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陀 的个人文集   修改文集名字    文苑首页
 
洛陀文集
   
 
标 签  文集首页
主人:洛陀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快速链接
搜索
  

好友文集

假如陈逸飞……(对陈逸飞事业的理解)

假如陈逸飞……(对陈逸飞事业的理解)

洛陀


陈逸飞,中国杰出的现代油画画家,中国视觉艺术与视觉工程开拓者,于2005年4月10日在上海病逝,终年59岁。对于陈的逝世,在上海、中国及世界引起了一片惊叹与惋惜,惜其英年早逝;惜其事业特别是视觉艺术领域,正当才露辉煌,方兴未艾,前途无限之际,由于他追星赶月般地玩命,令其脆弱的生命终于提前划上了句号。

陈逸飞,1946年4月12日生于宁波镇海,与我是同乡,因此对于他我有另样的亲切感。他一生的辉煌业绩,是宁波镇海的骄傲,是上海的骄傲,是中国的骄傲。

从他的传记来看,他是个画家,油画画家。在早期、中期以及留美期间,他创作了不少优秀的油画。简单地不完全地统计一下,1965年至1980年,陈逸飞的绘画作品计有:

1968年《知识青年的楷模……金训华》
1971年《开路先锋》、《红旗》
1972年《黄河颂》
1973年《南来北往》、《鲁迅在厦大》
1974年《写于长夜-鲁迅》
1976年《刑场上的婚礼》
1977年《占领总统府》
1979年《踱步》
1980年《寒凝大地》(与蔡江白合作)

这阶段,是陈逸飞整个人生路程的早期。他一步一步走了过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肯定。此外,他还为鲁迅的小说《药》作插画,也为《金光大道》作插画,他也曾经为谢晋执导的电影《青春》、《苦恼人的笑》设计海报,进行宣传。

1980年9月至1992年4月,陈逸飞赴美留学并工作,这是他艺术上成熟。事业上发展的重要阶段。

初到美国,他做过名画修补工作,这对他的油画技巧有重要的影响和帮助。继后他去欧洲参观访问,去了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与荷兰等国,历时两个月。旅欧参观访问开阔了视野,增进了见识,在此期间他积累了大量绘画手稿与素描。1981年他进了亨特学院,攻读硕士课程,1984年获硕士学位。1982年他与哈默画廊签约,1983年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在短短三年时间内,他已成了哈默画廊最成功的画家之一。1985年,他创作了《桥》,被联合国选为5月10日的首日封,哈默博士将《家乡的回忆-双桥》(周庄的双桥)一画作为礼物送给邓小平,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影响。

在该段时期,陈逸飞创作了较多油画,其拍卖价格也逐渐飙升。例如:

1992年《夜宴》,拍得198万港币;
1994年《山地风》(188cm×255cm),价186万元;
1996年《梦幻曲》(105cm×75cm),价110万元;
1997年《罂粟花》(127cm×147cm),价387万港币;
1997年《丽人行》(180cm×208cm),价231万港币;
1998年《多梦时节》(180cm×180cm),价126.5万元;
1999年《浔阳遗韵》(129.6cm×149.8cm),价297万元;
1999年《春风沉醉》,拍得385万元;
2002年《地毯上的淑女》(150cm×110cm),价121万元;
2003年《人约黄昏》(200cm×150cm),价110万元;
2004年《霞飞路上》(180cm×250cm),价220万元;
2005年《深闺》(120cm×150cm),价102.3万元。

此外,他还创作了系列油画,如:1995年的《母与子》、《龙眼》,1998年的《淑女》、《后院》、《沉思》、《天灵》及《上海滩》,1999年的《慵懒》,2000年的《宗族》、《西藏贵妇》等。

此时期陈的油画给予人十分深刻的印象,不少人评论说陈的画具有古典气息,东方韵味,中国气派,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画。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陈创作了一些油画,表现的内容有乐手、水乡、肖像及上海系列、西藏系列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个时期影响陈逸飞绘画实践的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他的大视觉文化理念及大视觉文化产业,另一是他感到他的油画的拍卖价自2000年以后老是停留在100-200万元之间,似乎是水平有些停滞不前。

从我国的一些画家看,都会经历这一阶段。如果画家不被旁骛所误,专心致志地深入研讨,那么经过刻苦努力一定会更上一层楼。如傅抱石、黄宾虹、李可染等诸位即然。经过刻苦探索,都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登上个人新高峰,成为当代大师级画家。如黄宾虹就开拓了一个浑厚华滋,黑、密、厚、重,蕴籍无穷的新山水画。傅抱石则创造了“抱石皱”。抗战时期他受四川名山大川的熏陶,激情奋发,气概万千,他称自己的画为“往往醉后”,即需要醉酒以激发起他的才情。而李可染能从荷兰画家伦勃朗那里得到启示,用于水墨画创作,使他的水墨画画风为之一新。以上三人皆终成大师,他们对画法、画技孜孜以求,心无旁骛。而也有的画家,过去虽与李可染等不相上下,但最后纪念为了多作画,多卖钱,不惜牺牲艺术上的探索,结果使自己的水平不进而退,其画价也只能停留在一、二百万之间(如陆俨少)。

对于大视觉的文化理念,陈逸飞在90年代的提出与实践,本人有的地方有所苟同,有的地方则不予苟同。

作为一个艺术家的陈逸飞,由于他对大视觉艺术即艺术产业的参与和提倡,包括绘画、雕塑、电影、服饰、用具、模特、杂志、城市建设与规划、城市绿地建设、景点设计、环境布置等等大时代大城市所需的视觉美的作品,使他在技术领域内开拓了视野。他是这方面的开拓者,其功劳不可埋没。

譬如,他组建了“逸飞集团”,1994年成立了“上海逸飞文化影视传播有限公司”,1995年成立了“逸飞新丝路模特经理公司”,1997年成立了“上海逸飞服饰有限公司”,全国有167家分店,2001年创办时尚杂志《青年视觉》,陈还想创办《视觉大学》与《视觉杂志》,但后二者,特别是办学之事未能得逞,而恰恰此事与陈的事业关系最大。

陈自视为“文化全能”,广泛参与视觉界的活动。但是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不可能把这么大滩事担负起来。

视觉美学,Vision Art, Art and Design, Art Industry,是当前很前卫的事物,它将带给人们高品位的视觉享受,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是十分重要的事,具有广泛发展前途。

看看我们的国家,虽然建设了不少城市、工业园、住宅小区……,但不少是“撤走了真古董,制造了假古董”,把传统的好的东西毁了,代之以假、大、洋等极不和谐的东西,“千城一面”的现象到处可见。其深层原因乃是我们一些领导和建设人员缺乏“视觉美学”,不懂得真正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视觉美学。因此当前十分需要培养一批“视觉美术工作者”,让他们在城市建设及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美化我们的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办学校是十分重要的。可惜陈逸飞没有办成这件事,而他一人独闯“视觉世界”,正如蒋介石如果没有一支以黄埔军校为骨干的队伍,他的北伐事业就不可能成功,陈逸飞没有一支类似的队伍,要完成在视觉美学世界中的革命也是不可能的。

陈逸飞很早就想拍电影了,这是他的夙愿。他拍了《海上旧梦》、《人约黄昏》、《逃亡上海》及《理发师》等等。为了拍电影,他影响了绘画,使后期的画技进步受阻。为了拍电影,他的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拍电影使他“骑虎难下”。他不懂得一个人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少干就是多干,多干就是少干”的道理。

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做事认真的人,做事玩命的人,他的这种性格使他为了事业牺牲了健康,直到“死而后已”。这是陈逸飞的辉煌,也是他的悲剧。如果他能适当地调整一下,做那些应该做的,不做那些不该做的,做应该由自己做的,让别人做他们应做的,能抽出几个月到半年时间看看医生,调养调养,那么他的生命就不会止于59岁。我们看看一些既享高寿又有辉煌事业的先辈是如何安排他们的事业与身体健康的,如齐白石、黄宾虹等,既是一流的大师,又是高寿的人瑞。如果陈逸飞能够多活10年、20年、30年,他能多干多少事业?我认为他为了拍《理发师》这部电影失去得太多,十分可惜。

当我们怀念陈逸飞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很多反思,我们希望“英年早逝”现象不要再发生了,对于“玩命”工作的人,我们应该给以规劝。

陈逸飞开拓中国视觉美学与产业的思想是十分动人的,应该动员起千千万万的人来做这些事。

- 2008年2月7日于北京蓝旗营

6 评论

好久好久没见洛陀,欢迎你!

冬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