧自缚”、不求发展,时代在发展,生活有多精彩,艺术就应该有多精彩,我们赞成越剧剧目和风格的积极开拓;但开拓的前提是继承越剧的优秀传统,是发扬越剧的独门优势,是关照不同层次观众的审美情趣,这一点十分重要。



二、21世纪再创辉煌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越剧的特点和优势不仅是其它剧种所无可取代的,更是广大观众所喜爱的。从剧种发展的角度来讲,越剧的优势和魅力能得到更为充分的开拓和发挥,其在21世纪流行全国、再创辉煌就会成为可能。当然,要让越剧再创辉煌的可能成为现实,需要戏剧人和社会多方面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奋斗。

    首先,继续走好都市越剧和乡土越剧两条路。

    乡土戏曲与都市戏曲不只是地理概念,更有着传统和现代的人文内涵。越剧的成长史已经告诉我们,乡土是源,都市是流;乡土划时代的形成了,都市创造性的发展了,互为依存,共同发展,不可偏废。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城乡依然存在,乡镇和城市都需要越剧。

    乡土越剧可持续发展是必然的。在当下,都市越剧发展出现困难之际,乡土越剧仍然红火,民营剧团“长势喜人”。(2006年9月2日《中国文化报》对浙江民营剧团有过统计)农村与城市的欣赏口味有差距,但乡镇观众并不满足于只演老戏,好看的都市越剧他们同样喜爱。乡土越剧要进一步提高艺术创造力。

    都市越剧更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百年越剧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越剧的创新精神,但创新一定不要丢了越剧的特点和优势,一定要关照新老观众的审美情趣,培养新观众不能只靠现代舞台呈现形式的光怪陆离,要靠越剧自身内在的魅力。越剧的创新要与观众的审美一同成长。(在不同场合,我已多次强调这一观点。)21世纪的社会生活将更加丰富,艺术会更为多样,越剧应该像20世纪那样,继续扮演引领“长三角”都市和乡镇戏曲艺术创新发展的重要角色,还要有引领传统戏曲在当代发展繁荣、影响全国的胆识。

    其次,重视和扶持民营剧团。

    民营剧团,特别是当代经济发达以及传统戏曲深厚的地区(前者如浙江,后者如山西),是一支重要的戏曲生力军,发展势头很好。体制束缚少,管理灵活,经营成本相对较低,贴近普通观众和市场,在这方面,国办剧团就显现出了目前在体制、管理以及剧目生产上的一些弊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民营剧团将会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当然,民间职业剧团自身创作和创新力量的薄弱,限制了它的发展,只能满足普通观众的一般需求,创作优秀剧目有难度。这就需要政府文化部门的重视和引导,从政策上、经济上、经营上、人才培养上等各个方面予以扶持。

  复次,繁荣的关键在多出好剧目。

  对国办剧团目前的困难、对城市戏剧的冷落要分析,不可一概而论。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往往是危机与生机并存。国办剧团有着国办和人才的优势,应该成为新世纪多出优秀剧目、推动戏剧走出低谷、再创辉煌的主力军,成为扎根乡土、引领都市的排头兵。国办剧团的体制改革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能否推动优秀剧目的创作和优秀人才的成长是检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

  最关键的还是越剧优秀剧目的生产,通过剧目创作,培养人才,推动越剧繁荣。从剧院来讲,要充分调动主创人员的积极性,创造一切条件为越剧出戏出人服务,目前主创人员待遇普遍偏低。从剧目创作来看,就我近几年来看戏的体会,不只是越剧,戏曲新创剧目成功率总是不高,不好看不耐看,许多剧目演不了几场就完事了。目前剧目创作上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有管理机制上的,也有主创人员的。从主创人员来讲,一定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但创新不能离开传统,心中要有观众,新创要有“度”。

  要靠优秀剧目吸引新观众、留住老观众。对于青年观众,戏曲的危机表面上看是一个节奏慢的问题。其实没有这么简单,往大的说,在于文化传统的断代,戏曲生态的失落;具体来说,还在于剧目是否贴近时代、贴近人生,有独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剧目的创新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全新的创作,难度也大,主创人员要提高认识生活、把握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和学养;一是对过去有一定基础的剧目进行新的加工,形成新的保留剧目,往往成功率较高,不应忽视。

  剧目的时代性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就题材来讲,传统戏、历史剧同样能有强烈的时代性,故事虽然写的是昨天的,但时代精神是寄寓其中的。现实题材剧目创作更要把握时代精神,写了现实题材,不代表就体现了时代精神。目前有不少现实题材的戏,题材虽然是现实的,但内容和表现方式给人以陈旧感;人物是当代的,甚至是“先进人物”,但并无“当代”之感,或只是好人好事的罗列,这样的戏新老观众都不会买账。

  目前全国每年的新剧目创作不少,但优秀剧目不多。越剧的情况要好些。我想,当观众喜爱的优秀剧目层出不穷之际,就是戏剧重振、再现辉煌之时!我们期待着。



是非是我非我
2008-2-8 09:28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艺术之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