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夫 的个人文集   修改文集名字    文苑首页
 
唐夫文集
   
 
标 签  文集首页
主人:唐夫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快速链接
搜索
  

好友文集

[原创] 新西兰游记:说说毛利人
  新西兰游记:

  本想随波逐流把一路见闻,从赫尔辛基起飞,到各地转机,飞行中人的感受(其实,这平常而特殊的时刻,云里雾里的浮想联翩,机舱的狭窄空间,一等舱的另类世界,等等,都值得描写),循序渐进到新西兰之后,在异国他乡的不同感受。谁知时过境迁,每天见到新闻压垮旧历,反而乱了心神。姑且随意写吧,反正是网络网文,自由自在。
  

  
                           说说毛 利 人

  
                           唐 夫

   
   来到新西兰,不能不对毛利人另眼相看,这是他们的领地,该是他们当老板的位置,而今成为少数民族,迟迟被西方文明拖着走,好像很累似地发福。不时,也看毛利人的电视频道,那样载歌载舞的形态,据说这是曾经要吃人的时候,才激动万分而有的灵感。

   
   早就听说附近有座山丘,属于英国伯爵领地,长满了巨木大树,不知什么原因,当地毛利人为了发泄一种嫉妒,转向对外来者的愤怒吧,竟然偷偷摸摸将个环山树木砍了个精光,本来还留下山顶一树,延续了很多年,因此得名,谁知这树最后也惨遭厄运。无奈之余,奥克兰政府在山顶竖碑作文,承认毛利人最先来新西兰,而后签约成为了英国的联邦。我看这里风景不错,观奥克兰全景至太平洋,悦目赏心,为此,成天游人络绎不绝。

   
   复活节在新西兰,游乐园就在一树山下,尽管这次天气不理想,我们还是冒雨旅游了这座高出周围的山峰,顶峰一片平地,中心一座竖碑剑指蓝天,碑文上铭刻了毛利人来此的年代。最早漂流到新西兰在公元925年,而后第二批是公元1150年,最后大批移民来岛落足是在公元1350年。毛利人同样为太平洋波利尼西亚岛民中的分支,同属食人族类,因为这样的偏好加上族群之间的矛盾和战争,使他们的人口增加缓慢,直到十八世纪,还没到农耕时代,可以想象他们的战斗,可能不如我们的文革时候打群架。为此,当源源不断的欧洲人来此之前,他们也曾零零星星干掉过来探险的船只船员,1642年的亚伯塔斯曼旅游杂志,称这里为凶手的海湾。

   
   据悉,从1769年开始到以后的十年间,库克船长三次代领船队来到新西兰勘察,英国牧师山缪·马斯丹设立了(教堂作为)现在的奥克兰市中心。1840年2月6日威廉·霍布森(William Hobson)上尉被英国政府派来新西兰,跟当地的毛利原住民签怀唐伊条约后,奥克兰这块地就六英镑被买下,作为新殖民地的首都。而后的一年间里,两千个英国移民来这里砍伐开垦。英国政府(还十分慷慨大度的)用50个床单、20件长裤、20个短柄小斧、10件背心、10个便帽、10个铁锅、四木桶的烟草、一箱子的烟斗、一个毛布、糖和面粉把奥克兰3000英亩的地买下来。现在看来,那不过是一名小小的个体户资产,就能获得一座城市地盘,多么幽默的笑炳。所以,要发财得趁早,现在想移民买地,那价格只够做噩梦。

  
  几天前我骑车去奥拉克博物馆,参观了毛利人的文化展览,整个一楼里几乎都是他们的古今用品陈列,那些简易线条的人物木雕,伸舌瞪眼的表情,纹面的射线,处处表露,勃勃雄心。想象他们驾驭那样的木船,横行广阔的太平洋,找到长白云的地方居住,相比之下,我们那些祖祖辈辈靠挖窑洞,逃荒要饭,易子而食都舍不得离开故土的陈永贵们,至少在丰衣足食的人生问题上,毛利人的冒险精神和开发自然的勇气值得肯定。新西兰被他们独占鳌头,至今,他们仍然有自己的领地和一些特权,被政府惠顾。这里的博物馆每个展示厅里都有屏幕演示,一些是解说,一些是影片,活灵活现,生动形象。特别是对毛利人和当初英国去占领拓展的战争,当年的硝烟历历在目。

  依照人种而论,毛利人属于波利尼西亚人,据考证他们源於台湾的阿美族,DNA最相近,至今仍然能见别两族的文化建筑和生活习惯休戚与共。去新西兰的途中,我在飞机上和一位肥肥的空哥聊聊,他说自己的母亲是毛利人而父亲则是英国人,我看他那模样,偏向于母系吧,体重不下300斤。他也说毛利祖先源于台湾。再看史料,对毛利人的词义本是“正常或正常人”那是与英国人最先相见,问他们是什么人,就这样回答定论。联想我小学时上课一次被老师放书质问:“你是怎么看的?”我悻悻而答:“眼睛看的!”那后果就惨了。估计当初毛利人的对答和我那时对付老师询问也是异曲同工。欧洲人问了个似是而非,就给人家赐名,约定俗成,至今就毛利了。对经济学而言,这个词汇好像还不错。就像我们因为瓷器被叫做“瓷拿”China,我们同意了,而日本人译为支那,我们就反感,其实,瓷拿支那差不多呀。不知道毛利人会不会认为也是被辱。但被人蚕食鲸吞,买地移民,风风火火,把这个安静的南岛搞得一边认为是日新月异,一边认为是乌烟瘴气。最后移民和毛利人干起来 ---像我们抗日一样--- 他们也想法买了些枪支弹药,但没有买炮(可能没有拿破仑吧),加上战术原始,一个个山寨被轰得一塌糊涂。有一次他们想起筑战壕防弹,英军还在依样画葫芦,结果被毛利人冲出地面十分钟消灭一百多名士兵,那次战绩被列为精典战役。估计是最轰轰烈烈的一次大胜仗。毛利人反英前前后后争抗十年,最后认输签约,英国女王还是主要领导同志。其实,客观的说他们认输是一种进步,反而赢得文明,开化速度一天不止二十年。想象今天的新西兰仍然只有毛利人,内斗此起彼伏,吃人时候的载歌载舞,能和我们的文革广西人竞技了。


   从博物馆展示的毛利人故居,都是住在山上修葺山寨,层层叠叠,依照等级制度定高低,中央领导同志住最高处,不干活,掌管部落,大量时间用在脸上纹花,以显高贵。当欧洲人来的时候,他们还处于原始的农业渔业狩猎和采集时代,所有的武器除了木棍木棒和木刺,可能还只有石头而已。所有的艺术除了纹身就是木雕和石雕。他们之间的氏族之战有奇特的仪式,跳一种舞显示自己的勇猛和凶狠。于是,毛利人的艺术就是伸出舌头,瞪圆眼珠,张牙舞爪,捏拳露肌,摇来摆去的意思是,你打不赢我的,滚开吧。遇到对方也这样,一场血战厮杀免不了,赢家获得战俘,用来祭奠神灵,然后吃了吃了的干活。


   每当我漫步或骑车在市区路上,不时会见到当地的毛利人,他们长相可观:开阔的鼻子,粗厚的嘴唇,滚圆微椭的面容,分布均匀而又硕大的五官,铺撒出太阳照亮的古铜般肤色,如我们的古代张飞或许褚那样的武将,一个个膀阔腰圆,大腹便便,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样子,做项羽也不逊色。可能他们食量惊人吧,多是黄桶腰身,肥厚臀部,腿粗杆圆,有震三山,吓五岳的气势。整体而言,他们一个分量可占有我们两人的空间。据说他们待人接物,一下伸出满口的大舌头表示激情和风采,温和相待就是额头鼻梁一定要对接,那是最心心相印的友好。不像欧洲人那样,非得在脸庞上吧嗒吧嗒的吻,更不必像我们天方地圆般的握拳或万福一蹲。据说匠人在他们里面有较高地位,好比我们的科学家待遇。十八世纪的时候,他们还在奴隶社会阶段啊,可以理解。
  

   现在新西兰具有总人数14%的毛利人,入狱的比例确为所有罪犯的60%,换位思考,也许让毛利人不服的是,明明是大自然给我的权利,杀点人,抢点东西,随时发点情,这算什么呀。以前我们还经常欢欣鼓舞的吃上一顿人肉呢!不是么,你们的著名科学家,海洋开拓者库克船长就是被我们的民族英雄在夏威夷宰来吃了,剩下不死的那些家伙,还不是哭兮兮的乖乖离开。怎么现在说我们犯罪要关押起来,NND,想不通。
   

   由此可见,民族文化的差距,生活习惯,思想意识道德观念都截然不同,所以,民族文化导致的文明争锋,也是个问题。

   
   时常,我走在路上,看到美丽的天空和云彩下,是络绎不绝的汽车,飞机,轮船,异乡人的楼房鳞次栉比,豪宅可望而不可及,换位而思,要是我属毛利人,该是怎样的体会?

   
   有趣的是,我骑车在奥克兰市中区繁华地带,看到有毛利人盘腿坐地,衣衫肮脏,一张简单是文字被一顶破帽压住,不消说,他在做乞丐。
     
   
   2014-04-23 初稿于新西兰奥克兰市

7 评论

  毛利人描寫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原來毛利人也是早期移民,還跟台灣的阿美族有血肉淵源,跟美洲的印第安人有些不一樣。

x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