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 2024-3-29  
SunMonTueWedThuFriSat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博客目录

我的日志

    [转载] 冰花眼里的六六和《蜗居》里的人物
    转贴按语——刚才检点了一下冰花文轩和冰花博客。你看,冰花太谦虚太忙,我就只好代劳。这就又造成了就是我替她发帖。

    ***********************************

    冰花眼里的六六和《蜗居》里的人物



    冰花


    六六近照 (照片来自湾区华人论坛)


    一.我眼里的六六

    作为与六六在同一个网上论坛泡了五年多的网友,作为喜爱六六的粉丝,作为从不远的地方一直关注六六的朋友,看完《蜗居》后,我就一直有要写几句的冲动,望着窗外尚未融化的白雪,真的又想写了,于是便把目光收回到荧屏前,手指敲起了键盘。

    六六,三十几岁的她给我的总印象,对生活有着敏锐的观察力,看问题总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她关注社会新闻, 有很广的知识面;她思维敏捷,是一位极其聪颖的女子。

    仅几年的功夫,我眼看着六六从网络写手成为深受大众喜爱的著名网络作家,她出的多本书,本本畅销,在排行中名列前茅。从她的《王贵与安娜》、《双面胶》到《蜗居》,可以说她是一步一台阶地走向新的高度,她因《王贵与安娜》而红、因《双面胶》而火、更因《蜗居》而大红大火大紫了起来。

    在多如牛毛的网络写手中和所谓的作家遍布网络的时代里,为何六六能脱颖而出,取得如此辉煌和耀眼的成就,我想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六六天生就是作家的料。

    读过她文字的人就会知道,她笔下的语言生动、犀利、洒脱、飞扬、新鲜、灵动,生活气息浓厚,具有独特的魔力,使读者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记得我的一位语文老师曾在课堂上说过:“什么叫作家,作家就是能把你听到的看到的事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写出的东西读后让人感到身临其境,打动人心,能写出这样文字的人就是作家。”而六六就是具备这样天份的作家,她的笔下的人物和语言,使你读后都会感到这就是你生活中常说常做常听或常见的,六六以她的实力和才华赢得了读者,打动了观众。在我眼里六六是和张爱玲、虹影及严歌苓一样,是最出色的女作家。


    二.《蜗居》里的人物印象








    如果说《王贵与安娜》是六六最温馨的作品,理性而经典;《双面胶》是她最火辣的作品,使婆媳战的话题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而六六的《蜗居》则是最能代表她实力和最成熟的反应现实社会的优秀作品。

    这部《蜗居》如同是社会冰山的一角,让人们从这一角的镜头里看清了人性和社会的现实,她不动声色却又恰到好处地剥掉了人性和社会虚伪的外衣,让你看到了现今人性和社会的真相。

    六六笔下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的,不是简单的好人与坏人,而是复杂和多面的人性真实的再现。《蜗居》里的人,没有一个是高大全似的人物,但却都是真实可信的,是充满人性光环的。其中,宋思明、郭海藻、郭海萍和苏淳等人物刻画得都很成功。

    1.宋思明

    大家都知道古代太监权大,现今秘书权大。宋思明因是市领导的秘书,便可利用手中的权力结网营私,在所在市的房地产业得以呼风唤雨, 成为地下的“老大”, 被称“大哥”。同时,他又是一位好女婿,在岳父病危时总是第一个出现; 他是一位孝子,提醒妻子给家里父母寄钱;他懂情义,有责任感,也看重处女情结;他事业有成, 对工作十分敬业,也是很有能力的人,否则不可能混到秘书的地位。他深知官场规则,处事低调儿,有钱有势却不张扬。

    他有不错的妻子和一个可爱的女儿,可他并不满足,却爱上了一个年青的女孩郭海藻,他不想和妻子离婚,却还要独占海藻,这反应了他雄性的另一种贪婪。

    宋思明的这种雄性贪婪也是社会的产物,是中国的土壤造就的,有什么样的土产什么样的粮。在中国历史上,君王后宫可以有佳丽三千,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可以妻妾成群,似乎拥有多个女人就是男性的成功标志,从这点看,按宋思明的地位,想有个“妾”也不过份。正如他的妻子说的,他在荷尔蒙最盛的年青时候压抑着,求学奋斗,为追求成功夹尾巴做人,那时想做啥也没能力更没条件,等他功成名就了,名利都有了,缺的就要补上,他要找回失去的没有得到的青春。需要身边有个年青美貌的女人来装点他的门面,从而证明他的成功,这就是剧中所说的他的“软骨”。

    从故事中可以看到,宋思明在学生时代爱上了一个姓白的同学,而那位美貌如花的白同学,却得病早逝了,给他心灵上留下了阴影,当他看见长的很象白同学的郭海藻,就莫明地被她吸引,对她产生了爱恋和幻想。他为她买了梦游娃娃,带着梦游娃娃去等她出现,一副坠入情网的样子,体现了他多情和浪漫的一面。为得到海藻,他愿意为她出钱出力,而他的身份使他如愿以偿地拥有了海藻。

    他的经历和身处的土壤给了他内因,而海藻只是个外因,这就应了毛泽东的话,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从而,宋思明就成为了经济上和感情上的双重贪官,有人说宋思明的形象是美化了贪官, 我倒觉得他是有能力又有浪漫情怀的那种贪官的典型代表。

    2.郭海藻

    郭海藻,天生丽质、年青漂亮、活泼可爱、有文化和品位,可她也天生好吃懒做,用她自个的话说,她希望一周上两天班,休息五天。她看似单纯,其实是天性使然,人之初不管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但人的确是有自私和懒惰的一面。

    郭海藻遇到宋思明是她的运气,宋思明的确很有成功男人的魔力,他能供给海藻所需要的东西,他也真的为她办了不少事。海藻表面看是因为她姐姐筹房款而不得不投奔宋思明,那是借口,其实是她对宋思明有好感,是她想用她的年青与美貌来近接宋思明。

    管郭海藻叫“二奶”也好,叫“小三”也罢,叫“情妇”也好,叫“妾”也罢,叫“情人”也好,叫“陪睡”也罢,在我看来都差不多,不怀疑如海藻自个说的是真心喜欢宋思明,和他在一起如置身火山一样刺激,她用她的青春圆了宋思明的情感梦。

    海藻也是个很有心机的女孩,人们看到宋思明误认海藻是处女,当他对她说时,而她并没有说破她早已不是处女了,之前就和小贝同居了,她只在心里自语说:“啥时和你是第一次了”。因为她怕失去他, 她想讨宋思明喜欢, 让他误解对她有利, 这就是她的私心和心机。

    而宋思明到死都被蒙在骨里,他因有了海藻的第一次而要对她负责一生, 可这女人的第一次并不是和他,她是同时玩弄两个爱他的男子的不简单的女子。

    海藻认为欠债可用肉体还,春宵一夜值千金,睡过了,就不欠他的了。她还口口声声一再说她真爱的是小贝,期间却和宋思明多次偷情,她往返在两个男人之间,只是在看到小贝那样爱她时才有矛盾感而并无羞耻感,这可能就是当代追求物欲和寻求自我快乐的某些年青人的一种特点吧, 也是人性的真实一面。和小贝尚未结婚的她,正在热恋的她,却渴望宋思明的性宠幸,在小贝对她的测试题里,她的答案显示她有极强的性欲,我想这可能也是她和宋思明的关系欲罢不能的原因之一。在和小贝搞僵后,她自然地自愿地主动地回到了宋思明的怀抱。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现代女性对性的开放和懂得享受性爱的一种人性。

    是呀,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传统道德伦理如什么"三从四德"等都是压抑女性的,如今不是男女平等了吗?男人出轨是男人都易犯的错误,是可以接受和原谅的。那女人呢?女人出轨就是有罪吗?就不道德吗?就被唾弃吗?就不能被原谅? 这也很值得深思。

    当然, 宋思明和郭海藻的爱是建立在宋妻和海藻男友小贝的痛苦之上,所以他们的爱情才不被祝福。但如果海藻没有男友呢?而宋思明和海藻的情是不是爱情呢?海藻可以被祝福吗?可能也不会,因为她算是第三者,做第三者那是不道德的。

    郭海藻这个人物让人怜爱,又让人可惜,她的结局并不是很差,这个人物刻画得很自然, 也很丰满。

    3.郭海萍和苏淳

    郭海萍是典型的知识小市民和"母老虎", 但别看她平时和老公吵吵嚷嚷,甚至于为一元钱不依不饶,可一旦老公出事了,她却不嫌不弃,为救老公宁愿卖掉房子。有人说她不可爱,结尾对受伤妹妹的说教更让人反感, 但她在老公"遭难"时的表现我觉得还不错, 说明她也有重情惜福的一面。

    苏淳是个“窝囊”的好男人,却具有不少较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特点,他有良知,有业务能力,可他这样的好人却很难在社会上混出个头来。当他有了宋思明做靠山时,面对高升,饭局,送礼和被拍马屁的特别“待遇”,却觉得不踏实、不习惯、不自在,于是他辞了职。

    他从公安部局出来反被嘉奖升官的戏剧性经历讽刺了社会的现实,那就是有钱有权有靠山才能逢凶化吉,没钱有理有本事也可能做了替罪羊、冤死鬼,社会真是这样,那真要说:悲哀莫过于此!

    总之《蜗居》里边的人物都很栩栩如生、有血有肉,也真实可信,“房奴”的故事更是发人深省。“房事”直刺社会时弊,不光是中国,而是事关全球,这也是这部《蜗居》在全球能引起如此强烈反应的原因所在。

    题外话,许多人说《蜗居》里的对话“黄”,还听说该剧里有的台词是历史上最“淫荡”的,可能我看的版本是减缩版,我没看到“黄”和“淫荡”。读小说时也没有那个感觉,在我看来,人能做出的事,作家就可以写,写出来了都能看懂了,那就是写得到位写得真实写得好。

    言归正传,六六这部《蜗居》胜在不动声色却又恰到好处地反应了社会现实,胜在张扬了人性和描绘了人的欲望。而她生动、犀利、洒脱、飞扬、新鲜、灵动和生活化的语言特色,让人如临其境;小说的构思、人物的刻画、剪裁、分寸的把握等更体现了六六的才华和驾驭大体裁文学的天赋与实力。我为六六的这部作品而拍手叫好!并期待也相信她的下部作品会更好!

    2009年12月25日 于美国


    转自冰花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