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从黄梅新德播客列表看黄梅戏目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xzhao2

#1  从黄梅新德播客列表看黄梅戏目

感谢黄梅新德博客感谢新德会,陆续整理归纳连接了这么多黄新德先生的印象资料。让我们大家很容易很方便地加以欣赏品味,实在是黄梅戏迷的一大幸事。



在这儿想来谈谈从这一播客列表看出来黄梅戏目的特点。



首先,黄梅戏从乡间田野村镇街坊里走出来完成了从普通地方戏转为地方戏老三地位的剧变。本来,黄梅戏有它自身的三小特色,也有一大批适合自身特点的看家戏。可现在,无论从历史悠久的古装戏目到紧跟时代脉搏的现代戏目,黄梅戏编导演三方面都相当得心应手。具体范例看一下列表便一清二楚。



其次,黄梅戏搬演兄弟剧种的戏目十分出色。这里面也同样包括了传统戏和现代近代戏两个板块。编导人员的努力,在搬演之中也颇具黄梅戏本身的特点发挥。从这一点生发开来,可以说黄梅戏能演的戏路子非常广阔。也是它远比越剧单纯女班戏路子要宽得多的一个明证。而在演现代戏上面黄梅戏又要比京剧昆曲来得顺当。



还是想要具体来展开一下子——比如请风亭,显然是京剧骨子老戏。我不相信它会是黄梅戏本身的家底。据我所知那是一个麒派戏,周信芳的代表作之一。可是黄梅戏和黄新德两黄演来照样是声情并茂。大概不适合黄梅戏来演的京剧老戏只有“打金砖”“四郎探母”一类。其余很大一部分都可以转化成为黄梅戏登上舞台。即使说“四郎探母”早就是京剧看家戏,那坐宫里面的一段行云流水其他剧种无人能够敢于搬演或超越。但是上海淮剧团另辟蹊径,演出“南北和”杨八郎的故事,既避开京剧“四郎探母”的锋芒,又有与其雷同的舞台效果。类比下来,所以说黄梅戏要搬演其他剧种的看家戏别无困难。



对于黄梅戏来说,现代戏近代戏的路子更宽。我记得“无事生非”是第一个由黄梅戏剧种搬上舞台的莎士比亚作品。黄梅新德列表中的“知心村官”“遥指杏花村”“风雨丽人行”和最近黄新德先生介绍的“黄金屋”都是很好的例子。



一个地方戏剧种年轻并不是需要担忧的事情。相当缺乏基础的东北“二人转”出场演员人数仅有两人,没有传统戏目甚至于可以说没有本来戏剧足够的元素,却在领军人物赵本山的带领推动下正式走进了大雅之堂。惟其年轻才没有包袱,相比之下京昆剧种演出现代戏近代戏的困苦在黄梅戏里是根本不存在的。可以设想,由黄梅戏来演出越剧尹派代表作“浪荡子”演出沪剧邵派代表作“杨乃武和小白菜”锡剧传统戏“庵堂相会”都不是难事而是手到擒来。



那么,写到这里,黄梅戏目的问题在哪儿呢?问题在于经典作品。能够称为黄梅经典的作品不多。这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年轻)另一方面就是着力打造的力度尚欠火候。有很多新戏但是不一定能称上经典。



依我之见,所谓经典一定是本剧种首创,而其他剧种再怎么学习搬演也不能够超越甚至于不能够平起平坐的剧目。



现有的可以称为黄梅经典的当然有“天仙配”“女驸马”(我一直认为它要比越剧“孟丽君”出色)还有“小辞店”等。列举中不包括一些小戏“打猪草”等剧目是因为尽管它们也可以算是经典但却不是大戏。



这样一说一比较,就可以知道以京剧的经典最多,所以它稳居老大地位(不说传统戏,就是打造又打造的样板戏也堪称经典)。其次就是越剧,经典戏数数一箩筐。黄梅戏要赶超,必须要在剧目上以打造自身黄梅经典为目标。这跟究竟是哪个地方戏没有关系,跟经费多少跟观众多寡也没有线性相关。说几个例子就很容易明白,莆仙戏“团圆之后”“春草闯堂”一炮打响后其他剧种竞相搬演,尽管越剧(张云霞主演)沪剧(袁滨忠主演)都很不错,但丝毫不能动摇莆仙戏原创经典的地位。川剧近年来也出了不少经典可称得益于鬼才魏明伦。而黄梅戏新戏不少经典却缺缺,应该提醒也值得提醒。我看到有文章评议新编黄梅戏“雷雨”把周萍作为第一主角,那恐怕是因人编戏(这一点无可厚非,谁不想度身打造)但很难设想会成为盛演不衰的精品也就断然不会成为经典。



最后,提一个经典剧目的设想作为结尾。



——电视连续剧“严凤英”当年热播极具震撼力。为什么至今没有哪一位熟悉黄梅历史的行家里手来把它改编成为一个舞台剧超越“舞台姐妹”呢?尽管没有“祝福”那一段情节,但是我坚定地认为严凤英老前辈的遭遇绝对戏剧性超越竺春花十倍!



很遗憾也很自惭,我没有那个魄力和才气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采访整理严凤英老前辈的材料,能够做的只是在这儿发出一声呼吁……。



是非是我非我
2007-10-2 10:10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艺术之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