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马 的个人文集   修改文集名字    文苑首页
 
非马诗文集
   
 
标 签  文集首页
主人:非马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快速链接
搜索
  

好友文集

[转载] 译介艾略特的<空心人>
空心人


给老盖一分钱




我们是空心人
我们是稻草人
靠成一堆
脑袋里塞满了稻草。天哪!
我们干嗄的声音,当
我们在一起耳语
寂静而无意义
如风掠过干草
或老鼠的脚踩过碎玻璃
在我们的干地窖

    形而无式,影而无色,
瘫痪的力,没有动作的表情;

    那些走过
以直接的眼睛,到死亡的另一王国
记著我们──若可能──非迷失的
狂乱的鬼魂,而只是些
空心人
稻草人。




我不敢在梦里相遇的眼睛
在死亡的梦的王国
这些不再出现:
那里,眼睛是
断柱上的阳光
那里,是树的晃荡
而声音
在风的歌唱里
比一颗将逝的星
更遥远也更庄严。

    让我别更接近
在死亡的梦的王国
让我也披起
那些故意的伪装
鼠衣、鸦皮、交叉的枝梗
在田野上
随风起伏
别更接近──

    非那最后的会晤
在朦胧的王国




这是死亡的土地
这是仙人掌的土地
这里石像
升起,这里它们接受
一个死人的手的祈愿
在将逝的星的闪烁里。

 是否就如此般
在死亡的另一王国
独自醒著
在那时辰当我们
为柔情而震颤
嘴唇吻触
从祈祷到断石。  




眼睛不在这里
没有眼睛在这里
在这濒死的星谷
在这空谷
这我们失落的王国的断颚

    在这最后的会晤地
我们在一起摸索
且避免谈话
聚集在这鼓涨的河的岸上

    视而不见,除非
眼睛重现
如永恒的星星
死亡的朦胧王国里
多瓣的玫瑰
空虚的人
仅有的希望。




我们绕著多刺的梨树走
多刺的梨树多刺的梨树
我们绕著多刺的梨树走
在清晨五点钟。


    在理想
与现实之间
在提案
与决议之间
阴影降下
            因你即那王国

    在构想
与创作之间
在激情
与感应之间
阴影降下
            生命无限悠长

    在肉欲
与痉挛之间
在能力
与生存之间
在本体
与延续之间
阴影降下
            因你即那王国

    因你即
生命即
因你即那

                 就这样世界终结
            就这样世界终结
            就这样世界终结
            不发轰然巨响而只呜咽。


艾略特的〈空心人〉The Hollow Men作于一九二五年。小标题里的老盖指英俗盖·福克斯(GUY FAWKES) 的扎像。一六零五年十一月五日,盖·福克斯因怀恨政府对天主徒施行之罚法,以火药图炸英王未遂被捕。后人乃定是日为盖·福克斯日,扎其像游行后焚毁。儿童们更持其扎像讨钱买烟火以为戏。诗中之游戏仪典暗示:正如儿童们以盖·福克斯为戏,我们则以宗教为戏。

(一)

第一行使大小标题密相联系。像老盖一样,我们是塞满了稻草的扎像。可以看出,本诗首尾两节乃一种宗教仪典的描述。本节的动作是仪式的说明:“靠成一堆…在一起耳语”,声音“寂静而无意义”当仪式单调地进行。接著矛盾出现,一词否定他词,将这些扎像抽象化,连他们空洞的外表亦予以剥夺,甚至在这领域里自相矛盾。旧日崇拜者消逝在模糊的形、影与表情里,不为现实所依附。然后是定向,指往“死亡的另一王国”。注意盖·福克斯乃迷失的狂乱的鬼魂,非“空心人”,而其扎像则反是。广义地说起来,我们是在死亡的某一王国里。本诗中死亡的王国不止一个。那些同上帝或宗教有关的,原诗概以大写字母表之。译文中则以粗体字代表。又,死亡的真正王国在“梦的”或“朦胧的”王国里找到其与生活的相类 。

(二)

第二节点明空心人同那些“以直接的眼睛”所遇到的现实之间的关系。而“直接”一词建立了对比。幸好,那些连在梦里都不敢遇到的眼睛并不曾在“死亡的梦的王国”里出现。那里它们只是些反射的,间接的及断折的光;风反映在树的晃荡里;声音是风的另一幻相;所有这些都被间接地感受,而不失其美。

他也不更接近,但照样穿起故意的伪装──像赶鸟的稻草人。如树般随风动静。在这朦胧的王国,他不更接近,不更直接。他惧怕那最后的景象。

(三)

第三节解释这死亡的王国同空心人崇拜之间的关系。一块同它的居民一般死寂枯干的士地上升起被死人祈愿的美的石像。而将逝的星再度建立起同现实离隔的遥远意味。

接著而来的受挫的爱的形相是悬于两个死亡王国之间的苦闷说明。“独自醒著──不全在梦的国度之外──在一个幸运的时刻,该颂赞祷告的唇却去吻一个残像,因冲动巳凝冻。“断石”联系起“石像”及屈折阳光的“断柱”。

(四)

第四节探索这冲动同此刻如死亡之谷的阴影般暗淡下来的土地之间的关连。现在连类似眼睛的东西都没有了,而“将逝的”变成了“濒死的”星。“空谷”的土地幻映著人类衰亡的外貌。归结于旧约圣经里被逐者残破而模糊的形相。与这衰微俱来的是一种对那在美中发现的间接的会晤,必然导致那一直在规避著的直接会晤的觉醒,因这乃最后的会晤地。

同第一节的凝滞成对比,空心人此刻“在一起摸索且避免谈话”,聚集在到死亡的另一王国所必经的鼓涨的河的岸上。

没有眼睛他们根本看不见东西,除非“眼睛”归返如“永恒的”、非“将逝的”或“濒死的”星星;如这王国里“多瓣的玫瑰”。但对空心人这只不过一个希望罢了。正如星星变成玫瑰,玫瑰变成了教堂里的玫瑰窗。玫瑰于是成了教堂的象喻。

(五)

但第五节建立起空心人的真实,不是希望;仙人掌,而非玫瑰。而它以仙人掌地上多刺的梨树仪典开始。这儿童的游戏嘲弄著空心人的希望。他们想“绕著”梨树走,但为“多刺”所阻。在这里我们可以回想“那时辰当我们为柔情而震颤”,因诗中此刻建立起冲动的受挫。在各阶层,在生活的各方面,在冲动与它的实现之间,降下了恐惧的阻断的阴影,这地上最基本的阴影。而这阴影不仅仅是恐惧;它凝聚阴影的山谷为可怖的形体,几乎是它反面性格的现身。

穿插在不同过程中的是形容这阻断的阴影的元素。在第一过程之后的是那来自“主的祷词”的一句。将阴影与宗教相连,略带讥讽的意味。在第二过程之后,对生命的悠长感觉把它同生活中的重担相连;而在第三过程之后,主的祷词再度把它同那无情的王国相连。这重复乃由那产生生活本身的成串的阻难而来。这是对他们受挫生命的嘲笑。  

然后这些阻断的元素同阴影之间的暧味关系明朗化。把这些反应,减去它们的述语补词,变成主调,结果是每一完整犹豫于它先前的补词及阴影之间,同时它的割舍暗示著最后的阻断。在重复的儿歌之后,最后一行表明空心人的结局,非盖·福克斯日或“迷失的狂乱的鬼魂”的轰然巨响,只是恐惧的呜咽。

发表于《现代文学》季刊第27期,台北,1966年

( 简析译自乔治·威廉森著《艾略特作品导读》(1966年)
George Williamson: A Reader's Guide to T.S. Eliot, 2d ed. (1966)

4 评论

以前读不懂艾略特。有非马介绍,好多了。谢谢!

we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