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 2024-4-19  
SunMonTueWedThuFriSat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博客目录

我的日志

    2009-11-30   Proulx:断臂山(Brokeback Mountain)

    断臂山(Brokeback Mountain)

    原著:E. Annie Proulx 翻译:微雨寒梅

    (上)

    埃尼斯•德•玛尔不到五点就醒了,风摇晃着拖车,嘶嘶作响地从铝制门窗缝儿钻进来,吹得挂在钉子上的衬衣微微抖动。他爬起来,挠了挠下体和阴毛,慢腾腾地走到煤气灶前,把上次喝剩的咖啡倒进缺了个口儿的搪瓷锅子里。蓝色的火焰登时裹住了锅子。他打开水龙头在小便槽里撒了泡尿,穿上衬衣牛仔裤和他那破靴子,用脚跟在地板上蹬了蹬把整个脚穿了进去。

    风沿着拖车的轮廓呼啸着打转,他都能听到沙砾在风中发出刮擦声。在公路上开着辆破拖车赶路可真够糟糕的,但是今天早上他就必须打好包,离开此地。农场被卖掉了,最后一匹马也已经运走了,前天农场主就支付了所有人的工钱打发他们离开。他把钥匙扔给埃尼斯,说了句“农场交给房地产经纪吧,我走了”。看来,在找到下一份活儿之前,埃尼斯就只好跟他那已经嫁了人的闺女呆在一起了。但是他心里头美滋滋的,因为在梦里,他又见到了杰克。

    咖啡沸了。没等溢出来他就提起了锅子,把它倒进一个脏兮兮的杯子里。他吹了吹这些黑色的液体,继续琢磨那个梦。稍不留神,那梦境就把他带回了以往的辰光,令他重温那些寒冷的山中岁月??那时候他们拥有整个世界,无忧无虑,随心所欲……

    风还在吹打着拖车,那情形就像把一车泥土从运沙车上倾倒下来似的,由强到弱,继而留下片刻的寂静。

    他们都生长在蒙大拿州犄角旮旯那种又小又穷的农场里,杰克来自州北部边境的赖特宁平原,埃尼斯则来自离犹他州边境不远的塞奇郡附近;两人都是高中没读完就辍学了,前途无望,注定将来得干重活、过穷日子;两人都举止粗鲁、满口脏话,习惯了节俭度日。埃尼斯是他哥哥和姐姐养大的。..

    [阅读全文]  2009-11-30 13:13 - weili - 1215 查看 - 4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9-10-6   [转载] 短篇小说:胡锦涛和奥巴马等领导人密谈

    短篇小说:胡锦涛和奥巴马等领导人密谈

           第64届联大之后,由奥巴马安排,几个大国的首脑在纽约的一处秘密会所单独开了一个会,与会者有英国首相布朗、法国总统萨科奇、德国总理默克尔、俄国总统梅德韦杰夫、日本新首相鸠山由纪夫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
         
         会议内容只有一个:讨论一下中国的问题。
         
         奥巴马主持会议,他首先发言:咱们关着门开会,有些话就不妨直说了。这个世界决不是平等的,西方就是领导,过去是,将来也是,这个格局不能变。但现在出现了新情况,你中国挤到领导联盟当中来了。论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你已经超过了很多西方国家,但你又在各方面与西方格格不入,价值观、社会制度、文化传统,方方面面都不同。所以,你中国的领导资格从何而来,是个很大的问题。
         

         胡锦涛:我在发言中说过了,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要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并不谋求世界领导地位。
         
         布朗:不叫领导联盟也行。四年前,美国副国务卿佐立克首次将中国称为Stakeholder,你中国好像没反对,Stakeholder的意思就是,我们共享一个Stake,也必须维护好这个Stake,西方各国都是Stakeholder,你中国也是。
         
         胡锦涛:中国与西方,有共同利益,但中国不太可能成为西方联盟的一部分,像日本那样。
         
         默克尔:德国和日本当年崛起的时候,也是你现在这种状况,想要另立体系,但最终我们还是与老领导英法美结成了同一联盟,实行了类似的社会制度,大家都是Stakeholder,你中国有什么特别之处一定不能如此呢?
         
         胡锦涛:中国的道路与德日之路完全不同,中国的国情与今天在座各位所代表的国家都不同。
         
         萨科奇:所不同之处,其实就..

    [阅读全文]  2009-10-6 11:00 - weili - 1099 查看 - 0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9-9-27   [转载] 阿来与《尘埃落定》

    《尘埃落定》的责编细述

    阿来与《尘埃落定》

    脚印  

        好多年前,诗人廖亦武来说,有一个人让他感觉特别好。他是指人的气质特异。朋友都知道,廖亦武对人相当挑剔,进入他的“好感觉”范围的人寥寥无几。他一定要让那个令他感觉好的人来见一面。朋友真诚地推荐朋友,那个时代,纯是精神上的事。那天他们踩着吱吱呀呀的木楼梯来到我的小木屋。“阿来!”廖亦武淡淡地说,阿来个儿不高,气闲神定,散淡随意,我们喝了一些葡萄酒,阿来几乎不怎么言语,喝了酒也没见他神采飞扬。是时的阿来正在写诗,兼写小说。那时候四川诗派林立,大师辈出。阿来有幸没有忝列其中,他的诗极具异域的明亮色彩,又有点哀愁和伤感,他倒没有那些与诗歌同步运作的诗人情状,另外他把诗歌语言操练出来的一切好感觉都带到小说里了,不可一世的四川诗人笑傲江湖,却又隐隐感觉尚有高手深藏武林中,他们说,就是阿来。

        我早年看过阿来的小说,却很少跟阿来谈小说,他的中短篇小说,打磨得都很精致,格调也很稳定。谈这类小说,是很要心智的,阿来也不主动谈自己的小说。写小说这种个人劳动曲里拐弯牵肠挂肚,阿来可能更愿意自己品尝,有时他从草地到成都,相约喝酒也是摆些闲龙门阵,相互问候说又到过什么地方,那里有什么人什么事。阿来总在阿坝草地上游来荡去。他有时候对宗教问题感兴趣,有时候对红军过草地的遭遇感兴趣。朋友多时,他更少言谈,酒至酣时,大家便唱歌,阿来便欣然加入进来,他是一个好歌手,那声音低沉,柔和,却又有明亮的色彩。很多写手在文学上都有些妄想,但看不出阿来有没有。

        1994年我回四川在成都呆了两天,阿来在几百公里外的阿坝,自然无缘见面。听说他好像不太顺,我给《四川文学》的朋友高旭凡打电话。那边的声音说,高旭凡不在。我说,哟,跟我开玩笑,你明明是高旭凡。那声音说,我真不是高旭凡,我是阿来!我兴奋起来:阿来你在成都?!还能见到你!第二天,见到高旭..

    [阅读全文]  2009-9-27 19:46 - weili - 1434 查看 - 3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9-7-29   陈谦:特蕾莎的流氓犯

    原发《收获》2008年第二期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08年第5期转载 
    《小说月报》,2008年6月
    《世界日报》小说世界,2008年11月1日  
    入选《2008中国中篇小说年选》
    中国小说学会2008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

    (上)

         特蕾莎?
      她微低下头,将额头靠向墙上的镜面,眯起眼看镜中的自己。
      脸真白啊。苍白,眼下有些干。她屈了食指,反过来贴到眼边,轻揉那些细纹。该去做脸了,她想。每次做了脸出来,简直能听到皮肤毛细管收缩的声音——那些细小的皱纹几乎在瞬间被导入的营养驱散,留给她数日的而若桃花。
      你是特蕾莎?她侧过脸来,朝镜中的自己很淡地一笑,然后撩撩额前短发,又笑了一下,那笑就冷了,还带上些许讥诮,些许轻蔑。那发色染成深栗红,在灯下,她引为得意的低调的栗红显出酒色,浮泛上来,竟还有些光泽。很细的眉,天生的细,天生的长,直埋进额边的发间。她儿时暴晒在南宁亚热带的烈日下,听人们说,看看看,这个妹仔的眉儿!还有她的皮肤,自得能看到皮层下淡青的血管,任亚热带的烈日如何暴晒,都不会变黑——它们不属于边陲,不属于南宁。那里的女人皮肤黝黑,颧骨高耸。她因此是出众的。那时她不是特蕾莎,她甚至不晓得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古灵精怪的名字——那时大家叫她阿梅——教授古文的父亲给她起的学名是静梅。
      她于一九六九年上小学。在师院附小场院里那棵巨大的苦楝树下报名当天,收表格的女工宣队员徐师傅接过孩子们的报表,看到文绉绉的名字,都建议小孩子当场就改。前面那个娇里娇气的雯雯摇身一变成了卫红;身后那个说话猫一样小声的丽丽也当即改成了永红。
      她拿不定主意,给挤到桌边,咬着笔死想。这时她看到将上四年级的哥哥静松在人群外朝她挥手:我改成劲松了!新鲜出炉的劲松拨开人群,站到她身边喘着大气喊: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静梅为自己竹竿一样细长的哥哥高兴起来,一笔..

    [阅读全文]  2009-7-29 16:08 - weili - 2055 查看 - 8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9-7-24   [转载] 曾晓文:网人

    网   人

    曾晓文

    柳明不知不觉中迷上了电子网。虽然学业紧张,但他每天都要在网上泡两三个小时。网中内容五花八门,深沉的、肤浅的、高雅的、低俗的,不一而足。在柳明看来,这一切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宣泄,对政治、经济、文化、精神,甚至生理许多方面的压抑的宣泄。读网上文字,就仿佛和形形色色的人物交谈。柳明平素很少有机会和周围人接触,在他留学的城市里中国人不多。网上的中国人住在世界各个角落:中国、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但柳明觉得自己和其他网人天涯咫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触到他们的手,甚至灵魂。这种难以言喻的接触让他陶醉。

    那天晚上他读到了一篇散文,是一位网名为晴玫的小姐写的,题目是《送我一枝红玫瑰吧》:

    “送我一枝红玫瑰吧,在银雪纷飞的夜晚。你轻轻地叩门,我将披散着我新洗的长发,带着一脸鲜润为你开启。请把我挂在窗口的心缓缓收回,拢在怀中,暖我一季冬天。”

    “送我一枝红玫瑰吧,辉映我曾经苍白的青春。我将回报你生命里最倾心的微笑,和任何生存的皱纹都无法打住的温柔。我们将在陌生的大地筑一座小小的城堡,守着壁火听玫瑰绽放的声音。”

    柳明写了一个帖子输到了网上,说他心里很感动,如果他能遇见一位善解人意的女孩,他一定会在下雪的夜晚送她一枝红玫瑰,他落的网名是“云中帆”。

    那天晚上柳明回宿舍时已经凌晨两点了。他打开房门时碰翻了门口的鞋架,惊动了和他同住一套单元房的王影。

    两年前他刚到美国时,在一个公寓办公室遇见了急着找房的王影,他们很快商定合租,这样两人都可以省下一些钱。他们租的是有两间卧室的房子,每人住一间,客厅合用。王彤坚持要柳明住那间大一点的卧室,他多付三十元房租。过了几个月,柳明买了一个书架放在了客厅里,他觉得客厅太空了并不好看。王影就说,她从来不用客厅,既然他放了东西,用得自然多,他应该多付一点房租。柳明当时十分后悔买这个书架,但还是答应多交二十五元。他当..

    [阅读全文]  2009-7-24 12:54 - weili - 1104 查看 - 0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9-7-11   张翎:长篇小说《金山》故事梗概

    《侨报》副刊,2009年6月26日

      2009年4、5月号《人民文学》连载张翎最新力作、长篇小说《金山》。连续两期连载一部长篇小说,在《人民文学》的历史上实属罕见。

      《金山》取材于19世纪下半叶广东开平村民跨洋过海去加拿大追寻黄金梦的史实。整部小说,以等待为轴,展开的是寻梦、追求梦、实现梦、最终梦被现实无情打碎的漫长的历史过程。

      男主人公方得法,一个杀猪人的儿子,在晚清最黑暗的时期,跟着一个叫红毛的同乡坐船前往北美。北美被这些早期移民称为“金山”,他们冒死跨海去寻找一个梦想中的乌托邦。方得法在第一次中回国时,和小说的女主人公六指(关淑贤)定下一个约定,那就是他承诺要把妻子六指接到加拿大。他一生奉守这个交换过龙凤贴的约定故事是推动小说前进的动力。

      但是,男主人公方得法和六指半个多世纪的生死之恋,最终却未能实现他许下的诺言。六指等了50多年,竟阴差阳错终究不能与方得法生活在一起。每一次的团圆努力和团圆等待中,男女主人公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这里有政治事件,也有人物的性格使然。小说传奇般的故事穿插着加中两国各自的社会重大事件,包括两次世界大战、排华排日、人头税、百日维新、辛亥革命、中日之战、解放战争,以及土改,直到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全球化。小说揭示出人物命运与历史的关系,人物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的背后,有着人为操纵的历史事件的支配,它与历史密不可分,亦是对历史的形象化的演绎。

      方家第一代方元昌因意外之财而发家,因吸食鸦片而败家。

      方得法是方家的第二代,在乡人红毛的引领下,怀揣“金山梦”远走北美,开始了他的人生历险。然而在加拿大,华人备受歧视,不但进入这个国家要受到各种“卫生检查”的羞辱、资格认定的欺凌,而且在为这个国家贡献劳力(修铁路等)的时候,还要遭受到洋人工头的压榨盘剥,而工程的艰险则使他们每每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华人的到来尽管为加拿大的繁荣..

    [阅读全文]  2009-7-11 07:59 - weili - 2101 查看 - 7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9-7-11   [转载] 施雨:你不合我的口味

    你不合我的口味

    文/施雨

    《侨报》副刊,2008年5月13、14、15日
    《钟山》文学双月刊,2008年第三期
    《今天》文学杂志特别推荐
    入选《2008中国短篇小说年选》
    中国小说学会2008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





    下次,他再拿这种眼神逼我的时候,我就盯住他的眼睛,狠狠地对他说,You are not my type(你不合我的口味)。

    Molly坐在自家的阳台上,抱着书,望着夜空那几颗最亮的星子,她对自己发誓,总有一天,要对他这么说,要让他明白这才是她要说的话。星子很亮,她仰头望了很久,直到深夜,仿佛那些星子就是他的眼睛。

    茉莉,茉莉,无论有没有手术,只要一见到她,他就要这样叫她,好像他们是多么亲密的朋友。有时候她冷冷地扫他一眼算作回答,有时候连眼皮都不抬。她不喜欢他这么亲昵地当众喊她,就像他喊伊娃一样。茉莉觉得她和Eva绝对是两种不一样的女人。他没有喊出不同来,那便是他的错了。

    他叫Allan•Adams,心脏外科大夫,大家都喊他亚当斯医生,她也这么叫,但心里她常常唤他阿伦。喊亚当斯医生的时候,他们是同事。而唤他阿伦的时候,他算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让她困惑,想这些时,茉莉的心情是复杂的,所以她从来都不肯叫出口,她不愿为难自己。

    刚来这家医院的时候,茉莉并没有对亚当斯医生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整个手术室只有她一个华裔女麻醉师,医生、护士、其他的麻醉师都对她好,也都对她不好……对她好,是对她很客气。对她不好,是这种客气背后的生分与隔离。这种疏离是对陌生人的提防和不信任,那时,只有两个人例外,一个是亚当斯医生,另一个是护士伊娃。




    早上好!早上好!

    清晨手术室里一照面,大家就彼此问安,一天的忙碌常常就在问候声中开始了。

    昨夜明明天晴,起床的时候却发现窗台上有潮湿的雨痕。茉莉的心情大好,她喜欢这样潮湿的雨天,看小雨轻轻地飘落下来,她就..

    [阅读全文]  2009-7-11 07:54 - weili - 1813 查看 - 8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9-7-11   [转载] 曾晓文:苏格兰短裙和三叶草

    苏格兰短裙和三叶草

    曾晓文

    (简体版发表于《文学界》2009第6期,繁体版连载于《世界日报》2009年3月7日至3月20日)



    起初飘的只是雾,清白、绵软。似乎有人随意从空中撒下一捧,就笼罩了安省小城圣凯瑟琳。随后雨悄悄渗入,麻丝丝地点到脸上,让人生出几分惶恐的凄冷。

    有水则灵。穿越圣凯瑟琳的魏尔兰运河北牵安大略湖,南挽伊利湖,不舍昼夜,为小城灌注灵气。运河上,一艘大铁船正准备起航。船身棕红,船舱雪白。一面加拿大国旗悬在桅杆上:白底,衬着红枫叶图案。在甲板上,几个穿橙色雨衣的水手紧张地忙碌着。

    灰濛雾雨中的色彩对我起了安慰作用,我几乎快乐了起来。

    移民多伦多快两年了,我一直没有固定工作。虽说在国内教过心理学,但在加拿大因英语口语水平不够高,当不了心理医师,只好到食品加工厂打工,每小时赚8块钱。两个月前,我妈发电子邮件给我,说家里缺钱,我远走高飞了,不该坐视家人挣扎于水深火热。我妈从没学过心理学,但总能捏到我心的最软处。

    我四处找工,希望能换一份薪水高些的工作。有一天我在网上发现圣凯瑟琳新建的养老院急招清洁工,时薪15加元,就报了名。一个星期后我接到了面试通知,面试当天就被录取了。

    离开多伦多之前,食品厂的工友对我说:“你在圣凯瑟琳会被寂寞杀死的!”

    寂寞会杀人吗?大概会的,但不可能杀我,因为我从来没有繁华过。繁华过的人才忍受不了寂寞,而我从一出生就是寂寞的。再说在生存的压迫下,寂寞可以被忽略不计……

    我目送大船离开魏尔兰运河,向伊利湖驶去。生活中一个平常日子不过如此,有人登陆,有人启航,不管面临的是雾雨还是阳光。

    我住进了闹市区的一幢老式公寓楼。火柴盒形状的建筑,在雾雨中有些掩盖不住落伍的寒酸。走廊是昏暗的,墙上贴满了灭杀蟑螂的通知。看来找几只蟑螂做邻居,并非难事。

    公寓窄小,且空无一物。在没有买到床之前,我只能把棉被直接铺到地毯上。躺上去,贴..

    [阅读全文]  2009-7-11 07:09 - weili - 1595 查看 - 5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9-6-15   沙石:玻璃房子中的梦

    沙石:玻璃房子中的梦

    文/陈瑞琳


    《侨报》副刊,2009年6月6日

      被誉为“地道美国风味”的中短篇小说集《玻璃房子》,经旅美华人作家沙石多年创作而成,近日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该小说集以沙石的短篇小说《玻璃房子》命名,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18部中短篇小说,其中的单篇小说《玻璃房子》曾被中国小说学会选入2007年度中国短篇小说排行榜。


    梦里歌吟的苦行者  走不出的梦

      读沙石的小说,第一个感觉就是“梦”的诱惑。他显然是一个靠“梦”写作的人,在他心里有太多的梦,他甚至为了这些梦企望自己永远不要醒来。他在一篇《捉梦网》中写到:“18年前,一位印第安酋长在金字塔湖畔用一根羽毛编成的梦网为我捉梦。”从此,他的灵魂上就系满了梦,那些梦没有飞走,一个个走进他的文字里。

      世上有这么一种奇妙,就是苦闷的人能成为作家。有人苦在“推敲”,更多的人则苦在其“心”。

      美国,这个地狱与天堂交织的地方,礼貌而残忍,温柔而凄厉,它给你快乐的时候决不吝啬给你痛苦。然而,这块土地的鬼魅却是造就了一批苦闷意义的作家。异域的生存,要么弃笔沉沦,在物欲中横流,要么举墨扬帆,在炼狱中升腾。于是,一代自生的作家就这样披着沙场的战袍向我们踉跄而来。

      像所有海外作家一样,沙石在美国当过留学生,在餐馆打过工、扛过活,当过记者,经历过职业的磨炼,如今终于安定了下来,却有了要命的恐慌。不是来自生存,而是来自他的内心。于是开始写小说,就像中了魔一样不能自拔。

      读沙石的小说,第一个感觉就是“梦”的诱惑。他显然是一个靠梦写作的人,在他心里有太多的梦,他甚至为了这些梦企望自己永远不要醒来。他在一篇《捉梦网》中写到:“18年前,一位印第安酋长在金字塔湖畔用一根羽毛编成的梦网为我捉梦。”从此,他的灵魂上就系满了梦,那些梦没有飞走,一个个走进他的文字里。一个天生血液里与文字苦苦缠绵..

    [阅读全文]  2009-6-15 17:50 - weili - 1651 查看 - 6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8-11-14   [转载]慕容雪村的最新作品《原谅我的红尘颠倒》。

    原谅我红尘颠倒

    ——中国首部展现律师真实生存法则的小说

    作者:卡罗

    近日寒假在家,闲来无事,花了两天时间拜读了慕容雪村的最新作品《原谅我的红尘颠倒》。该小说最初连载的时候,起名为《谁的心不曾柔软》,后来被作者改为《原谅我的红尘颠倒》,到目前为止该书似乎仍然没有划上结束的句号。但是,既然我没有能力也并不打算做严格的文学评论,这并不妨碍对它做一个扯淡式的评述。


    以《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一书闻名的慕容雪村的知识背景一直为读者所忽视,他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本科毕业生,加之作家对人情世故的观察所固有的敏感和深刻,使得他对法律职业及其生存法则洞若观火,令人叹为观止。这次他以中国律师职业为题材来思考真实龌龊的人性,人物和情节都是虚构的,但是里面揭露的律师生存状况和职业潜规则却无疑是真实的,值得每一个踌躇满志准备步入律师行业的新手们认真拜读。就我的了解的情况,这应该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比较真实地展现当代中国律师生存状况和职业潜规则的小说,深刻地揭露了中国的司法腐败问题,发人深思。但是,我并不想只是从与法律有关的狭窄视野来阐述这部小说,因为毕竟作者只是借律师职业这一题材来展示更为宽广深刻的主题——人性和人生。正如作者本人所说的,“如果问我想在小说中表达什么,我想写对人性、对生活的质疑”,从《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到《天堂向左,深圳向右》,作者的文字都在一直致力于揭露人性的黑暗,展示生活的残酷和迷茫,而不是一味地高歌人性的光辉和不屈奋斗终获成功的神话。


    ●黑律师和司法腐败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除了悲剧法官潘志明之外),不管是高高在上的人民法官还是当事人权利的捍卫者——律师几乎毫无例外都是阴险狡诈之人,人前道貌岸然满口公平正义,背后却良心泯灭,穷奢极欲,干尽了敲诈勒索、贪污贿赂等国法难容的卑劣勾当。男主角律师魏达所在的联通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们个个都是“蒙、乖、装”的一..

    [阅读全文]  2008-11-14 19:50 - weili - 1396 查看 - 0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8-10-18   格非:褐色鸟群

    《褐色鸟群》

    格非

    眼下,季节这条大船似乎已经搁浅了。黎明和日暮仍像祖父的步履一样更替。我蛰居在一个被人称作“水边”的地域,写一部类似圣约翰预言的书。我想把它献给我从前的恋人。她在三十岁生日的烛光晚会上过于激动,患脑血栓,不幸逝世。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她。
      “水边”这一带,正像我在那本书里记述的一样,天天晴空万里,光线的能见度很好。我坐在寓所的窗口,能够清晰地看见远处水底各种颜色的鹅卵石,以及白如积雪的茅穗上甲壳状或蛾状微生物爬行的姿势。但是我无法分辨季节的变化。我每天都能从寓所屋顶的黑瓦上发现一层白霜。这些霜在中午温暖的太阳光渐渐增强了它的热度时,才化成水从屋檐滴落。这个地带从未下过一场雨。另外,在漆黑如鸦的深夜我还能观察到一些奇异的天象,诸如流星作匀速四周运动,月亮成为不规则的樱桃形等等。我想如果不是我的记忆出现了梗阻,那一定是时间出了毛病。幸好,每天都有一些褐色的候鸟从水边的上空飞过,我能够根据这些褐色的鸟飞动的方向(往南或往北),隐约猜测时序的嬗递。就像我记忆中某个医生曾声称“血是受伤的符号“一样,我以为,候鸟则是季节的符号。
      我的书写得很慢。因为我总担心那些褐色的鸟群有一天会不再出现,我想,这些鸟群的消失会把时间一同带走。我的忧虑和潜心谛听常常使我写作分心,甚至剥夺了我在静心写作时所能得到的快乐。后来,我怀疑自己是否出现了幻觉,我耳畔常常回荡着一种空旷而模糊的声响,我想它不会是侯鸟渐近时悠长的哨子般的翅膀拍击空气的声音,它像是来自一个拥挤的车站,或者一座肃穆的墓地。这声音听上去像是落雪,又像是落沙。
      有一天,一个穿橙红(或者棕红色)衣服的女人到我“水边”的寓所里来,她沿着“水边”低浅的石子滩走得很快。我起先把她当作一个过路的人,当她在我寓所前踅身朝我走来时,我终于在正午的阳光下看清了她的清澈的脸。我想,来者或许是一位姑娘呢。她怀里抱着一..

    [阅读全文]  2008-10-18 21:53 - weili - 1487 查看 - 2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8-10-12   刘庆邦:鞋

    《鞋》

    刘庆邦

    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姑娘家一定亲,就算有了未婚夫,找到了婆家。未婚夫这个说法守明还不习惯,她觉得有些陌生,有些重大,让人害羞,还让人害怕。她在心里把未婚夫称作“那个人”,或遵从当地的传统叫法,把未婚夫称为哪哪庄的。那个人的庄子离她们的庄子不远,从那个人的庄子出来,跨过一座高桥,往南一拐,再走过一座平桥,就到了她的庄。两个村庄同属一个大队,大队部设在她的庄。
            那个家里托媒人把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有灯心绒、春风呢、蓝卡其、月白府绸,还有一块石榴红的大方巾。那时他们那里还很穷,不兴买成衣,这几样东西就是最好的。听说媒人来送彩礼,守明吓得赶紧躲进里间屋去了,手捂胸口,大气都不敢出。母亲替女儿把东西收下了。母亲倒不客气。
            媒人一走,母亲就把那包用红方巾包着的东西原封不动地端给了女儿,母亲眼睛弯弯的,饱含着掩饰不住的笑意,说:“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
            对于婆家这两个字眼儿;守明听来也很生分,特别是经母亲那么一说,她觉得有些把她推出去不管的味道,她撒娇中带点抗议地叫了一长声妈,说:“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
            母亲说:“不要好呀,你不要我要,我留着给你妹妹做嫁妆。”
            守明的妹妹也在家,她上来就叫出了那个人的名字,说她才不要那个人的破东西呢,她要把那个人的东西退回去,就说姐嫌礼轻,要送就重重地来。
            “再胡说我撕你的嘴!”守明这才把东西从母亲手里接过来了。她有些生妹妹的气,生气不是因为妹妹说的礼轻礼重的话,而是妹妹叫了那个人的名字。那名字在她心里藏着,她小心翼翼,自己从来舍不得叫。妹妹不知从哪里听说的,没大没小,无尊无重,张口就叫出来了。仿佛那个名字已与她的心有了某种连结,妹妹猛丁一叫,带动得她的心疼了一下。她想训妹妹一顿,让妹妹记住那个名字..

    [阅读全文]  2008-10-12 18:51 - weili - 1398 查看 - 1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8-5-24   杨恒均地震文学:最后一堂课

    杨恒均地震文学:最后一堂课

    一位高中女生在信中说,杨老师,全国都沸腾了,还有二十天就高考,但我们没有心情,课本变得毫无意义,同学们每天都捧着报纸,或者在互联网前看得泪流满面,有时忍不住号啕大哭,在这个时候,我们很想看到你的新作品……
       
        又一位读者在信中给我传来了比地震还要让人感到震撼的照片和诗歌,在信的末尾他用稍带责怪的口气说,你一定没有上网,否则你不会这么久都没有写出让我们激动的文字,你参加了昨天全国都默哀三分钟吗?天安门广场快被泪水淹没了……“中国不败”、“中国加油”的呼声响彻云霄……
       
        我在回信中说,我每天都上网,只是一看到那些照片和报道,泪水就湿润眼睛,泪眼模糊的我看不清,也听不见,在这种情况下,我能够写什么呢?
       
        一位读者立即回信,他写道,你写文学作品吧,记得你在小说里说过,当你睁开眼睛什么也看不清的时候,你闭上眼睛就能够感觉到,也能够看到、能够听到……
       
        是的,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记起来了,谢谢这位读者提醒。于是,当睁开的眼睛渐渐被泪水再一次模糊的时候,当大脑被耳朵里传来的一阵又一阵轰鸣声塞满的时候,我使劲闭上眼睛,把泪河截断,随即我眼前出现一片黑暗,脑海中的轰鸣声也渐渐远去。我感到自己正融入这黑暗中,或者说,这黑暗正一点点把我吞噬,我却在这无助的黑暗中随着自己的心一起下沉,下沉到深渊的底部却仍然无法停下来时,就在这时,我猛然听到死寂中有声响,下沉嘎然而止,我用紧闭的眼睛凝视着黑暗——嘘,别吵,让我好好听一下,看一看……
       
        * * * * * *
       
        不知过来了多久,她缓缓地睁开眼睛,看到的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黑暗……
       
        在睁开眼睛之前,她仿佛看到了光,很亮很明亮的光,还有水、食物和水果摆放在讲台上,讲台那一边,是她的学生,那一张张天真可爱又有些顽皮的小脸..

    [阅读全文]  2008-5-24 17:27 - weili - 1233 查看 - 0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8-4-17   新华调查:网络小说中能否诞生《红楼梦》

    新华网北京1月14日专电(记者 陈鹏、罗国芳、孙丽萍)1999年,来自台湾地区一名叫“痞子蔡”的网民,在网上推出了一部名为《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小说,从此网络小说粉墨登场。

        一路疯狂般走来,网络小说的发展之路可谓是一场挑战传统文学权威的“草根革命”,它让文学变得活力四射,让写作充满种种可能,让普通大众尝到创作的快感……

      网络小说,网络神话

        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网络小说仍然风头强劲,这一年进入视线的“优秀之作”有《赵赶驴电梯奇遇记》《鬼吹灯》《欲望都市》《小心女人》《红尘之子》《漂亮女上司》等等,尤其《赵赶驴电梯奇遇记》更是创造了上亿的点击神话,描写盗墓经历的《鬼吹灯》也拿下上千万的点击纪录。

        自从痞子蔡以来,势不可挡的网络在这几年间缔造了大批著名写手:宁财神、安妮宝贝、慕容雪村、王小山、萧鼎等等。知名的榕树下网站每天几乎都有一部网络长篇推出,众多网站也开通了网络原创专区;大量写手、读者自发涌入,推动着网络小说蓬勃发展。

        记者仔细浏览了几年来的几部佳作片断,发现网络小说正在取得长足进步。比如《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文字还太粗疏简单,但是到了《泡沫之夏》《我的美女上司》等小说之后已经有很大改观,不少章节流淌着浓浓的诗意,文字更加干净准确,更富表现力。同时,像《明朝那些事》《西双版纳铜甲尸》等小说不仅具备历险的元素,也充满值得肯定的历史气魄。

        如今的网络小说疆界早已远远超越了痞子蔡时期的“个人情感”,题材已经无限丰富,如奇幻玄想、体育竞技、都市警匪、都市生活、网络游戏、科幻未来、悬疑恐怖等等。网络小说能上天能入地,几乎无所不包,这大大丰富了中国的文学样式和叙事视野,且各自的领域内都拥有顶尖写手和忠实拥趸。

        有网站粗略统计,目前网络长篇小说多达5万余部,文字超过30亿,如果再算上断章短篇,网络文学的世..

    [阅读全文]  2008-4-17 17:39 - weili - 1288 查看 - 0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8-4-10   书摘:陆文夫《美食家》

    【编者按】《美食家》讲述一位嗜吃如命的吃客的故事!在朱自冶流连于姑苏街巷寻觅舌间美味的生命历程中(我们记住了陆稿荐的酱肉,马咏斋的野味,采芝斋的虾子鲞鱼……),在孔碧霞如同电影开幕般亮相的那桌“百年难遇”的丰盛酒席里,确实流淌着某种永恒。正如艺术家的失恋常常可以升华为美妙的易术,朱自治的馋嘴也被我们好饮的作家提炼成为东方饮食文化的惊世美艳。在“美食家”朱自冶诞生之后,我们才发现,没有朱自冶的中国文坛,就像盐没搁准的朱鸿兴头汤面,总觉得有点不对劲。



    作者:陆文夫

      美食家这个名称很好听,读起来还真有点美味!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来加以解释的话,不妙了:一个十分好吃的人。

      好吃还能成家!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想到的事情往往不来,没有想到的事情却常常就在身边;硬是有那么一个因好吃而成家的人,像怪影似的在我的身边晃荡了四十年。我藐视他,憎恨他,反对他,弄到后来我一无所长,他却因好吃成精而被封为美食家!   

      首先得声明,我决不一般地反对吃喝;如果我自幼便反对吃喝的话,那末,我呱呱坠地之时,也就是一命呜呼之日了,反不得的。可是我们的民族传统是讲究勤劳朴实,生活节俭,好吃历来就遭到反对。母亲对孩子从小便进行“反好吃”的教育,虽然那教育总是以责骂的形式出现:“好吃鬼,没有出息!”好吃成鬼,而且是没有出息的。孩子羞孩子的时候,总是用手指刮着自己的脸皮:“不要脸,馋痨坯;馋痨坯,不要脸!”因此怕羞的姑娘从来不敢在马路上啃大饼油条;戏台上的小姐饮酒时总是用水袖遮起来的。我从小便接受了此种“反好吃”的教育,因此对饕餮之徒总有点瞧不起。特别是碰上那个自幼好吃,如今成“家”的朱自冶以后,我见到了好吃的人便像醋滴在鼻子里。

      朱自冶是个资本家,地地道道的资本家,决不是错划的。有人说资本家比地主强,他们有文化,懂技术,懂得经营管理。这话我也同意。可这朱自冶却是个例外,他是房屋..

    [阅读全文]  2008-4-10 18:16 - weili - 1518 查看 - 3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8-3-30   [转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非作家库切及他的《耻》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非作家库切及他的《耻》

    《耻》译本序:越界的代价——译者序  
      库切(J.M.Coetzee,1940—)是南非当代著名小说家,自1974年起,先后出版了《幽暗之乡》(Dusklands, 1974)、《国之中心》(In the Heart of the Country:A Novel,1977)、《等待野蛮人》(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 1980)、《迈克尔·K.的生平与时代》(Life and Times of Michael K., 1983;获1983年布克奖)、《敌人》(Foe, 1986)、《铁的时代》(Age of Iron, 1990),以及《彼得堡的主人》(The Master of Petersburg, 1994)等多部小说,被评论界认为是当代南非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1999年,他完成并出版了小说《耻》,作品为他再次赢得了标志小说创作成就的英国布克奖。在这部作品中,库切以几乎不加藻饰、令人心怵的笔调,讲述了开普技术大学文学与传播学教授,五十二岁的戴维·卢里的故事。小说情节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卢里的一桩丑闻(勾引了一位大学二年级女生并与之发生性关系)为主线。事发后,卢里拒绝了校方给他的公开悔过以保住教职的机会,来到边远的乡村,他在那里和几乎是独自谋生的女儿露茜的共同生活形成了情节的第二部分。此时他不仅要努力与多年不在一起生活的女儿沟通,还要和许多他以前根本就看不起的人共事,要做他从前想都不会去想,而且肯定会嗤之以鼻的事情,例如在护狗所里打杂。小说的第三部分是全书情节最直接给读者以震撼的部分:露茜遭受了农场附近三个黑人的抢劫和蹂躏,而其中一人居然还是个孩子;卢里也在这一事件中受伤。事件本身,事后父女两人和其他有关的人对事件的态度及处理方法,传达着作品的主要信息。而卢里创作歌剧《拜伦在..

    [阅读全文]  2008-3-30 18:57 - weili - 1885 查看 - 5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7-3-28   荷兰人高罗佩创作的《狄公案》

    荷兰人高罗佩创作的《狄公案》

    作者简介:

    高罗佩的一生,可谓是职业外交官的一生。他从30年代起,一直担任荷兰驻外机构外交官,曾先后就职于东京、重庆、南京、华盛顿、新德里、贝鲁特和吉隆坡,最后任职为驻日本大使,直至1967年逝世。他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汉学家,发表过多部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专著和译作。高罗佩出生于1910年,1935年以研究印度、中国西藏和远东的论文获博士学位。他精通15种文字,尤以汉语最为精深。高罗佩可以直接用汉语文言文进行写作,其汉字书法受到中国书法家的赞扬。对于中国的棋琴书画,则样样在行。他曾拜中国古琴名家叶诗梦为师,定过《中国琴道》一书。1943年,高罗佩在重庆与中国人水永芳结婚。水永芳出身名门,获齐鲁大学历史社会学学位后,入荷兰驻华大使馆工作,结识高罗佩,遂结百年之好。高罗佩看到外国侦探小说风靡一时,而外国人对中国的公案小说很少知晓,于是他翻译起清朝人写的《狄公案》一书。译着译着,对书中的故事实在不满意,索性丢开,自己另行创作一部《狄公案》,是为系列小说,共计17部,高罗佩还为这部小说画了一套有中国绣像风格的线描插图。《狄公案》的英文名字是《Judge Dee》,可直译为《狄法官》。这部小说在西方引起轰动,狄仁杰被誉为中国的福尔摩斯,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高罗佩与国民党元老人物于佑任、冯玉祥交住很深,曾共同组织《天风琴社》,研究古琴艺术;他爱写中国格律诗词,和齐白石、沈尹默进行唱和。当然,高罗佩最高成就的学术著作是《中国房内考》和《秘戏图考》,这两部书被世界学人称之为中国性学研究的开山之作。高罗佩在其一生中为中国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狄公案》主要内容:

    ·黄金案

    ·红阁子

    ·湖滨案

    ·四漆屏

    ·玉珠串

    ·黑狐狸

    ·断指记

    ·朝云观

    ·紫光寺

    ·铁钉案

    ·真假宝剑

    ·汉家营

    ·红丝黑箭

    ·五朵祥云

    ·雨师秘踪

    ·除..

    [阅读全文]  2007-3-28 09:22 - weili - 2195 查看 - 5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7-2-22   李朝全: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的误区

    李朝全: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的误区

    文/李朝全

    2007年01月24日,星期三

    首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暨书稿交易会演讲稿

    这两年,我一直在思考中国小说存在的问题、误区和缺陷。在2005年召开的“中国抗战文学研讨会”上我曾提出,中国当代小说最缺的是思想,是对精神价值、精神品位的追求。中国小说还缺乏汪洋恣肆的想象力,缺乏超越现实和日常生活从整体上把握时代和社会的能力。而具体分析当代小说,我认为起码存在着以下这些创作误区。

    1、中国作家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

    无论从作家、作品的数量,还是从文学在社会生活中所占地位、所起作用来看,中国都称得上是一个文学超级大国。而由于诺贝尔文学奖100余年的历史所形成的巨大声望和权威,寻求得到这一国际大奖的承认便演变成中国文学赢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标志。但在2000年之前百年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的缺席,则极大地刺激了中国当代作家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由此造成他们扭变的创作心态。

    上世纪80年代初中期,拉美作家获得诺贝尔奖,拉美文学大爆炸极大地刺激了中国作家。 “在这一时期,中和西、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碰撞、融汇是最深层的,同时也十分表层化。有些作家急于‘走向世界’,急于去拿到世界上的文学大奖,于是走上‘恶性西化’之途”。

    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中国“寻根文学”勃兴。随着中国电影在国际上频获巨奖,一方面刺激了中国作家调整自己的创作路子和取向,另一方面也为一些作家、作品走向世界打开了一条通道,使一些年轻作家的作品很快就被译介到西方,并赢得了相当高的知名度。

    1985年马悦然被选为瑞典文学院院士,这位据说精通中文的汉学家早在他的青年时代就喜欢沈从文,这时他开始着手翻译沈从文的作品。1987年,他翻译的瑞典文版《边城》正式出版,紧接着,《沈从文作品集》又出版,这成了瑞典文学界的一大盛事。沈从文也立即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并名列前茅。到了19..

    [阅读全文]  2007-2-22 08:02 - weili - 1609 查看 - 2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7-2-21   [转载]无神论写神话是失败的 评苏童《碧奴》

    无神论写神话是失败的 评苏童《碧奴》  

    --------------------------------------------------------------------------------

            中安在线           2006-09-18 11:05  
      
      
      苏童为国际神话写作计划而作的长篇小说《碧奴》,保持了先锋作家的语言优势,但同时也暴露了中国大陆先锋主义根深蒂固的无神论意识形态。神的缺席似乎是致命的,神的不在场宣判了《碧奴》“神话”的失败。

      小说唯一引人入胜的是眼泪叙事。这是整部小说的支架。它是苏童用孟姜女眼泪编织的一块华丽的手绢。眼泪从眼睛、手指和脚趾、头发、乳房、阴部等所有孔窍流出,漫过苍凉的大地,成为小说的章鱼式结构的逻辑支点。

      这个最初的阅读印象,引发了我强烈的兴趣。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的失望越来越重。眼泪是苏童的唯一有效的道具,除此之外,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更新鲜有趣的事物。那些亡灵变成的青蛙、百春台河五谷城外的马人和鹿人等等,生硬而软弱,失去了神话叙事的透明和清澈。

      在苏童浑浊的叙事中,只有一种东西固执地爬行故事表面。那就是自虐和他虐的母题。整个寻夫送冬衣的过程,看起来就像是一场不可思议的虐待狂欢。她固执地要为服劳役的丈夫送去冬衣,一路上处处流泪,步步溅血,遍尝人间苦难,最后还要把沉重的石头背在身上。这一切使她看起来就像是个老式的、悲情泛滥的自虐英雄。在强烈的自虐的过程中,更严重的他虐事件汇入了小说的叙事。她先是在树林里被一群男孩猥亵,继而被铐在死人棺材上为之哭丧,再而被当作刺客关押在铁笼里示众,其暴虐程度令人发指,但她都坦然和毫无怨言地予以接受。苏童在小说“序言”中甚至宣称,这是一个“乐观的故事”。

      在我看来,真正对碧奴施暴的,正是作者苏童本人。苏童跟碧奴的关系,一个施虐,一个受虐,他..

    [阅读全文]  2007-2-21 10:52 - weili - 2035 查看 - 9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7-2-6   [转载] 让小说回家 (王干)

    让小说回家

    作者:王干

      小说或许已经漂流得太久了。

      小说为什么这么漂流?我们看到的小说是什么模样的?一切都要从一九八五年那场小说革命说起。一九八五年的文学先驱们提出了“寻根”的概念,提出了文体实验的概念,都是好事情。在这场寻根风暴中,小说和哲学联过姻,小说和诗歌结过缘,小说和音乐也缠绵过,小说还和散文偷过情,小说甚至傍过辞典这样的大款,但二十年之后,寻根寻到了下半身,下半身写作的朋友们把小说和诗歌快写成了艺术医书,文体的实验让小说写成了辞典和格言,小说没有成为昆德拉说的“人类精神的最高综合”,小说倒成了羊杂碎和自我慰藉的物器。小说该回家了。

      小说为什么要回家?

      小说离家出走得太久了。小说抛弃了人物,小说抛弃了思想,抛弃了故事,甚至抛弃了情节,在一条高蹈的道路上以踩高跷的姿态摇摇晃晃表演着个人的狂想和梦呓,全然不顾观者和读者的感受。为诺贝尔奖写作,为评论家写作,为政治谋。

      当我们以一种平静的心情来阅读二五年的小说时,会发现小说正在回家的途中。新世纪的文学在不经意中已经走过了五年,显然文学的新世纪并没有带来特别的新变,和二三、二四年的小说创作相比较,二五年的小说似乎在酝酿某种聚变,虽然缺少精彩的小说事件,但小说的内容丰富多姿,小说本身在发生分化,小说家的“群”的形态渐渐清晰起来,而名家新的长篇小说以一种扎堆的方式涌现,好像在表明要从量变走向质变。迹象表明,小说家们在慢慢地向一种目标转回,这一目标可能并没有事先约定,而且回的路径和方向也并不一致,但他们都在经历了艰辛的探索和探索的欢乐和苦恼之后作出了选择。我选择了以分类的方式来对二五年小说进行描述和分析,类别的选择也是抓住热点的作品,并不是作文体分类学意义上的阐释。

      一名家冲刺经典一如既往,名家的小说依然是该年度的重点和热点,他们的获奖作品往往体现了他们的创作现状。二五年似乎是名家长篇小说作品..

    [阅读全文]  2007-2-6 12:07 - weili - 1497 查看 - 1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7-2-6   莫言的短篇小说集在美国出版

    短篇小说集出版 西方倾倒于莫言说故事天分  

    --------------------------------------------------------------------------------

           作者:     来源: 中华读书报  2004-06-30 09:45  
      

      
      莫言的短篇小说集《师傅越来越幽默》2003年在美国翻译成英文出版了。这部作品集收录了莫言写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8篇短篇小说,受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影响,莫言这部小说集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力。

      小说《铁孩》描写了两个能吃钢铁的孩子,他们因为自己的特殊能力失去了对真实食物的兴趣。小说《翱翔》讲述了两个家庭换亲的故事,其中一对情侣为了逃避包办婚姻而像小鸟一样飞向了天空,却被迷信的村民们用箭射了下来。莫言同样也对现实社会中的种种丑恶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小说《弃婴》揭露了在中国偏僻农村中,由于计划生育政策,人们对于女婴更加歧视以及对于女婴不公正的对待。小说《医治》描述了一个用刚被执行死刑的人的胆汁来治疗失明症的荒唐故事。与书名同名的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讲述了省级劳模丁师傅为工厂卖了一辈子的力气,眼看就可以退休,却突然被抛入了下岗的队伍。一点菲薄的积蓄又被一场伤病花得囊空如洗,丁师傅走投无路的时候,将报废在小树林中的公共汽车壳子改造成“林间休闲小屋”,为男男女女提供幽会、野合的场所,从而使自己又富裕起来。小说的精彩之处是结尾。随着天气渐冷,丁师傅想收拾收拾等待来年再做时,不料一对爱得不能自拔的男女似乎在他的“爱巢”里殉情了。在向公安机关报案后,最后却发现这不过是一场虚惊:汽车壳子里根本就没人!小说主要通过一位国企下岗职工的目光,展示出一对对热恋中的情侣,他们如何在偷偷摸摸中发泄自己被禁锢的爱情。

      莫言这部具有黑色幽默风..

    [阅读全文]  2007-2-6 11:05 - weili - 1607 查看 - 0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7-1-27   夏维东:《南方的镜像》

    南方的镜像(一)

    夏维东

    《世界日报》小说世界,2007年1月14日

    你忘不了那天下午,你從花店出來,身上還留著玫瑰、茉莉和康乃馨的芬芳,口袋裡的幾枚硬幣隨著你疲憊的步伐叮噹作響。那時你忽然明白了俗語「窮得叮噹響」是什麼意思……

    那個踏著雜草和亂石向你走來的東方男子就是趙光,這是你後來猜到的。

    當時你在開車,車子經過一大片遼闊的草原,陽光像暴雨一樣宣洩而下,住慣紐約的你忍不住想吼幾聲才過癮,你看了看旁邊熟睡的妻子你忍住了沒喊。這時你看見一個鬍子拉茬的東方男子從斜坡下面走上來,手牽一條又肥又壯的牧羊犬。他並沒有朝你這邊看,可你記住這個人和他的狗。你以為在南方這個偏僻的小鎮,不會有中國人,沒想到在進入小鎮的路口你就看見了一個,而且是一個特徵很明顯的人。不知道為什麼,你心裡認定那個男人就是你的同胞。可能是那個男人有著和你一樣的氣質,難以言說,卻如影隨形。

    你住進事先預訂好的湖邊賓館。連續數日開車,你很乏,胡亂在樓下餐廳吃了點東西,就回到房間裡睡覺。你妻子在車上休息過,她說她還不睏。你闔上眼皮之前聽到妻子說的最後一句話是:這鬼地方太空曠了。

    半夜時你醒來,妻子已經熟睡了。

    你打開窗戶,涼爽的夜風撲面而來,風裡摻著湖裡的水氣和水草的幽香,你感到你粗糙的皮膚似乎突然變得光滑起來。湖的名字叫Lake Mead,蜜湖,多美的名字,音和意都和諧一致。此刻,你是蜜湖的一條魚。你放肆地呼吸著,你能感覺到肺最大限度的歡快起伏。在紐約你是不敢這樣呼吸的,灰塵和汽車廢氣即使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仍然如同幽靈飄散不去。你就像在美國第一次吃自助餐一樣,貪婪地呼吸著南方。

    你悄悄開了門,走到陽台上。月光柔和,你怕碰一下就碎了。你點燃一根菸,看嫋嫋的青煙和銀白的月色交融到一起。你放眼望去,一覽無遺,沒有任何令人生厭的人造建築阻擋目光的去向,於是你的目光便和草地或者沙漠一起延伸..

    [阅读全文]  2007-1-27 21:10 - weili - 2353 查看 - 9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6-12-19   鲁迅:狂人日记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⑵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记中语误,一字不易;惟人名虽皆村人,不为世间所知,无关大体,然亦悉易去。至于书名,则本人愈后所题,不复改也。七年四月二日识。

      一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二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根,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铁青。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也这样。忍不住大声说,“你告诉我!”他们可就跑了。

      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⑶,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但是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

      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

      三

      晚上总是睡不着。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

    [阅读全文]  2006-12-19 20:41 - weili - 1699 查看 - 2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6-12-17   边城 ─ 沈从文

    《边城》题记

        对于农人与兵士,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这点感情在我一切作品中,随处都可
    以看出。我从不隐讳这点感情。我生长于作品中所写到的那类小乡城,我的祖父,
    父亲以及兄弟,全列身军籍:死去的莫不在职务上死去,不死的也必然的将在职务
    上终其一生。就我所接触的世界一面,来叙述他们的爱憎与哀乐,即或这枝笔如何
    笨拙,或尚不至于离题太远。因为他们是正直的,诚实的,生活有些方面极其伟大,
    有些方其又极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极其美丽,有些方面又极其琐碎,——我动手
    写他们时,为了使其更有人性,更近人情,自然便老老实实的写下去。但因此一来,
    这作品或者便不免成为一种无益之业了。

        照目前风气说来,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及大多数读者,对于这种作品是极容易
    引起不愉快的感情的。 前者表示“不落伍” ,告给人中国不需要这类作品,后者
    “太担心落伍”,目前也不愿意读这类作品。这自然是真事。“落伍”是什么?一
    个有点理性的人,也许就永远无法明白,但多数人谁不害怕“落伍”?我有句话想
    说:“我这本书不是为这种多数人而写的”。念了三五本关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问
    题的洋装书籍,或同时还念过一大堆古典与近代世界名作的人,他们生活的经验,
    却常常不许可他们在“博学”之外,还知道一点点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
    因此这个作品即或与某种文学理论相符合,批评家便加以各种赞美,这种批评其实
    仍然不免成为作者的侮辱。他们既并不想明白这个民族真正的爱憎与哀乐,便无法
    说明这个作品的得失,——这本书不是为他们而写的。至于文艺爱好者呢,他们或
    是大学生,或是中学生,分布于国内人口较密的都市中,常常很诚实天真的把一部
    分极可宝贵的时间,来阅读国内新近出版的文学书籍。他们为一些理论家,批评家,
    聪明出版家,以及习惯于说谎造谣的文坛消息家,通力协作造成一种习气所控制所
    支配,他们的生活,同时又实在与这个作品所提到的..

    [阅读全文]  2006-12-17 21:03 - weili - 2045 查看 - 12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6-12-16   老舍: 月牙儿



      是的,我又看见月牙儿了,带着点寒气的一钩儿浅金。多少次了,我看见跟现在这
    个月牙儿一样的月牙儿;多少次了。它带着种种不同的感情,种种不同的景物,当我‘
    坐定了看它,它一次一次的在我记忆中的碧云上斜挂着。它唤醒了我的记忆,象一阵晚
    风吹破一朵欲睡的花。

      二

      那第一次,带着寒气的月牙儿确是带着寒气。它第一次在我的云中是酸苦,它那一
    点点微弱的浅金光儿照着我的泪。那时候我也不过是七岁吧,一个穿着短红棉袄的小姑
    娘。戴着妈妈给我缝的一顶小帽儿,蓝布的,上面印着小小的花,我记得。我倚着那间
    小屋的门垛,看着月牙儿。屋里是药味,烟味,妈妈的眼泪,爸爸的病;我独自在台阶
    上看着月牙,没人招呼我,没人顾得给我作晚饭。我晓得屋里的惨凄,因为大家说爸爸
    的病……可是我更感觉自己的悲惨,我冷,饿,没人理我。一直的我立到月牙儿落下去。
    什么也没有了,我不能不哭。可是我的哭声被妈妈的压下去;爸,不出声了,面上蒙了
    块白布。我要掀开白布,再看看爸,可是我不敢。屋里只是那么点点地方,都被爸占了
    去。妈妈穿上白衣,我的红袄上也罩了个没缝襟边的白袍,我记得,因为不断地撕扯襟
    边上的白丝儿。大家都很忙,嚷嚷的声儿很高,哭得很恸,可是事情并不多,也似乎值
    不得嚷:爸爸就装入那么一个四块薄板的棺材里,到处都是缝子。然后,五六个人把他
    抬了走。妈和我在后边哭。我记得爸,记得爸的木匣。那个木匣结束了爸的一切:每逢
    我想起爸来,我就想到非打开那个木匣不能见着他。但是,那木匣是深深地埋在地里,
    我明知在城外哪个地方埋着它,可又象落在地上的一个雨点,似乎永难找到。

      三

      妈和我还穿着白袍,我又看见了月牙儿。那是个冷天,妈妈带我出城去看爸的坟。
    妈拿着很薄很薄的一罗儿纸。妈那天对我特别的好,我走不动便背我一程,到城门上还
    给我买了一些炒栗子。什么都是凉的,只有这些栗子是热的;我舍不得吃,用它们..

    [阅读全文]  2006-12-16 17:32 - weili - 1722 查看 - 3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6-11-24   巴金:玫瑰花的香

    玫瑰花的香

        ‖作者简介‖

        巴金(1904~ ),原?钜⑻模?周栏剩?拇ǔ啥既耍?泄?值贝?骷摇?920年在成都外经专门学校学英语。1923年到南京大学求学。1927年去法国求学。1928年回到上海,从事编辑和创作。1934年到北京任《文化》季刊编委。同年秋东渡日本,次年回国,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文联副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中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散文集《随想录》。

        一

        馨来了。她插了一束玫瑰花在我的花瓶里。花瓶放在书桌上,在那旁边摊开的吸墨纸套上面她留了一个字条:“玫瑰花是一个象征,你知道。”

        玫瑰花瓣染着墨汁似的深红色就像一团一团的血。

        我在书桌前面坐下来。我陷进了浓郁的馨雾里面。房里的景物在我的眼前渐渐地变得模糊了。

        但我还在想:这是自由的象征,还是爱情的象征?难道馨会爱我?

        于是在玫瑰花的香雾中我慢慢儿嗅到了别的气味。这仿佛是血的气味。血似乎也是香的。

        馨近来对我很好,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了什么缘故,我喜欢她,这是真的。朋友们说她爱我,我不相信。从她的嘴里我从没有听见一句关于爱情的话。她并不曾当面对我说过她爱我。

        关于馨的事情,虽然朋友们谈得很多,实际上我知道的却很少。她为了反抗不自由的婚姻,三年前从她的家庭里逃跑出来,就住在这都市里读书。她的生活是很俭朴的,只靠着她的一个出嫁的姊姊来接济她。

        朋友们常说馨活泼可爱,我也承认,不过近一两个月来她的态度却有些改变了。和她来往的男子并不少,有许多人追逐她,她却从来不曾和谁谈过恋爱。朋友修有一次在失望之余就气愤地骂她不懂恋爱,好些人都附和着这个批评。如今他们忽然又说她爱我。女人的心理恐怕只有鬼才知道罢,我知道:要获得馨的爱情,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情。我从来就不敢做..

    [阅读全文]  2006-11-24 22:48 - weili - 1421 查看 - 0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6-11-4   许地山: 海角的孤星

    海角的孤星

    许地山


      一走近舷边看浪花怒放的时候,便想起我有一个朋友曾从这样的花丛中隐藏他的形骸。这个印象,就是到世界的末日,我也忘不掉。

      这桩事情离现在已经十年了。然而他在我的记忆里却不象那么久远。他是和我一同出海的。新婚的妻子和他同行,他很穷,自己买不起头等舱位。但因新人不惯行旅的缘故,他乐意把平生的蓄积尽量地倾泻出来,为他妻子定了一间头等舱。他在那头等船票的佣人格上填了自己的名字,为的要省些资财。

      他在船上哪里象个新郎,简直是妻的奴隶!旁人的议论,他总是不理会的。他没有什么朋友,也不愿意在船上认识什么朋友,因为他觉得同舟中只有一个人配和他说话。这冷僻的情形,凡是带着妻子出门的人都是如此,何况他是个新婚者?

      船向着赤道走,他们的热爱,也随着增长了。东方人的念爱本带着几分爆发性,纵然遇着冷气,也不容易收缩。他们要去的地方是槟榔屿附近一个新辟的小埠。下了海船,改乘小舟进去,小河边满是椰子、棕枣和树胶林。轻舟载着一对新人在这神秘的绿阴底下经过,赤道下的阳光又送了他们许多热情、热觉、热血汗。他们更觉得身外无人。

      他对新娘说:“这样深茂的林中,正合我们幸运的居处。我愿意和你永远住在这里。”

      新娘说:“这绿得不见天日的林中,只作浪人的坟墓罢了……”

      他赶快截住说:“你老是要说不吉利的话!然而在新婚期间,所有不吉利的语言都要变成吉利的。你没念过书,哪里知道这林中的树木所代表的意思。书里说:‘椰子是得子息的徽识树’,因为椰子就是‘迓子’。棕枣是表明爱与和平。树胶要把我们的身体黏得非常牢固,至于分不开。你看我们在这林中,好象双星悬在鸿濛的穹苍下一般。双星有时被雷电吓得躲藏起来,而我们常要闻见许多歌禽的妙音和无量野花的香味。算来我们比双星还快活多了。”

      新娘笑说:“你们念书人的能干只会在女人面前搬唇弄舌罢。好听极了!听你的..

    [阅读全文]  2006-11-4 21:55 - weili - 1498 查看 - 1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6-6-14   《伊甸中篇小说专辑》征稿启事及讨论

    “伊甸中篇小说专辑”由为力负责捣鼓、折腾。

    因为写中篇的文友不是太多。目前初步入选的中篇有:

    独善斋主,背面;
    章凝,华盛顿DC的小提琴;
    风信子,相亲记;
    为力,源;
    黎京,他有几篇,由于他本人正在搬家,需要给他时间决定;
    友明,爱你不是梦; 他自己还在谦虚,所以未定;

    我们最亲爱的简杨文友,写了十几篇小说,没有查到上三万的(中篇小说的字数),我们俩当时一起糊涂。所以罚她交出一篇中篇来。也正是因为如此,园丁们决定启动“伊甸短篇小说专辑”,因为文友们的短篇小说实在是太多了。

    我们决定,这个中篇小说专辑,中间夹有书评,一篇一评,主要是加强我们伊甸文苑的文学学术风气。

    简杨带头为黎京写书评(先做榜样)。其它的评手们也会一一得到征询。廖康、先磨、冷热等大评手们,你们都是跑不掉的。

    请大家象“伊甸短篇小说专辑”那样,现在就开始推荐自己和别人的中篇小说。害羞的,请发短消息。

    我以后会把中篇小说编辑组的四人名单给出来。

    再谢大家这两个月来的积极支持,踊跃贴文!

    [阅读全文]  2006-6-14 22:22 - weili - 8090 查看 - 54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6-6-14   《伊甸短篇小说专辑》征稿启事及讨论

    今天我们的悲歌同志也会害羞,让我帮他发出这个通告。政治正确嘛,男人要躲在女人的后头(LADY FIRST)。

    不开玩笑了。


    关于短篇专集,也许你可以发个通告?请有兴趣的人自己推荐自己的一两篇代表作,另外再推荐别人的一两篇,集中放在小说界里特别标明的一块地方,然后由几个有兴趣写短篇的人一起挑选,民主决定最后入围者?

    [阅读全文]  2006-6-14 21:34 - weili - 9012 查看 - 64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Powered by © 2006-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