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流派的辉煌和哀伤(系列之七)——相当老派相当老牌的凌爱珍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xzhao2

#1  流派的辉煌和哀伤(系列之七)——相当老派相当老牌的凌爱珍

紧跟着当时最年轻的一对夫妻档邵滨孙筱爱琴在流派演唱会上出场之后,是爱华沪剧团的团长凌爱珍。她演唱的是传统戏《女看灯》里的赋子板。

戏校沪剧班教唱对女生来讲,这出有名的小戏是必修课。沪剧特有的赋子板中这一段也是代表作之一。大致内容是说小姑要嫂嫂“交代”和哥哥相识的过程。整段唱词一气呵成,要求演员口齿清楚,偷气换气的技巧要好——这也是赋子板的一般性要求,但是在传统剧目中体现得更加明显。因为现在好多新戏运用赋子板唱腔往往有变化有参杂其他板式,那种偷气换气技巧的要求有所减弱。

《女看灯》有两种唱法。一种是显示功力,不停歇从头唱到底;一种是在唱到“九九八十一个遭磨难”时故意唱成“糟皮蛋”,让小姑出来打横,指出嫂嫂的错误以便女主演喘一口气后接唱下半部分难度更高板眼越敲越紧的赋子板。第一种唱法后来被摈弃,凌爱珍在流派演唱会上和后来王惠钧演唱的小戏都是采用第二种唱法。

凌爱珍作为出席流派演唱会中资格最老年齿最长的一位女演员,选择这么一段启蒙初级班人人学唱的唱段我想是有所考虑的。首先,这是典型的老戏老唱段典型的赋子板;其次,其实是从来没有所谓“凌派”唱腔的说法,即使她曾被列入沪剧界“四珍”之一。与之相反,筱月珍倒是有独特的特色被称为“刚腔”(也就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流派)。

在这一点上,就显示出戏曲界论资排辈的可悲。就像我在前几篇中提及的——袁滨忠:文派弟子中的佼佼者,死后被公认为袁派创始人;以及韩玉敏,极有特色却至今未曾被认可为韩派。然而这样的小字辈(当年),都没有资格参与流派演唱会。爱华沪剧团出场的只有一位团长凌爱珍。

袁滨忠原名袁俊,是沪剧生角著名流派之一文派创始人筱文滨的学生,文革前爱华沪剧团的台柱。从“雷雨”中的“飞向一个新世界”到“年轻的一代”里的“读遗书”,再到“桃李颂”里的“向往解放区”,直到“红灯记”里的刑场。

六十年代唯一一次沪剧流派演唱会上老将人头济济,三小时的时间轮不上后生家出场。爱华沪剧团的三个台柱子中就只有凌爱珍演唱女腔赋子板“女看灯”。这样说只是指出一个事实,并不涉及对凌爱珍本人有否排挤的可能。相反,据我所知,凌爱珍的艺术和人品一样都是很有好评的。

上海工人文化宫有一位工人作家写过一本小说《申江夜曲》,有王盘声和孙徐春同时出场参加签售。其中提及凌爱珍的为人正直,提携后辈。身为团长,自然对袁滨忠韩玉敏多加支持。这一点也可以从爱华沪剧团在文革后期被人民沪剧团合并成为同一个国营单位看出。而其他区级沪剧团就没有这样好的命运。顺便说一下,马莉莉那时就是爱华沪剧团出身的英雄花旦。

记得那本小说里还揭示一个可疑点:就是袁滨忠在文革中自杀——一条围巾如何能够上吊?



是非是我非我
2008-9-3 09:07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艺术之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