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 2024-3-28  
SunMonTueWedThuFriSat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博客目录

我的日志

    彼特拉克及其抒情诗歌

    彼特拉克及其抒情诗歌

    吴正仪


    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1304—1374)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人文主者,享有“文艺复兴之父”的美誉。他是加冕的“桂冠诗人”,由于他的十四行诗为欧洲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后人尊他为“诗圣”。

        彼特拉克出身于佛罗伦萨的名门望族,父亲是著名公证人。老彼特拉克在佛罗伦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由于站在维护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白党一边,1302年与但丁一起被代表贵族阶级的黑党放逐,背井离乡,来到阿雷佐。诗人降生在阿雷佐,1311年随父亲流亡法国,侨居南方的阿维尼翁城。该城当时是罗马教廷所在地,并且位于抒情诗的故乡普罗旺斯地区,是西欧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学毕业后,曾先后在法国蒙特波利大学和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学法律。但对法律不感兴趣,1326年父亲病故后,他中断学业,回到阿维尼翁,在教廷谋得一份工作,业余时间钻研文学,同一群文友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他才华横溢,很快成为出类拔萃的青年诗人。1327年,他在阿维尼翁的圣·凯拉教堂偶遇一位名叫劳拉的美妙少妇,一见钟情,终生不忘。劳拉成为他精神恋爱的对象和创作灵感的源泉。

        彼特拉克与罗马著名的科隆纳家族有很深的交往,得到他们的保护。他在博洛尼亚上学时结识了贾科莫·科隆纳主教,后来替他的兄弟红衣主教乔万尼当秘书,跟随他游历欧洲各国。他利用多次旅行的机会,从法国、比利时、德国和意大利各地修道院尘封的图书馆里广泛搜集古希腊、罗马的古籍抄本。1337年他畅游罗马城,对那里的古罗马文明遗址极为欣赏。

        1341年4月8日,在罗马坎匹托利山举行的庄严仪式上,彼特拉克接受了罗马元老院授予的诗人桂冠。1349年他路过佛罗伦萨时与薄伽丘见面,从此两人频繁地书信往来,交流思想和学问,成为莫逆之交。1351年他在薄伽丘的推荐之下,赴佛罗伦萨大学讲学。

        彼特拉克于1337年在阿维尼翁郊外安置一处僻静的住宅,每次旅行归来就在这里歇息,阅读、沉思和写作。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这里完成。后来有两件事使他的心灵遭受很深的创伤,一是他最亲密的兄弟盖拉尔多1343年绝弃红尘去当僧侣,二是劳拉于1348年病逝。1353年彼特拉克最终返回祖国,起初来往于各个城邦,客居米兰、帕多瓦、威尼斯的宫廷,最后在帕多瓦郊外一个名叫阿尔瓜的山村定居,直到逝世。

        彼特拉克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他搜集整理古籍抄本,发现了西塞罗等人失传的书信和著作。他最早运用人文主义观点研究古典文化,通过注释、阐述古籍,批判中世纪封建文化糟粕,提出与“神学”对立的“人学”观念。他第一个指出了“一个古代学术——它的语言文学风格和道德思想的复兴”至关重要。他精通拉丁文、深入钻研古罗马经典,向市民阶级宣传西塞罗和维吉尔的诗歌,称赞这两位诗人是古典文学的“两只眼睛”,应当借以观察社会现实。他在足迹所到之处广泛地传播新思想,有力地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他也是一位具有明确政治理想的社会活动家,认为“罗马帝国”的衰亡是不可避免的结局;他期盼意大利成为一个君主政体的统一国家,而不只是作为罗马帝国的美丽花园而存在;因此他呼吁诸城邦之间停止内战,出面调解热那亚与威尼斯的战事纠纷,终生为民族的独立和统一而奔走呼号。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构成彼特拉克的人文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内容。

        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之一,在文、史、哲诸方面著述甚多,大部分用拉丁文写成。因为他心目中的读者远远超出意大利半岛,遍及整个罗马帝国的疆域,包括阿维尼翁教廷以及各个城邦中的广大知识分子、政治家和贵族。而拉丁文是当时宫廷和知识界的通用书面语言。他运用拉丁文抒发政治理想,阐述宗教见解,解释深奥的哲理。他撰写的政治色彩浓厚的拉丁文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思想影响。

        他的拉丁文作品中最重要的是散文《秘密》(1342—1343),作品虚构诗人同圣奥古斯丁在真理女神面前进行的三天对话,对死亡与永恒、宗教信仰与世俗幸福、禁欲主义与性爱的矛盾等问题展开讨论。诗人坚持爱人与爱上帝,追求人间的幸福与天上永恒的幸福是一致的。诗人热烈地为追求爱情和荣誉辩护,否定基督教消极人生观。诗人向圣人敞开心扉,暴露内心的隐私,因而将对话录题名为“秘密”。诗人在对话中承认用基督教伦理道德来衡量自己是有缺点的,但他宣称自己无法克服这些缺点,因为这是人之天性。这是一次“人道”与“神道”的对话。

        叙事长诗《阿非利加》(1338—1341)是一部未完成之作,讴歌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古罗马统帅西皮奥战胜迦太基将领汉尼拔的英雄事迹,赞颂罗马帝国的伟大,表达爱国主义的激情。这部史诗中有关爱情的章节和描写死亡的片断非常精彩,诗人在世时就广为流传。

        彼特拉克在历史学方面也有所建树,他用拉丁文写了两部历史著作:《名人列传》(1338—1339)和《回忆录》(1343—1345)。前者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展现强盛的古罗马帝国历史,用以激发意大利人的民族自信心,后者汇编历史珍闻轶事,用以表彰美德。他通过传记和轶闻来描述历史,也就是围绕着历史人物及其事迹来如实描写,从而摆脱了迷信说教。他为人立传,而不为神树碑,这是对中世纪宗教史学的改造。他在史学领域的独特贡献是提出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概念,认为在令人崇拜的古代和寄予希望的未来之间存在一个黑暗、愚昧、倒退的时代。“黑暗的中世纪”的概念由此萌生。他在地理学上也有突出贡献,绘制了第一张意大利地图。

        他还有三部拉丁文的哲学著作:《论孤独生活》(1346—1356)、《论宗教超脱》(1347—1357)、《两种不同命运之道》(1354—1360),探讨人的精神追求与道德修养问题。

        《书信集》(1325—1374)是一部很有意义的作品,共收集552封用拉丁文写的信。它们不是普通的信件,每一封信是关于某个话题的短论,是他文学创作的一种样式,记录了诗人的文学沉思,只是采用了通信的形式,其中有些收信人是古代作家如西塞罗、维吉尔等。

        彼特拉克将拉丁语当作传播思想的工具,而把自己的母语作为个人真情实感的载体,用来写抒情诗。他最优秀的作品是用意大利语创作的《歌集》,共收366首诗,其中317首是十四诗,其余有29首自由体诗,9首六行诗,7首叙事,4首短诗。除少量政治抒情诗之外,主要是诗人歌咏恋人劳拉的诗篇。彼特拉克从1327年见到劳拉的第一天起,几十年不断地写诗表达对她的爱慕和思念。劳拉死于黑死病之后,诗人写诗寄托哀思。因此,《歌集》以劳拉的逝世为界限,分为前后两部分:第一部分描写诗人热恋的种种欢愉的感受,以及在禁欲主义思想的束缚之下,无法摆脱的因享受尘世幸福而产生的罪恶感和惶恐心理;第二部分宣泄痛失恋人的悲苦,并描绘了劳拉抚慰诗人的梦境。试译出一首诗作为引证。

        《金色的秀发随风飘洒》是一首十四行诗,诗人回忆初次见到劳拉时的情景。

        金色的秀发随风飘洒,
        卷起千百朵轻柔头花,
        如今难寻的美丽双眼,
        放出魅力四射的光华;

        我见她面露爱怜之意,
        不知是真情还是虚假;
        因爱的火绒在我心中,
        遇火即燃又有何惊讶?

        甜美的言语动人心弦,
        非凡的举止美丽优雅,
        降临凡尘的天使是她。

        看到来自天上的女神,
        她永驻我心毫无变化,
        弓虽驰,箭伤岂能无疤?

        抒情诗大胆歌颂爱情,吐露对幸福的渴求,反映人文主义者蔑视中世纪封建道德,热爱生活的新世界观。彼特拉克继承了普洛旺斯骑士诗歌和意大利“温柔新体”诗歌颂爱情的传统主题,剔除了其中的隐晦寓意和神秘象征,避免了人物偶像化的缺点,用写实手法塑造劳拉真实动人的形象,使之即具形体之美又具心灵之美,既是符合理想的完美女性,又是他实实在在倾心相爱的恋人。劳拉不再是骑士诗中那种矫揉造作、高不可攀的贵妇人,而是单纯开朗、美丽可爱的新时代女性。她成为人文主义者理想的美与爱的化身。彼特拉克注重描写个人内心的变化,擅长描写丰富多彩的爱情经验,写出了爱情中的幸福和欣慰,也写了失望和痛苦,使爱情诗接近生活,诗中情景交融,将对自然之美的敏感与对恋人的细微情感有机地结合,借用景物之美来赞颂劳拉。他以新的观念和新的手法开创了人文主义的新型抒情诗。

        《歌集》中夹杂的政治抒情诗数量不多,却意义重大。有些诗对教会进行猛烈抨击,谴责它是“制造欺诈的工厂,邪恶的策源地,活人的地狱”,将矛头直接指向封建势力的总代表,表现出诗人大无畏的斗争勇气,在黑暗中奋力拼杀的战斗精神。在《高贵的精神》一诗中,诗人将古代罗马奉为文明典范,与腐败罪恶的现实相对比。在《致意大利》中,他号召人民继承古罗马的美德,勇敢抵抗德国雇佣军。这些诗都反映了诗人对古罗马社会特有的崇敬之情和作为古罗马人后裔的自豪感。《歌集》中最著名的政治长诗《我的意大利》洋溢着高昂的爱国主义热情,诗人要用“我的歌声”倾诉对祖国“浮沉的悲愤”和他的“希望”,指控各城邦君主为争权夺利而引狼入室,致使意大利四分五裂,不断遭受外族的入侵,让意大利“美丽的身躯受着致命的创伤”。诗人呼吁同胞们为争取独立和统一而斗争:“美德一旦拿起武器,/向野蛮宣战,/胜利的日子就不再遥远;/古老的品德尚未泯灭,/在意大利人民心中永存”。

        诗人的内心有着深刻的矛盾。他热爱生活和大自然,追求爱情和荣誉,渴望人间的幸福,却不能完全与基督教的禁欲主义思想决裂;他有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却又轻视群众;他为此而产生的苦闷与忧伤,也在《歌集》中得到倾泻。这些都真实地反映出文艺复兴初期人文主义者的思想矛盾,也集中体现了社会转斩时期的历史特点。

        《歌集》格调清新自然,流畅和谐,韵律优雅。彼特拉克通过长期的实践,使十四行诗的形式达到艺术上的完美。他的十四行诗成为欧洲诗歌中一个重要的诗体流传下来。

        彼特拉克还用意大利语创作了长诗《胜利》(1362—1374)。他模仿《神曲》,以象征手法,用三韵句形式创作,带有中世纪文学的梦幻色彩。作品从爱情、贞操、死亡、荣誉、时间、永恒六个方面描写诗人内心的体验,这是诗人对劳拉的爱情从始至终的过程描写:尘世间的爱经历种种磨难升华到天上,诗人终于在天堂里与恋人相聚。这首诗的隐喻和象征手法已不太新鲜,其成就不如《歌集》,但其中优秀的部分仍旧是一些直抒胸臆的片断。

                                       文章来源:中国社科院外文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