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把李白从仙坛上请下来 — 祝怀恩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thesunlover

#1  把李白从仙坛上请下来 — 祝怀恩

把李白从仙坛上请下来

祝怀恩


【一日,与三五友人闲聊。有好事者曰:“唐诗大家诗歌艺术成就谁最高?” 友答曰:“非诗仙太白莫属”。余听之,不以为然。余以为:“太白当属唐诗大家,因歌行流传民间甚广,故多美誉。倘较起真来,李徒有诗仙名,论诗歌艺术成就之最高,绝非此也。而王摩诘可执唐诗之牛耳。”今做此系列文,以飨同仁。】

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巅峰阶段。光有名有姓的诗人就有2300多位,有人初步统计,他们创作了近5万首诗歌,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唐代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我国古代文化宝库增添了一道绚丽光彩。

在唐代灿烂如繁星的诗人当中,李白是被许多人认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近乎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个性,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使我们一说起李白,就可以想象一个飘然不群的“诗仙”形象。其实自四明狂客豪言戏称李白为“谪仙人”的那个时候起,李的这种“诗仙”形象就潜移默化成了一个历史人物形象,从一个侧面增添了李的超凡脱俗的传奇色彩,使后世骚人反复吟颂。正是这种形成了的“诗仙”形象,使人们对李白其人其诗产生了一种不正常的近乎顶礼膜拜的高度歌颂。

其实,在我们现在看来,李白流传下来的九百九十多篇诗歌当中,不可否认的有一些经典绝妙之作,在一些诗作里旗帜鲜明的表现出了他对封建贵权的蔑视,对腐朽政治的揭露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同时通过自己的游历,也写了一些对祖国壮丽山川的赞美篇章。然而经过笔者细细梳理,从李的诗歌当中的字里行间就不难发现,他的诗作大多以自我为中心,超乎寻常的想象,致使浪漫过头,处处体现出愤世嫉俗的思想,缺乏团队协作与进取向上的精神,其社会进步意义不大。同时他对祖国山河景致的描写也是粗制滥造,过多的采用夸张、比喻手法,不切实际,不细致入微。由于李白仕途的不得意,加之迷信道教,以及封建思想的严重影响和认识的局限性所致,使他为人处世特立独行,张扬个性,生活放荡不羁,在一些诗作里频繁流露出道家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然而,在学生的教科书里我们多处选学李的诗歌,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愤世嫉俗,人生如梦的消极思想,从而误导学生,贻误学业。今天笔者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李白毫不客气的从“诗仙”的坛位上面请下来。

一、且看看李白其人

我们要研究一个人的诗及特点与风格,就必须先探究这个人所处的当时社会与生活环境及个人成长经历,因为诸如这些因素对其写诗的风格、特点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隋末祖先迁居中亚的碎叶城。约五岁时,举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省境内)。李家境富裕,自小饱读诗书。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

青年时期仗剑豪侠,《与韩荆州书》云:“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宗教信仰,接受了道教思想,向往游仙问道的生活。“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之五)

十八岁时,道魔攻心,终于忍无可忍,师从当时名士赵蕤学道,隐居于戴天大匡山学道练剑。(孙光宪《北梦琐言》)

开元十二年秋天(公元724年),也就是他23岁时,忽然心血来潮,自以为学道得道,“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

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所谓一心向道的他,背叛了自己的信仰,莫名其妙的发生了爱情,27岁时娶妻成了家。此时天才诗人一事无成。

三年后,即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李白终于不甘寂寞,初入长安拉关系,走后门渴望谋求个一官半职。这时他正好30岁,而立之年的他,初来京城,居终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妹)别馆附近,梦想结交王公权贵,希望得到引荐。所谓经天纬地之才的诗人,花了整整两年时间,虽然厚着脸皮结识了玉真公主,可求官仍然不得,开元二十年夏天,悻悻离京。

天宝元年秋天,幸得玉真公主荐引,玄宗下诏召李白入京。“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李阳冰〈草堂集序〉),玄宗念其小有诗名,赏赐“供奉翰林”一虚职。这一年“诗仙大人”已整整42岁了。天性猖狂的他沉不住气了,志得意满,在〈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

然而仅仅一年时间,不懂政治、不懂管理、不懂社交的“天才诗人”遭权贵排挤,天宝二年放还故乡。事后还为自己辩解“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玉壶吟〉)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隐居庐山。时玄宗子永王璘率师东下,李白从其门下幕僚。不久,遇派系斗争,肃宗李亨与永王璘发生战争,璘败被杀,时运不济的他连带获罪入狱。随后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直到遇赦放还时,他老人家已近花甲之年了。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李白病死于族叔李阳兵家,享年62岁。

小结起来,我们可以看出,李白一生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玄宗统治的盛唐时期(即开元、天宝年间),他平生浪迹天下,不务正业,好道学而无有建树。一心求官,却不懂为官之术。虽小有才华,却不屑于科举功名,终其一生怀才不遇,正所谓:“志尚道术,谓神仙可致;不求小官,以当今之务自负”(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所以我们说,李白的一生是失败的,做人做事皆不成功。

二、再看看李白其诗

李白的诗歌涉及各体格式,在民间流传甚广,有记录的约九百九十多首。从体裁来看,李擅长形式比较自由的古诗和绝句,不爱写格律严整的律诗。作品中格律诗甚少,中七律最少,仅十多首,也少佳作,唯以七言歌行与绝句、乐府诗为数最多。如《清平调三首》、《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独坐敬亭山》、《早发白帝城》、《江上吟》、《玉壶吟》、《梁园吟》、《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出自蓟北们行》、《丁都护歌》、《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等等;从内容上看,李诗涉猎较广,描写送别、男女相思、山川景致居多,充满漫游隐逸的味道,汉魏六朝文风颇浓,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送孟浩然之广陵》、《长干行》、《横江词》、《乌栖曲》、《蜀道难》、《子夜吴歌》、《古风·大车扬飞尘》、《行路难》、《梁园吟》等等。

李白的诗意象繁杂,特点不拘一格,读的多了,我慢慢品味出了以下个人体会:

1、诗歌想象极其丰富,描写多夸张、比喻,表现手法单一,少实多虚,超乎寻常的虚无缥缈,浪漫过头,社会进步意义不大,不显深刻。

众所周知,李白的诗想象丰富,意境美妙。然而他却对现实生活人为夸大,随个性意想,有人说他浪漫,我觉得是浪漫得过火了。比如写友情分离与相思愁苦:

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维:“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昌龄:“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高适:“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离别后”;
岑参:“故园南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这些描写虽各有特点,但总是贴近现实生活,让人读起来亲切而朴实。而李白写来往往是超越现实,超乎寻常的夸张,随意张扬自己所谓的“浪漫”。 如:

“南风吹我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条拂青叶。”(《寄东鲁二稚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乡送韦八之西京》

这种不切实际的虚无想象是奇特的,与友人惜别的“愁心”可以离开身体飞向远方,或借助风,或伴明月到达朋友面前,描写太过虚伪,亦很虚无缥缈,看不见真情流露,充斥做作之感。相反王勃、王维、岑参等的描写确实入木三分,把离别之情刻画的历历在目,既实际又感人,依依不舍跃然在上;从文学艺术角度看,也是既写情又叙景,情景交融,恰如其分。

再如,同样是描写山水景致:

王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三位诗人从不同角度真实的描写了当时所处的景致环境,不加任何雕饰,完全就是一幅幅图景,自然而活灵活现。

李白:“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游”(《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人乘海上月,帆落湖中天”(《寻阳送弟昌钜鄱阳司马作》)。

给人读起来就是虚无缥缈的,天马行空的感觉,他没有对美丽大自然风光的真实描写,完全按个人个性改造和理想升华了自然图景,失去了原有的美感。

有人说李白的浪漫诗风师承浪漫大师屈原,我觉得李白不仅师承了屈的浪漫,也学会了屈的华丽辞藻,有“青出于蓝胜于蓝”之嫌。我们再看看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从这些句子里我们不难看出汉魏六朝文风,似有三闾大夫的影子,完全是虚虚的东西,虽然是辞藻华丽的写梦境,但给人的感觉象是白天写梦。我读李白的诗多了,心里总是空灵灵的,虽然偶尔激发激情,但总不长久。于是,我想到了鲁迅先生说过的话,“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但我要趁这机会,略说自己的经验,以供若干读者的参考。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读外国书,但除了印度,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少看中国书,其结果不过不能作文而已。但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只要是活人,不能作文算什么大不了的事”。(见鲁迅《青年必读书》)

鲁迅说“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可恨的是李诗正是这个毛病。

2、诗作里充满了怨恨、孤独、清高不伍的消极情绪,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浓厚,缺乏团队协作精神。

我们读李白的诗,从字里行间很容易就读出他的性格有洒脱高洁的一面,在深入一点,就有了孤独、怨恨的情绪味道。他的个人情感中的感伤亦如影子一样与他的生活相始终,无论是希世之叹,亦或对现实的抨击。他的骨子里豪中隐悲,有着极为深沉的孤独与悲伤。如: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古风(其十五)》)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三首之二)

愤世嫉俗的怨恨和孤独伴随着“诗仙”的一生,到其去世都不曾摆脱。临终前的《临路歌》云:“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除此以外,李诗里还表现出较强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与当代社会强调的团队协作精神不符。天宝十四年,李白入永王府,做诗以谢安自比云:“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以汉侠士剧孟自许:“亚夫未见顾,剧孟阻先行。”(《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征东南…》)

读李白诗,总是觉得李以极其天真的赤子之心去讴歌理想的社会与人生,以满腔热情去拥抱那个世界,然而却因其特立独行的性格,高傲不群的个人英雄主义,认不清社会现实,把握不住社会变化的脉搏,然而自己又不甘满足于现状,正如李白死后,被人所云:“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彼渐陆迁乔,皆不能也”。所以往往失败、失意,从而导致自己孤独、痛苦,以诗发泄。

3、一些诗作里透露出逃避现实,不思进取及道家醉生梦死,及时行乐的观念,不适合教科书选学。

我们知道,李白自江陵路遇名道司马承祯夸许“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便一生崇尚道家思想,甚至关山修行,炼丹吃药,诗云: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由于他仕途不顺,除了迷信宗教填补空虚以外,还产生了醉生梦死,及时行乐,不思进取的观念,在一些诗歌里表现的较为突出。如: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将进酒》)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行路难》三首之一)

李唐王朝迷信道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以为己姓“李”与道教创始人李聃有同族同根的渊源。由此我牵强附会一下,有人夸许李白“仙风道骨”,李白或许以为己“李”与彼“李”有瓜葛。籍此开始,我们综观李白一生可以看出他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有“道士、侠士、诗仙”,道士呢,虽说他崇尚道教,遍访名山,偶尔也炼丹吃药,但终究六根不净未入观;他也好剑术,有侠甘义胆,年少时有风光事,壮年时虽从戎,但终无建树,反累入狱;后人尊称他“诗仙”,是因为他的诗在民间流传甚广,从中原到番夷,甚至外国都可听到李歌行诗。李诗里的张扬个性,飘逸洒脱与后世酸臭文人仕途不得志时的景况相投默契,遂倍受推崇。其实,从诗歌艺术角度来看,写山水田园诗,李白不如王唯;写边塞关事,不如岑参;写送别离情、闺情怨恨不如王昌龄;潜词造句工整律诗方面更是他的弱项,流传于世的诗作里,律诗少之又少。所以我们说,李白徒有其名,不配“诗仙”称。

当然,李诗中也有一些神来之笔,令我叹为观止的是,李白描写艺术手法变化多端,时而变轻为重,如: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江上吟》)

时而化重为轻,如:

“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结袜子》)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这种手法的娴熟运用在唐诗中也是不多见的。我思来想去,贸然把李白从仙坛上请下来,肯定导致有众多的粉丝异议,那再给他一个什么尊称呢?

有一首他自己的诗,正好合适“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狂人”好,“狂人”好,与他形似,神亦似。我们就叫他“诗狂”吧,好歹人家也会来两句。

(备注:知无涯,吾生有涯。谨做此文与诸家探讨,恳请不吝斧正。)


【转自多家网站,起始来源不详。】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7-1-17 14:3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诗苑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