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昆德拉的“小说的艺术”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eili

#1  昆德拉的“小说的艺术”

人跟世界的关系不像主体和客体,眼睛和画幅的关系,甚至都不像演员跟舞台布景的关系。人与世界连在一起,就像蜗牛与它的壳:世界是人的一部份,世界是人的状态。

对于上一代人的遗憾,他们写不完。关于我们这一代的“不足”,我们也解释不清楚。因为人们不能跳出这个世界,显微镜、望远镜等,全都用不上。

怎么办?为力认为写小说可以“做些努力”。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6-10-7 18:1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2  

既然上帝走了,既然人不再是主人,那么谁是主人?地球在没有任何主人的情况下在虚无中前进。这就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谁说的?昆德拉。

本人还是想错过“近代中国”的影响(古代还有些好东西)。最近在“啃”昆德拉。


2006-10-7 18:1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谁是我?

#3  

凡是需要“啃”的,俺都不去碰,怪费劲的,时间又有限,干点更有趣的事不是更好
吗?

我尝过了一点昆德拉,挺柔软、好吃的。

我以为“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翻译成“活着的不能忍受之轻”,可能更确切。其意
思是:既然生命只有一次,无法象“蒙提卡罗仿真(Monte Carlo simulation)”那
样用另外的方式来重新活多次,只是一个随机过程的一个样本路径,那么每个人的一
生的意义就几乎和没有存在过一样,因此是轻的,因此是难以令人忍受的。不是空
虚得令人难受的意思。


2006-10-7 19:2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4  

说“啃”,是本人在倒时差嘛。看着看着,就打了个盹。

谢谢你的解释。

不过你看,西方人现在已经认识到了佛教的作用。

因为,每一次生命都是生命“轮回”中的一环。


2006-10-7 20:4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5  

为什么上帝看到思考的人会笑?那是因为人在思考,却又抓不住真理。

这个我不同意。

我的上帝,从来都是善良、关爱的。他自始至终鼓励着“幼稚”的人们,并不讥笑。


2006-10-7 20:5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谁是我?

#6  

建议中英对照着读,或干脆直接读英文版本的,原因是中文翻译未必可靠,而且有些
东西可能会被翻译得变了味道。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eili at 2006-10-8 01:52 AM:
为什么上帝看到思考的人会笑?那是因为人在思考,却又抓不住真理。

这个我不同意。

我的上帝,从来都是善良、关爱的。他自始至终鼓励着“幼稚”的人们,并不讥笑。



2006-10-7 22:0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7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谁是我? at 2006-10-7 11:01 PM:
建议中英对照着读,或干脆直接读英文版本的,原因是中文翻译未必可靠,而且有些
东西可能会被翻译得变了味道。


你说的对。

可是英文的,就不变味道?

先容我把手中中文的读完吧,反正读得比英文快。

如果哪里错了,你负责用英文的“指正”,好不好?这样咱们就知道到底在“翻译”上,人们可以出多少毛病?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6-10-7 22:1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8  

共产主义的俄国同时打赢了象征之战。至少在半个世纪内,它向一大批渴望价值又无法区分价值的埃施之流,成功地灌输了善与恶的象征。

这么说多好。

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自私”阶段,就想表现共产主义的“大公无私”。真是白日好梦啊。


2006-10-7 22:2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冬雪儿

#9  

共产主义的大公无私?是不是遥远在上帝那儿的理想啊?


2006-10-8 02:1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0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谁是我? at 2006-10-7 11:01 PM:
建议中英对照着读,或干脆直接读英文版本的,原因是中文翻译未必可靠,而且有些
东西可能会被翻译得变了味道。


谁兄,
你的眼睛真尖。我是断章取意了。因为他上面先说了:

我总爱想像佛朗索瓦。拉伯雷有一天听到上帝的笑声,就这样,孕育出了第一部伟大的欧洲小说的思想。我喜欢想像小说的艺术是作为上帝笑声的回声而来到这世界上的。

然后他又说:

不会笑、没有幽默感的人;固有观念的无思想性;媚俗:这是与艺术为敌的一只三头怪兽。艺术作为上帝笑声的回音,创造出了令人着迷的想像空间,在里面,没有一个人拥有真理,所有人都有权被理解。

小说的智慧和哲学的智慧不同。小说并非诞生于理论精神,而是诞生于幽默精神。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6-10-8 11:3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谁是我?

#11  

我有的时候不懂装懂,写这个帖子时我就真不好意思装了。你这么一夸奖我“眼睛真尖”,我
真就没有借口不读昆德拉的“小说的艺术”英文版了。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eili at 2006-10-8 04:39 PM:
谁兄,
你的眼睛真尖。我是断章取意了。因为他上面先说了:

我总爱想像佛朗索瓦。拉伯雷有一天听到上帝的笑声,就这样,孕育出了第一部伟大的欧洲小说的思想。我喜欢想像小说的艺术是作为上帝..



2006-10-8 18:4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2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谁是我? at 2006-10-8 07:46 PM:
我有的时候不懂装懂,写这个帖子时我就真不好意思装了。你这么一夸奖我“眼睛真尖”,我
真就没有借口不读昆德拉的“小说的艺术”英文版了。


这书不长,请你读完。再看我的中文,有没有译错的地方?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6-10-8 20:3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3  

请容许我再一次将小说比作音乐。一个部份就是一个乐章。每个章节就好比每个节拍。这些节拍或长或短,或者长度非常不规则。这就将我们引向速度的问题。我小说中的每一部份都可以标上一种音乐标记:中速,急板,柔板,等等。

然后他又说:

我认为速度之间的反差对比是非常重要的!

我现在在读他的长篇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已经注意到了他说的这个节奏问题(以前也知道,现在是理解了)。

友明认为我的“追逐”中,国内的节奏太快,海外的节奏又太慢。我的考虑是国内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点到为止;我的重点在海外的“渲染”。

写小说的同志们,看来我们都要注意这个“节奏”问题。


2006-10-8 20:4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ugan

#14  

冬雪儿:共产主义的大公无私?是不是遥远在上帝那儿的理想啊?

土干:冬雪儿错了。上帝知道人类有罪,而非大公无私。西方法律是建立在人是自
私的基础上,所以,它行得通。我们国内的很多制度是建立在人是大公无私的基础
上,所以,难于施行。


2006-10-9 03:0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tugan

#15  

在中文里,没有与英文sin相应的词,所以,翻译成罪。这让我们中国读者特别受不
了。其实,sin不是crime,而是指人心中的软弱,自私。比如,傲慢,自认公正,
对婚外情的一种潜在需求,对不同于自己的人的一种自然的轻视等等。
有人建议应该发明一个汉字,既,竖心旁加一个罪,来表示sin。



[size=3]      土干[/size]
2006-10-9 04:57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6  

“诗人是一个在母亲的促使下向世界展示自己、却无法进入这个世界的年轻人。”您看这个定义既非社会学的,也非美学的,也非心理学的。

我不知是否同意昆德拉,但我的确最喜欢诗人。写诗的人心灵应该纯净,这样写出的,才是好诗。


2006-10-10 21:1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7  

小说家既非历史学家,又非预言家,他是存在的探究者。

小说有一种非凡的融合能力:诗歌和哲学都无法融合小说,小说既能融合诗歌,又能融合哲学,而且毫不丧失它特有的本性。


2006-10-10 21:2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远山

#18  

“对婚外情的一种潜在需求”,这种需求还是头一次听说。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ugan at 2006-10-9 04:57 AM:
在中文里,没有与英文sin相应的词,所以,翻译成罪。这让我们中国读者特别受不
了。其实,sin不是crime,而是指人心中的软弱,自私。比如,傲慢,自认公正,
对婚外情的一种潜在需求,对不同于自己的人..



2006-10-10 21:3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远山 at 2006-10-10 10:30 PM:
“对婚外情的一种潜在需求”,这种需求还是头一次听说。


哈哈,因为婚姻本身是“违反自然”的。起的是稳定社会的作用。

要知道,自然界中,杂交得力量是最大的。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6-10-29 21:1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文史哲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