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关于戏迷情痴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xzhao2

#1  关于戏迷情痴

关于戏迷情痴 - 1

原作者署名杜鹃《戏迷情痴》的电视连续剧剧本转贴出有一段时间。这个号称中国级别的沪剧专门网站看贴的人不少,真正参与评议的人不多。本来还以为是沪剧戏曲剧本是冷门,没想到沪剧电视剧也在这儿照样是冷门。哪怕标标准准和沪剧挂上钩。

作为中国沪剧网网主给安上的一个班竹在自动请辞到期的九月底之前履行许诺,来分析讨论一下这个故事梗概。

虽然没有看到过分集梗概和分镜头故事梗概,更别说文学剧本全文,但就这个比较详细的故事梗概说道说道。

剧作者的构思是很好的。从目前披露的情况来看,也足以拍到二十集以上。时间跨度空间范围都是适当的。人物密集程度也恰到好处。比较说来很适合电视连续剧。

尤其是剧作者构思的是沪剧电视连续剧!又是一部和以往的沪剧电视连续剧不同样的剧本。往常我们看到的沪剧电视连续剧是由舞台剧改编而来,那是用沪剧演出的一部戏。不是像这个本子那样干脆就是说沪剧艺人的故事。

要说这样的题材,我记得在黄梅戏是《严凤英》,那时就是得电视剧最高奖状的一部戏曲电视连续剧!第一主角严凤英扮演着马兰就因此成为双料最佳---梅花加金鹰,至今无人突破。

另外的类同内容是越剧《舞台姐妹》,先是电影再是舞台剧(一样出了梅花)最后是电视连续剧。

应该说沪剧这样的本子,就我所看所搜索的程度来讲,是第一个本子。----这跟英伦女作家虹影写的《上海王》套了一张滩簧戏的皮来演绎上海滩黑帮大亨是完全不同的。最近又看到有人写电影,要用到申曲老戏《十不许》一样是很可喜的事情。不仅对戏曲电视连续剧,而且对于沪剧来说特别有意义。

曾经有工人文化宫作家写了一本书《申江夜曲》,专门写沪剧女演员,签名售书时作者还约了王盘声孙徐春同柜签售。可惜,那个篇幅内涵并不适合拍成电视连续剧。所以说,《戏迷情痴》尤其有其独创意义。

第一部分赞扬的话就写到这儿。第二部分要来解释为何讲它有一个要害的瓶颈很可能影响其正常的具体拍摄阶段。



是非是我非我
2009-9-11 12:3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xzhao2

#2  关于戏迷情痴- 2

上一篇肯定了电视连续剧戏迷情痴故事梗概。

现在来说说这个症结所在。也就是在创作过程中通常所说碰到的瓶颈。

关键一条是流派。

沪剧流派曾有其辉煌,我也大力推崇过种种生旦流派燕瘦环肥桃红柳绿各擅胜场。

但是在戏迷情痴这部戏里面极力宣传的赵派黄派,显然又不可能是赵春芳的流派春派和王盘声的流派王派。如果这两位主演一开口唱,就是赵春芳和王盘声的话,接下去的故事内容也明显脱节。

自然,历史剧允许虚拟。

要是参照其他写实的戏曲电视连续剧比如马兰得奖的《严凤英》,那完全是严凤英的戏和唱法,这无可非议。

要是参照别的写虚的戏曲电视连续剧比如《舞台姐妹》,那无论从一开始谢晋的电影和后来的舞台剧都没有也从没有强调过竺春花唱袁派邢月红唱范派或者是别的哪一个流派。

所以,很简单的想法就是要末是写实,那就是某一种流派比如王派丁派;要末是写虚,不强调哪一种流派。新放映的上海王和申曲也有关,但是袁立演的女主角也并不挑明她属于那种流派。

假设想一下,赵如霖唱的赵派不是现有的任何一种流派,黄幼霖唱的黄派也不是现有的任何一种流派,那就势必造成困难。新的流派还没有诞生呢?谈何容易?某几段新唱腔说不定还可以凑合,要形成一个流派需要时日需要认可。不是一部电视连续剧所能承担得了的。

话说回来,倘使赵如霖唱春派,黄幼霖唱王派,观众又因为剧情的引导必然得出两派之争。而这完全不符合史实。同样不可避免的就是误导观众。甚至于说严重一些就是伤害了赵春芳王盘声两位大家。

因为赵派黄派的竞争甚至于产生恶意后果的竞争成为剧情主线之一,故而造成困惑就是很难摆脱的事情。

原先以为杜鹃是沪剧圈内至少是申曲戏迷行列,经过追踪发现并非如此(如果有谁知道内情发现我的网络搜索有遗漏请指正)。

这就难怪她会看不到将流派之争列为主题之一造成的瓶颈。



是非是我非我
2009-9-13 07:00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xzhao2

#3  关于戏迷情痴 - 3

尽管对于这部电视连续剧打出赵派黄派两个不存在的流派招牌,并让电视剧中的女性分别由于对流派的钟爱爱上演员或者由于对演员的钟爱而爱上这个流派反过来不喜欢另外一个流派,以此作为一个卖点亮点,但是这虚拟的流派能否成立以及是否会由此对某些开创流派的创始人造成不应有的伤害,至少是欠考虑的。



请看——



赵如霖在生活中不得意,专心在艺术上刻苦磨练,唱出了“赵派”,而黄幼霖也在竞争中狠下功夫,唱出了“黄派”。



张爱珍迷上了“赵派”,自然也对“黄派”是听而不迷,对黄幼霖的爱不冷不热,使黄幼霖十分失望。


“赵派”和“黄派”的出现,使沪剧界的竞争更激烈,他们挣的钱多了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嫉恨,于是,有人来加害黄幼霖了。



黄小霖对弟弟的死十分痛心,而对戏班间的竞争也感到十分痛恨,有时反认为是“赵派”和“黄派”的出现种下的恶果,于是对赵如霖更生不满。



谁知赵孝霖学了“赵派”,却迷上了“黄派”,而且还唱得很不错。陆桂珠见此心中暗喜,为了显示她的公平,办了一个比武招亲的大赛,愿把女儿黄爱珠嫁给唱“黄派”的小生,一时又轰动了上海滩。



——可见,关于流派的噱头文章做足。于是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困惑以及对于演员唱腔再包括选择演唱剧目上的高难度。



除此之外,可以推敲需要更改的还有这部戏的题目。



梗概写了沪剧界好几代人,这种时间跨度对于剧情延伸集数拉长很有必要。但是纵观男女主角大多不是戏迷。有的是艺人世家,有的是票友下海(就是票友也超越了一般戏迷的范畴)——反正极大多数是演员而非戏迷。具体的人名就一一点数的话,首先黄春霖一家就不是戏迷,赵如霖父子也不是戏迷。



所以,剧名称作戏迷情痴值得商榷。虽然,早就有了申曲之恋这部戏,但是那是舞台剧不是电视剧,故而以我之见不如叫作沪剧电视连续剧申曲之恋,名正言顺。何况从时间上来看,叫申曲还是相当吻合的。



最后要想说的是结尾处来了一段赵派黄派的对唱。这也相当突兀。因为小生之间来上一段对唱非常少见。要有的话,应该是背唱或者是有旦角参与的轮唱重唱。喜爱沪剧的网友倒一起来想想看,哪几部戏里有两种流派的小生对唱而能成为经典。



是非是我非我
2009-9-13 13:15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艺术之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