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善斋主 的个人文集   修改文集名字    文苑首页
 
独善斋主文集
   
 
标 签  文集首页
主人:独善斋主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快速链接
搜索
  

好友文集

[随笔] 黄金分割率与人生哲学

黄金分割率与人生哲学



黄金分割率,0.618033988…,是一个神奇的无理数。它不但在数学中扮演着魔幻般的角色,在建筑、美学、艺术、音乐,在几乎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里,都可以找到这个精灵的存在。

三千六百年前,巴比伦人和古埃及人把黄金分割用在大金字塔的建造上。两千三百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欧几理德第一次用几何的方法给出黄金分割率的计算。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把黄金分割溶于他们的绘画雕塑。贝多芬、莫扎特、巴赫在他们的音乐里流淌着黄金分割的完美和谐。人体最适应的温度乃是用黄金分割率切割自身的温度,仁慈的造物主亦用黄金分割打造漂亮女孩们亭亭玉立的身材…。

中国的古人虽不知这个神奇的数字,却给我们留下不少至理明言:善画者留白,善乐者希声,善言者忘语,善书者缺笔,大贤者若痴,大智者若愚。这些古代哲理,都隐喻着黄金分割的精髓。明朝李焕说:“和盘托出,不若使人想象无穷耳。”国画、书法讲究“意到笔不到”,笔到则太露,意到则回味无穷。和盘托出是一展无遗,而留白或枯笔,亦即只托出一大半儿(0.618)就给人留以想象和发挥的余地。国画大师齐白石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太不似则欺世。”画的太似则成为“死画”,缺乏精气神,太不似则是“瞎画”,纯粹糊弄人。那么妙处就在于把握“似与不似之间”的分寸,黄金分割率或许是大师蕴于心间的尺度,寥寥数笔,便见神韵。白居易的千古绝唱《琵琶行》,从“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到大弦嘈嘈,小弦切切,“大珠小珠落玉盘”,突然间,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忧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种沉寂,给聆者带来得惆怅比激烈的合弦更强。乐曲里的幽怨悲苍,非空明无以渲染,非静穆无以烘托。此诗不仅道出了“善乐者希声”的真谛,细细品来,你还会发现从有声到无声,又从无声到有声,恰恰转折在黄金分割的那段期间。如果说这种分析有些牵强附会,那么我们看看中国最古老的古琴,处处透着黄金分割的神奇。至于古琴发明何时已无考,传说中有伏羲、神农、或是舜帝。琴背两池,左龙右凤。控制琴弦发音的枢纽有三:轸,凫掌,凤嗉。琴有五弦,音有八度。琴节为徽,“以琴长全体三分损一,又三分益一,而转相增减”,全弦共有十三徽。把这些排列到一起,二池,三纽,五弦,八音,十三徽。多么奇妙的排列,恰是费波那奇数,而两个相邻费波那奇数之比率则越来越接近黄金分割率。是有意还是巧合?看来,中国古人对黄金分割的领悟与运用,与西方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可是,黄金分割率与人生哲学又有什么关系呢?

纵观悠悠历史,人们有意无意宣扬信奉的人生哲学可简约为两类:零一哲学和半半哲学。

何为零一哲学?这是我给取的名字。在二进制里,只有两个值:零和一。在人世上,与其相对应的有: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非此即彼,互为对立。然而,作为一种哲学,它们却是统一的。

“将相宁有种乎”是零一哲学的启蒙;“吾将取彼而代之”是零一哲学的入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零一哲学的口号。曹操说:“或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蒋介石说:“不成功,则成仁。”毛泽东说:“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老百姓说:“成则为王败则寇。”这些道出了零与一的哲理。

信奉零一哲学的人必是赌徒,敢于玩命。对他们来说,追求才是人生的目的,与人奋斗就是幸福。他们可能是市井刁民,亦可能是世家子弟。他们走向零一之路的起因错综纷繁:或天生的野心,或偶发的机遇,或对权势的贪婪,或被逼迫的无奈…。他们追寻的终极也许各种各样:有的想君临天下,有的想富甲一方,有的想金榜题名,有的想青史留芳…。

于是乎,他们引发了人世间的战斗纷争,制造了人世间的灾祸苦难,演出了人世间的悲歌喜剧,谱写了人世间的历史苍桑…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是对一的欢呼;“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对一的歌唱。然而,在这条道路上,更多的却是零的悲哀与失望。“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是仁人志士对零的咏叹;“砍掉脑袋碗大的疤,二十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是江湖草莽对零的呐喊;“勘破红尘,四大皆空”,是万念皆灰时对零的认同;而“时运不济,天负我也”,则是英雄没路时对零的哀怨。

史记里有“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之名句。虽说的是过河拆桥,杀戮功臣的史实,要后人提防“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的主子。其潜在的含义岂不是眼看着快到了“一”又突然复归于“零”的悲惨结局。

零一之路是一条不归路。拥挤挣扎在这条道路上的人,拼得太苦太苦,活得太累太累,失败的太多太多,成功的太少太少…。况且,即便成功了又如何?李白说:“古来圣贤皆寂寞”,苏轼说:“高处不胜寒”,金庸说:“独孤求败”,老百姓说:“出头椽子先烂”。曹雪芹的一首《好了歌》,告诫世人“好便是了”,岂不正是对零一哲学的生动诠解。

与零一哲学相对立的是半半哲学。这个名词却不是我发明的。它来自于一篇刊登在89年《中国青年报》的短文。“半”者,0.5也。《辞源》译为:整体中分,各为半。实际上,半半哲学的始作俑者乃是老子,其精髓在于“中庸之道”。老子的《道德经》也太拗口。这里且用清代李密庵所作的《半半歌》,以示半半之妙:

看破浮生过半,
半字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尽幽闲,
半里乾坤宽展…
饮酒半酣正好,
花开半吐偏妍。
半帆张扇免翻颠,
马放半鞭稳便…


无独有偶,德国哲学家尼采亦曾作诗《处世之道》:

别在平野上停留,
也别去爬得太高。
打从半高处观看,
世界显得最美好。


看来,这几位先哲们都推崇“行道中庸,师法自然”。半半哲学的宗旨是教人适可而止,豁达平和,无为不争,知足不辱,在特殊情况下甚至可以逆来顺受,以德报怨。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半半哲学;李白的“人生有酒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怀才不遇而放浪行骸的半半哲学;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顿悟不谏而归隐山林的半半哲学;老百姓的“知足者常乐”,则是萝卜青菜般纯实朴素的半半哲学。

虽然信仰半半哲学的人往往被信仰零一哲学的人所控制,所压迫,所主宰,但他们认可这种控制和主宰,屈从有限度的压迫。对他们来说,生活本身就是人生的目的。衣食无忧地活着就是幸福。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半半哲学在支配着,统辖着大多数人。生活在这种哲学里,境界高的主张“无名无利,无荣无辱,无烦无恼,一瞬光阴何足道,但思行乐常不早”;而芸芸众生则知命认命,得过且过,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生活在这个阶层里的人们,有人觉得潇洒,有人觉得平常,有人觉得无聊,有人觉得窝囊…

然而,从黄金分割率的美感中,我领略出另一种韵味无穷的人生哲学。称其为0.618哲学,或者更响亮一些,黄金哲学。它相仿于半半哲学:平和,稳健,乐天知命。可是,它又多了一点儿向上,一点儿进取,超越了一点儿平庸。

人生之旅,说短亦短,说长亦长。在这个旅程上,你要有事业,有生活,有朋友…。每每用黄金分割率来度量,你会有一种说不清道不尽的身心怡旷…

在事业上,要善用0.618。走得太高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走得太快了,“欲速则不达”。黄金分割给了你最理想的切入点。既不咄咄逼人,又不自愧形惭。予己以发展的余地,予人以超越的方便。你勤勉,但不太累;你出众,但不离群;你有目的,却不奢望;你有成就,却不颠狂。即便狂风暴雨来了,有高的为你挡灾,有矮的为你撑腰…

在生活里,要善用0.618。你要有立足于中产阶级的经济基础,但千万莫贪不义之财。对儿女要给予良好的引导和教育,但不逼迫他们适应你的兴趣。夫妻间要恩爱和睦,但彼此要给对方留一点暇想的空间。你要正心,正心而修身齐家;但你亦要怡情,怡情则浪漫潇洒。食不厌精,但当思一米一粟来之不易;穿着宜雅,但须记半丝半缕物力艰难。饭只吃到六分饱,方能保持身体健康;酒要喝到六成醉,才能体会杜康三味…

在交友时,要善用0.618。“逢人只说三分话”的古训会使你虚伪,而开放六分则给你带来许多真诚的笑容。待人以真,然过密则疏;交游宜广,须远离是非。故友有求,当援手相助,但切莫大包大揽。萍水相逢,可推心置腹,但牢记“防人之心不可无”。请朋友作客,你要慷慨大方,却谨防给朋友造成回报的压力。到朋友家作客,你要谈笑风生,但切忌喧宾夺主…

黄金哲学,浑然天成,有“下里巴人”之野趣,亦有“阳春白雪”之雅意。既超凡脱俗,又毫无玄机。用眼下的术语:可操作性强。

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一文中,隐喻地阐述了黄金哲学的理想境界:“观测了中国的文学和哲学之后,我得到了一个结论: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人物,是一个对人生有一种鉴于明慧悟性上的达观者。这种达观产生宽宏的怀抱。能使人带着温和的心情度过一生。丢开功名利禄,乐天知命地生活。这种达观也产生了自由意识,放荡不羁的爱好,傲骨和谟然的态度。一个人有了这种自由的意识和淡泊的态度,才能深切热烈地享受快乐的人生。”

请走入黄金哲学吧!请实践黄金哲学吧!

信奉黄金哲学的人多一些,这个世界便少了一点恐怖,少了一点争斗,少了一点尔虞我诈,少了一点溜须拍马,少了一点专制独裁,少了一点贪官污吏…

信奉黄金哲学的人多一些,这个世界就会多了一些和平,多了一些真诚,多了一些欢声笑语,多了一些天伦之乐,多了一些蓝天里的风筝,多了一些白云下的野餐…

这个世界也许会变得更加美好。

20 评论

写得好,正所谓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种心态正是这个日益为利益所趋使的社会所
需要但缺乏的。

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