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真实反映高中生的一部电影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xzhao2

#1  真实反映高中生的一部电影

台湾电影回归本土。

继《海角七号》大热特热受感召去看了之后,又看了新片《九降风》。

不懂那个九降风到底是啥含义,可能是那儿的新词土话?反正那是一部青春片,典型的青春片。

之前,看过《蓝色大门》。已经对里面描写的少男少女特感亲切——绝没有那种做作也没有《奋斗》里面瞎编出来的成功。这次的《九降风》也是一样的本色。

几个高中生,大多是问题青年。有的留级留了好几次,即使有种种恶习,又不好说一定坏到哪儿去——他们并非黑社会,只是讲义气的一个小团伙。最多偷偷啤酒喝偷开摩托车满嘴讲些粗话——这才够真实!

记得我写过一块豆腐干文章,讲的是老师布置作文写写ESL学生你们的一位老师——结果,成绩得优的唯一一篇是两个学生背后议论老师满口的F打头。这才是老师心目中认为的写出了实际生活。

《九降风》写了他们的无聊他们的萌动他们的朦胧以及他们的够仗义。当然也有胆怯也有退缩也有不够仗义的地方,但是不失为真实性光这一点就让人佩服!

自然里面的裸戏也是真实的。偷进游泳池,原先是为了喝啤酒,结果既来之则安之何乐而不为——大家游开了,没有准备过没有带泳裤自然就裸泳。绝对不是为了裸而裸。

那部电影是受政府部门赞助支持的项目。看来这种导向性资助很好,不存在啥主旋律问题!资助的方向就是拍出台湾本土电影——真实的台湾民间的故事,不论大小不论高尚。

非常感慨的是那么一批男女青少年,那么好的一批本色演员。真是后生可畏,对比之下,尽管大陆也冒出来许多亮眼的演员尤其是青年演员但是讲究“真”字,那就始终差了老远。

最明显的例子是《十六岁的花季》和《青少年哪咤》,可惜后来小康变老成为专门拍情色电影的边缘演员。

剧情简介
   那一年,我们都在青春里挣扎……
  1996年,七个新竹实验中学的高中男生因兴趣相投而混在一起,面对种种成长的难题与困惑,他们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抓住为数不多的职棒比赛机会,去现场享受沸腾的情绪。而他们也认识了两个女生,朦朦胧胧的情感在心里静静的流淌。
  阿彦隐隐约约的是他们九个人的领导者,话不多,但有领导者的魅力。一日,他们七个人去看职棒比赛,比赛结束后,他们在路上疯闹,阿彦也被路上大货车撞倒,从此,阿彦再也没有起来过了。
  成群结党的朋友们突然面对如此真实而残酷的人生,每个人的内心都抱著愧疚与罪恶感,却又太过年轻不知该如何真实坦诚地处理冲突,彼此怪罪推委,冲突日益扩大,而爱情在这时出轨,偷窃也在这时被逮,退学的威胁让他们出卖了友情,生活中的残酷让友情深陷风暴,就像他们最热爱的棒球也陷入诈赌的泥沼,曾经的信仰全成了狗屁……
  凡是过去的,都将会变成未来;年轻不安的灵魂,早熟敏感的青春,像九降风,在这群死党之间-飘扬、飞逝。
详细内容
        关于导演
  导演:林书宇
  出生于1976年的台北的导演林书宇,毕业于世新大学广电系电影组,随后获得美国加州艺术学院电影制作研究所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后,他导演了描述新兵受虐题材的剧情片《海巡尖兵》,获得台北电影节的最佳剧情片奖。不过在大约十年后,他才再度的执导电影,即这部《九降风之台湾篇》。
  而因为林书宇从小居住在台美两地并接受东西方教育的背景,他的作品也常常呈现出中西文化的不同视角与特色,擅长在充满着戏剧张力的故事中探索人性最根本的问题,使得剧中的角色真实得触动人心。
  而对于这部影片,导演有他自己的阐述,“到了一定的年纪,面对社会的压力与现实的残酷,人们会开始回想属於自己最美好的时光。往往,最美好的时光,都是那段纯真的成长岁月,我们称它为青春。每一个人,都有一段青春的回忆。而我的青春回忆,就是在新竹实验中学的那群高中死党”,“高中男生之间的友情与义气是非常重要的,对我而言,所谓的死党,是一大群人,吵吵闹闹、成群结党的。在高中生还不了解自己是谁时,我们需要属於一个群体,由群体来告诉自己我是谁。而当这个群体瓦解时,我们就必须面对自己,思索自己的身份。《九降风》要做的,就是要拍出一部属於男人的成长电影,呈现给观众一个不一样青春校园电影,一部残酷却需要勇气面对现实的成长电影。在这个故事中,有温暖友谊的快乐时光,也有争吵、对质与背叛,但那都是我们成长的一部份。我希望藉由这部电影,让每一个观众再次重温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详细内容
        影片简评
  本片是曾志伟策划的“九降风”电影计划中的台湾部分,其主要是将同一个剧本交给内地、台湾及香港的新晋导演拍摄,用曾志伟的话来说是,“现今影坛很缺乏新一代的电影工作者,但观众却永远是年轻的一群,所以我很想拍多点青春电影。作为资深的电影人,是时候给年轻导演多点机会了”,而“九降风”系列的故事 “最吸引我的是讲一班好朋友,关系因一些事故而变化,很人性”。但在实际的拍摄过程里,两岸三地并非简单的以同一个剧本拍摄,而是结合各自的地方特色、导演风格等而制作出不同的奏鸣曲(对于香港篇,其也改为以2007年为故事背景,曾志伟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也想过拍九七还是零七好,后来决定没必要三部都是九七。九七转变很大,学校由英制转过来,很多学生适应不来;但零七转变更大,例如现在学生靠电话、上网、短讯、偷拍做人,同是学生关系,多了这些元素,又会发生不同事件”),其中这部林书宇导演的台湾篇,青春故事结合了当时台湾流行的棒球运动及台湾本土棒球王子廖敏雄英雄迟暮打假波的现实,勾勒出一幅青春的百无禁忌与迷惘相交错的残酷物语。



是非是我非我
2008-11-26 16:48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艺术之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