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缺乏想象力 文学地位的衰落令人忧 — 方伟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thesunlover

#1  缺乏想象力 文学地位的衰落令人忧 — 方伟

缺乏想象力 文学地位的衰落令人忧

方伟


在人们沸沸扬扬地讨论文学的“边缘化”是否不可逆转的时候,我们很可能忽略了甚为重要的事情:文学社会文化地位与作用的减弱,这种事实的存在却不一定是规律性的,因为文学实践本身出现了不容回避的问题——那就是对文学特定的精神价值的漠视和对文学美的追索的缺失,这直接导致了当今文学在某种程度上的衰落。

想象力

对文学实践说来,缺乏想象力,文学鲜活的生命就有可能走向枯萎。文学的诞生就是想象力的美的肇始,想象力是文学与生俱来的根本性特质。从神话传说、诗文小说、戏曲戏剧到电影电视、网络文学等等,都无一不是想象力这一巨大羽翼下的鹰雏——缺乏想象力,就不可能羽翼丰满地翱翔长空,这是文学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明的。但近些年来,文学想象力的缺乏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创作问题,不管是传统文学还是新兴的网络文学,几乎是不约而同地造成了这样一些事实:一是所谓“现代性”、“现代思想”传播的结果,是对经典哲学尊重客观、历史和个人的颠覆,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美学思想被冷落,并不断地去消解人们对社会生活价值与意义的判断与追讨,艺术实践被认为是纯属个人的、琐碎而偶然发生的生命律动及无意义的行为,后现代主义浸淫迷漫,想象力的巨翅被斩断;二是在解构与再结构的创作过程中,以世俗对崇高、以庸常对英雄,对正剧、悲剧与喜剧的粗鄙化、媚俗化的拆分与拼合,在庞杂零乱的表述中消减了思维的张力和艺术的想象力;三是虽以平实、凡俗为美固然不错,但认为平凡世俗的社会生活就是人们精神追求的原初目的,认为偏狭的个人人伦际遇可以是生存之于社会的全部认识和理解,那么文学创作就不仅是自身的“降格”,也是精神价值探求与追索的丧失,阅读接受的理性启迪和美的熏陶也会在想象力的匮乏中难以存在。没有想象力,艺术的存续将失去生命的基础,没有想象力,文学将沦为社会生活一般性状的文字记录和写照,文学艺术非但不可能重返社会文化生活的中心地带,而且很可能是文学大陆逐渐沉降的开始。

忧患意识

检视过去,文学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和90年代初,深入其里的忧患意识是那么的充盈丰沛。它昭示着人们反思历史、现实和自我的渴望,是社会责任感和精神价值追索的觉醒及加强。在那时,文学实践表现出凝重、冷峻的风格,心系天下的情怀不但沿继着古典文学入世言志的思想风范,而且还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点燃了烛照灵魂的忧患之光。人的精神升华了,人生境界提升了,审美愉悦灌注在人们内心,使得文学有着巨大的社会意义追求和昂扬的精神指向。这就是忧患意识在文学中给我们的莫大精神呼唤与深层审美慰藉。近些年的文学创作,某些作者过多地在隐私秘闻、情色凶杀、江湖官场等等一些内容、题材上用力,世俗的欲念成为打开“市场之门”的万能之钥,反过来又在印量指标和利润回报的哄抬中证明自己的所谓“价值”。文学创作一旦步入商业操作的轨道,它的实践规律就成了选题策划、写作班底、拼合搬抄、市场推广、回笼资金的商品生产模式,文学精神审美在原创性、个性差异上的蕴涵熔铸,也就被所谓的“市场原则”冲挤在了一边。这样的文学,在向“市场原则”和所谓的“消费大众”低下精神头颅的时候,还以低俗的情感、偏执的精神欲求促成了文学表面的热闹和“繁荣”,深广的忧患与忧愤被视为因循守旧、不入潮流。

居安思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当下最为清醒、最富智慧和最具战略思维的精神活动。文学除了个人化的自我关注、低吟浅唱和粗鄙化、媚俗化的“市场迎合”,除了热情洋溢的盛世礼赞,难道不应该有深广的忧患意识,有巨大的心灵震撼和深广的醒世、警世意义么?

英雄情结

不管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与卡莱尔《英雄与英雄崇拜》,在英雄与英雄作用上的认识有着多少不同,但社会人们对英雄的崇拜和英雄巨大的榜样力量,却是一再被历史所证明。尤其是社会的多样性发展促使“英雄如何从各界脱颖而出”的认识,更能说明英雄在社会生活中的恒久历史位置,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也迫切需要有各种各样的英雄不断涌现。当下的现实,不是英雄少了而是英雄多了,不是没有英雄而是英雄就在我们身边。文学作为社会形象、美的反映,近些年来纠缠于各种“主义”多重影响的漩流里,对传统经典、主流生活的过度拆解,把文学中的社会生活现实表现成了无所事事、无可奈何、庸常凡俗的琐碎描述,不少是个体自我生存的受困与突围以及个人欲望的生理化、本能化的压抑和放纵。英雄是伟大的,但英雄也不尽是伟人。在林林总总的社会生活现实中,平凡的英雄或许更能叩击我们的心扉、撼动我们的情感,文学创作的表现则会更具有精神的召唤力和感染力。所以,在过去十年的文学中,我们还可以体察到平凡的英雄与英雄的平凡,但到了所谓的“个人化写作”,却是作者个人欲望涌泻的“英雄”或是浑身打满金钱“补丁”的匆匆过客了。英雄情结,是以英雄为指归的一种认知和情感的心理活动,这种活动?有超乎一般的精神能量的释放。在我们今天的文学作品中灌注新的英雄情结,发现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从而启迪人的心灵、锻造人的情感,这是文学不可或缺的生存支点和永恒的美的使命。

创新激情

文学对消费主义、“市场原则”的迎合,不仅造成了文学想象力的委顿和情感空间的促狭,而且还使文学的原创力极大缩减,内容的庞杂广泛和形式的变化异出也只能是市场的放任和利益的驱使了,文学的创新激情或被遮蔽或被奴役化。时下风头颇劲的“亚文学”,包括了“快餐文学”、广告文学、网络文学和通俗文学种种,按我们的理解,“亚文学”其实就是掏取传统文学经典的种种元素,与当下流行文化的种种元素在商业生产模式流程中的拼贴融合,应是传统文学在流行文化中被泛化的衍生物。一些作家在创新上表现平平,内容题材很难进行沉潜用心的汰选,而又在汰选的基础上缺少思想、情感和人性的新发现;之于形式结构的新意、新创所见不多,也难臻成熟,语言表现和文体风格也近乎到了词不逮意、表述困窘的地步。传统文学的创新激情,既被原有的观念、模式掣肘,又不能冲决“市场原则”的束缚,在信息社会的初始阶段没有进行准确的生存与发展定位,所以它前行的足力自然会受到种种负累的阻遏。而在这里,我们重点说明的“亚文学”是以创新的面目出现而实际上却是在损害着文学自身,将当下文学的发展引向了一个精神价值受到湮灭、审美特质受到侵蚀的困境中。这种种片断的、情景的、情绪的、散乱的、随意而简陋的表?表现,实际上给文学带来了几乎是难以弥补的内在损害:一是文学特有的美被肢解甚至被阉割,二是诱导人们误认为某些“快餐”文化的衍生物就是当下文学的发展方向,也就是文学本身。“亚文学”的确存在着种种创新,但从创新的结果来看,文学特定的精神价值是不是在跌落?传统文学创作规律和形态自身的每每失范,应是文学的美的提升和再次新创,而不应是走向它的反面。创新激情,是文学走向未来的内驱力和重要条件。文学如果缺乏创新的激情,就终将会因举步不前而成为历史过去的一页。

让我们呼唤更加飞扬的想象,呼唤更加深广博大的忧患意识,让人们对英雄的渴望变成鲜活的文学的形象,让我们对创新激情的企盼成为文学新的生长点。我想,这不仅是我们对当今文学发展的美好向往,同时,也是一个我们必将迎接的文学现实。


【转自金诺人文论坛,特此致谢!】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7-6-25 12:4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Xiaoman

#2  

good


2016-7-20 00:3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文史哲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