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德国女作家缪勒获得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thesunlover

#1  德国女作家缪勒获得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

德国女作家赫塔-缪勒获得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


综合外电报道,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8日揭晓,56岁的德国女作家赫塔-缪勒获奖。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称其“以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

赫塔-缪勒1953年出生在罗马尼亚一个讲德语的少数民族家庭,1987年她与丈夫迁居德国。

1982年,穆勒发表了其“处女作”—一本名为《低地》的短篇小说集。

缪勒是历史上第12位女性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进入21世纪后的第3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2004年和2007年,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和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分别获奖。

缪勒将获得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的奖金。

第 1 幅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9-10-8 12:3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2  

拒绝忘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荷塔慕勒

邱鸿安 / 世界日报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了给德裔罗马尼亚女作家荷塔·慕勒(Herta Muller),对於慕勒,美国的一般反应是:没听过、美国作家又落选了、以及为什麼又是欧洲作家。不过,对於华裔读者来说,虽然对她也感到陌生,但是对她所写的小说内容,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她笔下的人物,大都是共產极权统治下受迫害的人民。

纽约时报2001年的一篇书评说,慕勒小说描写的平民百姓,在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极权统治下,本身也变得粗暴起来,夫妻之间、家庭成员之间、以及亲密朋友之间的互相背叛,成为她笔下常见的人际关係。对於华裔读者来说,这种人际关係大都耳熟能详,只要回想一下自反右到文革长达20年的思想改造和批斗,就可一一得到对证。

慕勒笔下的「极权统治下的生活」,当然会因为人和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分别。例如,因为慕勒是女作家,所以女性的声音也特别明显。慕勒在1970年代上大学,主修文学,在她的小说「青李之地」(The Land of Green Plums)也写到女大学生的故事。书里说,秘密警察喜欢抢夺人民种植的李子,甚至在李子还未成熟时,就去偷摘;女生有如青李,任由秘密警察掠夺,女主角萝拉被秘密警察盯上了,最后被迫自杀。

大学毕业后,慕勒曾到工厂工作,她的小说「约见」(Appointments)也写到一名常被秘密警察约见的车衣女工,秘密警察每次约见,都逼她「坦白」,交代内心秘密;她不知道何时会被约见,也不知道在那一次约见会遭到逮捕,因此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书中没有说出女工的名字,因为她每次被约见时,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I am nothing),姓名当然也就不重要。

在其中的一次坦白中,女工说,她很想移民,离开罗马尼亚,於是在车衣时,她把自己的名字、住址和一张写上「跟我结婚」的字条,缝到男装的外衣上,而那些外衣是準备运到意大利的。

慕勒在1987年真的离开罗马尼亚(在柏林围墙崩坍前两年),移民到西柏林。在小说「用一条腿走路」(Traveling on One Leg)中,慕勒也写到一名女子从罗马尼亚被放逐到德国的感受。这个叫做爱莲的30岁女子,认识了三名西柏林男子,他们都不快乐,她不明白,为什麼他们会不快乐,在罗马尼亚,人们不快乐的理由很简单,而且只有一个,那就是极权政府不让人生活。爱莲忘不了受迫害的经验,心中阴影挥之不去,情况就像只能用一条腿走路。

瑞典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审把奖颁给慕勒,原因之一可能就是提醒世人,东欧和前苏联的共產极权统治虽已瓦解20年,但是极权统治对人的迫害,不能忘记,也不应忘记;或者可以这样说,经歷过被迫害的慕勒,拒绝忘记,也提醒世人,不要忘记。

第 1 幅
荷塔·慕勒 (Herta Muller)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9-10-14 23:0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3  

第二张照片好多了。第一张像女妖一样吓人。谢章凝上照~~


2009-10-15 11:0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文史哲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