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蔑视帝皇的反封建共同意识 —— 两个曹雪芹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xzhao2

#1  蔑视帝皇的反封建共同意识 —— 两个曹雪芹

《红楼梦》的反封建意识早为红楼读者和红学人士所意识。其反封建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蔑视帝皇痛恨八股赞美女性。

这儿,从这一点出发分几个部分来比较曹雪芹的《红楼梦》和高阳的《朱楼梦》(曹雪芹系列小说)。

《红楼梦》是不敢写明年代的隐写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即便是神怪小说往往也写明时代比如《西游记》《封神演义》。武侠小说也是如此。更不用说历史小说了——如此隐讳的历史小说恐怕就此一家。

因此,《红楼梦》中作者就可以比较放肆地攻击帝皇。但是,毕竟它又是一部言情小说爱情小说——虽然不再是传统的写法但是吸引广大读者的往往首先是这一条。久负盛名的越剧《红楼梦》开禁在大陆放映时的异常轰动就是明证。

我至今记得,山西厂里同事看了之后赞不绝口。各个车间常有人要我把各个唱段都给他们哼上一遍。亏得我记得住全部唱词——也不光是女性而且有大量的男性。组干科一位男科员就是红楼戏迷,其实他是地道山西人,根本不懂嵊县方言。

所以,体现在红楼这部书里蔑视攻击帝皇的情节是非常有限的。这当然不能够去责怪曹雪芹——因为他毕竟并非是像骆宾王那样写一篇讨伐武则天的檄文。

第一条是元妃省亲的时候在大观园接见祖母母亲父亲很含蓄的话语。当初何必送我到那见不得人的地方!是啊,为啥呢?说是皇恩重特许省亲,片刻之后就得重新被禁锢在那深宫之内。何况,那些长辈还得如此方式见礼——所谓皇家礼仪。

那就是一种直接的控诉。之前,恐怕没有那么直接的叙述——出自妃子之口进入国戚之耳。一切的一切,恩宠来自裙带。所以元妃她只能含泪回宫,所以贾府听说宫中娘娘死亡那么地紧张。到最后,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元妃的去世不可避免地预示着贾家的覆灭。

第二条是林妹妹的一句话。那也是被人们津津乐道尤其是红学人士特别是愿意持阶级观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非常欣赏的一句话。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林黛玉不希罕把它扔还给了贾宝玉。

实际上,林妹妹此时此刻并没有很清楚这确实是皇家的东西。否则的话,林妹妹是不是会采取这样子的态度就值得考虑。这儿很有点儿恋爱中的小女孩子惯于撒娇的 “作”“作”。因为那只不过是借花献佛,并非贾宝玉他特意自己去购买自己亲自去制作。而林妹妹历来在这方面很敏感。自然,要在这字里行间看出林妹妹对“臭男人”的不恭和不尿也是可以引申出来红楼作者在借桑骂槐有所指的。

再者是帝皇家的穷奢极欲。这有赵嬷嬷的回忆话语为证,也有大观园的景致成本为证。(这儿还不包括四大家族的奢侈。)

关于红楼蔑视帝皇的直接证据大致上是这些。同时,读者也不要忘记到头来贾宝玉也去赶考,也受封典。林妹妹在元妃省亲的时候也“安心大展奇才”以博妃子表姐的欢心——虽然最后因为限制一题一咏而未能如愿,只获得一个并列冠军。

至于高阳先生笔下的《朱楼梦》,没有朝代藏匿没有政治迫害——那是没有一种贴着“利用小说反党”横匾的一间书房。所以,在那个字数为红楼三倍的鸿篇巨制里蔑视帝皇的段落多的是!那样一种直截了当异常讽刺的语句情节读来也是特别特别地解气!

中国漫长的历史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然而中国当代的历史文学却深陷于“农民起义”与“帝王家史”的循环之中。九十年代以来,“帝王家史” 复辟成为历史小说之主流,其中最为卖力地倡导“唯皇史观”的小说家是二月河。在前后长达十五年的时间里,二月河先后出版了《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等三个长篇历史系列小说,这三部从篇幅上来看堪称“大书”的著作,总共五百多万字,使得二月河火爆文坛,红透荧屏,一度成为“中国大陆版税最高的作家”。

海峡对岸的高阳先生从来不是那么一种历史小说家。或许应该说他也是没有丝毫的卑言和媚骨的大写的人,直立的人。他是超越两岸政治的一个文学家历史小说家——他用他的铁笔写春秋,写出了帝皇世家的另一面写出了宫闱深处的黑暗面。

具体体现在曹雪芹系列小说(我把它合并称为《朱楼梦》)里有好多好多篇章——这一点和高阳先生其他涉及帝皇的历史小说一般无两——借用种种手法揭示帝皇的虚伪狡诈以及荒淫残忍。

在一系列后续文章中将逐一展开。这儿作为这方面阐述的开篇,仅仅是个简略式的段落。

首先是帝皇家在帝位传承上的内斗——真可谓一个个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其次是帝皇家的穷奢极欲。这一点和红楼一样,但是更加具体更加鲜明更加生动。

帝皇家的争斗到了尘埃落定之后,并非是风平浪静。帝皇为了一己立威,肆无忌惮地滥杀功臣以杀鸡惊猴杀一儆百。那种蒙受不白之冤的无妄之灾,那种令臣下心惊肉跳的场面多次出现在《朱楼梦》小说之中。特别是抄家——那写得远比《红楼梦》来得精彩得多。

最直接的是对雍正的看法。根本不是二月河笔下的勤政君王而是一个道貌岸然内心奸诈的家伙。内中多有不敬之词,特别是当有消息传来京城又要举丧的时候,苏州织造府内居然为猜测很可能是雍正去世时的欣喜。之后证实是太后去世不是皇帝的时候那种沮丧,矛头直接指向当代帝皇——恨不得他早死!

这也是一个引子,敬请关注红楼高学继续——年内很可能就会写足地煞七十二篇。



是非是我非我
2009-1-29 11:1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xzhao2

#2  藐视科举的反封建共同意识(其二)————两个曹雪芹

蔑视帝皇这样的封建社会最高权威已经明确同样地体现在曹雪芹和高阳先生笔下,而且将会继续阐述高阳先生绝对不次于曹雪芹,男主角曹雪芹也绝对不次于贾宝玉很可能更加生动更加信服。

封建社会人才汇拢的一个机制就是科举。科举考试的代表也就是考试的主要内容就是八股文章。反封建的共同意识中反对仕途经济就是必要的内容之一。

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是通过王冕为代表的人物来蔑视科举更是通过一系列的儒林人物之丑态百出来表示对仕途经济的嗤之以鼻不肖一顾。

《红楼梦》则是明确地展示出男女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对于科举对于八股的不热衷。与之相反,他们偷读西厢记牡丹亭。特别设计的宝姐姐薛宝钗和史湘云她们的劝告,一旦出现贾宝玉则马上予以反击表达出自己的不愿。

贾政这个父亲是以和贾宝玉的立场相对立而存在的。于是,就有不肖种种痛打宝玉的一幕重头戏。尽管爆发的导火线是别的事情,但是根子却是孽种痴儿的承家无望——无才可去补苍天,贾宝玉是不具备那样的一种“才干”的。

在高阳笔下的曹雪芹,其表现更为突出更为细腻。这儿也仅仅是引子,以后会进一步展开。只是以《三春争及初春景》这不及五分之一篇幅一本书里少许例子来说道说道。

平郡王是曹雪芹的亲表哥,大将军行营应召归来,文武百官按照皇帝意愿出城迎接。曹家一门忙个不亦乐乎,也在其中跑腿。曹雪芹的震二哥特地给他讨来一个好差使,让他给下得马来的王爷递送缮写好的给皇上请安的折子让福彭过一下目——那是个既讨好露脸又不吃力的活儿。可曹雪芹竟然为了下层人士一个在内务府来大人那儿养蟋蟀的刘五一点儿不起眼的小事耽搁误了大事。

曹雪芹始终是个白身,简直可以说是不求上进。既不愿当差又不愿意攻读八股,倒是对一些微末小技上心。让他去给宁郡王爷(年龄相仿)陪读他也不愿,偏好搞诸如梅花雪水的双清茶乃至发展成红白梅花雪水的三清茶。

即便是曹雪芹他个人喜欢又有擅长的画画,也是爱好艺术而不愿当差。他的一个远房亲戚,清朝相当于现在中国画院院长的内廷供奉看重他画石天分有意收他为徒。可是曹雪芹却嫌一入画院便有约束而不愿接受他人好意。

贾宝玉不喜八股文章,却又能写就“芙蓉女儿诔”“姽婳将军”诗;曹雪芹不喜八股文章,却又能写就给来爷爷的寿序博得好评。两人可以说是相得益彰,难兄难弟。曹雪芹种种无状比之贾宝玉有过之而无不及。

曹雪芹最后终于在家庭各种力量的敦促下准备应试。以后的情形如何高阳先生没有写下去——因为他只写到《大野龙蛇》为止。最后的一卷据说已有构思却因为撒手尘埃未能面世。但是,倘若斗胆设想一下,其结果绝对不会理想化。一来,乾隆对曹家的猜疑(并非是因为竺香玉并非是因为曹雪芹毒杀雍正帝);二来曹家已经真正地坠入贫困;三来有的靠山都已经穷途末路。所以他是否能够有机会静下心来攻读八股很成问题。有可能的是从此就由小康陷入困顿——于是,他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满腔悲愤,这也就促使他奋笔而起写下红楼巨著。

贾宝玉在续作者的笔下终于去应试并且高中,所以最后还是中乡魁沐皇恩延世泽的了——究竟是否违背曹雪芹原作者的本意,我们不得而知。

(这方面的细节描写系列将有后续文字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是非是我非我
2009-2-4 08:47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小忍

#3  

科举的正面功能不可抹杀。有了科举,中国人 as a whole, 少有等级观念,奋发自强。


2009-2-4 13:28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xzhao2

#4  尊重女性的反封建共同意识(其三)————两个曹雪芹

曹雪芹的《红楼梦》反封建意识的又一表现是鄙视代表封建社会秩序的尊卑观念。而男尊女卑更是封建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这一点上来说,尊重女性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就是突出地表达了作者这一颠覆性的思想。

贾宝玉他有一句名言:男人是泥做的(以显浊),女儿是水做的(以显清)。撇开他又有一句名言大意是女儿如何从珍珠变成鱼眼珠不说,(从中看出他其实对女儿和女人的界限区别对待)贾宝玉对年轻女儿的爱护是有目共睹的。这也让人把贾宝玉天下第一意淫之人和西门庆一流决然区分开来。

贾宝玉不光是对姐姐妹妹如此亲近,又有一个甄宝玉南北呼应也是从小儿就姐姐妹妹没个完,特别突出的是他对下层女儿即丫头的亲近。在贾宝玉眼里,对丫鬟是没有主仆主子奴才深刻概念的。故而大观园里怡红院成了丫环们的“天堂”,她们嬉闹她们可以不把这位男“主子”放在眼里甚至于撕扇子作千金一笑——这儿的千金曾被一位咬文嚼字的教授误当成千金小姐。最后,暴风雨过后,贾宝玉又专门写祭文痛悼。

由让贾宝玉拿实际行动表现来颠覆男尊女卑传统出发,——最明显的发人深省一句话就是“为这些人(金钏等)死了也是心甘情愿的”,《红楼梦》中也铺陈了原书作者的婚恋观念。在“金玉良缘”“木石前盟”之间,如果不去寻寻觅觅金代表啥“清”玉代表啥“玺”木又代表啥石又代表啥的话,只设定于两种爱情婚姻的选择上,那么这种近乎现代自由选择爱情和婚姻的观念也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的。同样,这也是越剧《红楼梦》剧本取得莫大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后续的四十回中,除了完成荣宁两府的抄家之外,调包计以及由此导致的后来终于“悬崖撒手”从本质上来说其感人之处也基于此一点。

到了台湾高阳先生的笔下,作为小说主人公的曹雪芹更是把这样一种反封建意识发挥到了极致。

曹雪芹照样从小喜欢吃胭脂,有爱红的毛病,在丫头堆里厮混。没个上下尊卑的主子样儿。我在剧作《曹雪芹议亲》也引用发挥了这一点:用童儿之口说出我家公子眼里,不管哪个丫头都是他的姐姐!

《红楼梦》中相对来说比较着重“金陵十二钗”中的正册人物。到了高阳先生的《朱楼梦》(红曹系列小说总称)里,不仅仅是“正册”中的某些人物形象大大加强,而且“金陵十二钗”的“副册”“又副册”人物的重要地位大大提升。

如果硬要一一加以对照的话,可以说“平儿”“鸳鸯”“尤二姐”“袭人”“小红”等人的占有篇幅和深入描述都是很值得细加分析的朱楼人物。尤其是当好几场暴风雨来临之时,小人物的表现越发有声有色。

至于婚恋爱情观,在高阳先生写来也是举重若轻。不但是曹雪芹本人对自己情感的把握婚姻的抉择,就是对于“王熙凤”的两场婚外恋情,作者其实也是寄予相当的同情。这就有点儿像山阴公主对其皇兄的挑战,——为何男的可以三妻四妾再加上花街柳巷胡天酒地嫖妓包养,女的就不能红杏出墙呢?

所以,删除了“毒设相思局“之后,由于有这些具体入微的红杏出墙举动描写,让“王熙凤”的形象更加丰满也在某种程度上更让人同情。到了“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时候,也是她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于既倒。再加上最后的再一次败落,每一场变故都是大祸有男人闯残局由女人来收。

女人啊女人,这些朱楼女性都是既是社会秩序中的弱者又不是实际生活中的弱者。一系列的钟情描述反而让她们的形象显得比之须眉男儿高大得多。

这就是高阳先生的红曹系列《朱楼梦》全方位魅力体现的一个要点。

(关于由高阳先生红曹系列《朱楼梦》源头生发而来的红楼高学引子部分至此全部结束。之后将陆续展开种种细节探讨,敬请网友访客们关注)



是非是我非我
2009-2-10 10:28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文史哲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