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原创] 走火入魔译李白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fanghuzhai

#1  [原创] 走火入魔译李白

走火入魔译李白

一个微信诗歌群这两天讨论李白静夜思的翻译。因为我在群里,想不看也难。看了一些群员的翻译以后,我了解了他们译文背后的思考,也可以说是翻译策略。有什么样的翻译策略,就有什么样的译文。过去的翻译批评,常常限于对译文的褒贬。现在很多人讨论翻译策略的问题,因为只有合适的策略,才能产生合适的译文。我不说正确的策略,忠实的译文,因为诗无达诂。越是言简意赅的诗,越无法产生一个大家都接受的译文。静夜思的译文有好几百。版本多说明解释多,解释多说明空间大,空间大而字少,唯汉语可行,望月思乡,又是汉人文化。移之洋土则尽失之。故此诗属于不可译者,兴师动众,白费功夫也。

但是你又挡不住大家翻译。你或者不理会, 或者也参与这个游戏。学者欧阳桢过去有篇论文,谈到原作和译作的本体关系。 译作是否是原作的替代品? 因为历史上的确有原作消失了,后人只能通过译作来了解原作的情况。这时候,译作就成了权威版。 幸亏汉诗的情况不会这样。无论有多少翻译,原作不灭。想知道原作,必须读中文版。对于那些不懂中文的老外来说,他只能通过翻译了解。当他看到了几百种译文的时候,如果他聪明,他就知道他只能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大体思路,而对于原诗的语言美,只能望洋兴叹了。如果这些翻译中有什么可以打动读者的句子, 那也只是译者的语言美, 不是李白的语言美。

说到这个美,自然就要提到许渊冲教授的翻译诗歌三美说:翻译要传达原文的意美,音美,形美。这就是许教授的翻译策略。我觉得这种提法的最大的问题是“传达原文的” 这几个字。你中文都换成英文了,怎么可能还有原文的美?所以要修改一下,诗歌翻译,译文要创作出近似原文的意美形美和音美。

不要小看”传达原文的“这几个字。他们让多少译者走火入魔,以汉语诗歌的规范制作英语的文本。许老这样,现在被誉为许渊冲第二的上海大学的赵彦春更是这样。赵先生甚至规定中文诗歌的几言,要译成英文的几个音节。如此的教条真是闻所未闻。

因为汉诗言简意赅,每个字的语义和文化内涵都很丰富,译者就要在译文中追求这种言简意赅,结果常常弄出来很怪的英文句子。因为汉语同音字多,适合押韵,译者就也非常看重英语译文的押韵,尽管英语可以押韵的词不多,更不要说翻译的时候还要受原文内容制约。为了押韵,不惜搞出英语诗歌里基本没有的倒装,词语搭配和不恰当的冠词省略,甚至略去原诗的语义因子。这样的例子很多,我就不多举了。这里仅举一例:
,万径人踪灭。


On all paths ceases men's go.


这里men’s go 是什么意思我真不知道。go 作为名词是尝试的意思,而且也只用于习语,give it a go。没见过说 My go has failed我的尝试失败了,这样的用法。更没见过 somebody’s go 是某人之行的意思。

我质疑了这个以后,译者改掉了。

再举一个为了押韵扭曲英语的例子,涉及到倒装。英语助动词的用法,在主语后边,动词原形前边。如果倒装, 主语和助动词不能分开,如, go there I will, 或者 go there will I,不可以说, I go there will. 表示强调的do 和does,很少有倒装的,如 This song he did sing. 很少说,This sing song he did, 更不能说,This song he sing did. 把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翻译成 The Wu Mount azure sky clamp does,The Ba River flows like this thus, 是因韵扭曲语法。like this thus 更无音美可言。不能说原文有z的音素,你就要弄个英语有类似发音的词来凑。

在汉诗音译上,我不反对尽量简洁,也不反对押韵。但是我主张在形式上,不能扭曲英语,扭曲到不看原文就不懂的地步。你的译文,也就是一首英文诗。好的英文诗,应该能听懂,哪怕非英语母语的,英语学到大四专业的,也应该仅凭听就能听懂内容不艰涩的英文诗,例如华斯沃斯的水仙谣。


既然是英文诗,也应该注意英文诗的特点。传统的英文诗,一般控制每行的音节,但是为了押韵,单独的一行不必独立成句,常常有长句转行的现象。现当代英文诗不强调押韵了,转行更自由,表达思想的空间更大。所以我认为,在翻译汉诗的时候,不必在形式上对汉语亦步亦趋,而是可以扩展。也不必非得每一行都是一个意义和韵脚的统一体。记得学英文的时候,听到华斯沃斯《敏斯特桥上作》的录音,第一个感觉就是怎么听不出来每句结尾的韵脚。这就是受了汉语的影响。汉语诗的韵脚,常常也是朗读的重音所在。汉语诗的一句就是个意思和韵脚的统一体。英文诗歌长句一转行,保持了句尾韵,但是失去了单句的意义完整,而英文诗的朗诵,首先要照顾语句意义的完整。这样韵听起来就不是必然地很突出了。英语诗的音美,更体现于抑扬的分布,而且这种抑扬音步,跟本身的意义是一个统一体,是按照英语的语法和惯用法写的,哪怕转行,哪怕倒桩,其短语的结构,什么虚词跟什么实词绑在一块,都是遵循语法的。可以说,英语诗歌里的倒装,转行,是以词组为单位,不是以单个的词为单位的。保持了词组的音义统一,所以一听就懂。我们看看敏斯特桥这首诗

Composed upon Westminster Bridge, September 3, 1802

Earth has not anything to show more fair:
Dull would he be of soul who could pass by
A sight so touching in its majesty:
This City now doth, like a garment, wear
The beauty of the morning; silent, bare,
Ships, towers, domes, theatres, and temples lie
Open unto the fields, and to the sky;
All bright and glittering in the smokeless air.
Never did sun more beautifully steep
In his first splendour, valley, rock, or hill;
Ne'er saw I, never felt, a calm so deep!
The river glideth at his own sweet will:
Dear God! the very houses seem asleep;
And all that mighty heart is lying still!

这里第二行和第三行, 第四行和第五行,第六行和第七行都是一个整句,切分成两句是为了押韵,切分都是保持了意群的完整。

回到李白上来。 翻译群讨论的是静夜思。 其中一位群员尝试了几种译法。


 Moonlight, I wonder from the bed,
Is frost, cast on the ground ahead?


我的看法是,这里为了简,修改了英语语法。比如I wonder, 应该用if 引导宾语从句。所以至少应该写成: If the moonlight, I wonder from the bed/ Is frost cast on the ground ahead?

这几个译文,对原文后两句有一些改动,可以理解。我也不满意硬性地翻译“举头”和“低头”。但是我的翻译就跟这位译者大相径庭。我是宁繁不简。繁的目的就是按照英语的语法来说话,而不是造出自己的英语。

老方1

When the moon sheds light in front of my bed
I confuse the whiteness with frost instead
High above in the sky I sure behold
A moon that arouses my nostalgia old

老方 2

Beside my bed in a fine moon-lit night
The floor’s covered with the frost of her light
I look up to browse the beautiful moon
Believing home folks will look at it soon

老方3

At my bed I felt cold from the ground-covering frost
Then I found it to be the light the moon here has lost
Higher up the moon ascended, away from my gaze
Thoughts of my home caused me to be lost in a daze

老方4

At my bed the light of the moon I behold
So resembling frost that I can feel the cold
Through the window I fix my eye on the star
My simple room makes me miss my home afar

这些当然都是为了有韵的译法。如果不用韵,则应该更贴近原文的表达方式一些。


2019-11-8 13:3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文史哲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