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sunlover 的个人文集   修改文集名字    文苑首页
 
【伊甸文库】
   
 
标 签  文集首页
主人:thesunlover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快速链接
搜索
  

好友文集

[转载] 波希米亚(捷克)的兴盛和衰亡
波希米亚(捷克)的兴盛和衰亡

作者不详/溯古追风世界历史论坛

捷克(古时称为波希米亚)位于欧洲中部,与德国、波兰、乌克兰、斯洛伐克、匈牙利以及奥地利接壤。从地理位置上就可以看出,捷克的历史和德意志民族的历史有极大的关系。捷克王国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重要的成员,是7大选侯中的四大世俗贵族之一。

先介绍一下斯拉夫人建立的国家。斯拉夫人迁入欧洲以后,在公元后最初几个世纪分为东、西、南三支。6-9世纪,斯拉夫人的原始社会解体,由于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特点,以及受到欧洲文化,主要是东罗马帝国的影响,在奴隶制剥削关系尚未形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跨越式发展,进入了封建社会。斯拉夫人各支分别建立了一些封建国家。东斯拉夫人建立了基辅罗斯,后来发展为俄罗斯国家;西斯拉夫人建立了捷克王国和波兰王国;进入巴尔干半岛的南斯拉夫人,建立了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国家。

具体说一下捷克的情况。西斯拉夫的捷克-摩拉维亚部落集团,定居易北河上游。公元5-8世纪经历了约200年的由原始公社制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漫长阶段。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社会财富分化和阶级分化和阶级分化,产生了贵族政权组织。7世纪以萨摩大公为首的部落联盟建立了萨摩公国,可是这个建立在武力基础上的国家,在大公死后公国迅速崩溃。9世纪又建立了大摩拉维亚国家(818-906),版图包括捷克、摩拉维亚和斯洛伐克等部落聚居驻地,首都是维列格勒。大摩拉维亚从拜占庭传入基督教,以后德国教士又取代了拜占庭教士,控制其教会。大摩拉维亚国家的基础并不巩固,10世纪初为匈牙利人所灭。

大摩拉维亚国家解体后,从北部分裂出来的捷克,于10世纪形成以波西米亚为中心的独立国家,建立了普舍美斯王朝(996-1306),定都布拉格。10-11世纪由于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封建化过程。贵族权势不断扩大,自由农民日益沦为依附农民。1086年,神圣罗马帝国法兰克尼亚王朝的亨利四世(1056-1106)授予捷克公爵弗拉提斯拉夫二世(1062-1092)以国王称号,到1156年开始世袭这一称号。从此捷克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1-12世纪,捷克的封建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出现了许多工商业城市,布拉格逐渐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1306 年,普舍美斯王朝告终,1310年,德意志皇帝亨利七世之子,卢森堡家的约翰得到了捷克王位(1310-1346),开始了卢森堡王朝。约翰即位后授予了捷克贵族很多特权,包括在自己的领地上自由征税的权利,实际上是将西欧的封建制度推向捷克。这时,捷克的国会也日益重要,由以前的偶然召开变为经常召开。捷克的国会和英国的那种议会是不一样的,捷克的国会只有教俗封建主参加,没有城市代表。大贵族由本人参加,而小贵族确是派人参加,有点奇怪。国会主要讨论的是位说收和制定法律,只有当事情特别涉及到城市的根本利益时,才让城市代表出现。约翰对内的政策不多,他不大注意国内事务,而是将大量精力放于国外,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对外战争上了。他曾越过阿尔卑斯山占领意大利城市,又参加英法百年大战,帮助法国反对英国,1346年克莱西之役阵亡。

约翰之子查理继承王位,就是著名的颁布了金玺诏书的查理一世(1346-1378)。他在即位后不久就当选为德意志皇帝,称为查理四世。他算得上是德意志最强大的诸侯之一登上皇位的。查理四世主要致力于扩大自己皇室的权利。他在捷克推行奖励工商业和发展城市的政策,使采矿业发达铁、铜、银等产量大幅度提高。捷克制的枪炮,销往国外,捷克武器以精良著称,特别是擅长铸造大炮。捷克的银币通行德意志兰和东欧。查理一世利用皇帝的权利,降低布拉格商人在帝国内的商业税,国外贸易不断发展。布拉格成为帝国朝廷所在地,大兴土木,建成了许多宫殿。1348年布拉格大学成立,成为欧洲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此时的捷克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是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实力最强的诸侯。

这时的捷克,受德意志民族的影响是明显的。政权几乎全在德意志的贵族手中,德意志民族的移民还控制了捷克城市的命脉,他们成为城市贵族。捷克城市中所有的人几乎都被德意志贵族控制着。捷克的教会贵族都为德国人,这里对封建教会的反对明显带有民族性质一些捷克的下级教士放弃拉丁语,改用捷克语在群众中讲道,揭露教会的贪婪腐败,深受欢迎。布拉格的伯利恒教堂十四世纪末起成为著名的用捷克语传道的场所,是激进的传教士宣传的阵地。捷克的德意志化是很深的。

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捷克,对神圣罗马帝国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1、约翰·胡司的反对教会运动,这的后果是胡司提出的宗教改革思想传遍了欧洲,对后来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了极大的作用。 2、1618年在布拉格发生的“指出窗外事件”,这时捷克起义的开始,同时也是给德意志带来重大损失的三十年战争的开始。对这两个方面具体说一下。

1、胡司运动。1378-1409年这一段时间,在意大利的罗马和法国的阿维尼翁同时存在两个教皇,两个教皇个称正统,互相攻击,同时派人往各地征收各项捐纳,委任出缺教职,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到1409年,意大利比萨举行的基督教大会,更选出一位教皇,形成了三教皇并立的局面,场面更加混乱。反对教会腐败要求改革的呼声在西欧各地都有,而经济发达的捷克受压迫最重。起来代表人民反对封建教会以及德国封建主压迫的杰出人物是约翰·胡司(Jhon·Huss,1369-1415)。胡司出生于农民家庭,青年时进布拉格大学学习, 后并该校任教,又当选为校长。他当时担任伯利恒教堂传教士,及捷克王后的解罪神父,从事政治活动。胡司在讲道中揭露高级教士贪婪无耻,生活放荡,对人民极尽刻薄之能事。胡司还进一步要求教会改革,取消教会占有的地产,废除豪华的宗教仪式,要求神职人员服从世俗政权等。胡司的讲道得到下层群众热烈支持和响应,也引起教会的恐惧和仇视。教会贵族激励排挤、限制胡司的活动,后来禁止他讲道。但胡司并不退缩。它的手段对付他。

1412年,教皇约翰23世为筹措军费,派特使到捷克推销赎罪券。宣称无论犯有任何弥天大罪,只要花相应的钱买有关赎罪券,即可得到上帝的赦免。胡司向群众大声疾呼,猛烈攻击教皇兜售赎罪券的行为。1412年6月,愤怒的布拉格人民举行化装游行,反对出售赎罪券,并对教皇加以嘲弄。游行遭到教会和布拉格市政当局的镇压,3个激进的手工业者被处死,激起群众跟大的抗议浪潮。胡司也更进一步谴责教皇,攻击教会。布拉格大主教禁止胡司讲道。胡司被迫离开布拉格。在捷克南部的山羊堡地区,胡斯在向广大群众传教之后,思想进一步发展,从抨击僧侣阶级到揭露社会不平等,批判封建主的压迫,同情并要求改善农民的生活。他没有否定封建制,而是批判了封建制中最为人痛恨的地方。他的名声在捷克如日中天,连许多捷克贵族也接受了他的观点。1414年,为了结束教会分裂的局面,在帝国南部的康士坦茨召开了宗教会议。应召出席会议的胡司,知道自己凶多吉少,但因为希望在整个基督教世界捍卫自己的学说,揭露教会的腐败和伪善,还是毅然前往。当他到达会议所在地康士坦茨后,立即被逮捕,投入狱中,不给他申辩的机会。1415年,胡司被宣判为异端,处以火刑。在火刑场上,胡司拒绝了忏悔,并向群众发表演说,英勇就义。

胡司的被处死,使得胡司运动进入暴力反对罗马教会的阶段。各地的农民、平民冲入教堂、修道院捣毁圣像祭器,赶走顽固的教士、神甫,由胡司派的教士来组织。不久以后,捷克国王瓦茨拉夫(Wanceslavs)去世,由他的弟弟,组织康士坦茨会议的,也是杀害胡司的刽子手的西吉斯孟德(Sigismund)继承王位。捷克人民和一部分封建主不承认这个国王,西吉斯孟德也不敢到捷克,将政权守寡的索非亚王后。但他却积极组织镇压运动。胡司运动总体上分为两派:左派塔波尔派,主要由农民,城市平民和破产的骑士组成,因为根据地在捷克南部城市塔波尔而得名。他们的首要目标是取消封建赋税和农民义务,没收地主土地给人民,废除国王,建立人民共和国。另一派是中小贵族,城市富裕市民组成的温和派,主张捷克脱离神圣罗马帝国而独立 ,没收教产,用捷克民族语言代替拉丁语祈祷传教,主张以胡司派教义代替天主教。因为他们主张在宗教仪式上信徒和教士都可以再领圣餐时用圣杯,所以称为圣杯派。1420年,教皇出面组织了讨伐胡司派的十字军,却被杰士卡(Ziska)指挥的农民军在布拉格附近的维特科夫山击败。现在,胡司运动的性质成为了捷克民族的民族战争。

介绍一下战争的基本情况。在第一次十字军失败后,教皇又在1421、1422、1427、1431年组织了多次十字军,都被捷克农民军击败,教皇、皇帝的军事进攻外完全不能取胜。捷克国内,胡司派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取得了胜利。在1421年召开国会,废黜了看西吉斯孟德的王位,组织了20人的临时政府。捷克实际上独立出了神圣罗马帝国。这时,胡司运动开始分裂。圣杯派害怕继续的运动会损害自己的利益,单独和教皇、国王议和,反对塔波尔派。1432年,发生了里旁战役,是圣杯派和塔波尔派的决战。圣杯军靠装备、人数、战术上的绝对优势取胜,塔波尔军虽然拼死战斗,然而寡不敌众,失败了。1437年被完全镇压。后来捷克因为选举了哈布斯堡家族的成员查尔斯五世(Charles V1519-1556)为捷克国王,所以成了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世袭领地。

胡司运动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农民战争,给教会和神圣罗马帝国封建主极大的打击,使捷克在很长一点时间内事实上脱离了神圣罗马帝国,提高了捷克的民族精神,为捷克民族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胡司的反天主教思想,也对后来德意志的宗教改革运动有极大影响。

2、捷克起义和三十年战争。实际上独立的捷克国家继续在帝国内争取名义上的独立。1609年,皇帝卢道尔夫二世(LudolfⅡ,1576-1612)在捷克民族的要求下,签署了“大诏书”,承认了捷克人有信教自由;有权按自己的宗教习惯举行礼拜,建立新教会和创办学校;有权选出30名“保护人”来保护这些权利和督促执行“大诏书”。然而,1617年,新的皇帝马提亚(Matthias1612-1619)无视“大诏书”,指定狂热的耶稣会追随者、斯提里亚大公斐迪南为捷克国王。捷克议会中新教徒自动开会,不承认斐迪南,斐迪南则残酷镇压新教。这一行动激起了捷克民族的愤慨。1618年5月23日,一群武装群众涌入宫殿,按照捷克民族的古老传统,把两名国王的忠实官吏从窗口扔出。这件事震动了欧洲所有的朝廷。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决心征伐。“掷处窗外事件”是捷克民族起义的信号,也是三十年战争的开端。捷克民族起义的目的是反对哈布斯堡家族的民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所以得到了全民族的响应。人民根据“大诏书”,选出了三十名保护人,其中大部分是新教贵族,组成了政府。另一方面,组成了由屠恩伯爵率领的起义军。起义军很快突入了奥地利境内,逼近维也纳。 1619年马提亚去世,即位的是斐迪南,为菲迪南二世(FerdinandⅡ,1619-1637),他还是兼任捷克国王。捷克议会通过决议,废黜斐迪南,选举“新教联盟”的领袖普法尔茨选侯(巴拉丁伯爵),弗里德里西(Fredrich)为捷克国王。可是,直接威胁到哈布斯堡家族的军事行动停止了。捷克的贵族希望同皇帝谈判,并寄希望于普法尔茨选侯和“新教联盟”的援助。这种情况下,皇帝求援于“天主教联盟”,于1619年即位的普法尔茨选侯则向“新教联盟”求助。从这时开始,新教联盟和天主教联盟就介入了战争。实际上,新教联盟没有给与捷克军事上的支持。相反,天主教联盟派了2.5万精锐部队和大量的金钱支持皇帝。天主教联盟的军队在悌里将军的统帅下入侵捷克,另外一支由西班牙人组成的2.4万人的精锐军队进攻普法尔茨选侯的领地。面对这种情况,新教联盟无动于衷,任由皇帝的军队入侵捷克。

1620年11月8日,两军在布拉格附近的白山决战,捷克军队被优势的敌军击败,皇帝的军队就乘机进入布拉格,普法尔茨选侯抛下捷克的王冠,逃回荷兰。西班牙军队追击选侯,期望重新统治荷兰,一路上还纵兵掠夺。捷克起义失败了,皇帝重新统治了捷克,对新教进行了血腥的报复。斐迪南二世撕毁了“大诏书”,取消了捷克人民的新教自由,宣布天主教为国教,驱逐加尔文教和路德教教徒。捷克作为一个国家消失了,成为了哈布斯堡奥迪了的一个行省。接下来的20多年中,德意志兰这片土地遭到欧洲各国军对的蹂躏,几乎成为一片焦土。捷克以前驰名欧洲的矿山全部被破坏,工商业严重后退,工场手工业遭到摧残,城市变成诸侯的政治中心,贸易额急剧下降,农民更是一贫如洗……

捷克几乎后退了300年。从此之后,捷克再也没有达到以前“实力最强的选侯”的地位了,成为了欧洲第二流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