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伊甸文萃诗歌集 序言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eili

#1  伊甸文萃诗歌集 序言

《朝露与落英》序


在远离故土的海外用母语写作,我深知其中的艰苦与寂寞。海外的刊物有限,发表不易,读者少;而在故土发表,因时空的距离,很难知道读者的反应,更不用说交流。更大的困难,我想是由于同主要读者群所处的社会脱节,写作的题材因而受到限制,写作的刺激与动机也相对低落,虽然在这方面,小说作者可能比诗人所面临的问题更严重些。

但近年来无远弗届的网络的兴起改变了这一切。讯息资料获取的便捷,真正达到了“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境地。空间及时间的距离缩短了;临场感增加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论坛与博客,让作者无需挤过编辑的窄门,便能同来自天涯海角的读者作近距离的接触。何况网上的读者群,大多是充满活力且求知欲极强的年轻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对象。

在这种情况下,或许有人会认为出版纸版选集没有太大必要或多大意义。但我知道还是有不少比较正规严肃的论坛或网上刊物,出钱出力做这种事。原因我猜至少有三点:一是读者的时间精力有限,而网络上发表的东西实在太多太滥,不经过适当的过滤与筛选,读者很难看到同鱼目混成一堆甚至被淹没了的真珠;二是争取那些没上网的读者;三是有些人可能对网络仍不放心,担心屏幕上虚拟的东西说不定什么时候会突然被某个网络上的黑洞呼地一声吸走,觉得还是白纸黑字来得踏实可靠。而对那些喜欢或闻惯油墨香味的人来说,一册在手,犹如沫浴于暖日清风之中,那种真实的感觉,是人生的一大安慰与享受。

两年多前我被一位朋友引到伊甸园里来,发现这个论坛的文学气氛相当浓厚,出现的诗人比我常去的一些论坛要来得活泼多样,读者对诗歌的兴趣与热情也相对地高。不少收集在这本集子里的作品,在我看来,并不逊于国内一些著名诗刊所刊载的东西,有的甚至更可读耐读。作者当中,就有几位是我比较熟悉的诗人和网友,也有一些是富有潜力的新面孔,可说是海外诗坛一个很好的采样,而这本集子便是一个很好的见证。


非马        2009年3月12日于芝加哥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9-3-25 13:4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2  

伊甸三十二人《序》

关于诗歌,古来就有许多说法:诗言志,不平则鸣,等等。谈到“诗言志”,从前常被曲解为言人生的“志向”,实际上,“诗言志”,言人生的“志趣”而已。

至于诗歌如何言志,则是另一回事。较之于散文,现代诗歌无疑表达的手法更自由、更丰富。因为表达方式的丰富与自由,诗歌的语言就显得模糊。这是现代诗歌语言模糊的由来。另一方面,诗歌是语言艺术。作为艺术,诗歌的表达主题是诗人的生命经历,对这种生命经历的总体性把握,体现在语言上,就是诗歌。对这种生命经历的体验,只能是生命经历本身 --这也是为什么某一首诗歌可以让某个人泪下,同时让另一个人无动于衷;而作为诗歌形式的诗歌语言,则是开启诗歌所承载的生命经历的门户。所以我们常说,诗人是天生的,而作为诗歌形式的诗歌语言,既是重要的,又不是最重要的。比如说许多人,虽然他们终生没写过一首诗,但他们的一生经历,是诗性的生命经历,这样的人,虽然没有写文字形式的诗歌,其实是用他们的生命写诗歌,是真正的诗人无疑;而反过来说,有些人终生笔耕,写了无数首诗歌,在外也博得了一些名声,但有可能终其一生,都没有真正走入诗歌的门 -- 因为他们不是诗人,没有真正的诗歌的生命经历,他们所博取的名声,很可能与诗歌无关,只不过他们所写的能满足一部分读者(也是消费者)的口味罢了:一些眼泪、一些笑、一些美、一些憧憬、一些执着、一些感慨、一些思考 -- 那些可以让读者读来觉得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种种。

笔者与伊甸的缘分,其实不算长。大概两年前,伊甸文学论坛的发起人、作家为力找到我,邀请我到伊甸看看,如果合适,就贴贴文字。我就去了,就没有离开过。伊甸一干人众中,有诗情的不少,大家能坦然地谈文字,虽然偶尔也因言谈尖锐,难免动动气,但最终大家也多能泰然处之 --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不外就是这个意思吧。这次伊甸出版这本伊甸三十二人诗歌合集,也还是为力找到我,要我也加入,我就同意了,把自己一组近作交给她。

通观这本三十二人的集子,其中可以品读者不在少数。三十二人,三十二个生命,呈现在这本集子中。我们在其中徜徉,就像在园子里看各色花朵一样,其中必然有自己喜欢的,也必然有自己所不喜欢的;至于读者得悟什么、得见什么,就如同雾里看花,要看读者的缘分,也要看作者的缘分。

最后,笔者把自己与诗友在伊甸中一次诗歌讨论中的几句话写在这里:真正的文人、也包括诗人,“可以超越名利,超越读者,超越文坛,单纯做文字”,这样一种境界,“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幸运”;“真正的文人不会跟着读者走,也不会要求读者跟自己走;真正的文人,永远是孤独的人,永远有一颗孤独的心和孤独的灵魂”。

与今天的诗人和将来的诗人共勉。


李兆阳        2009年3月11日 于美国旧金山


2009-3-25 13:5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3  

遨游天籁《朝露与落英》序跋

这段时间,我一直处在感动和喜悦之中,作为一个诗者,面对即将出版的新诗集,心中涨满了快乐。读着一首首动人心弦的歌唱,深深感受到诗坛的希望。不由想起了身边一些弃诗经商的朋友。是的,他们的选择无可厚非,但作为人类心灵的天籁,诗歌依然是我们人类情感的载体,她让我们芸芸众生,在无名的浮躁中,得到天籁的洗涤。是情感和生活得到解脱和释放。“诗言志、诗缘情、诗为心声”,古人之言啊。而当下的人,却自己抛弃了这种高贵的礼物。“来来去去,皆为名利”,使得当下,很多人“吃着肉骂娘”。

今天,我读着从大西洋彼岸传来的诗稿《朝露与落英》,如浴清风,得到一种陶醉和享受。里面的一首首诗篇,都是生活之美的发现,有美的歌唱,有迷茫的无助,有情感的忠贞。读着读着,发现自己丰富多彩起来,有血有肉起来,忽然之间,自己拥有了大批的朋友和兄弟姐妹。他们的轻吟浅唱,他们的笑傲江湖,使我遨游在一种天籁里。



被一个词打开身体
泪水为一个词而流
一个词是一粒种子
你不能确定
它会开出一朵花
还是长成一片荆棘
沿着血脉奔涌
词就化成血
在黯淡的阴影里睡眠
词就变成梦
心路纵横千万条
词走在路上
寻找安歇的温床
一个词追求另一个词
互相谈判,修改,润色
组合成语、俗语、或者隐喻
哪怕千分之一的意义
也能汇成萤火虫那样的光
在你的田野飞来飞去
在一个词中迷失
在另一个词中清醒
你在精心选择一个词
一个词也在苦苦选择你
一个词在你的脚步里
催促你,或是阻挡你
也许要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你才真正理解这个词的含义

你理解了吗?“一个词也在苦苦选择你/一个词在你的脚步里”,“一个词追求另一个词/互相谈判,修改,润色/组合成语、俗语、或者隐喻/哪怕千分之一的意义/也能汇成萤火虫那样的光/在你的田野飞来飞去”。这是一个词吗?你们想到了什么?这首诗深深打动了我,这不是一个词,这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情感,我们的厮守一生、纠缠一生的亲人、爱人、理想。我们应该提前理解。其实,作为一个诗者,我们理解了,我们爱着,形色匆匆的人啊,你不停下脚步思考一下吗?感受这次激荡吧。



那是你熟悉的海湾
白头鸟穿过水花
用翅膀上的光阴
漂流一叶帆船
岸边,迎接你的人
用红红白白的乡情
拉着人生的帷幕
你从舞台走了下来
鬓角有雪斑
被风吹走的叶子
携着更多的叶子归来
重复多次的故事由青转黄
在窗前的灯里闪着光亮 
种子长成人面树身
路走出画面,根穿过海底
连接更远更远的远方
为了某个时刻的到来
所有被灰暗云团裹住的沮丧
夜半从贝壳里醒来的梦
涌出海浪的眼波
都没有被时间风干

“你从舞台走了下来/鬓角有雪斑/被风吹走的叶子/携着更多的叶子归来/重复多次的故事/由青转黄/在窗前的灯里闪着光亮/种子长成人面树身/路走出画面,根穿过海底/连接更远更远的远方”。这是怎样的一种泅渡,你连接了远方了吗?你带了些什么?为了那个时刻,这是一次怎样的泅渡和穿越。期待远航和赴约的人们啊,你们准备好了吗?

您不想分享一下嘛?来吧,在太阳灿烂时,在午夜梦萦时,在河山娇美时——哦,一次美美的大餐啊。

对于书中的诗作,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其间的美妙和涛声,自己去穿越吧,我要说的是,这是一本凝聚着伊甸文苑诗人们心血的杰作,它是穿越大西洋的天籁,衷心希望这本书给诗坛带来福音。

蔡培国  2009.3.25  于中国山东


2009-3-25 13:5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4  

说明两点:一,诗歌集的最后名称还没有定。二,编辑组会写一个编后语。

再谢非马、兆阳、培国为伊甸诗歌集写序!

周宇写散文诗歌介绍!


2009-3-25 14:0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程宝林

#5  

谢谢诸君为诗歌的奉献。


2009-3-25 14:15
博客  资料  信箱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周宇


#6  

请拿好,这是一张游园的船票。

伊甸园是生命的主题公园。上帝把调色板落在了这里,因此园子里总是开着各色的花,在河水的两边,在你相机的镜头里莞尔一笑。你的眼睛就是相机,不许错过。

也请你吟出某一简诗篇,那将是咒语浮上你的嘴唇,把那朵花的生命激活,在你的相册里,演出一场场短剧。

一花一世界,或是一个激情的红色世界,或是一个沉痛的黑色世界,或是一个忧郁的蓝色世界,或是一个浪漫的紫色世界。

而你拈花,微笑。

眼睛是食花者,各个精神世界已然进入你的心灵,作你精神生命的养分。伊甸是生命河水的故乡,亚当是你的心,夏娃是你的魂。这里同时拥有四季,你站在春天的门口,一转身就是秋歌的声音,再一转眼又是夏日的吉他,以及冬日的絮语

你听着各色的音波在你的耳膜叠加,开始时朝露凝结、点滴坠落,而后抑扬顿挫成山涧小溪,再汇成长河大江,最后一切都归于大海,归于包容一切的宽广与平静

就像一张曝光多次的底片,冲洗出来之后是一片纯白。

朝露是透明的,天真的透明充满无限可能,每一笔都要好好点染;朝露是独特的,每一滴露水都以自己的方式折射太阳,以自己的方式坠落出声音。

而纯白,已经无限充实。只有白色能够分解出所有的色彩,能体味每一种感觉,所以能够对各种色彩的生活体验共鸣和付出。

生命是什么颜色?纯白与透明。纯白是充满,透明是空无,然而你知道,生命真的既是充满,又是空无。禅师说,“日面佛,月面佛。”一面是太阳般白光的温暖、灿烂、充盈,一面是月亮般清澈的包容、接纳、承受,二者是一体两面。

一无所有,又无所不有。

宛在生命的河水中央,你是伊人。曲水流觞,荡过一弯一弯的峡谷与山脚,你是旅程,一路放歌,化作河流上的萤火虫。它们落于花的耳畔,就是这些诗歌在倾听你的吟唱

请你务必赴约,诗歌在河岸等你。

眼睛是寻求的眼,你决定去看流水,生命的旅程因此即是寻求的旅程。你绕着伊甸园走了一圈,在入口的地方遇到自己的背影。

穿过你纯白的青春岁月,你回归自己那一颗依然透明的心。

而后一朵从天而降的玫瑰落于你的指尖,写着我的字,唤着你的名。


2009-3-25 14:25
博客   编辑  引用

zhaoyang

#7  

为力啊:中间一段,我又改了一下。你更新一下

伊甸三十二人《序》

关于诗歌,古来就有许多说法:诗言志,不平则鸣,等等。谈到“诗言志”,从前常被曲解为言人生的“志向”,实际上,“诗言志”,言人生的“志趣”而已。

至于诗歌如何言志,则是另一回事。较之于散文,现代诗歌无疑表达的手法更自由、更丰富。因为表达方式的丰富与自由,诗歌的语言就显得模糊。这是现代诗歌语言模糊的由来。另一方面,诗歌是语言艺术。作为艺术,诗歌的表达主题是诗人的生命经历,对这种生命经历的总体性把握,体现在语言上,就是诗歌。对这种生命经历的体验,只能是生命经历本身 --所以我们常说,诗人是天生的;这也是为什么某一首诗歌可以让某个人泪下,同时让另一个人无动于衷 -- 而作为诗歌形式的诗歌语言,则是开启诗歌所承载的生命经历的门户;作为诗歌形式的诗歌语言,既是重要的,又不是最重要的。比如说许多人,虽然他们终生没写过一首诗,但他们的一生经历,是诗性的生命经历,这样的人,虽说没有用笔写文字形式的诗歌,但是在用他们的生命写诗歌,是真正的诗人无疑;而反过来说,有些人终生笔耕,写了无数首诗歌,在外也博得了一些名声,但有可能终其一生,都没有真正走入诗歌的门 -- 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的诗歌的生命经历 -- 不是诗人,他们所博取的名声,很可能与诗歌无关,只不过他们所写的能满足一部分读者(也是消费者)的口味罢了:一些眼泪、一些笑、一些美、一些憧憬、一些执着、一些感慨、一些讽谏、一些思考 -- 那些可以让读者读来觉得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种种。

笔者与伊甸的缘分,其实不算长。大概两年前,伊甸文学论坛的发起人、作家为力找到我,邀请我到伊甸看看,如果合适,就贴贴文字。我就去了,就没有离开过。伊甸一干人众中,有诗情的不少,大家能坦然地谈文字,虽然偶尔也因言谈尖锐,难免动动气,但最终大家也多能泰然处之 --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不外就是这个意思吧。这次伊甸出版这本伊甸三十二人诗集,也还是为力找到我,要我也加入,我就同意了,把自己一组近作交给她。

通观这本三十二人集子,其中可以品读者不在少数。三十二人,三十二个生命,呈现在这本集子中。我们在其中徜徉,就像在园子里看各色花朵一样,其中必然有自己喜欢的,也必然有自己所不喜欢的;至于读者得悟什么、得见什么,就如同雾里看花,要看读者的缘分,也要看作者的缘分。

最后,笔者把自己与诗友在伊甸一次关于诗歌的讨论中的几句话写在这里:真正的文人、也包括诗人,“可以超越名利,超越读者,超越文坛,单纯做文字”,这样一种境界,“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幸运”;“真正的文人不会跟着读者走,也不会要求读者跟自己走:真正的文人,永远是孤独的人,永远有一颗孤独的心和孤独的灵魂”。

与今天的诗人和将来的诗人共勉。


李兆阳        2009年3月11日


2009-3-25 14:30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xzhao2

#8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eili at 2009-3-25 06:45 PM:
《朝露与落英》序


在远离故土的海外用母语写作,我深知其中的艰苦与寂寞。海外的刊物有限,发表不易,读者少;而在故土发表,因时空的距离,很难知道读者的反应,更不用说交流。更大的困难,我想是由于同主要..

一册在手,犹如沫浴于暖日清风之中,那种真实的感觉,是人生的一大安慰与享受。
.......



是非是我非我
2009-3-25 15:14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非马

#9  

为力好!我在文末加了一段,请补正。另外,我想书名也许可在伊甸园与禁果上做文章,比如《禁果的滋味》之类的。提供参考。

《朝露与落英》(或《禁果的滋味》或...)序


在远离故土的海外用母语写作,我深知其中的艰苦与寂寞。海外的刊物有限,发表不易,读者少;而在故土发表,因时空的距离,很难知道读者的反应,更不用说交流。更大的困难,我想是由于同主要读者群所处的社会脱节,写作的题材因而受到限制,写作的刺激与动机也相对低落,虽然在这方面,小说作者可能比诗人所面临的问题更严重些。

但近年来无远弗届的网络的兴起改变了这一切。讯息资料获取的便捷,真正达到了“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境地。空间及时间的距离缩短了;临场感增加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论坛与博客,让作者无需挤过编辑的窄门,便能同来自天涯海角的读者作近距离的接触。何况网上的读者群,大多是充满活力且求知欲极强的年轻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对象。

在这种情况下,或许有人会认为出版纸版选集没有太大必要或多大意义。但我知道还是有不少比较正规严肃的论坛或网上刊物,出钱出力做这种事。原因我猜至少有三点:一是读者的时间精力有限,而网络上发表的东西实在太多太滥,不经过适当的过滤与筛选,读者很难看到同鱼目混成一堆甚至被淹没了的真珠;二是争取那些没上网的读者;三是有些人可能对网络仍不放心,担心屏幕上虚拟的东西说不定什么时候会突然被某个网络上的黑洞呼地一声吸走,觉得还是白纸黑字来得踏实可靠。而对那些喜欢或闻惯油墨香味的人来说,一册在手,犹如沫浴于暖日清风之中,那种真实的感觉,是人生的一大安慰与享受。

两年多前我被一位朋友引到伊甸园里来,发现这个论坛的文学气氛相当浓厚,出现的诗人比我常去的一些论坛要来得活泼多样,读者对诗歌的兴趣与热情也相对地高。不少收集在这本集子里的作品,在我看来,并不逊于国内一些著名诗刊所刊载的东西,有的甚至更可读耐读。作者当中,就有几位是我比较熟悉的诗人和网友,也有一些是富有潜力的新面孔,可说是海外诗坛一个很好的采样,而这本集子便是一个很好的见证。

突然想起,既然是伊甸园,便不能没有禁果。而我相信在这万紫千红的园子里,最引诱人也最能让人开眼的,莫过于诗歌了!但这些禁果并不受禁,也不是上帝的专用品。它们丰硕累累地挂在这里,任大家采摘品尝,既不必担心被赶出园子,更不至于构成原罪。


非马        2009年3月12日于芝加哥


2009-3-26 07:09
博客  资料  信箱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兰若

#10  

真心谢谢大家的工作,我没有帮上任何忙,很惭愧。。。。


2009-3-26 07:54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xzhao2

#11  

ding!!! - 名也许可在伊甸园与禁果上做文章,比如《禁果的滋味》之类的。


2009-3-26 08:5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xzhao2

#12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非马 at 2009-3-26 12:09 PM:
为力好!我在文末加了一段,请补正。另外,我想书名也许可在伊甸园与禁果上做文章,比如《禁果的滋味》之类的。提供参考。

《朝露与落英》(或《禁果的滋味》)序


在远离故土的海外用母语写作,我深知其中..

The friend is me......., heihei......



是非是我非我
2009-3-26 08:5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3  

花中喜见兰妹妹!
你现在这么忙,贴诗歌就好,忙就不必了。
给你看看封面,有建议还来得及提呢。:))

http://www.yidian.org/viewthread.php?tid=12459&fpage=1&highlight=%2Bweili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兰若 at 2009-3-26 08:54 AM:
真心谢谢大家的工作,我没有帮上任何忙,很惭愧。。。。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9-3-26 09:1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4  

再度衷心感谢非马!
我一读《禁果的滋味》,就看到了非马味道。
请容我们和出版编辑商量。
祝您春天好!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非马 at 2009-3-26 08:09 AM:
为力好!我在文末加了一段,请补正。另外,我想书名也许可在伊甸园与禁果上做文章,比如《禁果的滋味》之类的。提供参考。

《朝露与落英》(或《禁果的滋味》)序


在远离故土的海外用母语写作,我深知其中..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9-3-26 09:3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虔谦

#15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zhaoyang at 2009-3-25 07:30 PM:
最后,笔者把自己与诗友在伊甸一次关于诗歌的讨论中的几句话写在这里:真正的文人、也包括诗人,“可以超越名利,超越读者,超越文坛,单纯做文字”,这样一种境界,“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幸运”;“真正的文人不会跟着读者走,也不会要求读者跟自己走:真正的文人,永远是孤独的人,永远有一颗孤独的心和孤独的灵魂”。

与今天的诗人和将来的诗人共勉。

感慨中...

想请问所有序言作者们和为力,这整个贴或是里面的单篇序言能否转载? 先谢谢了!



我的生命之痛
2009-3-26 09:48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冬雪儿

#16  

有一种热情和辛劳让人感动——诗人!诗人们!还有编辑们!


2009-3-26 11:2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xzhao2

#17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虔谦 at 2009-3-26 02:48 PM:


感慨中...

想请问所有序言作者们和为力,这整个贴或是里面的单篇序言能否转载? 先谢谢了!

还是等书名确定后再转载的好。



是非是我非我
2009-3-26 11:57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兰若

#18  

问为力好,问大家好~ :)


2009-3-26 13:26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冰花

#19  

为力呀, 真对不起, 我真的没空帮把关, 我现在一周要上六天班,  精力不够分, 对不起啦!  谢谢你和各位为诗歌做出的辛勤努力~~~祝一切都顺利!


2009-3-26 16:54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20  

我希望32位作者在诗集出版时,能够在伊甸相聚一堂,把酒言欢!

我不希望看到写美好诗歌的作者,象什么似的咬来咬去,你死我活,不共戴天。

泼点冷水,对不起了!想起来我就生气。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9-3-26 18:3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超级周宇

#21  

支持章凝!宽恕的干活,生气的不要!


2009-3-26 22:5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xzhao2

#22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hesunlover at 2009-3-26 11:35 PM:
我希望32位作者在诗集出版时,能够在伊甸相聚一堂,把酒言欢!

我不希望看到写美好诗歌的作者,象什么似的咬来咬去,你死我活,不共戴天。

泼点冷水,对不起了!想起来我就生气。

文无第一, 武无第二,自古就是;

文人相轻,文人相敬,也是历来如此。

达到“咬”的程度,就有点儿那个啥了,嘿嘿。



是非是我非我
2009-3-27 09:17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zhaoyang

#23  

虔谦,
我的文字你可以转载,没问题的


2009-3-27 12:1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xzhao2

#24  

再给三位编辑和哪一家出版社出个主意吧——采用非马老师建议书名并请他本人题写或许还可注明是非马选用并题写。


2009-3-27 12:4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周宇


#25  

我那段话里包含了朝露与落英的意象,隐藏了若干首诗歌的题目,短文的主题是生命。伊甸园本身是灵性生命的园子,所谓禁果之被禁,正是因为它不从生命树而来。QQ要引用的话请随意。


2009-3-27 16:10
博客   编辑  引用

zhaoyang

#26  

为力

如果这本诗集要请谁(无论是谁)题名什么的话,请把我的诗歌和序都去掉:这样的做法与我的人格严重冲突。


2009-3-27 16:3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周宇


#27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zhaoyang at 2009-3-27 02:33 PM:
如果这本诗集要请谁(无论是谁)题名什么的话,请把我的诗歌和序都去掉:这样的做法与我的人格严重冲突。

李兄就是有个性,欣赏!本来就是一群人放下你我的差别、穿着一样的白袍在河岸的洗礼,题名的做法,我也觉得与这个气质不符。


2009-3-27 16:40
博客   编辑  引用

zhaoyang

#28  

周宇啊,谢了。性格之外的理由如下:

当今诗坛,应该没有人敢做李四的老师吧。如果有人要做学生,李四自然不能奉陪啊:不然被夹塞儿进去,那还是李四么?


2009-3-28 01:30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xzhao2

#29  

楼上别紧张,找个把人来写一写书名,只是不想再用正规印刷体。那也并非就成为谁谁谁的老师。

从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不管张三还是李四, 这天下没有人生来能不当学生的。


2009-3-28 13:00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虔谦

#30  

我把兆阳的序发在了我的几个博客上,作为宣传的第一步吧。 我并没有刻意推荐它,顺其自然吧。

接下来我想把它转到文学城的 “书香之家”论坛和万维的一个论坛。

另外我还想按上头的路子转白荒地的后续。

所有转载里都附了伊甸连接。

等书出来了,我计划写个以我个人为出发的点的文章,文章里我大概会附上包括七月诗在内的几少数几首。

这样的文章都不会有太热烙的关注。但是,我孩子他爸的文章和我父亲的文章几乎一样都是七个点击定乾坤。 我希望能让伊甸和伊甸的优秀诗人们有更大的能见度。(在新浪和搜狐,我的搜寻词里都有伊甸和李兆阳的字眼)。

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告知,我好更正。 国内大站好慢啊,我其实去得很勉强。

QQ 匆匆



我的生命之痛
2009-3-29 19:48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白荒地

#31  

尽管引用转载,另外, 有个“诗生活”网页也不错。


2009-3-29 20:0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32  

《朝露与落英》编后记

        经过萌生创意、焦虑、擘划、切磋、热议和望穿秋水地期待,这本三十二人的诗歌合集终于面世了。当初一直为这本书是否能付梓而一直颇为惴惴不安的我们,现在自然有几分得意和欣慰,同时也对玉成此雅事的诸君心存真诚的感激。
  
        首先要感谢的是同意入伙的每一位诗人。这三十二人有的已经出版诗集数本,得奖若干,在海内外颇有建树和名气;有的小荷才露出尖尖角。此外,大家散居世界各地,诗人同编者、诗人和诗人之间,大都未曾谋面、素昧平生。但大家都能摈弃世俗的高下之分、风格的门户之见,以诗人的率真,不分座次地在一起出诗,这除了缘于大家对缪斯的共同膜拜外,基于诗心诗性的信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尤其要感谢非马、李兆阳和蔡培国能拨冗写作序跋,共襄盛举。

        其次,要感谢这些诗歌的新老读者们。虽然诗歌的写作大多数时候是自我表达的需要,但读者的关注和共鸣无疑构成诗歌写作者的良好氛围和生长的土壤。你们的存在和互动有时候是诗人得以写下去的重要理由。

        所谓“诗言志,歌永言...是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者,持也,持人性情,感物咏志,莫非自然”(《文心雕龙》卷二.明诗第六)。诗歌是诗人对外部和内心世界的感悟和描述。我们可以透过诗人的眼睛,发现一个惊奇、惊喜乃至美丽得缤纷变形的世界:

“清明的烟雨里
鸽子在
湿漉漉的小巷里迷失”  (七月: 城市)

“临风的岸上
两棵椰子树手挽着手
解不开六月的风情”(冰花:六月风情)

“风中漂来你的歌声
象花瓣的碎片”(如梦:梦的河边)

“望岩浆亲吻椰子树
蚂蚁携起蜘蛛的手
稻米抽穗悬崖之上
紫霞环抱流星” (为力:燕雀安知)

“ 野外的河川
闪烁着清冽的寒
野花裸露着
走过来一只狼” (虔谦: 狼)

“蓝色的海  冰一样的海
当晨光飞翔若久远的飞鸽
飘落  收起梦羽” (梦冉: 美人鱼)


     这只是这几个女诗人惊鸿一瞥所看到的诗意画面的再呈现,其视角的独特和才情尽凸现于诗句中。

       德国著名诗人里尔克曾经断言:“艺术家的道路是这样的:跨越一个又一个障碍,积累一个又一个跬步,最终可以深刻地关照审视自己”。( Rilke; Diary of A Young Poet《一个年轻诗人的日记》p.18)。对于主观内心世界的审视和关照,对于自我的认识和再认识,对于自己情感世界的反思是严肃诗人的经常功课,而这些反思有时候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情感投射:

“於是我拿起笛子
把最远的山吹进暮色
把最近的思念吹进河流
有时需要音符
就那么几个 在深蓝的太阳的尽头
湿透--我的眼睛”(兰若: 深蓝)

”你深沉的故事,如泣如诉的管弦
像青烟飘向坎坷的小路,我的昨天和今天
我吐露的心声沾着雨水
像小鸟在你的胸前久久盘旋”(潮声:海恋)

       我们从上面看到的是作者在关照世界和内心时的物我一致、天人合一的诗意境界。同时,我们在其他诗歌之中看到类似的主体对客体投射的表达方式中,自我同世界的对抗以及挣扎:


我想象一片林子的手臂
拆解风的挽联
想象一行梅花鹿的蹄印
盖过月光的
罚单,我信手在上面签字
我便成为戴罪之人(晴山:苍白)

野火吞噬着冬日的黑暗
在饥饿的季节里
我们与孤独作伴
禁忌的图腾放逐了我们
在这不辉煌的时代
我们准备向每一个神位宣战(玛雅: 冬夜的背叛)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诗人寻找独特的语言作为表达方式。我们很欣慰的是,本诗集收入了颇有建树的男诗人 程宝林、雪阳的作品,他们不但诗作发表甚多,在海内外具有影响力, 而且在语言的探索上,也处于前沿:

“ 我一生只干过一次
只此一次就使我爱上了
全世界的孕妇
......
即使她们很丑
却是最美丽的生灵
......
即使我彻底老了
拄着拐杖站在街头
我也会侧身给孕妇让路
带着内心的爱意向她们微笑(程宝林:孕妇)


   

一丛消瘦的翠竹在黎明的风雨中祈祷
完完全全的黑暗
时间象一片倒立的针
血迹未干。灯熄灭
黑暗在原地合拢
空虚。一节一节向上生长(雪阳:四月)

     初学写诗的人最容易有“文艺腔”,就是过多华丽的藻饰。你可以看出这些诗句的语言是平实和普通的,但见功力的是平实之中的独特和组合之后的感觉与意境。诗歌追求语言的奇崛,但前提是内容的需要, 而且奇崛如果源于平常的语句和意象,则更显示其锤炼的功力。同样的语言风格也可以在出版过七本诗集的蔡培国的诗中出现:


很多年来
它一直被我作为一种信仰
在内心嘶鸣
其实  我早就感觉到
她仰鬃飞驰的骚动  感觉到
横扫草原的姿容   
无星无云的夜晚
我一直把它圈在内心
偶尔  也会抬起头
眺望对面的峰顶
更多时候
它如我夹紧尾巴
练习走路


       爱情, 是诗歌的永恒主题,八十一子翻译塔吉克诗人鲁米的情诗,虽然转译自英语,但堪称同类翻译的上乘:

  分明是你的容颜映在水面上
Seeking love, I see it winding in your curls.
Seeking life, I see it walking down your street.
Driven by deep thirst, I drink, only to see
A dream upon the water: you face to face with me.
我寻找爱情,找到你的卷发上。
我寻找生命,找到你家的街道上。
我去找水喝,却找到一个梦:
分明是你的容颜映在水面上。(八十一子翻译鲁米:分明是你的容颜映在水面上)

本书诗中谈情说爱的甚多, 而且大多很优秀,恕不一一道来,仅举一例:

你我的际遇也一样可以
消散无形 让蓝色和海水的牙齿
再次掩埋纪念
黄昏凝滞古典
血液静寂如初
……
让我们重新聚集在星外腹地
去寻找阳光和酒一般纯真的梦想
播种在我们初次相识的地方((叶蒙:苏醒)

还有一组爱情诗引入口语,痛快淋漓,不可错过:)

天杀的
我要把你剥光了
在太阳底下晒
叫你骗我
叫你骗我(渔网花:天杀的)



爱情、人生、乡愁是本集很多诗歌的主题, 但也有例外:兆阳、 章凝和老瓦的诗歌中探索了史诗和严肃历史题材:

“大水。山崩地裂
洪水淹没全地,飘荡的船
将在何方泊留?七七四十九个日子
乌鸦被放飞,鸽子的翅膀
带回彩虹:神说,鸽子的翅膀
就是我的翅膀,从今以后
雨中的彩虹将连接你的日子
和我的声音” (李兆阳: 洪荒年代)

“我是你的所罗门王
右手持你如神赐的权杖
哭墙上一根鲜红的长春藤
你是我雅歌之天鹅
江河逆流天外的源泉
永远不落的北极光”(章凝:亚当夏娃的秋天)

“留守到子夜咽喉的
多血而饥饿着的青春
那长街尽头褪去底色的身影
裹着烛光的温暖
正从故事的结尾醒来
只等鸟儿口衔黎明
照耀广场
这个地球最辽阔的盲点上
瞬间诞生的石碑们
将在长夜落幕的净空
揭破一整个时代的隐痛”(老瓦:失忆的伤口)

前两首片断再现了《圣经》中“创世纪”的辉煌,多少有些有弥尔顿《 失乐园》的古风;后一首,老瓦展示了一代人刻骨铭心的集体记忆。


      落花流水朝云暮雨似乎是诗歌的传统题材。但这个窠臼被互联网打破了,诗歌的题材也与时代俱进:

“简单地一个删除键
邮件就都丢掉了
从前那种烧掉书信时的幽怨
以及随风抛洒碎屑的苍凉
在这机械的电子时代
都变成了毫无差别的
对话框”(周宇:网情)

         我们很欣慰周宇能在这似乎无诗意的互联网时代中, 开拓新的诗歌疆域。


        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毛诗序》)。诗歌不应该只是精英阳春白雪的把戏,也不应只是文人雅士雅集时的交际手段,因为那样往往无法写出感同身受(heart  felt)的诗歌来,否则,不但无法感动天地鬼神,感动自己和恋人都不易。

         中国最早的诗歌乐府诗实际上都是官方搜集的民歌,其中展示了下里巴人劳作和怀春的美,也披露民间的不平、疾苦、悲凉和无奈。老作家刘荒田的诗歌的题材颇有特点,他将唐人街的生活纳入, 富于生活气息, 同时展示作家对生活底层移民的悲悯:

放心,不是用
曼哈顿郁结的车流裁成的
不是以
哈林区午间的枪声为馅料的
鄙人的肠粉
雪白、嫩滑,
长长地、软软地
卧在笼子上
透过好闻的蒸气看
好象家乡早晨
开满豌豆花的田垅哩(刘荒田: 肠粉档)

这里不能不提到的另一个诗人是太史不悲,其诗歌中脱离自我欣赏的平民意识和对苦难的关注,让人感到诗人的赤诚之心:

通往县城的荒郊野地
摸黑的妇人因为她的男人而背弃
一头她养的猪。搅食的木勺跟随秋风变冷
它会像昨天一样僵硬(太史不悲:通往县城的路上)

        农妇将自己养出感情的猪不得不卖掉,这些小人物的无奈和悲伤,是只有了解他们的生活才能够真切体味的。类似的情怀在作者《掘空的煤山》也得以诗意地展示;此外,红鹭也写出了感人的矿难诗歌,她将煤矿工人比喻成熊猫,形象生动中带着关爱:

当下一次凄厉的警报在矿上响起,
穿着熊猫工作服的幸存者,
会抬着难友的残骸沉默地在井口出现。
你会看到殷殷的鲜红。
点缀在黑白之间。(红鹭:矿工的工作服)

      另外一名诗人舞曼西楼写给汶川地震中罹难的孩子们, 也令人感动:

空旷的操场像安静的湖泊
那些美丽的小人鱼
悄悄地游走了
如果,明天下雨
就会有彩虹
被一根根编入羊毛头绳
在高高翘起的小辫子上
打一个柔软的蝴蝶结 (舞曼西楼: 蝴蝶结)



        诗歌比起兴盛的卡拉ok来,似乎在式微,但在互联网时代,诗歌写作的群体实际上并没有缩小,而是在扩大。虽然出版诗集不易,但发表只是一个点击。我们在编辑中感到欣慰和可喜的是: 这次诗歌作者的年龄段从二十多岁初出茅庐的到知天命的作者都有。 可见诗歌是不会消亡的代代相传的艺术。看看一个高中生诗才的后生可畏,我们有理由对诗歌殿堂的香火得以延续报有更多信心:

“风就如同十万支拖弦箭
碾碎了树枝上的月影
但连一粒沙尘也没扯走,此外还有
一部分月影孤零零的,落
得好慢
这个过程
更像一个动词
我却希望用一个形容词来诠释”(玺祯:静)


         因为有太多优秀的诗作,请各位诗人原谅我们挂一漏万,希望读者在这个诗集里漫步,相信你会发现自己喜欢的诗歌,也会被打动。

          当然,我们无须避讳,这个集子诗歌各有千秋,不论从内容还是语言上都还有推敲的余地,但是,“只要我们不把诗人当作超人,那么,以一句或两句不理想的诗来否定一个诗人丰富的和复杂的存在的偏向,就会失去全部意义”(谢冕:徐志摩诗歌评论)。最重要的是, 在红尘万丈的今天, 大家能够坚守诗歌这么一块圣土,一个心灵中的世外桃源, 这本身就是不流俗的一个声明。

         屈子诗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这些诗人因为设在北美的海外文学网站“伊甸文苑”相识相知,我们在这里唱和切磋,并在这里虔诚地俯拾诗意和诗情-如同洪荒年代伊甸园中的朝露和落英。朝露和落英,可能没有湖水和鲜花那么具有波光粼粼的炫目和盛开的明艳,她们也许转瞬即逝,但是, 如果我们能够留住这瞬间的美,也许这瞬间可能成为永恒。

白荒地          2009,3,26


2009-4-1 18:4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33  

这是庆祝伊甸文苑成立三周年的最好礼物!

第 1 幅


2009-4-1 18:5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34  

这也是庆祝伊甸文苑成立三周年的最好礼物!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9-4-1 18:5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35  

这条线怎么放到“诗歌翻译”里去了?害得我好找。

最近在做诗歌集的最后一遍校对工作,时间少,人懒散,慢工出细活,请各位原谅。
作为回报,将贡献至少10处错误。下周节日后一定交稿。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9-5-17 11:2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诗苑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