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陀 的个人文集   修改文集名字    文苑首页
 
洛陀文集
   
 
标 签  文集首页
主人:洛陀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快速链接
搜索
  

好友文集

新疆考察散记(上)

新疆考察散记(上)

洛陀

前言

到新疆去是我的夙愿,平时閒来翻书,有好多是关于新疆的。新疆的博大、富饶、神秘及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众多的民族使我神往。这次有机会参加新疆水资源考察,使我十分兴奋。我又匆匆地翻阅了几本书,如王炳华的《新疆访古散记》、林梅村的《丝绸之路散记》和《松漠之间》。这几本书是学术性非常强的新著。此外我也看了有关介绍新疆古城、古道和古寺方面的书。这样在我的脑子里塞了不少有关新疆的信息,不至于对新疆一无所知了。

人们常说,你不到新疆就不知道中国的博大。这次短短的11天里,仅仅去了东疆的一小块地方,除首府乌鲁木齐外,只去了吐鲁番和哈密两个专署。整天火车、汽车到处奔波,也只是“奔车看花”而已,好些东西来不及深探,就又要告别了,匆匆再去另外一地,心中留下不少的遗憾。每天住到旅店,常常觉得今天到过的地方还有很多没有细细地看,甚是不过瘾。但是即便如此,东疆一隅之地花了十一天还只能匆匆来,匆匆去,如果要把全部新疆跑遍,而且都要细细地看,那要多少时间啊。

吐鲁番

吐鲁番,维吾尔语意为“富庶丰饶的地方”,古称“高昌”。历史上它是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的重镇,位于新疆的东部,博格达山之南麓。吐鲁番为一专署,由吐鲁番市、鄯善县和托克逊县组成,其中吐鲁番市面积1.36╳104平方公里,人口26.9万人,维吾尔族占71%。

吐鲁番市最大的特点是其地势极低,其南端的艾丁湖位于海平面下154米,是世界第二低的湖泊。当地气候炎热,适于种植葡萄、瓜果,味美质甜,诚瓜果之乡。而且,该地处于风口,风能资源十分丰富,被称为“风库”。过去,吐鲁番的传统农业为种植葡萄、哈密瓜以及棉花。当地农民,主要是维吾尔族农民,对种植葡萄有着极深的情结,他们也十分满足这种田园生活。人民能歌善舞,多情好客。

但是,改革开放以后,这里陆续发现了石油、天然气、煤、铜等30余种矿产资源,于是吐鲁番开始从传统农业走向工业化、现代化。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影响着当地老百姓的风俗、习惯以及一切。

吐鲁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名胜古迹很多,每处地方都有它的故事。我们在考察之余也匆匆走访了某些景点,如交河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伊斯兰建筑苏公塔、地下河流坎儿井、葡萄沟风景区、火焰山、吐峪沟大峡谷以及库姆塔格沙漠等。

达坂城的风力发电站            

达坂城留给人们的印象十分浪漫,这是由“达坂城的姑娘”这首民歌而来。歌词中有:“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呀,两只眼睛真漂亮”还有:“假如你要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带着你的嫁妆,带着你的妹妹,坐着马车来。”这首歌是王洛宾在宁夏采风,后在兰州写就的一首民歌,人们说:“民族的,地方的,也是世界的。”起源于宁夏,完成于兰州,涉及达坂城,但风靡全国,全世界,许多外国人即使不懂中文词的意思,却也能从其委婉动听的旋律受到深深的感动。

如今,达坂城有名的另一件东西是它的风力发电站。我们这次考察,从乌鲁木齐乘火车东去。火车行驶约40分钟,我看到窗外一排一排的风力发电机,有的七架一组,有的九架一组,扩延至远方,我估计约摸有二百几十台,其规模甚为壮观。这一天风不大,有的发电机在转,有的则没有转。后来听人说,这就是达坂城有名的风力发电厂。

达坂城的地理位置特殊,它是进入乌鲁木齐的咽喉之地,而且有恰好位于天山的坳口之中,天山北的风可以从坳口向南吹,而达坂城之名也是由此而来的,维吾尔语中,达坂城乃风口也。当地民谚曰:“达坂城,老风口,大风小凤天天有,小风刮歪树,大风飞石头。”这里一年平均刮风151天之多,平均风速6.1M/sec 瞬间最大风速达40M/sec。有人调侃道:“达坂城的大风一年只刮一次,从冬刮到春,只余夏。我们是六月去新疆的,难怪我们没有看到风力发电机全部转动的壮观。

我们曾请教了当地的领导,方始知道达坂城适合建设风力发电机的道理。这座风力发电站装有20╳104kw的发电机共240台,设备是从丹麦进口的,每年最大可发电10几亿度电,是乌鲁木齐市的能源地。

后来到了吐鲁番市,他们介绍说吐市也有一座风力发电站,我们驱车经过时也看到了。其规模比达坂城的小得多,据估计,计有风力发电机5╳104kw的60台,年最大发电量可达10几亿度左右。

风力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在能源十分紧缺、石油价格飞涨的今天,其重要意义显而易见。

坎儿井

在吐鲁番盆地的地下,有一条条常年流着水的地下河流,当地称为坎儿井,因为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竖直的土井,可以把水打到水渠上的地层。天山的冰雪融化后,流至山前冲积扇,往下渗流后形成地下潜流,地下水沿着人工挖掘的土井引至地面,灌溉葡萄园和瓜果田。坎儿井系统由地下暗渠、竖井、地上明渠和蓄水池等组成。如今,吐鲁番已建立了坎儿井博物馆,通过模型向大家展示这个已有2000年历史的坎儿井系统。过去地下水含量十分充沛,地下水渠里的水会喷涌而出,到达地面。如今,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以及上游水库越建越多,地下水量逐年减少,不少水渠已经干涸,不能出水了。一条坎儿井一般长3-10km,过去吐鲁番有1000多条,如今只剩下几百条了。由于地下水深埋地下,可躲过强烈的蒸发。吐鲁番独特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统,乃是当地农民长期在干旱酷热的自然条件下,在生产生活时间中的一个创造,是农民们智慧的结晶。吐鲁番长期以来,能够持续地形成富饶的绿洲,坎儿井的功劳是首位的。当地农民长期以来为建设坎儿井系统,花费了多大的劳动啊。我国的杰出爱国者林则徐在倡导和推广坎儿井方面也曾出过不少力、

葡萄沟

一日,我们驱车向吐鲁番市的东北方向驶去,不久来到了火焰山,在该山的一块河谷地,有一条南北走向、全长约7-8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的峡谷,叫布依鲁克河,又被称为葡萄沟。这里流淌着来自天山的雪水,两旁绿树成荫、草木芳菲,沟谷两岸悬崖陡峻,沟下河边遍植葡萄,这就是葡萄沟风景区了。当汽车沿林荫马路驶近风景区时,老远就传来了音乐声,刚进大门,驻立两旁的吐鲁番姑娘们跳起了民族舞蹈,小伙子们敲打着锣鼓吹奏着乐器,迎接远方客人的来到,形成了十分热烈的气氛。在前边,我们看到一座流淌着的瀑布,其间的巨石上镌刻着葡萄沟三个字。这里风光旖旎,翠滴流蜜,使人感到葡萄沟真是一条甜蜜的河。

由于吐鲁番地势低,日照长,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葡萄的生长。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丝绸之路就把东西文明联系在一起,从西方传来的葡萄,就在吐鲁番生根落地了。经过长期的栽培,形成了许多优秀的品种,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无核白葡萄。它皮薄、肉嫩、多汁、甜蜜、营养丰富,诚葡萄之“神品”也。目前世界上没有那一种葡萄能赛过它的,此外,尚有马奶子葡萄、红玫瑰葡萄、索索葡萄等,总共有一百六十余种。维吾尔族把葡萄沟叫做“布依鲁克”,意即又多又好的葡萄地。在千百年栽培葡萄的实践中,葡萄种植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文化,深深地植根于维吾尔族的生活之中,他们对葡萄有一种摆脱不掉的“情结”,他们的民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汗的心儿醉了,”十分贴切地表达了这种情结。当葡萄熟了的时候,不光阿娜尔汗的心儿醉了,而且是老老少少的心儿都醉了,他们载歌载舞欢庆葡萄的丰收。

如今,葡萄沟经过吐鲁番市政府旅游部门的整体规划与开发,其规模更大了,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游乐园,其他还有“达瓦孜风情园”、“王洛宾音乐艺术馆”、“吐鲁番民族园”、“葡萄观赏园”、“民族文化村”、“世界大馕坑”等,都特具吐鲁番的风情,你可以在里边玩乐、居住、探胜――――。由于时间匆匆,我们都没有能一一参观,特别是没有去王洛宾音乐艺术馆,诚一大憾事也。

火焰山

对于新疆吐鲁番的火焰山,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乃是《西游记》中孙悟空向铁扇公主三借芭蕉扇扑灭火焰山的故事,这使它带上了神秘的色彩,许多人都是从这个故事了解火焰山的。

我们这次赴新考察,曾数次经过火焰山,也下车一探了究竟。

火焰山,自东向西横亘于吐鲁番盆地的中间,古时名为“赤石山”,维吾尔语谓之“克孜勒塔格”,意即“红山”。

它东起鄯善县的兰干流沙河,西迄吐鲁番市的桃儿沟,由褐色砂岩构成,为天山支脉之一。在亿万年地壳横向运动时形成了无数条褶皱带,并经漫长时间的风雨剥蚀,终于形成了纵横沟壑和起伏山势。它全长98公里,南北宽9公里,平均高度500米左右。其最高峰在鄯善县的吐峪沟附近,海拔高达812米。据地质部门考察,火焰山含有丰富的矿藏,如铁、煤及其他金属矿等,在烈日之照射下,赤褐色的砂岩像闪烁着明亮的火,炽热的气流滚滚上升,犹如万道烈火在熊熊地燃烧。虽然山上高温干旱,“飞鸟千里不敢来”,但其山体却又是一条天然的地面水库大坝。

如今,火焰山的矿藏还没有被开采,却被当地旅游部门开辟为一旅游胜地。人们在“火焰山”石碑前照相留念,中心地有一圆形的人工建造的坑,其中树立着一根孙悟空的大铁棍,实际上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温度计。我们去时,温度只有32度,听说下午会高达40余度。地下还建造了一个商场,出售各种旅游商品,如新疆维吾尔族的花色小帽以及玉石、珍珠等物。

除了《西游记》中孙悟空借扇子的故事外,维吾尔族人民还流传着勇士哈拉和卓挥剑大战火龙的故事,他同火龙激战三日三夜,最终战胜火龙,把火龙砍死了。人们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不同色彩的故事使火焰山陡增神秘色彩,游兴也就倍增了。

吐峪沟大峡谷

吐峪沟大峡谷位于吐鲁番盆地之北缘,是火焰山的一部分,到了火焰山,来到这里就不远了。此地处吐鲁番专区所属鄯善县境内火焰山的中段,它北起苏巴什村,南到麻扎村,西南距高昌古城13公里,峡谷长12.5公里,面积12平方公里左右。该地在古时乃丝绸之路之要冲之地,也是中国西部最具神秘色彩的地方之一。

该地有千佛洞,它源自晋一十六国。由于时间匆忙,我们没有来得及参观。我们主要去了麻扎村,这是现存新疆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完整地保留了维吾尔族的民族风情。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信仰伊斯兰教,讲维吾尔语,居房和服饰均极具民族特色。在这里生活的人们,过着平静满足的生活,他们与世无争,因此长寿的人很多。我们见到一位年逾百岁的老人,坐在路旁的椅子里,专门欢迎我们这帮远来的客人。他神态安逸,两眼有神,没有老迈龙钟之相。可惜我们都不会讲维语,只能用手势祝福他更健康更长寿。这里的民居是原汁原味维吾尔族式样的,用黄黏土先打成大小不一的土坯,然后盖起造型简单、实用美观、别具风格的建筑。他们连绵数公里,连成一片,显示着古朴、宁静的风貌,在别处是看不到的。

我们徘徊在村落中,还走进一些人家作客。主人们都大方友好地迎接着我们,我们见到了白胡子的百岁老爷爷、穿着鲜亮的民族服装的姑娘、妇女们――,只是她们没有跳舞。我们还见到了当地的伊斯兰教教堂、哲人坟墓等。

鄯善民居丰富多彩,极具特色,我们匆匆来,匆匆去,是看不尽它的奥妙的。我国民居专家陈震东专门总结、研究了鄯善民居,写出了《鄯善民居》一书,该书图文并茂,给人们很深的印象。我常常会边看该书,边联想起在吐峪沟麻扎村所见到的建筑,甚有兴味。

5 评论

先顶后读。:))

weili