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转载] 兰佩杜萨与《豹》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thesunlover

#1  [转载] 兰佩杜萨与《豹》

兰佩杜萨与《豹》

紫雨阁小说网


但丁在《神曲·地狱篇》的第一歌开始,叙述他在人生旅途的中途,迷失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之中。当诗人顺着荒崖前行,先后遇到了三只拦住去路的野兽,分别是“轻巧而又十分矫捷,身上披着斑斓的皮毛”的豹、“直挺着头,带着剧烈的饿火”的狮子,以及“有着无边的欲望”的母狼。多年来,有关这三只凶猛的动物究竟象征着什么,似乎还没有形成一个确切的看法。据后人猜测说,豹代表着淫欲,狮子代表骄傲,母狼则意味着贪婪。

兰佩杜萨(GiuseppeTomasiDiLampedusa,1896-1957)是在他人生的垂暮之年开始长篇历史小说《豹》(TheLeopard)(又译《山猫》)的创作的,当他回首人生的中途或者追溯早年的生活,似乎不能够像我们的大词人苏东坡那样,做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之胸怀旷达,没落的贵族家庭背景和两次世界大战给作家心灵投下的阴影,使得兰佩杜萨的叙述陡然变得凝重起来,在他的这本身世之书的每一页,仿佛都浸透着无望和哀惋的情绪。淫欲、骄傲和贪婪,成为理解这部经典之作的三把钥匙。



主人公法布里契奥亲王在作家的笔下,是一个身材魁梧、性格专横和思想僵化的家伙,他对天文学的爱好似乎能够找到兰佩杜萨曾祖父的影子,这位西西里岛的世袭亲王发现过两颗小行星,给整个家族都带来过荣耀。然而,他决不会想到,自己的后代竟然要依赖写作得以留名,并且是在花甲之年才开始着手这本历史小说的创作。文学史上不乏兰佩杜萨这样的作家,他们的身前默默无闻,直到去世以后,作品才逐渐为人所知,比如曹雪芹、司汤达、布尔加科夫等。兰佩杜萨或许是不幸的,但是卡尔维诺说过:“我觉得对一个作家而言理想境界应该是,接近无名,如此,作家的至高威信才得以远播。”(自传《巴黎隐士》)不为了取悦读者、获得名利的写作才可能从内心出发,真正揭示出一个时代或某个社会阶层的精神风貌。

《豹》在作家的身前遭受了两大出版社的拒绝,直到1958年才得以跟读者见面,长眠地下的兰佩杜萨不知该作何感想,凝结着自己晚年心血的作品成了街传巷议的畅销书,甚至获得了意大利斯特雷阿文学奖的提名。遗憾的是,当代意大利文坛的巨擘莫拉维亚对这本古体风格的小说很不感冒,他发表了这样的谈话:谁投下《豹》获奖的一票,谁就是在反对意大利的现当代文学!莫拉维亚的真正话意,是认为《豹》的笔法是与那种文采飞扬、主题鲜明并且具有突出时代感的小说背道而驰,显得过分陈旧了。事实上,叙事手法和情节内容是否通俗新颖,并不特别重要,埃柯的《玫瑰的名字》是一部模仿中世纪修道院生活的侦探小说,但是书中充斥了各种符号学的知识;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也戏拟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婚姻爱情。此外,尤瑟纳尔的《熔炼》、克里斯塔·沃尔夫的《卡珊德拉》等,都是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炼金术甚至古希腊神话和英雄传说为背景的优秀作品。上述的例证足以将《豹》“反对意大利现当代文学”的罪名洗脱干净。

上个世纪50年代,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文学运动出现了危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那些取材于社会政治和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文学作品千篇一律,缺乏深度;作家“注重抒情描写和渲染人物内心世界的细微变化”,“颓废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乘虚而入”。举两个简单的例子,卡尔维诺的《通往蜘蛛巢的小径》和莫拉维亚的《罗马女人》就是这两类小说中的杰作,但结果怎样呢,卡尔维诺从新现实主义转向了新寓言和科幻小说,六七十年代写下了《隐形城市》《寒冬夜行人》等具有鲜明后现代派风格的小说;莫拉维亚60年代以后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反映资产阶级社会的精神空虚和思想危机,这也成了他错失诺贝尔文学奖最主要的原因。在《诺贝尔文学奖内幕》一书当中,瑞典文学院院士谢尔·埃斯普马克透露说,评判家对于莫拉维亚“从艺术的考虑似乎超过了道德的考虑”持一种观望的态度,而且他“60年代的作品多次使人失望”。

这样看来,兰佩杜萨的《豹》虽然有诸多的缺陷,但比较起同一时代的其他作品,还是要更胜一筹的。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10-9-9 20:0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文史哲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