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为什么近代英国能够有巨大文化创新贡献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thesunlover

#1  为什么近代英国能够有巨大文化创新贡献

历史现实

历史1997年7月1日零点,香江之畔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末代港督彭定康和他的两个女儿,伫立在豪雨中,潸然泪下。其实,英国人不必如此失落。风雨中飘落的星条旗,何偿不象征着一个新时代姗姗来迟。长江南北,书店里《新概念英语》畅销20多年不衰,校园内外,雅思托福书声朗朗。很少有人再担心这是文化侵略,也很少有人说这是崇洋媚外了。正是从1997年开始,赴英留学的大陆学子陡然增多。到如今,短短三四年,英国已成为吸引中国中学生最多的土地之一。英国“失去”了一个香港,它的文化却开始全面融入一个古老的文明。

武力只能征服土地于一时,文化却永远芬芳在人心。

近现代史上,显赫一时的英伦令古往今来的帝国君王逊色。它的殖民地曾遍布世界五大洲各个角落,面积超过3,300万平方公里,比英国本土大130多倍。英国人曾骄傲地宣称自己是“日不落之国”——太阳永远照耀着大英子民的土地。不过,先辈的“荣光”已烟消云散。如今的英国,象一只落日长草中独行的暮年雄师,那种清冷中的自尊、孤寂和落寞,只有英国人自己才能品味。

英国人有自尊的本钱。尽管美国的繁荣与强盛傲视全球,尽管日本的富裕与财气咄咄逼人,但说到人类近现代文明中那些最伟大的创新与贡献,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够与英国匹敌。历史上那些显赫一时横跨欧亚大陆的超级帝国,四分五裂之后,没有馈赠给后人多少文化的珠玑,而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却在那些并不光彩的侵略中把现代文明的种子播撒到全球。

近代的工业革命肇始于英国,这里无须赘言。

近代科学的鼻祖,孕育诞生在英国。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迄今仍被尊为科学奠基的划时代之作。它第一次创立了实验实证与逻辑系统美妙结合的思维范式,它突破了主宰人类3,000年之久(或许应当是300万年之久)的古代文明思维,它发动了蓬勃汹涌的近现代科学革命。即使是爱因斯坦伟大的相对论,放在历史天平上,比起牛顿的贡献,都黯然失色。爱因斯坦仅仅是物理学领域内相对论革命的奠基者,而牛顿,则是整个科学革命的奠基者。

同样,达尔文的理论,尽管从哲学的观点看来,并不特别玄奥创新,但它对人类观念的全面影响,除了牛顿,迄今无人能及。达尔文“主义”,从不武断声称自己代表着什么先进文化方向、不见载于任何国家的宪法、不传诵于任何宗教经典,也没有任何政府强制人学习它。但现代文明世界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是达尔文“主义”的信徒。

民以食为天,经济从来是人类社会的主旋律。但亘古以来的思想家,没有一个人象亚当?斯密那样,深切关注并深刻洞察到人类经济活动的奥秘,从而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并开创出一门全新的学术天地,经济科学。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如今取代文学家,满口唾沫星子满世界吐,成为大众崇拜的知识分子新偶像、电视报刊的明星人物、政府高官的贵宾尊客。他们实在是沐浴了亚当?斯密及凯恩斯等英国知识分子的“皇恩”。

回首20世纪的世界,最惊人的民族史演化事件,恐怕莫过于历史最悠久、人口最众多的东方国家,景仰马克思主义为救国救民之新真理。一个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一个祖宗认同感最固执的民族,断然抛弃本国2500年之久维系民族认同的国教,儒教和道教,毅然全盘接受全然异质化的外来主义,这是盘古开天地以来惊天动地且绝无仅有的大事。而这件事,追根溯源,也来自英国。虽然马克思是德国人,但马克思的主要思想创作完成于英国。马克思创作的主要经济来源和重要思想支持,也来自在英国开工厂的恩格斯。一个宣称要砸烂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从而遭到资本主义世界痛恨和畏惧的“幽灵”,却在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和堡垒,找到了自己思想自由创作的家园。也只有英国,能够有这样的胸襟。

许多思想家和历史学家认为,近现代人类社会根本进步,未必是工业革命,甚至未必是自然科学的创立和变革,而是人类观念与社会制度的创新和变革。近现代人类文明历史性的大转折,是尊重个人权利(所谓人权)、推崇个人自由、强调政治民主,由此便引发了社会制度的全面改革;废除各种形式的独裁,不论它是君主独裁、寡头统治、个人核心或朋党专断,采用立法、司法、行政三权独立,法律治国,法律高于个人、高于领袖、高于政党,实行多党竞争的民主选举和任期制度等等;这一切,早已成为人类社会制度改革的主流。而这一切,又都主要起源于近代英国。

1215年,整个世界还处在黑暗的中世纪,英国已经制定了《大宪章》,用明确的法律条文,约束国王的权力,逐条规定国王必须遵守的款约,以保护贵族和民众的权利。在一个普世都盛行专制独裁的时代,在一个权势和暴力凌驾践踏于一切生命之上的社会,公开针对国家最高领导核心,用法律条文限制约束他的权力和权威,这固然部分出于英国等西方社会有贵族对抗皇权的传统,但也绝对需要有震古烁今的勇气和担当。从那时开始,经过数百年的流血、抗争、动荡和苦难,英国终于逐步发展出了一整套保障个人权利的新型社会制度:法律威临天下取代领导个人威临天下、三权分立、确认政府为恶且为必要之恶而严格制约政府领导、民主选举、多党竞争,舆论独立、学术自由,等等,如今终于成为全人类社会制度进步和文明演化的主流。随着保障个人权利的法治之建设和发展、随着束缚窒息个人自由的政府权力与领导权威桎栲之裂碎,个人创造力的源泉如火山般喷涌而出,英伦文化终于如大江大海,一浪高过一浪。天才的思想家、哲学家、诗人、作家、发明家、企业家、科学家,在这个弹丸之地喷薄而出,群星璀璨,日月华光;文艺复兴的大潮、科学革命大潮、工业革命大潮、全球贸易的大潮、法治改良的大潮,从这个偏局一隅的小岛接力或发源,以雷霆万钧之力,席卷全球,一波又一波震撼着古老的人类文明。

美国是当代最牛气的国家。而美国的社会制度、政治理念、法律体系等等,无一不是英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结合北美大陆丰饶的资源,阿美丽坚(AMERICAN)成为当今世界最生气勃勃的民族。

正因为近代英国文化的创新丰度无人能及,英国这个在经济总量上早已二流的国家,仍旧维系着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仔细想,这又是一个现代奇迹。高等教育的科研与创新,绝对需要强大密集资金的资助。在这方面,英国不仅不如美国,甚至不如日本、德国等国家。可是,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仍旧是世界一流的顶尖学府。剑桥大学培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迄今仍远远超越哈佛大学,更为其他各国所谓名校望尘莫及。

法国是英国的兄弟兼夙敌。法国人是世界上优越感最强的民族。法国人认为自己浪漫、激情、优雅、聪慧,是世界各民族中真正的绝代佳人。可是,法国人不能不对他们看来老土的英国兄弟怀有深深的醋意。如今英语风行天下,日盛一日,而法语,则在苦苦挣扎着维护自己的地盘。

英语成为当今世界的“霸主”语言,全世界超过16亿人使用英语,科技文献中8成以上使用英语,商业交往中9成以上使用英语,网络世界中英语更独步天下。除英国之外,英语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南非等国家的第一语言。世界其他各国几乎都把英语作为第一外语,在学校里开设为必修课。

英国在近现代有如此骄人的贡献,英国文化已经成为当今主流文化。由于美国的经济科技强势影响,这种文化已经有一点变味,现在常称作英美文化。不过仔细想一想,英美文化中,俗的东西,常常来自现代美国,从好莱坞到麦当劳,而雅的方面,主要来自近代英伦。在美国俗文化的强势之下,英国人尽管颇有微言,有失落感,但现代英国人倒不过分自大,不会动不动就吹,说21世纪或者22世纪或者99世纪将是英国人的世纪。

有些民族,古代够伟大,近现代贡献泛善可陈,但喜欢开未来的支票,说别人不行了,到21世纪肯定不行了,21世纪将是XXX的世纪。20世纪90年代,这种很伟大的支票经常被开出来,放在报刊媒体上,激励百姓或安慰民众。21世纪的钟声早已敲响,没见兑现,暂时偃旗息鼓了。坚信不久之后,随着经济发展和强盛,必定会卷土重来,再说21世纪下半叶或者99世纪什么的,别人肯定不行了,那时候,将是XXX的世纪。

相比之下,不能不佩服英国这个民族。如果说西方文明肇始渊源于古希腊与古基督教这两大文明,那么英伦则是这两大文明的集大成者。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对人类文明未来走向的深远影响,现在还仅仅是初露端倪。成就如此宏伟文化贡献的民族,真可谓前承古人,后范来者,凌绝顶而小众山,睥睨古今,功垂万世。按理说英国人绝对有骄傲的本钱。而它的后代,不自大不谵妄,落寞中能够保持一份清醒与明智,吃祖宗饭而不造子孙孽。难道这也是祖宗的庇荫?

英国也做过很多坏事。从黑奴贸易到鸦片战争等遍及世界的邪恶与侵略。公正地说,人,无论民族、肤色、地域、阶级,都有善有恶。人性的阴暗,不因为是某国人就多一些或少一些,也不因为成了富人当了领导就多一些或少一些。为什么最大的罪犯往往出自权力阶层?不是因为他们先天比别人恶,而是因为,第一,不受制约的权力使他们的恶有膨胀疯狂的无限广阔舞台,第二,在不受制约的权力舞台上,不恶就不能生存。各民族都有它的丑陋。翻开人类“文明”史,哪一页不是血迹斑斑、哪一朝不是白骨森森?英国也不例外。不过,这百余年来,相比较起来,英国比德国、日本、俄国等国家,做过的坏事少一些。个中原因,不是英国人比较好,而是近代英国逐渐发展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相对比较多一点清醒和理性,不那么偏激,既鼓励个人自由地创造,更谨守人权的底线。在这种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之中生活成长的个体,平均说来,走火入魔的要少一些。

曾经有过伟大贡献的中国,它的古人对人类文明演化,有过最简练的概括:善进,恶亦进。一部英伦文化史,与所有其他文明史同样,重复表演着人类的一切无耻、愚昧、虚伪、狡诈、贪婪和残暴。但近代英国终于能够开人权文明风气之先,终于能够以区区弹丸岛国,贡献出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所有要素。为什么?在错综复杂的众多原因之上,有一个最关键的原因:在无耻、愚昧、虚伪、狡诈、贪婪、残暴等等人性的所有黑暗之中,英伦文化令人性的那一星半点的恻隐之光——尊重他人的权利,或曰人权,以及对人权的法治保障——一点一滴地挣扎着生长。尽管这未必源于自觉。

善进,恶亦进。英伦近代文化的成就,源于它的善之进,略略胜过了恶之进。这善,归根结底,就是人权和法治。越来越多的个人、越来越多的民族,终于认同:任何伟大的理想和事业,不论它有多么耀眼的光芒,不论它冠以何种爱国、统一、纯洁、革命、正义、人民、代表、先进等等动听的名义,只要它开始践踏个人权利,哪怕只是一分一毫,它必定是在回堕人性的黑暗。

留学,是攀绝顶而小众山的旅程。这绝顶,是经济财富的山峦固然妙,若是文化智慧的颠峰,岂不更令人心往神迷。

少年留学,如果不仅仅是冲着一块大一点好一点的蛋糕,那么留学第一峰,非英伦莫属。

英国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这个称呼隐含着英国还有国中之国。苏格兰和北爱尔兰,都是英国的国中之国。在中国人眼里,那种国中之国的状况好奇怪。苏格兰人公然声称苏格兰是一个国家。为什么英国人会允许苏格兰人这样宣传?

若说苏格兰、北爱尔兰是国家之中的国家,那么英国就是国家之上的国家。这种国家之中有国家、国家之上有国家的国家,各种内部关系自然很难处理。苏格兰和英格兰,如今和睦相处,是人世间的好榜样,而北爱尔兰与英格兰,迄今冲突不断,是人世间的坏榜样。好榜样坏榜样,都聚在同一个国家,英国。

历史上的苏格兰和英格兰曾经有过长期惨烈的冲突。眼下,苏格兰人民正积极筹划准备威廉华莱士爵士(Sir William Wallace)慷慨赴义700周年的纪念活动。死于1305年的威廉华莱士,因领导苏格兰人民起义,反抗英格兰国王的“统一大业”,维护与争取苏格兰独立,而成为苏格兰历史上最传奇的一位英雄。1997年一部电影,《勇敢的心》(Brave Heart),轰动国际影坛,如今已经成为经典。这部影片歌颂的就是威廉华莱士领导苏格兰人民反抗英格兰统治、维护苏格兰独立的英雄事迹。

1297年,威廉华莱士领导着苏格兰起义军,一群由毫无军事职业训练的农牧民组织起来的“乌合之众”,在斯特林(Stirling)与数量上三倍于自己英格兰正规军对抗,展开野战。英格兰军队不仅在数量上占压倒优势,在装备上、尤其是骑兵部队的装备上更具绝对优势。威廉华莱士在Stirling战役中以绝对劣势大败英军,成为欧洲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威廉华莱士领导的起义最终失败了,他被英国国王处死并分尸。那个时代,人类很坦然地血腥。威廉华莱士原不是一个嗜血的领袖,在起义初期的几次战役中,他攻城掠地时并不滥杀英格兰平民妇孺。尽管在起义之前,他的父亲已被英军谋杀。不过,在起义之后,他的妻子又被英军虐杀,还有其他许多苏格兰人相继遭到英格兰军队谋杀、虐杀、屠杀,威廉华莱士由此也变成一个疯狂的“铁血”将领。

在攻占Dunottar城堡的战役中,城堡里的英格兰平民妇孺都逃进了的教堂里,拥挤在一起瑟瑟发抖。主教邓克尔德(Dunkeld)恳求威廉华莱士不要冲进教堂对平民妇孺开杀戒。威廉华莱士的答复是:命令部下点火焚烧教堂。教堂中的平民妇孺无人生还。教堂被焚毁之后,威廉华莱士手下执行命令的军士——那些父母姐妹曾遭英格兰人屠杀的苏格兰农民、那些战场上以杀人复仇为业的杀手——被目睹的惨况震骇,跪在地上祈求上苍宽恕自己的暴行。

700年之后,资本主义文明的“教堂”,纽约世贸大厦轰然倒塌的时候,某地某名牌大学的饭堂里,成百成千梦想到美国留学的大学生们,目睹着电视里播放的幕幕惨剧:那些从千尺高楼纵身跳下当场丧命的青年姑娘,那些往被消防员救出的遍体鳞伤的老人……;这些大学生们没有一丝一毫恻隐之心,他们,不错,正是他们,兴高采烈敲着饭盆鼓噪庆贺!互联网上无数大学生们,更幸灾乐祸……。700年前战场上的杀手,个个是家破人亡、血海深仇的文盲男性,700年后高等学府里的莘莘学子,个个是知书明理、无怨无仇的青年俊彦,半数还是女性,谁,还余存一丝一点人性?人类,或许从来就没有一点“进步”。

今天的苏格兰人当然不认同威廉莱士在Dunottar城堡的暴行。然而,威廉华莱士一直是苏格兰人民心中不朽的英雄。到20世纪,不仅苏格兰人民,众多英国人都把William Wallace看作英雄豪杰。这或许因为,在那个时代的领袖中,以暴易暴的威廉华莱士不比别人更残忍,况且他身负杀父杀妻的血海深仇;更根本的原因是,威廉华莱士珍爱并以无比的英勇和生命去实践的理想,迄今为英伦民众景仰,那就是威廉华莱士以血肉之躯去实践的一句格言:No gift is like to libertie; Then never live in slaverie——没有比自由更珍贵的礼物,决不生活在奴役之中。

威廉华莱士有幸生于苏格兰而得以不朽,为万众景仰。如果他投胎到东方,盖棺论定多半是分裂主义头头之类,为代代百姓糟践。以性命捍卫京城的袁崇焕,都遭爱国同胞京城百姓活生生齿裂血啖,何况闹独立的什么威廉华莱士。问世间情为何物?问得好也问得蠢。人类睿智者的千古之问,不是情为何物,而是正义为何物?人间,爱情无法强求,正义更无法强求。伟大事业中的血腥、正义光环下的血腥、爱国壮举里的血腥,决不比赤裸裸的血腥,有一丝一毫的进步。

如今,苏格兰仍旧有自己的法律体系和教育制度,从1997年开始,又有了自己的议会。苏格兰银行也有发行货币的权力。如果说6000万人口的英国是一个弹丸岛国,那么510万人口的苏格兰更是芝麻绿豆的小地方了。确实,随便一个中国的大城市,甚至一个省以下县以上的不出名的地区,它的人口都不止500万。然而,哪一个500万人口的城市、哪一个500万人口的地区,能象苏格兰这片贫瘠的土地,孕育出那么多丰富到令人嫉妒令人眩目的文化创新?

近代英国的名人,许多出自苏格兰。这个芝麻绿豆的小国,养育了许多世界级的文化巨匠,包括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经济学家、建筑大师。我们不妨来略微数一数。

罗伯特亚当(Robert Adam),18世纪苏格兰著名建筑与设计大师,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建筑乐章,包括爱丁堡大学美伦美奂的建筑。

安得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19世纪创业于祖国苏格兰后移民美国的著名企业家、当时的世界首富和大慈善家。他如今在美国的名气,与在家乡同样响亮。

罗伯特钱伯斯(Robert Chambers), 19世纪英国著名与传奇的思想家与出版家。他之著名,因为他的作品,是思想界的重磅“炸弹”式畅销书,引起巨大的震动和颠覆的争议。罗伯特钱伯斯的作品,科学家达尔文和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爱读,哲学家约翰密尔(John Stuart Mill)爱读,美国总统林肯爱读,英国女王维多利亚(Queen Victoria)爱读,诗人阿尔弗雷德坦尼森(Alfred Tennyson)爱读。而他的传奇更令人神往莫名,罗伯特钱伯斯的著作,部部都是匿名!除了他自己的几个亲戚密友知悉(据历史学家考证一共不超过7个人),他在世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这些引起广泛争议的大名鼎鼎的畅销书的作者,究竟是谁!这成为19世纪英国社会上下的一大谜。直到1884年,罗伯特钱伯斯去世整整13年后,他作为畅销书作者的大名才公布于天下。罗伯特钱伯斯有耸动天下的文笔与思想,更有默默无闻于人间的风骨与奇情。在罗伯特钱伯斯面前,骚臊于当今的款款名人,酷毙于当今的个个大腕,不能不自惭形秽,头头状如衣冠锦绣的史前动物。

帕特里克盖德斯(Patrick Geddes),著名的生物学家、植物学家、生态学家、社会思想家、教育家、现代城市规划的先驱者,苏格兰民族主义奠基者与苏格兰国际主义者(这两样似乎冰炭不容的事物在他的一生中却如此协调)1854出生,1932年谢世,逝世60多年后的今天,声誉比在世时更隆,被誉当代(或许是后现代吧)社会的伟大启蒙者。

约瑟夫里斯特(Joseph Lister),19世纪苏格兰著名医学家,外科手术抗菌治疗的奠基者,使外科手术后的死亡率直线下降,挽救了无数父老乡亲的生命。

大卫利文思顿(David Livingstone),出身于贫民家庭,19世纪英国最伟大探险家,踏遍非洲人烟绝迹的草原荒漠。

沃尔特司克特爵士(Sir Walter Scott),英国18-19世纪的著名作家,历史小说的奠基者和巨匠。

亚当斯密(Adam Smith),古往今来人类最伟大的经济学家。生于18世纪的斯密,是20世纪末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改革的思想渊薮,其思想领先于我等芸芸众生200年有余。19世纪著名的激进思想家K. Marx,曾对亚当斯密的思想,进行了庞大而雄辩的修正与改革,并由此风靡20世纪的思想界,引发了20世纪人类最宏大的持续70年之久的社会改造运动与实验。实验的结果却灼灼明证,比K. Marx早诞近百年的亚当斯密,其思想之深邃,远非K Marx可比,其理论之预见,远非K. Marx可及。

大卫休莫(David Hume),睿智而深不可测的苏格兰思想家和哲学家,亚当斯密的至交和智慧之友,现代法治社会的主流思潮、自由主义的开山鼻祖之一。亚当斯密与大卫休莫,K. Marx与F. Engels,此四人中,前二人是18世纪的一对思想挚友和理论巨匠,后二人是19世纪的一对思想挚友和理论巨匠。他们两对四人,对人类的关怀同样深切,对真理的追求同样执著,所不同者有二。其一,当他们在世之时,亚当斯密与大卫休莫,对包括自己理论在内的人类的智慧,充满怀疑;K.Marx与F. Engels,对以自己理论为代表人类的智慧,充满自信。其二,当他们谢世之后,亚当斯密与大卫休莫的思想,引导人们在和平与传统中进行变革,在宽容、沟通与妥协中走向自由、民主、公平和富裕;K. Marx与F. Engels的思想,引导人们在“对敌人要象严冬那样残酷无情”(毛委员的好战士圣者雷锋语录)的暴力革命中追求实现“历史规律”,在砸烂传统不断革命的大乱大治中追求伟大理想,却………。一位当代的德国社会主义者说过,以K. Marx与F. Engels的道德热情和对人类的真诚关怀,如果他们复生于当世,必定会深深内疚,并痛斥那些假冒伪劣的Marxists.

罗伯特斯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19世纪后半叶苏格兰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

詹姆士瓦特(James Watt),众所周知的英国苏格兰籍大发明家。

…………

苏格兰的每一个城市,甚至每一个乡村,都有其文化特色和传统。去英国如果不去苏格兰、不去爱丁堡,肯定会留下巨大遗憾。爱丁堡,优雅古朴的历史名城,爱丁堡艺术节享誉世界,格拉斯哥,欧洲最大的文化中心之一,阿伯丁,国际青年节每年在这里举办…。

这仅仅是一个如今才500万人口的苏格兰!如果加上英格兰,还有牛顿、达尔文、莎士比亚、迪更斯、拜伦……,长长的数不胜数的文豪、思想者、发明家、科学家,乃至无数无数的平民怪人。这是一个充满怪人的国度。因为不求统一,因为充满怪人,才使得这个国度多姿多彩。

如果,生命能给人选择生于斯成长于斯的故乡的机会,长安与东京,选哪方?没有丝毫犹豫,长安;苏州与悉尼,往哪里?没有半点踌躇,苏州。成都与温哥华,去何方?当然是成都;北京与华盛顿?不知是是何种情愫抑或无奈,仍旧是北京;如果,在500万人口的苏格兰与近260倍的13亿人口的华夏之间做选择呢?或许,在空间的坐标上,还应该加上时代的坐标。终究,260倍或其他任何一个可能的数据,都是多么地不成比例!都说哪里哪里是文化的沙漠,我们脚下此时此刻,怎么看也没有几片文化的绿洲。

生于何处,不由自主,学于何地,可以选择。

去苏格兰留学?有没有搞错!荒凉的不毛之地,没有高楼,没有中餐,没有CEO,没有发达机会的土乡下,没有阳光的阴霾之地,没有…

东方人的思维是:去苏格兰/英国有什么实惠?有什么用处(科学的用处是第一生产力)?有什么可以挣大钱的门道?

是的,没有利文思顿的体魄,没有威廉华莱士的气概,没有罗伯特钱伯斯的奇情,没有斯蒂文森的诗意,没有亚当斯密的深邃,没有大卫休莫的渊博若海又自知之明,去苏格兰/英国干什么?

或许,最重要的,是没有安得鲁卡内基的金钱。

【文章来源:转自春秋战国全球中文网上的转帖,起始来源不详。】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6-10-4 15:0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seeyourlight


#2  

这篇还没完吧?
只罗列了一些现象, 并没有深入地说出为什么呀.


2006-10-4 16:42
博客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3  

对不起,我也不清楚。

我转的这些文史资料,都是一目十行扫过感觉好象还不错,就先搬过来再说,然后
慢慢看。就跟借书差不多。也是将伊甸当成资料库,感兴趣的东东都储存在这里,
以后找起来方便。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6-10-4 17:4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谁是我?

#4  

"武力只能征服土地于一时,文化却永远芬芳在人心。"!!!!!!!!!

英国思想家们为人类(尤其是秉承英国法治传统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包括前其殖民
地的人们)的自由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我们还有待于学习他们的思想和思想方法。读
一读大卫休莫(David Hume)写的文章,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文章了,相比之下,我
们过去在语文课里学的多数课文真是令我不敢恭维。。

我准备把手头的书读完后,专门读读大卫休莫(David Hume)写的文章。


2006-10-4 19:1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seeyourlight


#5  

这篇不错. 信息量很大, 知识性也强.

休莫的东西我也没读过, 那我也去读读.
(谁兄是不是受过语文老师的迫害, 怎么现在了还念念不忘语文课本?)


2006-10-5 08:55
博客   编辑  引用

tugan

#6  

可是,法国人不能不对他们看来老土的英国兄弟怀有深深的醋意。


2006-10-5 16:15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谁是我?

#7  

说实在的,我现在能写出几句还算通顺的中文,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课只有大概四分
之一的功劳。另外四分之三中,我自己的中文阅读占了其三分之二,我自己的英文
阅读占了其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我的英文阅读令我的中文写得更通顺。例如,没有
与其几乎对等的英文词的其含义令人莫明其妙的中文词,我现在是基本不用了。另外,
读多了英文,写中文就不再那么的罗嗦了,我现在写中文时,能用一个字的地方就不
用多于两个字。

顺便问个无关的问题,错别字连篇的人还能成为作家吗?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seeyourlight at 2006-10-5 01:55 PM:
...
(谁兄是不是受过语文老师的迫害, 怎么现在了还念念不忘语文课本?)



2006-10-5 16:3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谁是我?

#8  

英法的思想传统的不同,也是挺有意思的。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ugan at 2006-10-5 09:15 PM:
可是,法国人不能不对他们看来老土的英国兄弟怀有深深的醋意。



2006-10-5 16:3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seeyourlight


#9  

我写字不多, 错字也不多. 但让我为写错字辩护一下:
其实都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 有的人喜欢用写字来表达自己, 不管怎样, 有写的兴致总是好的.
写了错字改过来就是了, 别人也可以帮着改.
如果有人把"成为作家"当成写字的动力, 这也实在无可厚非.


2006-10-6 04:31
博客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文史哲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